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亞東
2025年的全球經濟舞臺上,一場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大戰正酣,其連鎖反應正透過複雜的全球經濟網路傳導至各個角落。這項並非針對俄羅斯的貿易政策,卻在無意間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比直接制裁更為沉重的打擊。關稅大戰引起的國際原油市場的劇烈波動,暴露出俄羅斯經濟結構的致命弱點,也揭示出現代國際經濟關係中那些出人意料的動力機制。

圖片來源:Pixabay
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普遍下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5年第一季度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7%,創下新世紀以來的低位。這種悲觀預期直接導致國際原油需求前景黯淡,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4月初跌至每桶52美元,較年初下跌近40%。對於預算基於每桶75美元油價編制的俄羅斯來說,這種價格下跌意味著財政收入將出現巨大缺口。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政府對俄羅斯展現的溫和態度,包括考慮放鬆部分制裁的討論,反而加劇了當前俄羅斯的經濟困境。市場對俄美關係改善的預期導致盧布匯率異常堅挺,打破了"油價下跌–本幣貶值"的傳統緩衝機制。俄羅斯央行的資料顯示,儘管油價暴跌,盧布兌美元匯率仍維持在1:78-82的區間波動。這種反常現象使得俄羅斯無法透過本幣貶值來緩解油價下跌對財政收入的衝擊,反而放大了負面影響。
深入分析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發現三個關鍵傳導路徑:首先,特朗普關稅政策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抑制了經濟活動,直接壓低了原油需求;其次,貿易爭端導致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促使投資者撤離風險資產,包括大宗商品;最後,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悲觀預期改變了原油期貨的長期價格曲線。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較布倫特原油的貼水擴大至歷史性的20美元/桶。
俄羅斯經濟對能源出口的依賴程度在關稅政策引發的動盪中暴露無遺。2025年第一季度的資料顯示,油氣收入佔俄羅斯聯邦預算的比重攀升至47%的歷史新高。當油價維持在55美元左右時,俄羅斯每月財政赤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0.4%。財政部的內部評估顯示,若此趨勢持續,全年赤字可能突破5%,遠超3%的安全閾值。這種財政壓力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持續軍事行動形成尖銳矛盾,迫使政府考慮動用主權財富基金來填補缺口,而該基金規模已從2023年的1500億美元縮減至不足900億美元。

圖片來源:Pixabay
俄羅斯面臨的困境揭示出現代國際經濟的一個殘酷現實:在全球化的經濟網路中,一個國家的政策可能透過複雜的傳導機制,對另一個國家產生遠超預期的影響。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本意是保護美國產業,卻透過原油市場這個中介,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比直接制裁更為嚴重的打擊。這種間接的、非故意的經濟傷害,往往比直接的對抗更難預測和防範。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這種由美國政策引發的油價震盪,可能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程序。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同比增長25%,而化石能源投資則下降12%。這種結構性變化對俄羅斯等傳統能源出口國構成了長期威脅,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格局。
俄羅斯當前的困境為資源依賴型經濟體提供了深刻的警示。在全球經濟高度互聯的今天,經濟安全不再僅僅取決於國內政策,還需要考慮國際政策環境的複雜互動。特朗普關稅政策對俄羅斯的意外影響表明,最嚴重的威脅可能不是來自明確的對手,而是源於看似無關的第三方政策變動。這種新型風險要求各國建立更加多元和富有彈性的經濟結構,才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