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常見7類領導,看看你跟對人了嗎?

之前在網上刷到一條吐槽貼,說公司年終績效考評,自己平時明明幹得最多而且也多次被領導肯定,可到了考評的時候,整個Team最差的評級卻給了他!
更沒想到的是,評論區和他擁有相同經歷的人還真不少…不得不感嘆一句:做牛馬真是太難了!
確實,想要升職加薪,想要走得更遠,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自身過硬,領導如何也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職場中那些常見的領導,看看你家領導是哪一款。
01 笑面虎型領導
這類領導看似親切,實則危險。
他們表面上總給人很和善的感覺,什麼都是“沒關係”,從不輕易發怒,而事實上心思九曲十八彎,心裡一本賬記得清清楚楚。
跟著這類領導,你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謹言慎行,不顯山不露水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最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跟領導唱反調,他們可是會“記仇”的。
02 演說家型領導
顧名思義,這類領導慣會紙上談兵,說起來頭頭是道,一到落地就全無章法。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缺乏一線工作經驗,對理論知識爛熟於心,但對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和問題缺乏瞭解,自然也沒有解決之法。
比如,一個從未親自參與過專案實施的領導,對於專案推進過程遇到的資源調配、人員協調以及各種突發狀況,就很難應對。
同時,由於實操經驗缺乏,在和團隊成員溝通的時候,他就很難理解一線員工的反饋和訴求,導致指令傳達和執行落地不匹配。
遇到這樣的領導,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會,那可以嘗試多溝通,委婉地指出問題,讓領導的想法和落地的可能性結合起來。
如果這位領導還是“一言堂”,那就要小心做事,保護好自己不被甩鍋了。
03 PUA型領導
這是典型的控制型領導——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
他們喜歡處處顯示自己的威風,頗有點唯我獨尊的架勢,凡事都要先請示,喜歡發號施令和挑毛病,但很少親身下場帶隊實操。
工作中遇到問題或是結果不盡如人意時,他們會把責任全部歸結到其他人身上,PUA員工,時間久了員工便會產生自我懷疑。
與這樣的領導共事,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自己怎樣能力如何,要有清醒的認知。不逃避責任,也不要因為各種PUA否定自己。
04 親力親為型領導
這類領導主打一個深度參與,大事小事事必躬親,高標準嚴要求,對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完美,而且通常責任心強,有擔當。
這類領導關鍵要看能否把握好“度”的問題。
親歷親為對下屬而言是積極的帶頭作用,領導敬業,下屬的工作態度自然不會差。而且領導以身作則,手把手指導工作,對員工而言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但若是過了度,這種親歷親為就會成為員工發展的桎梏,磨滅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令其缺乏獨立工作的能力。
同時,所有環節都事無鉅細,會造成決策流程冗長,降低工作效率。
遇到這樣的領導,一方面要抓住學習機會,另一方面則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只會執行指令的工具人。
05 情緒型領導
這類領導比較喜怒無常,永遠猜不透他下一秒會幹什麼,常常讓下屬無所適從。
但也正因為他們喜怒形於色,所以大多都是不太會控制情緒的直腸子,人不壞,通常不會背地裡挖坑害人。
和這類領導相處,自己首先要情緒穩定,千萬不要玻璃心;同時要會察言觀色,根據他的情緒變化調整自己的應對措施。
特別是一些相左的建議和大膽的想法,一定要在他心情不錯的時候再提。
06 時效型領導
這類領導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效、務實,做事雷厲風行,幹勁十足,絕不拖泥帶水。
他們在性格上往往也都比較直爽,訓人的時候比較嚴厲,不過大多對事不對人。同樣,只要你工作表現優秀,該給到的他們也從不吝嗇。
跟著這樣的領導,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要好,讓你做的事不要拖沓,立馬去幹,對於專案進度要勤彙報。
慢慢吞吞,小心翼翼,不會讓他覺得你謹慎,只會覺得你工作能力有問題。
07 老師型領導
如果你跟著這類領導,那可真是運氣爆棚!
老師型領導,不僅能在專業上技能上指導你,資源上幫助你,還會在為人處世上提點你。他們通常都很體貼、信任員工,給員工提供學習成長甚至是試錯的機會。
他們會有意識地發現員工的長處,並將更適合的工作分派給他,會跟員工一起溝通職業發展,提供經驗和指導。
這類領導帶的團隊往往都有很強的自驅力和凝聚力,對個人成長非常有益。
跟著這樣的領導,你要做的就是保持謙遜上進的心,踏實勤勉,敢想敢做,讓想法能夠最大程度落地,在工作中不斷汲取養分,快速成長。
職場,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鬥。
如何跟領導溝通和相處,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但首先,你要知道你面對的是怎樣的領導。
一位好領導,會是事業上的良師益友,人生中的指路明燈。這樣的領導可遇而不可求,遇上了,當加倍努力,抓住機會。
如果不幸沒有跟對人,那就更要明白該如何跟領導相處,在逆境中讓自己成長,同時尋求更好的機會。
最後,祝每一位讀到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在職場上都能一帆風順!
互動話題
你的領導屬於哪種型別?
源 |  智聯招聘(ID:zhaopin-com
作者  喬貝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