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時刻:北約東擴到印太,美聯合36國對中國進行史無前例的圍剿

      大家都知道,在此次於北約華盛頓峰會上,北約發表了一份聯合宣告,首次明確指責所謂“中國對俄羅斯給予軍事支援”,中國是俄羅斯“戰爭努力”的“決定性推動者”,甚至警告中國“援俄”將付出代價。
      711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峰會閉幕新聞釋出會上再次強調,北約把中國定義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支持者”,稱中國同白俄羅斯舉行聯合軍演系共同支援俄對烏戰爭的組成部分。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北京將為支援俄羅斯以及在南海、臺海的行動付出代價。
       這是美西方迄今為止就這場衝突對中國提出的最嚴厲指責。歐美媒體認為,堪稱北約的一個重大轉變。
      北約聯合宣告是否意味著32個成員國的一致立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的日韓澳新是否一致同意這一立場?西方36國都要跟著美國指揮棒圍剿中國嗎?
       截至目前,只聽到匈牙利微弱的“反對”聲,但在北約微不足道。711日,匈牙利外長西亞爾託(Peter
Szijjarto11日在北約峰會場邊受訪時表示,該國在相關議題上與北約抱持不同立場,“北約是防禦聯盟……我們不能將它組織成一個‘反華’集團”。
      另一個不同尋常的資訊是: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沒有參加北約峰會。——但歐美媒體對此集體保持沉默。
       此次北約峰會有四個顯著變化
       ——美國史無前例稱中國為“單一最大威脅”
      日前,美國眾議長約翰遜在美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活動上宣稱,中國是美“單一最大威脅”,將在本屆國會剩餘會期內“動用一切手段對抗中國”。眾院將在年底前推進一攬子涉華法案,包括制裁向俄羅斯及伊朗提供物資支援的中國軍工企業、限制美對華投資和有關美中經貿合作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約公共論壇上,再次提出“確保美能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接觸”。
      法新社評論指出,美國兩大黨的共識是把中國當作頭號威脅,俄羅斯位居第二。
       ——北約成員國國防開支史無前例飆升
      2020年,只有9個北約盟國將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用於防衛,現在有23個國家將至少支出2%。這就是北約被啟用的結果之一吧。
       拜登在北約峰會上稱,《華盛頓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最有效力的防禦聯盟。他承諾“有意願、有能力懾阻侵略並保衛北約國家的每一寸領土:陸地、空中、海洋、網路和太空”。
        ——歐洲史無前例顯示對中強硬立場。
      布林肯說,美國重新激活了盟友夥伴關係,北約、歐盟和歐洲主要國家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與美國越來越趨於一致。
      會前,歐盟宣佈計劃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這反映出歐盟在對華政策上更加強硬,同時也更靠近美國。
       日前,德國宣佈對中國風電裝置企業為德國海上風電專案提供16臺海上風電機組進行“非常仔細地審查”。
      711日,美國、歐盟等方面發表宣告,宣稱支援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攻擊中方在南海的立場主張。
馬克龍的戰略自主呢,哪裡去了?
       ——北約史無前例為烏克蘭敞開大門
      北約正式宣佈:烏克蘭正走在加入北約“不可逆”的道路上,一旦俄烏戰爭結束,北約會提供一個簡單,但更具約束力的保護保障。宣告中表示:“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
       這就意味著不會停止這場戰爭!
      截止目前,美國和近20多個盟國夥伴已經與烏克蘭簽署了雙邊安全協議,還有更多的國家在簽署這樣協議的路上。
      美國等國在北約峰會上承諾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系統。包括美國、德國和羅馬尼亞提供的‘愛國者’導彈系統;荷蘭與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的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元件,以及義大利提供的一套SAMP-T防空導彈系統。
北約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套戰術防空系統,包括“國家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NASAMS)、“霍克”(HAWK)防空導彈系統等。
       拜登宣佈向烏克蘭捐贈歷史性的防空裝置,包括追加提供數十套戰術防空系統。他說,烏克蘭將在明年增獲數百架攔截器,幫助保護烏克蘭城市免受俄羅斯導彈的襲擊,保護前線烏克蘭軍隊免受空襲。
      美國、荷蘭和丹麥宣佈,首批北約提供的F-16戰機將在今年夏天前交到烏克蘭飛官手上。
       拜登誓言:俄羅斯必敗,烏克蘭必勝。
       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走入“不可逆”之路,莫斯科的報復將可想而知。
        ——北約史無前例將勢力延伸至印太。
北約公開明確表示,要聯合印太四國對付中國。這意味著歐洲就北約摻和印太行動達成共識。
      歐洲為何同意摻和在印太圍剿中國行動?歐媒認為,是美國拿出所謂“北京支援俄羅斯戰爭機器的證據”,使得北約的歐洲盟國啞口無言。支援烏克蘭,歐洲畢竟非常需要美國。為了換取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援,歐洲也必須同意在印太參與美國的行動。
       本次北約峰會,特邀日、韓、澳、新與會。日韓抗中態度積極。
      7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雙方希望日韓兩國能與北約成員國和盟友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發出北大西洋安全離不開東北亞安全的訊號。岸田稱,華盛頓峰會將推動北約與“印太地區夥伴”的合作進一步加深。我們還注意到,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稱,美國希望北約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四個“印太夥伴”進行合作,使其制度化。
      7月12日,日本內閣會議今天透過2024年版《防衛白皮書》,強調日本面對二戰以來最嚴峻的安保環境,中國的軍事活動日益活躍,朝鮮實質性提升核導能力,中俄聯合巡航是日方防衛政策中重大關切事項,日本必須強化對彈道導彈等防區外武器的防衛能力。白皮書還提到臺灣海峽緊張局勢存在升級可能。
令人意外的是,英國表達了不同聲音。在歐亞安全的排列順序上,英國工黨政府國防大臣希利在北約峰會期間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北約組織和歐洲安全將優先於亞太區域,工黨政府將確保英國是北約在歐洲地區的領導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