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尋找下一個“風口”是每個創業者和投資者的首要任務。麥肯錫最新發布的報告《The next big arenas of competition》為我們提供了未來15年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的18個關鍵行業。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些行業背後的趨勢,以及它們為何可能成為未來的“風口”,幫助你提前佈局,把握未來的機遇。
———— / BEGIN / ————
每年,我都會聽到類似的聲音。
哪裡還有機會?時代變化太快,未來看不清,下一步,我到底該去哪?學些什麼知識?
是啊,回頭看看過去20年,有太多的“風口”從我們面前溜走。2003年的軟體,2010年的電商,2015年的移動網際網路…似乎,每個風口,都催生出了一批千億市值的巨頭,也帶動了無數從業者財富自由。
未來的10年、20年,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嗎?
坦白說,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畢竟,未來這個東西,誰都不敢說自己能完全看清。
不過,去年第四季度,麥肯錫釋出了一份報告:
《The next big arenas of competition》(下一個重大競爭:改變商業格局的行業領域)。
這份報告用200多頁的篇幅,詳細分析了未來最有可能改變全球商業格局的18個賽道,並預測2040年,這18個賽道將實現29萬—48萬億美元的收入,貢獻18-34%的全球GDP增長。
那麼,這些風口行業,都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他們?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18個風口行業
開局,咱們先看一張圖。

(圖片來自:麥肯錫大中華區)
電商。AI軟體和服務。雲服務。電動車。數字廣告。半導體。共享自動駕駛車輛。航天。網路安全。電池。模組化施工。流媒體影片。電子遊戲。機器人。工業和消費生物技術。未來空中交通。肥胖症及相關疾病藥物。核裂變發電站。
這就是麥肯錫選出的,未來15年(2025年-2040年),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的風口行業。到2040年,這些行業可能會產生29-48萬億美元的收入、2-6萬億美元的利潤,在全球GDP的佔比,翻上3-4倍。
而他們之所以來勢兇猛,背後,大概有這麼幾個趨勢助推。
1)數字化。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還不過35%。還有大量的市場,等待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商去開拓。
2)物理世界的黑科技。機器人,自動駕駛。這些創新,正在看得見的未來,等著我們。
3)全球能源轉型。“脫碳”這兩個字,關係到多個產業,電動車、新型電池、核能發電…
4)不斷提升的生活質量。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中產階級。口袋裡的錢多了,對健康、舒適生活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嗯。這些趨勢,總結的很有道理。不僅切中了技術變革,還反映了我們未來幾十年的核心需求。
可是,商業世界從來不是簡單的“趨勢=機會”。
從需求到行業,路長的很。
技術的普及需要時間,市場的爆發需要條件,還涉及到無數交易方的博弈。
那麼,麥肯錫是基於什麼邏輯,判斷它們會成為未來的“風口”呢?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或許要先把眼光,投向過去20年。
12位老將
麥肯錫調研了從2005年到2020年,57個行業的總體表現。然後,從中挑出了12個表現“非常突出”的行業。看圖。右邊藍色的。

(資料來自:麥肯錫報告)
它們分別是:電動汽車。雲服務。支付。電商。移動和消費電子。消費網際網路。生物製藥。音影片娛樂。工業電子產品。資訊化的商業服務。軟體。半導體。
嗯。貌似的確是過去幾十年,發展特別迅猛的行業。但是,光憑感覺不靠譜,商業要講資料。你怎麼判斷它們的表現,“非常突出”呢?
麥肯錫,用了兩個標準,把他們選了出來。一個,叫做“高增長”,一個,叫做“高活力”。
根據麥肯錫報告,在2005年到2020年,這些行業的平均年增長到了10%。這,是高增長。
在這些行業裡,“洗牌率”,也就是各家公司,在業內增加的份額之和,收入方面達到了49%,其他行業為32%。市值方面,洗牌率為66%,而其他行業為47%。這,是高活力。
高增長,意味著整個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高活力,意味著業內不斷有公司生生死死,危機和機會並存。
兩者疊加,造就了過往的12個風口行業,聚集財富無數。
原來如此。不過又是什麼,帶來了增長和活力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技術革命
幾乎所有“風口”行業,都起源於一場技術革命。
比如,電動汽車行業。鋰電池工藝的突破,促成了電動汽車的出現。汽車自此變成了一臺智慧裝置,可以遠端升級、自動駕駛。
又比如,軟體行業。因為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技術的突破,軟體的產品形態從單機軟體變成了SaaS(軟體即服務),提供訂閱式的線上服務。
是的。就像軟體形態變化,導致服務模式的全面變化一樣,技術變革,往往還會導致商業模式變革。
而在很多行業,商業模式的變革,起到的作用甚至會更大。
比如,電商行業。平臺不斷燒錢推廣,增加使用者數量,從而向商家收取更高服務費。商家數量的增加,又反過來增加了自己在使用者端的價值。如此演變,最終誕生了電商平臺的一眾巨頭。
比如,音影片行業。不少娛樂巨頭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流媒體技術的變化,更是因為從DVD租賃到訂閱制的模式轉變。它不僅改變了內容的交付方式,還改變了內容的製作方式。Netflix,就利用使用者資料來指導原創內容的製作,做出了例如《紙牌屋》等現象級作品。
這時候,投資人就高興了。因為他們發現,在這些行業,越投錢,越賺錢。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裡存在漸進式投資的機會。
漸進式投資
什麼是漸進式投資?
漸進式投資,就是“往內投”,而不是“往外投”。
這有什麼區別?
拿造車舉例。往外投資,就是多加生產線。但新舊產線上的產品,並沒有區別。往內投資,就是投資自動駕駛技術,投資電池技術。
所以,你或許瞭解了。漸進式投資,就是增加企業的“內功”,提升競爭力。
而在技術和商業模式有所顛覆的行業裡,這種漸進式投資的機會,天然就會很多。
比如,技術複利。在晶片行業,如果你投資研發7nm晶片,成功之後,晶片效能提升,成本降低,就能賺到更多錢,研發更先進的晶片。
比如,網路效應。在電商行業,如果你燒錢做推廣,商家越多,使用者的選擇就越多。使用者越多,平臺對商家的價值就越大。
又比如,資料累積。在音影片行業,使用者越多,你就能掌握越多的資料,做出更符合使用者口味的優質內容。
終於,技術變革像斧頭,劈出缺口,而投資升級像施肥,讓缺口長出大樹。一個個巨大的市場,就像大樹一樣,生長了出來。而當市場擴大,又會反向推動技術研發和投資。
技術或商業模式變革,漸進式投資,龐大的市場。這,就是麥肯錫總結出來的,導致風口行業呈現“高增長、高活力”的三大要素。
因為,當三個要素合而為一,互相影響時,如果你身在其中,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跟上,要麼原地等死。
這就是典型的:升級式競爭模式。
升級式競爭模式
什麼是升級式競爭模式?
一家搞出新東西,同行必須跟著砸錢,否則使用者全跑光。
不同於開面館一樣,參與者又小又多,大家速生速死的簡單競爭模式;也不同於開航空公司一樣,參與者又大又少,格局穩定的成熟競爭模式;當一個行業進入升級競爭模式,飛輪開始轉動,就很難停止,只好一路狂奔。
就像一場亂糟糟的馬拉松。一步慢、步步慢。到了最後,絕大多數參與者,都倒在半路。只有幾個巨頭,能順利衝線。
這,才有了“風口”行業所表現出來的“高增長,高活力”。
一方面,蛋糕不斷做大。另一方面,行業內格局變化迅速,說不定哪天,就有個無名之輩異軍突起,雄霸天下。
好了。說清楚這個邏輯之後,我們再回頭,看看這18個未來可能出現的風口行業。
看看他們,是不是暗合了“技術或商業模式變革,漸進式投資,龐大的市場”這三大要素。有沒有可能在未來,表現出“高增長,高活力”的特點。
來,看個仔細
1)電商。
麥肯錫預測,到2040年,電商在全球零售收入的佔比,可能會到27%-38%,目前大約有20%。
電商行業的增長點,在於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擴充套件,或者是發達國家中新品類的增長,比如醫療保健,或者是珠寶和手工藝品等,更有“情緒價值”的產品。因為它們,更容易透過敘事的方式,在社交電商銷售。
全球範圍來看,無論是電商平臺的獲客,還是最後一公里的配送,還會大機率迎來大量投資。
2)電動汽車。
無論在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電動車的份額還會提升。麥肯錫判斷,電動車在全球乘用車銷量中的佔比,會在2040年超過50%。
電池技術的突破,智慧演算法的革新,也都將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無論是電動車企業還是傳統車企,都會加大研發投資。
3)雲服務。
世界正在變得更加互聯,這就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儲存和計算能力要求。新的AI產品,更需要大量的算力。
根據麥肯錫的分析,該行業的收入從2005年到20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有17%,未來幾十年,大概也會以類似或者稍緩的速度增長。
4)半導體。
半導體,是數字世界的基石。很多領域的需求,都會推動半導體行業的快速增長。比如,計算和資料儲存、汽車、通訊和工業電子。
麥肯錫預測,半導體行業,未來十幾年會持續6%-8%的年複合增長。
5)AI軟體服務。
AI發展太快,麥肯錫特地把它單獨列成了一個領域。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使用AI助手。AI企業,也正在進行軍備競賽,打造最先進的基礎模型和應用。
6)數字廣告。
數字廣告,就是透過搜尋、社交和媒體,進行廣告服務。
從全球來看,隨著上網的中產階級增加,每人上網的時間增多,數字廣告的商業價值正在持續擴大。演算法的不斷進步,也提升了平臺定位客戶和追蹤廣告成本的能力。
但平臺之間,為了爭奪使用者的注意力,又必須加大投資,做出最能吸引使用者的內容。
7)流媒體影片。
因為用於獲客和內容製作的投資不斷增加,流媒體平臺或許要尋找更多盈利方式,進行自我革新。
大量發展中國家,或許會為流媒體的內容訂閱和廣告收入提供增量。麥肯錫預測,2040年,訂閱長影片服務的家庭數量,可能會突破10億。
8)共享自動駕駛汽車。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未來,我們可能不需要再買車了。
只不過,這個未來可能會慢一些。根據麥肯錫的預測,2040年,共享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佔據共享出行25%到51%的收入。
9)太空。
不管你願不願意,不久後,我們的世界可能就要進入太空經濟時代了。
在SpaceX之前,航空業基本上被認為是一種生產“一次性”奢侈品的行業,成本極高。如今,連重型火箭也可以分級“可回收”。直到,像飛機一樣實現“航班化”。
10)網路安全。
根據麥肯錫資料,2020年,網路犯罪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9500億美元,間接損失可能要到4-6萬億美元。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網路安全,加大投資力度,提高網路安全支出。
11)電池。
電池,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過去幾十年,電池的能量密度(能量和重量比值)增長到了大約三倍於之前的水平。
全球的能源轉型,推動了對電池的需求。比如,電動汽車的發展,儲能的發展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的持續增長。根據麥肯錫預測,2040年,電動汽車在整個電池市場的佔比可能會超過80%。
12)電子遊戲。
麥肯錫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可能有40%的人口成為電子遊戲玩家。
移動遊戲和雲遊戲的新模式,讓遊戲的遊玩過程,變得更快更簡潔,推動了市場大量增長。
免費網遊正在給遊戲廠商帶來大量收益,3A遊戲的支出,也開始越來越高。2025年釋出的3A遊戲預算,已經達到了2億美元。
13)機器人。
機器人在舞臺上秧歌一扭,成了焦點。AI來了,珠聯璧合。對於機器人而言,它長出了腦子。對於AI而言,它有了身體。所以人形機器人如今被業內寄予厚望,期待它們成為“終極智慧體”。
未來,可能每個人都有一臺機器人。
14)工業和消費生物技術。
隨著編輯基因等技術突破,生物技術將會在如農業、替代蛋白(人造肉、蛋、奶)、消費產品和服務、生物材料等領域加速應用。
15)模組化建築。
在工廠預製好各種模組,到了現場再拼起來。這種生產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建築的生產效率。
全球來看,住房短缺和房屋較貴的問題還是很多。模組化建築雖然在日本、北歐一些勞動力成本比較高的地方已經廣泛應用,但在全球的普及程度還是差了些。
16)核裂變發電。
更安全、更小型的模組化反應堆,為補充可再生能源帶來可能。在2023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20多個國家承諾到2050年,把核能產量提高兩倍。
17)空中交通。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和配送無人機,會是這個領域的重大技術變革。目前,已經出現未來增長的早期跡象。但是,還是要看各國的監管和認證進展。
18)治療肥胖症及相關病症的藥物。
根據報告《World Obesity Atlas》(世界肥胖症地圖集)估計,肥胖症的患病率,可能會從2020年的15%上升到2035年的24%。
看看自己的肚腩,是不是有點兒危險了?所以,如果有確實安全可靠的減肥產品出現,大機率會獲得巨大的收益。
最後的話
好了。未來15年,會成為風口的18個行業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大概看完了。
受限於篇幅,200多頁的報告沒辦法完完全全地展示給你。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麥肯錫的官方網站看看完整報告。連結,我也放在了參考資料裡。
現在,感受如何?
是不是有點按捺不住了,是不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幹一番了?
但是,且慢。你說,這些行業,真的都是風口嗎?
坦白說,不一定。因為,任何預測都帶著不確定性。
2000年,誰也不知道,智慧手機會在2010年崛起。2010年,也沒人預見到2020年移動支付的普及。2013年,誰又能看到2023年AI的爆發呢?
這,大概也是商業的迷人之處。風口,永遠是在奔跑中被發現的。
不過,雖然風口上,豬都能飛。但是,風停之後,豬沒有翅膀,也會摔得很慘。
順勢而為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翅膀”。你的核心能力怎麼樣了?專業能力積累呢?有沒有持續學習?
這些,才是讓你能持續飛翔的關鍵。
這個時代,每天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全球經濟格局在重構,科技創新在加速,行業鏈在重組,人類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對這個呼嘯而來的未來,有人還在等待機會,有人已經開始創造機會;有人在問“為什麼”,有人已經在想“為什麼不”。
2025年,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
今天,我們一起看到了18個方向,18種可能。但最重要的,不是選擇哪一個方向,而是選擇以怎樣的姿態,往前走。
祝你,在這個最好的時代,成為最好的自己。
參考資料
未來的“競技場”:未來15年,重塑全球經濟的18個關鍵領域
https://www.mckinsey.com/mgi/our-research/the-next-big-arenas-of-competition
大資料是如何捧紅《紙牌屋》的?
https://www.36kr.com/p/1721520160769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潤,作者:觀點 / 劉潤 主筆 / 景九 編輯 / 二蔓。原標題:麥肯錫報告:未來的18個風口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