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2024年的尾聲悄然而至,娛樂圈依舊是一片星光璀璨、熱點頻出的盛景。在電影領域,《孤星計劃》因王源粉絲利用政府補貼購買偶像電影票而引發廣泛討論;綜藝方面,選題不斷反哺影視劇,形成良性互動;劇集方面,雖然數量有所減少,但質量卻顯著提升,豆瓣評分高達9.6分的《山花爛漫時》與《九重紫》熱度持續攀升……
另外,娛樂資本論一年一度的CEIS 2025中國娛樂產業年會暨金河豚榮譽推選在北京圓滿結束,大家可以點選圖片連結檢視完整獲選榜單。下面,跟著小娛一起回顧一下12月份的文娛熱點吧~
近日,有網友發現明星粉絲集體搶上海的電影票優惠補貼,為偶像電影刷票房,這一訊息在河豚君所在的業內群裡引起熱議,雙方爭鋒相對。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一家上海的影城在12月19日當天排映了《孤星計劃》整整36場,產出7.3萬票房。該影城所在的青浦區屬於上海郊區,平日日票房僅在1萬元左右,影院僅有6個影廳,幾乎在當天將所有排片都給了《孤星計劃》。另一家影城同樣在當日產出票房4萬,而平日單日票房在1.5萬以下。
與此同時,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多個教粉絲領政府補貼的教程:先領政府補貼,然後找偏遠的低價影城購票填場,既為偶像貢獻票房又省了錢,可謂“一舉兩得”。
這次說的不是《喜劇之王單口季》與《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更準確地說,不算“撞檔”,而是“接檔”——都市愛情劇《失笑》播至尾聲,男女主角在常駐表演的酒吧小舞臺上,以脫口秀的形式完成了求婚,為兩人的愛情畫下Happy Ending的句點;隨後《不討好的勇氣》“接力”脫口秀愛情,成全打工人的追逐夢想之路。
這幾年的流量熱劇標配了主角團衍生團綜,“劇綜聯動”沒少聽說。今年相反,熱門綜藝題材闖入影視劇賽道,脫口秀成為代表之一。
一來國內的綜藝題材也越來越多,有一些綜藝品類在這幾年的上升態勢和知名度都很好,放進劇集裡既是創新,也是貼近年輕使用者;二來國產劇做現偶品類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參考韓劇,以綜藝節目為背景的韓劇其實挺成熟了,所以國產劇開始跟隨,大牛覺得並不意外。
這幾年對於影視劇的創新需求在加速,身後有幾乎不設限的短劇、即時趣味的綜藝以及其他品類在追趕。苗萌對《失笑》裡脫口秀元素的新銳洞察,不過是千千萬萬影視製片人的工作日常,製片人大牛也一樣,“老闆現在對我們開什麼樣的戲沒有具體的要求,只要求新,這個新就是我們需要自己去挖掘的。”
從創作角度來看,最近的兩部脫口秀劇,女主角都有著大城市漂泊的社會打工人屬性,脫口秀成了她們吐槽生活和宣洩感情的輸出口,可以為故事帶來有更多共情的社會表達;作為情感劇,《失笑》中脫口秀對於構建男女主CP的極致感、推進男女主感情線也有很強的作用力。
近期,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風靡全球。自 11 月 22 日上線以來,該劇的熱度迅速攀升,一度登上Netfilx全球熱搜第二位,在 IMDb 國際平臺上獲得了 8.1 的高分,豆瓣評分高達 8.5 分。
該劇改編自韓國網路小說,其敘事巧妙融合了先婚後愛、替身文學和家族聯姻等常見的網文元素。許多中國觀眾表示在觀看該劇時腦海中浮現出晉江網文中的相似情節。這一現象不禁引發思考:為何我國遍地網文,但借鑑了中國網文的韓國網文改編的長影片在國際市場上總能更勝一籌?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撥打的電話》在拍攝手法和敘事策略上與時下流行的短劇有諸多相似之處,而發源於網文小說的短劇產業正在海內外迎來黃金時期,業內預期明年海外短劇市場將突破20億美金。有沒有一種可能,之前傳統影視劇沒做到的華語文化出海,中國短劇能做到?
用一句調侃山東的話“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來進行比擬,或許以後全球會形成新的影視格局——北上電影,中國長劇,東亞韓劇,世界短劇。
現階段的韓國網路文學產業模式幾乎完全承襲自中國。自2010年起,韓國網路文學平臺開始大規模推廣VIP付費閱讀機制,借鑑中國的版權運營和IP改編經驗,並與CP公司(內容提供商)合作,共同推動網路文學產業的發展。同時,韓國網路文學作家也開始嘗試多元化的創作和盈利模式,如參與徵文活動、直接投稿給平臺等。
韓國網路文學在題材和風格上也受到了中國網路文學的影響,如武俠、奇幻、霸總言情等題材在韓國網路文學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許多韓國知名網文都能看到中國網文的影子。
當大量創作者還在探討AI對生產工具的顛覆、對內容人的利弊、對行業的趨勢影響時,電影圈的大導已經先“AI”了起來。
導演俞白眉用五分鐘AI短片演繹了一段鍾馗遇上現代人的全新想象。百鬼夜行,邪氣氤氳,鍾馗捉鬼,驅邪避害。結尾閃回現代場景,男生在睡覺,但手機上彈出各種資訊,鍾馗以手機防護工具的身份守護資訊安全,保障個人時間,最後主題出現“休假期間,百鬼勿擾”。奇幻與現實連線,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融合。
賈樟柯同樣用AI,繼續拓展著自己關於家鄉汾陽的創作主題。未來世界,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用機器人代替自己回鄉,幫助父母收麥。傳統的電影拍攝技巧與AI技術結合,呈現出一段色調柔和、情感細膩的公路短片,闡釋了人類與AI共生的可能性。
董潤年藉助AI,用異次元平行世界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講出當人類面對孤獨和恐懼時,唯有愛的召喚可以讓人心安;張吃魚以重慶為故事背景,用AI創作出科幻短片《最後的防線》,賽博世界的奇幻和超現實與重慶的火鍋日常結合,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12月6日,快手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辦“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首映儀式,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九位導演首次“觸電”AI的作品正式亮相。三個月時間內,他們演繹出九個片段、講述了九種故事、呈現了九份全新的視覺體驗,透過新技術完成了一次對影視創作和製作邊界的探索。
當然,初次的嘗試難言完美,動作表現與鏡頭運動、畫面穩定性和細節處理、新創作流程的挑戰不一而足,不少大導也直言創作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和最終呈現出的作品瑕疵。俞白眉表示:“我相信我們的這些作品的幼稚,就像今天的 AI 水平一樣,這些作品註定不是作品,它都是塗鴉,都是 AI 在發展歷程上,現在這個不到一歲的可靈的一次塗鴉。但這個塗鴉我自己很珍惜,就像我兒子很小的時候畫的那張畫一樣,我會很珍惜它。”
但導演們普遍認為,AI技術的出現,給電影行業帶來了某種新的可能,超越傳統攝製手法的“無邊界性”製作,也讓想象力爆炸,吸引創作者不斷探索。
“製作結束後,我對可靈非常滿意,基本做到了人物的連貫呈現,現階段AI技術仍面臨挑戰,需要創作者和科學家一起努力,觸碰技術應用的邊界。非常希望再過一段時間能再用可靈做一支片子。”賈樟柯道。
頭部導演的積極態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線電影人對AI工具的擁抱。當AI時代的降臨已不可逆轉,一批創作者已選擇躬身入局,將AI看作一種更新行業格局的“工具”,追求儘快上手。
更值得關注的是,藉助本次的9支短片,娛樂資本論看到了AI大模型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特效呈現和內容拓展上的能力,這恰恰為當前電影行業的破局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當娛樂方式不斷多元,渠道和內容選擇愈發豐富,未來電影市場在人群爭奪上的戰爭勢必漫長而激烈。AI創作在視效、想象上提供的種種可能,恰恰有機會為廣大電影人,提供全新的“彈藥”,提供更多逆勢突圍的視窗。
“有老總說2023年下半年入局品牌短劇的品牌都是韭菜,我認為2024年入局品牌短劇的劇集方也是韭菜。”
在一個滿牆貼著“扛得住就生扛,扛不住就死扛”等雞血橫幅的短劇公司,一位品牌短劇操盤手向河豚君坦言道。
確實,隨著2024年大量的品牌主發現品牌短劇投放後沒有效果之後,品牌主也開始了要保量、要效果、要ROI的一個過程。
但從品牌短劇的增長情況來看,無論是品牌主還是短劇方,他們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地都沒有停下入局的腳步。勾正科技釋出《短劇營銷正當時》指出,今年上半年品牌合作商業微短劇數量同比增長68%。
只是現在的玩法,除了去年火熱過一陣的達人定製短劇,變成了更有內容屬性的品牌自制劇和付費植入劇。在後鏈路上,更是出現了達人下劇後直接上播、播後落地搜尋等玩法。《我在古代參加戀綜》短劇上線後,店播+達播總GMV超過4700萬,烙色一舉成為抖音彩妝榜前三。
付費植入劇,有些劇方更是提出讓品牌主以植入代替投資,直接成為短劇的出品方之一,還多了一個參與分賬的遐想空間,“也就是說,品牌主最後還能把植入費賺回來。”
品牌短劇,對於深陷成本高達85%的投流泥潭的短劇公司來說,更是一個美好的“短劇+”的預期。
但品牌短劇對於很多品牌方和短劇公司來說仍然是一個“黑箱”,雙方訴求仍需要“對齊顆粒度”。
“品牌從來不是想要拍短劇,他想要的只有增長,只不過現在恰好用短劇來進行獲客而已。”劇點短劇副總呂少龍向娛樂資本論總結道,短劇公司在對接品牌主時需要更多的服務意識。
這確實是一個各取所需的故事,但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一天八百個熱搜,狗血綜藝讓人生氣。”
今年下半年,當“抓馬式”綜藝,讓全網忍不住一邊審判、一邊情緒起伏時,《現在就出發2》如同橫空出世的歡樂黑馬,水靈靈地接住大眾情緒,成為撫慰人心的“年度下飯搭子”。
在這一季節目中,老嘉賓們都拿捏好了自己的定位,沈騰是毒舌的“笑點製造機”,賈冰以做飯出圈,溫暖幽默,金晨是擅長跳舞的“搞笑美女”、白敬亭是傳遞歌曲的“百靈鳥”;新人們也各有亮點,胡先煦鬆弛有梗,王安宇解放天性,宋亞軒看似內向,實則最會“補刀”……一群“喜劇人”碰撞出了各種搞笑的名場面,花式承包熱搜,成功攔截了一波網路自來水。
截至目前,《現在就出發2》在豆瓣收穫了8.5分的高分,成為2024 年口碑最高的遊戲類綜藝。
十二月的電影與綜藝市場熱鬧非凡,精彩紛呈,在此誠邀各位繼續關注和支援娛樂資本論,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見證文娛行業的蓬勃發展與輝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