摩根路易斯撤離深圳:外資律所當地知產業務前景未卜 2025-05-07 01:17 商法CBLJ · 新聞動態 · 近 年來,深圳科技領域蓬勃發展,吸引多家外資律所前來佈局,拓展各自跨境智慧財產權和爭議解決業務。然而,上週卻傳來了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已然關閉其深圳代表處的訊息,引發業內關注,並凸顯出當地企業在選擇法律服務時收緊預算、在華外資律所難尋高績效合夥人的挑戰。 根據司法部的公告,在2023年,共有13家外國和香港駐內地機構在深圳獲准運營,其中包括鴻鵠律師事務所、西盟斯律師事務所等。摩根路易斯和夏禮文律師事務所也在同年進駐“鵬城”。 摩根路易斯的深圳代表處主要專注於智慧財產權業務,為科技和生命健康企業提供涉外法律服務。但僅經營了一年半後,該所的發言人向《商法》確認代表處關閉一事:“我們與深圳僅有的兩位律師分道揚鑣,並在上海代表處重新建立了我們的中國智慧財產權業務。” 該所在中國的70名律師將繼續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代表處提供服務。在上海代表處,合夥人廖聖強和律師梁倩將繼續提供智慧財產權領域的諮詢。 與摩根路易斯“分道揚鑣”的律師包括原深圳代表處的首席代表朱韶斌和資深律師唐波。朱韶斌曾領導摩根路易斯中國智慧財產權團隊,於去年11月加入了歐華律師事務所的美國西雅圖辦公室;而唐波已於2024年9月離任,隨後加入了位於深圳的紫藤智慧財產權集團。 (李瓊嘉) 豐巢網路技術法務部負責人李瓊嘉指出,當前深圳企業的付費能力未必能夠支撐外資律所在當地的業務。 “當前大環境是企業需要降本增效,這意味著大家對於法律預算的投入會變低……律所提供的服務體量未必能夠在這一區域得到大型、有付費能力的公司的支援,”他說。 李瓊嘉舉例說,有關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品牌維權方面的事務,許多深圳企業更願意選擇價效比更高的服務機構或律所,而不是頂級律所。而對於跨境專利訴訟,據他觀察,科技及製造企業遇到相關的問題時,“可能更會傾向於在案件所在地尋找對應的律師提供服務”,而非一定要在深圳請律師。 (朱韶斌) 不過,朱韶斌告訴《商法》,深圳企業對跨境智慧財產權服務的需求依然強勁,他預計服務需求將持續增長。 他說:“隨著深圳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它們越來越依賴專業法律援助,以保護智慧財產權,應對複雜的國際智慧財產權法律,並保持競爭優勢。”朱韶斌說,他新加入的歐華將能支援深圳企業的法律需求。 (陳山) 客戶法律預算減少,直接影響律師的營收。法律市場諮詢公司SSQ公司的合夥人陳山說:“多年來,國際律所在任何業務領域招募高績效的合夥人都十分困難,這種情況不僅限於深圳,而是全國普遍現象。” 根據SSQ公司的資料,2024年全年,大約60家在中國內地設有代表處的美國律所和20家英國律所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僅橫向招募了10位合夥人。 上個月,新加坡立傑律師事務所在深圳前海開業;去年,博欽律師事務所也表達了進入深圳市場的意願。對此,李瓊嘉解釋說,現在中國企業“出海”時會特別關注東南亞、中東以及歐洲地區,所以對熟悉這些地區的外資律所的需求會比較大。 作者 | 莫梓溵 Maisy Mok 新聞投稿| cblj@law.asia “新聞動態”欄目由《商法》編輯部獨立採編,不涉及任何費用。如有任何新聞線索,歡迎投遞至[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選 【商法視聽】爭議專題系列(十):跨境合併換股糾紛仲裁 爭議專題系列(九):國際仲裁之追加當事人 爭議專題系列(八):國際仲裁之法律專家證人 爭議專題系列(七):遺產管理人應訴要點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為了讓您第一時間獲取專業法律資源 請常點“在看” 並將“CBLJ 商法”設為星標 閱讀原文,檢視更多新聞動態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