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
成功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有沒有一個衡量企業好壞的通用指標呢?
如果起點不高,甚至略顯粗糙,一個企業應該如何實現逆襲呢?
我的答案都是:“快速進化能力”。
有沒有起步卑微,但進化迅猛的例子?有,還很多,遊戲、電競、網路文學等等都是。
現在又有個新物種,正在經歷著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過程,那就是短劇。
你可能會不以為意,短劇就是醜小鴨,怎麼可能變成白天鵝呢?先別急著下判斷,先來聽聽我的分析。

最近,一部名為《興安嶺詭事》的短劇,僅上線9天,全網播放量就超過了4000萬。這個播放成績屬於中上水平,但關鍵在於,這是首部完全利用AIGC技術(人工智慧生成內容)製作的付費短劇,省去了演員片酬、場地租賃、外景拍攝等傳統支出,成本直接降低了近70%,整部劇總成本約為60萬元。
據說,背後的製作方甚至自研了AI Agent,能夠實現製作邊際成本的不斷降低。也就是說,他們第一部短劇可能成本最高,但未來能以更低成本輸出更多AI短劇。

雖然現在看,短劇或許還顯得有點不入流,常被與粗製濫造、低劣低俗劃等號。但我們認為,AI短劇的進展卻恰恰給所有產業打了個樣。短劇曾經的“低質”問題,在AI的幫助下將得到改善,短劇的進化能力也將因AIGC技術的加入而迅速提升,最終有望成為主流。
首先,大家一直誤解了短劇的核心競爭力,往往以為短劇受歡迎,就是因為它們低俗或低智。其實這些只是短劇的當前特徵,或者說是短劇生產機制所導致的一個結果。短劇真正能迅速成長,關鍵在於其工業化規模試錯的能力。
比如,熱銷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曾以50萬成本搏得了過億收入,就在於他們會同步測試多個不同版本,包括擁有不同衝突點、經典臺詞、人物關係等等,再透過平臺投放測試使用者點選率和付費轉化率,從中選出流量最大、最暢銷的版本。之後,短劇運營公司還會追加更大規模資金進行流量投放,以迅速獲取最大收益。
透過這種測試方式,製作團隊發現了女主角要具有懟人體質,男主角應該溫柔多金且神似頂流明星,臺詞應當有“網際網路嘴替”的特質,並發現了年代穿越和家庭倫理等賣點。
當電視劇還在糾結某句臺詞是否符合人物性格時,短劇已透過資料驗證了幾十個臺詞版本,並最終確定了最優解。而且,這個做法商業上也是可行的。哪怕測試淘汰率高達90%,只要透過篩選機制保證了存活版本的流量和變現能力,投資回報依然能超過成本的10倍,那無疑也是划算的。
短劇正是透過這種“批次試錯-快速反饋-精準複製”的機制,得以快速發展,併成為了“快速進化”的典型案例。
而且,雖然當前短劇呈現的樣子略顯粗糙和低端,但這完全取決於觀眾的喜好,正應了黑格爾那句名言——存在即合理,也讓大家能更方便地瞭解到人性的普遍需求。
然而,隨著短劇受眾面的擴大,觀眾的喜好也必然會呈現多元化、碎片化的發展趨勢。未來,說不定還會有專門以科技產業為主題的短劇出現,也未必不受歡迎啊。
就像當年我們曾經見證了網路作家從被作協會員作家看不起,到湧現出一大批不管產品質量還是吸金能力都令傳統作家望塵莫及的網路作家,不過是短短的十年時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優秀短劇的社會影響力和盈利能力會迅速超越電影電視劇,優秀短劇演員會比影視劇演員更受歡迎,有更高人氣,收入也更高。

改編自網路小說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
同時,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會發現,進化速度已成為這個時代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進化速度足以碾壓其他優勢。
以快時尚巨頭Shein為例,他們的“小單快反”模式其實和短劇的快速進化機制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靠的是每天千款上新和高達98%的測試淘汰率,再加上對爆款的快速補單能力。你看,這是不是和短劇的做法有些神似?
再如,微信的小步快跑和高頻迭代策略,同樣是一種進化能力的體現,讓其快速推出了朋友圈、搖一搖、公眾號、發紅包等功能,從而能淘汰了具有先發優勢的米聊,成為國民級APP。
更關鍵的是,我們判斷,AI技術的加入,將進一步加快那些具有進化能力的產業和企業的發展。
AI能讓更多的人可以進入短劇產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實現了藝術創作的平權化、民主化,為短劇的進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AI讓編劇不再必須是語言大師,能洞察資料和人性的人就能勝任;AI換臉技術,也讓演員不必長得那麼完美,而是要能快速做出情緒反應;導演也不再必須科班出身了,而是要能響應使用者反饋及時調整。
更重要的是,AIGC還極大的提升了短劇產業的迭代能力。
AI大模型出來後,製作團隊每天都能生成幾百個劇本,提升了創作效率和對市場的響應速度,讓短劇實現了日更3集的速度。
如今AI能直接替代演員,將進一步提升產量,降低試錯成本,從而更快測試出觀眾的喜好,實現快速迭代。相信很快,就會有大量創新的爆款短劇如潮水般湧現,甚至實現短劇產業的破圈。
最後,我們可以套用劉慈欣的那句名言,來總結“進化”的重要性:粗糙和卑微不是成功的障礙,傲慢才是。
當我們看到一個略顯粗糙的新生事物時,千萬不要輕視和嘲笑它。因為如果它具有快速迭代的進化能力,同時還有廣闊的應用場景,那麼它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巨無霸。而當一個企業覺得自己不再需要改變時,就很有可能是衰退的開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再提個醒,在本週日的科技特訓營直播課上,我會為大家分享矽谷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幫助大家理解這場AI變革的本質。如果你感興趣,歡迎掃碼加入,與我一起,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此外,前哨AI小課第四季已經開始,4月初就要恢復為499的正常價格了,現在購買還可以享受399的早鳥價優惠,千萬不要錯過!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全球社交媒體平臺TOP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