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無關
夫妻相處並不容易,若總是恣意妄為、毫不妥協,時間長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裂痕,導致兩人過不下去。
想婚姻細水長流,還是得珍惜彼此、互相體諒、共同成長、一起向前發展……
作者:五月;本文來源:公眾號“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一、
這次二姜過生日,我提前一個月建了個群,把二姜朋友的媽媽們都拉了進來。
在群裡,我發了邀請函,也發了禮物願望單,大部分媽媽都是秒回:多謝邀請!XX很高興參加!很期待……等等客氣話。
但A媽的反應不一樣,她又拉了個人進來。我一看,是A爸。
從一年級起,A和二姜就是朋友。過去5年,A年年參加二姜的生日派對,都是A媽全權負責。怎麼今年A爸也要參與了?

估計是家務分工模式有變?
最近家裡事多,千頭萬緒,我也沒多想,很快就把這個疑點拋到了腦後。
A爸被拉進群后,一直沒說話。離聚會還剩一週時,他忽然在群裡問:能把禮物願望單再發一下嗎?

願望單不早就發過了嗎?
我往上一拉,發現建群后,我先發了願望單,之後A媽才把A爸拉進群。心裡不由疑惑:A媽知道啊!A爸為什麼不去問她,卻要捨近求遠來群裡問?姜爸也在群裡,他立刻把願望單又發了一遍。
一天要處理N多資訊,這個疑點也很快被我拋到了腦後。
晚上,我和姜爸例行睡前聊天,不知如何說起此事。我:A爸也挺奇怪的,自己老婆不問,卻在群裡問外人。姜爸若有所思:如果是“他和妻子不說話”的情況下,那就不奇怪了。我翻了個白眼:有什麼情況會讓“兩夫妻不說話”?
翻完白眼,卻忽然醒悟過來:當然有了!他們可能離婚/分居了!

而且過程大機率不太愉快……
第二天,A媽也做出了反應。她給我單獨發了資訊:你們大概已經猜出來了。對,我和A爸正在辦離婚手續。之前有些不愉快,目前基本只通過律師溝通。A爸上個月搬出去了,現在A在我這裡住兩週,在他那住兩週。派對那個週末正好輪到他,所以他會去接送A、負責買禮物等。
我和A媽這兩年聊天不多,她的近況我不太瞭解。所以我猶豫了一下,只問了一句:你一切都好吧?對話方塊上“XX正在打字”顯示了半天,最後發過來個“多謝,挺好的”。
我正要回:“那就好。”時,又一條資訊進來:我正在進入人生的新階段,有些挑戰性,但整體是件好事。
A爸事業不錯,從生了A的哥哥後,A媽就開始做家庭主婦,一晃就是十幾年。三年前,A媽在某大型企業找了份半職工作,做得很好,兩年前轉成全職。
她工作挺忙,這兩三年我們見面不多。幾次匆匆見面,都只是寒暄幾句。不過可以看出:重新工作後,她的精神狀態大不一樣。身上“相夫教子”的溫婉氣質少了很多,卻多了幾分自信、坦然和堅定。
我不知道這次離婚是誰提出的,但她的狀態,明顯不像個“受害者”。於是我說:那就好,祝你一切都好,事事順利。
她回答:哈哈哈,當然好了。以前我一個人搞定兩個孩子,還得照顧A爸,現在不僅不用照顧男人,看孩子也是幹兩週歇兩週,你都不知道有多快樂!哈哈哈……
二姜小時候,我和A媽經常見面,一度還是關係不錯的朋友。這兩年大家都忙,沒怎麼聯絡,說話都客氣疏遠起來。她一句“哈哈哈”,徹底把我倆之間生疏的氛圍打破了。
之後我們聊到了他們的離婚。
她說:我倆都沒有外遇。就是各自太忙了。然後我也不再願意總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一切圍著他轉了。女性還是得工作。丈夫再成功,你自己心裡還是沒有個支撐點。但我們一旦工作,就有可能不再滿意家庭資源的分配。這時候,如果雙方不能互相妥協,就可能走不下去。
她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感同身受。
隨著年齡增長,我被多年教育烙下的“賢良淑德”印記越來越淡,越來越頻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也同樣接受了20多年教育,也歷經辛苦拿到了博士畢業證,卻只能做姜爸人生事業的背後輔助力量?
可前幾年確實沒辦法。孩子們還小,總不能沒人看。其實在當全職主婦那幾年,就連我自己,也覺得這種“男主外女主內”模式是理所當然的。
還是這幾年寫公號、和外界接觸更多,我回首過去,才發現:我把能拼事業的十幾年時光,用在了家庭上。想明白這點後,我的心境也出現了變化。
以前那個默默付出、任勞任怨、天天圍著孩子老公轉的老母親,漸漸變成了工作有些忙、把自己的需求同樣放在桌面上、要求全家人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的新式媽媽。這段心路歷程,估計和A媽估計一模一樣……
幸運的是:姜爸和三個姜配合度不錯。所以我和姜爸才沒有走到A媽A爸這一步……
二、
A媽A爸,不是這次爆出的唯一一對離婚父母。
這次聚會,我們負責全程交通,父母們只需把娃送到我們家就行。誰知約定的時間都過了10分鐘了,B還是沒出現。再不出發,就要耽誤後面的行程了……
我給B媽打了個電話。結果她說:我兩週前就給B爸發過郵件了,他也郵件確定過了,怎麼了,B沒去嗎?
????
郵件?這年頭夫妻溝通,都用上了郵件嗎?

不過我和B媽不太熟,不好多問,只能建議:那你能給B爸打個電話嗎?
B媽:打不了,我倆互刪幾個月了。現在唯一的溝通方式是“郵件”。
!!!
最後,我問了一圈,在C媽那裡拿到了B爸的聯絡方式。打過去一問:他把今天的聚會給忘了,帶著B去看奶奶了……
我們只能帶著剩下的孩子出發了。
路上聊起這件事,幾個孩子七嘴八舌的,說了幾個細節,我大概拼湊出了B家近幾月的情況:B媽和同事外遇,被B爸發現了,雙方吵得天崩地裂。當天,B爸就搬出了出去,兩個人沒再說過一句話。目前在走離婚手續,B在家住兩週,去爸爸的小公寓住兩週。
三、
這次二姜請了7個朋友,其中已經有兩對父母離婚,再加上A和B,這次聚會小團體裡,離婚率正好達到50%。

周邊朋友裡,最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離婚訊息。
以前看到報道上說德國的離婚率高達50%,我還有些不敢相信,現在才明白:原來是還沒到那個年齡組。
40-55歲,才是離婚事件高發期。
進入中年後,隨著事業、生活的發展,大家更成熟了、更瞭解自己和對方了。年輕時的荷爾蒙吸引逐漸淡化,三觀、習慣、性格、人品的重要性逐漸浮出水面。
經歷了婚姻和生育後,心智進一步成熟,不少人會發現:原來這條路、這個人,並不是我想要的。於是漸行漸遠、逐漸分開。
值得一提的是:至少在我生活的圈子裡,男性出軌率並不高於女性。
很多離婚的夫妻,倆人都沒出軌,只是發現“性格不合”、“無法一起繼續生活”。這種情況下,往往是女性先提出離婚,男性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適應……
而出軌的例子裡,男女基本各佔一半。
另外大家不要對歐美有濾鏡:在德國離婚,也有很多前夫前妻鬧得很難看,之後老死不相往來……
好的一點是,離婚後,對女性兒童的權益更有保障:比如分居,一般都是男的搬出去,女性留著原居所。經濟上也會讓女性和兒童有保障,撫養費是按照男性的收入、孩子的年齡來的。比如監護權,一般是父母各一半,比較普遍的做法是跟著爸爸住一週/兩週,再跟著媽媽住一週兩週。
說起這一點,我還有點感慨:
我:好多爸爸婚內不怎麼管孩子,一離婚,卻要開始負責50%的育兒責任。姜爸幽幽道:我怎麼聽出了點羨慕的感覺……我哈哈哈:是有點。總覺得有點不公平,怎麼結婚女性的待遇,還不如離婚的好?姜爸:……
玩笑歸玩笑,在一系列的離婚新聞下,我和姜爸好像都更謹慎和互相珍惜了……
夫妻相處並不容易,若總是恣意妄為、毫不妥協,時間長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裂痕,導致兩人過不下去。想婚姻細水長流,還是得珍惜彼此、互相體諒、共同成長、一起向前發展……

和大家共勉!

本文轉自公眾號: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定居柏林的經濟學博士,攜手德國隊友姜爸,和三個男娃鬥智鬥勇多年,用最鮮活的例子,講最實用的育兒理念。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