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決意“出賣”烏克蘭,澤連斯基下錯了哪些棋?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特朗普把澤連斯基和烏克蘭的所有夢想都擊碎了。現在回頭看,澤連斯基放棄當年基辛格為烏克蘭指出的中立路線,一邊倒投向北約,鑄成了大錯。和平方案雖然仍需談判細節,但特朗普要求烏克蘭放棄幾乎全部被俄佔領的土地,和至少幾十年不得加入北約的態度都很決絕,澤連斯基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
蘇聯解體後,前華約國家和波羅的海三國全都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選擇前者,而且成功實現了戰略跳轉。澤連斯基想複製它們的路,但烏克蘭的情況截然不同。俄羅斯視烏克蘭為抵禦北約東擴壓力的最後緩衝區,而且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州約90%的居民使用烏克蘭語,東部頓巴斯地區則有72%的人口以俄語為母語,烏克蘭的國家認同一直受文化割裂的牽制,政治風向在澤連斯基之前也是在親歐和親俄之間搖擺。
當地時間2月15日晚,俄羅斯外交部通報稱,應美方倡議,俄外長拉夫羅夫同美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該次通話是繼2月12日俄美總統通話後進一步溝通。雙方對烏克蘭問題、巴勒斯坦局勢以及整個中東和其他地區的熱點問題表達了合作意願。並就如何儘快結束美國奧巴馬政府啟動的對俄羅斯駐美外交機構運作條件的最大限制措施交換了意見,及早消除對俄方的反制措施。在通話中,魯比奧再次確認美國總統特朗普致力於結束俄烏衝突。(圖源:央視新聞)
政治學家塔拉斯·庫焦認為,烏克蘭歷任領導人都試圖用外交選擇替代內部整合,這為外部干預創造了條件。而澤連斯基在這方面做得最徹底。在澤連斯基2019年上臺之前,克里米亞已經宣佈脫離烏克蘭,烏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也已成立“人民共和國”,反叛基輔效忠莫斯科。
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把加入北約確立為解決危機的唯一戰略抉擇。其實在他剛上臺時,烏克蘭支援加入北約的民調比例僅為49%,但是2020年烏克蘭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明確載入加入北約的目標,這極大加重了俄羅斯因北約東擴產生的危機感,觸碰了莫斯科的紅線。之後俄烏摩擦不斷,雙方2020年7月一度就烏東問題達成停火協議,但後來又相互指責對方破壞協議,直至2022年2月普京發動“頓巴斯特別軍事行動”,戰爭全面爆發。
客觀說,在戰爭初期俄軍發動猛烈突襲的情況下,西方世界也被打懵了,尤其是歐洲。在戰爭發生的第一個星期裡,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公開表示願意接納澤連斯基“流亡”。在一片悲觀中,澤連斯基沒有選擇逃亡,而是高舉抵抗大旗振臂一呼,鼓舞了烏克蘭軍隊拼死抵抗,挫敗了俄軍用閃電戰征服烏克蘭的計劃,為拜登政府動員整個西方共同援助烏克蘭並且全面制裁俄羅斯贏得了時間。澤連斯基為避免烏克蘭被一舉擊垮、將俄烏衝突變成長期消耗戰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他也因此受到整個西方世界的追捧,成為各西方主要國家的座上賓和許多重大國際場合的特邀演講嘉賓。
2022年2月24日,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時表示,如果澤連斯基被迫離開烏克蘭,那麼英國將支援烏克蘭“流亡政府”,併為其提供庇護。(資料圖)
然而,澤連斯基低估了俄羅斯社會因憤怒北約戰略擠壓而奪取這場戰爭勝利的共同決心,高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持續援助烏克蘭取得勝利的決心,他還忽視了戰爭長期打下去,烏國內不斷發酵的厭戰情緒。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1月釋出的調查顯示,2022年戰爭剛開始幾周時,澤連斯基的支援率高達90%。然而截至去年12月,烏克蘭人對澤連斯基的信任度已降至52%。烏軍逃兵問題非常嚴重,徵兵困難重重。總的來說,澤連斯基嚴重輕視了與一個實力遠遠大於自己的核大國進行生死對抗的綜合風險。
蘇聯解體後,只有兩個前蘇聯國家與俄羅斯直接交戰過,一個是烏克蘭,另一個是喬治亞。喬治亞2008年對它與俄羅斯交接地區的兩個小共和國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動武,普京斷然出兵,趕走喬治亞軍隊,並承認了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主權。喬治亞吃虧之後,沒有完全延續激烈的反俄政策,而是做出一定調整,緩和地區形勢。
澤連斯基的選擇則是一不做二不休。戰爭越往後打,澤連斯基政府的注意力越集中到兩點:一是多從美國和西方要援助,二是全力爭取戰場進展,並且努力把戰火燒到俄羅斯本土上去。為實現這兩個目的,澤連斯基完全拒絕談判,並想方設法擴大俄烏戰爭的影響,試圖把北約拖入戰爭,把俄烏戰爭最終變成俄羅斯與北約軍隊的直接熱戰。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的民調還顯示,2022年3月,僅有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相信澤連斯基。而在最新民調中,這一數字已升至39%。(資料圖)
但澤連斯基看錯了一點:美國並不在歐洲大陸上,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利益實現方式與歐洲並不一致。雖然美國的援助數量最多,但它的長遠態度卻有不確定性。重要的是,美國和歐洲都沒有置普京政府於死地的絕對目標,戰爭打著打著,西方出現了疲憊,目標也愈發模糊起來,很大程度上成了不得不打的慣性,但這種慣性會因為一個突然出現的變數而改變。
特朗普上臺就是這個關鍵變數。他採取了現實主義路線,不再想為烏克蘭延續戰爭埋單,甚至想要烏克蘭現在就答應把它的稀土資源讓出來,還美國這三年援助烏克蘭所產生的烏方欠債。美國的態度變得如此之快,歐洲陷入混亂,澤連斯基政府和烏克蘭被拋棄在了半路上。
除非發生新的奇蹟,烏克蘭戰爭已經沒有可能在美國和歐洲源源不斷輸送援助的情況下對打下去。失去美國援助的烏克蘭如果繼續戰爭,就將是無米之炊,歐洲國家雖繼續表態支援烏克蘭,要求美俄談判必須有烏克蘭和歐洲參加,但美國政府烏克蘭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週六表示,歐洲沒份參與烏克蘭和談。歐洲方面立刻表達反對,並且計劃自行舉辦峰會討論烏克蘭問題,但歐洲的堅持註定是脆弱的,因為歐洲的態度太容易被美國分化。
基思·凱洛格15日表示,烏克蘭問題談判參加方將不會包括歐洲國家。凱洛格當天還表示,美方不希望談判成為“大組討論”。過,凱洛格試圖安撫盟友,表示歐洲的利益會被納入談判考慮範圍。(圖源:外媒)
澤連斯基下的賭注是西方會一直對烏克蘭支援並援助下去,直至普京政府垮臺,從現在的情況看,他基本上賭輸了。過去的三年裡,烏東地區佔烏克蘭20%的領土被俄軍佔領,數十萬烏克蘭軍人和平民死亡,許多城市的基礎設施被毀。澤連斯基要烏克蘭人相信整個西方會一直與他們站在一起,烏克蘭的被佔領土一定會恢復,北約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將成為現實,所以付出多少犧牲都是值得的。但是他們一度最堅定的支持者美國現在要求烏克蘭接受莫斯科的絕大部分要求,包括承認失去土地,放棄加入北約的訴求。美國還拒絕參與未來的烏克蘭地面維和部隊,所有這些條件等於是要烏克蘭“以投降換和平”。
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
烏克蘭的歷史與俄羅斯的歷史同出東斯拉夫一源,難分彼此。後來兩個民族又在同一個國家裡共同生活了大約300年。這期間的歷次戰爭中,兩個民族的血流到了一起。蘇聯解體後,最應當避免衝突的就應是俄烏之間,但是顏色革命攪亂了烏克蘭內部,割裂了俄烏的感情,烏克蘭成為西方打擊俄羅斯的地緣政治主戰場。
特朗普在12日與普京通話後表示,普京表示想要徹底結束戰爭,而不是6個月之後俄烏再起衝突。特朗普還表示,他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切實際”,烏克蘭不太可能收回所有土地。(圖源:外媒)
基辛格2014年曾撰文指出,“烏克蘭作為中立國家,作為俄羅斯和歐洲的橋樑是烏克蘭存在的‘理想’方案。”2022年戰爭爆發後,基辛格又說,儘管機會程度已不同以往,但中立模式仍可被視為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終目標。雖然後來基辛格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態度有變化,但他早先的判斷本應受到基輔的重視。
其實任何小力量夾在敵對的大力量之間,都要有中立、平衡外交的意識,完全倒向一方、與另一方為敵,永遠是小力量的定時炸彈。澤連斯基不乏個人勇氣和號召力,但他在戰略上顯然過於衝動和理想主義,缺少駕馭複雜局面的智慧和洞察力。他把美國當成了“親的”,然而美國不是。美國雖然向烏克蘭戰場投了很多錢,但它一直在為自己的利益埋單,而它的全球戰略又使它在歐洲方向的權衡三心二意。美國背叛過很多盟友,如果為了其他利益讓它再犧牲烏克蘭,它不會猶豫。尤其是今天的白宮主人已經換成了美國曆史上最易變、最醉心於搞交易的特朗普總統。
烏克蘭的命運堪憂了。關於澤連斯基本人,特朗普做了一個暗示:澤連斯基的民調資料“不太好”,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後會舉行新的選舉的。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