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黃金,這次玩大了

2025年3月,黃金價格正以驚人的速度突破歷史高位。
3月18日,美國COMEX黃金期貨盤中觸及3047.5美元/盎司,國內黃金期貨主力合約突破700元/克,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奇怪的是,市場裡唱多的聲音彷彿人間蒸發了。
這究竟是在悶聲發大財,還是根本就是在打嘴炮,根本就沒有持倉;又或者是已經嗅到了風險,開始偷偷平倉。
我自己雖然在2024年4季度止盈了,但是依然在跟蹤黃金的走勢,不斷地更新自己對黃金的看法,完善對黃金的認知。
我的感受是。
黃金這波上漲玩大了,有可能玩脫了。
因為黃金的邏輯正在發生劇變,黃金的趨勢隨時可能發生反轉。
舉個例子。
黃金上漲的基本盤正在發生動搖。
2022年10月國慶節後,巴以衝突震驚世界,全球資金迅速做出反應,開始尋找避險渠道,最終資金選擇了黃金、納斯達克、比特幣。
這三者在資金強有力地推動下,頂著美聯儲的加息週期開始逆勢上漲。
黃金從1700美元/盎司附近,一路長虹漲至3000美元/盎司以上,漲幅接近80%。
納斯達克差不多從11000點,連續碎步上漲,最高觸及至20000點,漲幅差不多在80%。
比特幣則從19000美元/枚,暴力上漲,最高至110000美元/枚,漲幅接近480%。
三劍客,在全球舞臺獨領風騷。
不過,昔日的好基友們當下卻不再抱團,黃金、納斯達克、比特幣開始了分化行情。
資料來源:wind
比特幣下跌,納斯達克下跌,而黃金則繼續上漲。
什麼訊號?
這是一種背離的訊號,意味著資金正在發生分歧。
短期看,要麼黃金有了泡沫!要麼納斯達克、比特幣調整後將繼續創下歷史新高!長期看,三者最終會重回一個趨勢、一個方向。
接下來,解釋下邏輯。
市場對黃金的交易核心點依然是“避險”。
比如,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繁加徵關稅(如對歐盟酒類徵收200%關稅)、俄烏衝突停火談判反覆、中東局勢持續緊張。
這些多重風險直接推升了市場避險需求。
同時,美國經濟資料疲軟(如2月零售銷售環比下降0.2%)、通脹降溫但核心通脹頑固(2月CPI同比2.8%),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
這進一步加強了資金對黃金“對沖避險”的需求。
其中,地緣衝突是關鍵因素,是當下黃金上漲的最大推手。
它在模型中的實際影響佔比達到41%,相比過往資料佔比15%,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
資料來源:世界黃金協會
黃金上漲的第二大推手是央行。
美國凍結俄羅斯資產之後,各國央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央行對黃金的購買力直線爆發。
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央行淨購金量達1037噸,新興市場央行佔比達76%,其中中國、土耳其、印度三國貢獻了58%的增量。
而2024年全球央行購金量達1045噸,繼續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央行連續4個月增持黃金至2289.5噸。
央行購金在黃金價格模型中的權重佔比,已經從之前的10%,提升至19%,提升幅度90%。可見央行購金的瘋狂。
這種瘋狂的背後是什麼?
本質依然是地緣衝突的一種延伸。
講到這裡,你會想到什麼?
一個是比特幣。
比特幣因為區塊鏈的特有性質,天然具有避險屬性,所以比特幣價格在過去數年也是大幅度漲。
黃金、比特幣就天然地聯絡在了一起,兩者價格的相關性在2023年高達0.63,就是說幾乎是同漲同跌的關係。
另一個則是納斯達克。
納斯達克因為人工智慧科技的突破,也使得部分資金去追逐這種高成長。
所以,你可以看到。
黃金、比特幣、納斯達克其實是捆綁在一起的,都是基於避險而大幅上漲。
最後,講一講將來的3個看法吧。
第一個看法。黃金、比特幣、納斯達克既然是資金基於同一個大的宏觀邏輯而進行交易,那麼三者在價格趨勢上理應具有一致性。
如果價格趨勢不一致。
在邏輯不變的大前提下,那麼一定是上漲的品種高估了,有泡沫了,或者是下跌的品種低估 了,有補漲的需求。
目前看,納斯達克因為估值的原因而不得不發生調整,比特幣因為價格過高的原因發生了調整。它們兩個並沒有被低估。
換句話說,黃金被高估了,有泡沫了。
第二個看法。購金的後勁不足。
黃金的價格上漲到這個位置,即使央行依然有購金需求,但是在預算不變的情況下,能夠購買的數量顯然是下降的。
而散戶則早已望“金”興嘆,紛紛感慨買不起,太貴了。
這表明,全球市場購金的後勁兒不足。
第三個看法。邊際效應遞減。
無論是地緣博弈,還是貿易摩擦,甚至是美聯儲降息等,市場都已經對其敏感度逐漸降低。若後續無超預期事件的發生,這種因素的“邊際效應”都會逐漸遞減。
我記得橡樹資本霍華德·馬克斯說過:“所有泡沫都始於理性,終於荒謬。”
當前市場情緒已從“害怕錯過”轉向“害怕踏空”,這種集體非理性往往是反轉的前兆。
我個人覺得既然黃金走到這個位置了,還是需要多一分謹慎,多一分敬畏。
別忘了,踏空也是一種修行。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