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一組“內部資料”曝光,終於知道人家為啥這麼火了

文/納豆 來源 | 讀者

前不久,胖東來公開了2025年1季度多項內部資料。
其中,針對“侵犯人格尊嚴獎”的補償高達78000元。

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委屈獎”,只要員工是按正常工作流程工作,還受了委屈的,一次性補償5000-8000元。
3月份,胖東來還給員工發放了20萬元的“救急週轉金”。
救急週轉金借款是指,胖東來員工本人、配偶、子女或雙方父母出現重大疾病或安全事故需搶救的,可向公司借款1-10萬元用於救急週轉,2小時之內快速審批通道,員工於相關醫療保險報銷後償還。
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
這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就是胖東來為啥能火的根本,以人為本,生命至上!”
“老闆把員工當家人,員工就會認真當家。”
“這波操作滿分,羨慕了。”
……
其實,在胖東來工作不僅有委屈獎。
還有“幸福建議獎”“勇敢正義獎”“創新創造獎”等等,只要員工好好上班,獎金簡直拿到手軟。
更別說,胖東來還有頂配的員工之家,裡面不僅有書籍、飲料,還有按摩椅。
如果員工們累了,就可以好好展一下自己的老腰。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這一陣子掛在熱搜上的“保潔員休息間”。
打掃公共衛生間的保潔阿姨們,由於沒有休息間,只能在不到兩平方米的空間裡,擺滿個人物品、清潔工具和一張孤零零的座椅。
實在讓人心酸。
在#保潔員休息間#的話題下,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見聞。
武漢的陳女士說,在自己的辦公樓裡,公共衛生間隔間的門上掛著保潔員的衣服,門口放著兩雙鞋,旁邊的洗手池上擺放著水杯、茶葉、水果。
銅陵的塗女士說,在自己的宿舍樓裡,公共衛生間隔間放著一把紅色的凳子,保潔員在這裡臨時歇腳。
……

網友的呼籲及部分保潔人員生活隔間的照片
今年58歲的王潤嬌,剛剛來到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商場幹保潔。
她的休息間,就是由一間廁所改造而來。
正中間,是一個廢舊的馬桶。
由於水箱破了一個大口子,所以周身被黑色垃圾袋和膠帶緊緊包裹。
在地上,同樣擁擠地堆著各種雜物和清潔用具。
但是,她不在這裡休息。
“這兒臭得很。”王潤嬌感慨道。
工作又苦又累,她並不害怕,但就是受不了那個味,甚至幹保潔的第一天,她回家都沒吃下飯。
所以,人流量沒那麼大的時候,她會躲到商場M層的一個步行通道去休息。
王潤嬌休息的步行通道
要麼站個三四分鐘,要麼從垃圾桶裡撿個乾淨的紙殼子墊著坐。
除了廁所隔間,樓梯拐角、汙洗間、配電室都曾被保潔員們當成是休息室。
她們在這裡用餐、洗漱,甚至是席地而眠……
可見,保潔員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缺少休息場所,還有一些基本需求。
有媒體探訪了上海多家商場發現,保潔員的工作時間,大多在10至12個小時。
高強度的工作,讓她們基本無暇休息。
除了吃飯時間,基本就是不停地走動、換垃圾袋、擦檯面……
“人是停不下來的,頭髮要撿,垃圾桶要換,來幾個人垃圾桶就滿了。”受訪的保潔員說。
作者張小滿在紀實文學《我的母親做保潔》中也曾這樣寫道:
“一天到晚腳不沾地,休息需要爭分奪秒,但休息環境都是‘自己想辦法’。”
沒時間休息、沒地方休息、沒有制度保障休息,大概這就是“廁所最後一格”的困境。
來源:xhs@嘀嗒
#為保潔阿姨設立休息室#的話題,之所以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正是因為大家意識到這個現象的普遍性,又心驚於自己從未投以關注。
與此相關的,還有被困在演算法裡的外賣員,被高溫灼傷的環衛工人,以及躺在半成品樓裡的建築工人……
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而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他們面對的困境,還有一部分人的不尊重和不理解。
這不,不久之前,一位務工者在北京地鐵5號線上,就被羞辱了:
跟要飯的似的,弄一身灰在這擠唄
誰穿這麼髒到這擠來
中國有句話叫笑破不笑補
……

那天,當衣著不那麼光鮮、隨手拿著行李的老胡剛落座,他鄰座身著黑色上衣的男子,便開始了咒罵。
問題是,這位務工者只是規規矩矩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別說擠了,連座椅的靠背都沒挨著。
雖然他也為自己發聲了,但對方根本不聽他的。
直到,一位時尚的年輕姑娘挺身而出,說自己願意挨著他坐,才結束了這場鬧劇。
隨後,這姑娘還安撫被辱罵的老胡:“沒事。”
而這姑娘的義舉,也受到了無數網友的點贊。
“小姐姐暖了農民工的心,不然他會傷心一輩子的。”
“影片看哭了,我爸爸也是農民工,希望他也能被溫柔以待。”
“巾幗不讓鬚眉!”
北京公交警方也隨後發出了通報,以擾亂乘車秩序為由,對涉事男子進行行政拘留,真正地為勞動者撐腰。
北京地鐵也在第一時間發聲:永遠歡迎沾著泥巴的普通勞動者,任何對勞動者的歧視都該被逐出車廂。
其實,公共交通座位都不會有多寬敞,擁擠也在所難免。
而不同的乘客,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衣著。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外出時永遠都能保持光鮮靚麗,更別說是幹完活了。
可怕的是,衣衫可以洗滌,偏見卻會矇蔽人心。
每一個憑藉自己雙手努力、拼搏的人,都不應該遭受歧視。
好在,越來越多的困境正在被看見,越來越多的聲音也正在被聽見。
女乘客@楊曉旭yannis 的回應
其實,無論是胖東來的委屈獎,還是保潔阿姨的休息間,抑或是務工者的衣著問題。
都關乎著每一個一線勞動者的尊嚴。
作為人,我們既需要收入來維持生活,也需要有善意來照拂心靈。
胖東來,除了給自己的員工提供了休息區,還給環衛工人設定了愛心驛站。
而且,商超內還有顧客休息區、免費寶寶車、免費輪椅、衛生巾等等設施……
而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讓人更像人。
在胖東來,你會發現這裡的員工,基本都是坐著工作的,甚至連掃地的阿姨也有專門的小板凳,可以方便他們坐著擦地。

更不要說,在胖東來每一位員工的夢想都會被尊重。
保安桓壘成由於對珠寶鑑定感興趣,胖東來就給了他時間和物質上的雙重支援,讓他成了一名國家級珠寶鑑定師。
就在今年,每一位基層員工的工資,甚至都拿到了8000+。
而且,於東來還鼓勵大家走出去看看,所以每個人都有30天以上的帶薪假期。
也難怪,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問,胖東來到底還招不招人了。
而在得知保潔阿姨困境之後,主持人楊樂樂也第一時間發了聲。
她說,由於剛剛知道廁所緊閉的最後一間門,是保潔阿姨的休息室,就特意去探訪了一些保潔阿姨的休息間。
而在發現她們的困境後,第一時間在公司裡打造了一個“保潔之家”。
落地窗、沙發、餐桌、微波爐、飲水機……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與此同時,武漢地鐵、安徽高速均在第一時間就為保潔員設立了休息室。
而在上海閔行區的公廁的保潔休息室裡,還為阿姨們配備了各種設施,從根子上解決了保潔員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的問題。
對於勞動者的出行問題,或許全國各地,都該向重慶地鐵學習。
重慶,不僅有穿樓的輕軌,還有“揹簍專線”
不管是賣菜的,拾荒的,還是賣小吃的,都可以上地鐵。
來源:新華社
甚至,還有人直接在地鐵上做起了生意。
其實,這不僅是一種鬆弛,更是一種尊敬。
作家張小滿的那句話說得好:“這樣的關懷是可貴的,有可能更具體地改善一群人的生活處境。”
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企業的建設,既離不開無數金領、白領的揮斥方遒,也離不開無數藍領、灰領的奮鬥與堅持。
清晨,當無數人還在睡夢中時,環衛工人們就已經拿著掃帚,開始清掃著城市的街道;
天微微亮時,建築工人們已經爬上高高的腳手架,開啟了一天的勞作;
快遞員、外賣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就是希望把便利送到你跟前。
他們的衣服上,或許沾上了灰漬,或許佈滿了汗水。
但是,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愈發美好。
北京地鐵宣告中的這句話說得很好:
“無論你是西裝革履的白領,還是沾滿塵土的勞動者,在這裡,人人平等。”
其實,不僅是在地鐵上,在華夏大地的每個角落,都應該是平等的。
還記得之前廈門市思明區文化和旅遊局關於圖書館內長期有流浪漢逗留的言論:
“流浪漢”也是一位讀者,只要沒影響其他讀者閱讀的,我們就不能拒絕他入館。
這既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胸懷。
如今,我們在越來越多的城市看到了城市驛站的身影。
在裡面,我們可以免費閱讀、喝水、休息、健身……
城市驛站,不會拒絕任何一位公民進入。
或許,這就是時代的發展。
浙江嘉興城市驛站,師傅正在給顧客修理雨傘
在《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聯合國特意強調了“包容且可持續的城市”的理念。
其內涵可概括為建立平等重視所有人群的貢獻和需求的城市,強調“每個人都很重要”。
而“一間有尊嚴的保潔休息室”就像是一個視窗,讓我們關注到某些群體的視角和生活處境。
城市的人文關懷,大概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在陽光下舒展,不管你是大多數,還極少數群體,不管你是強者,還是弱者。
只有這樣,被遮蔽的主體性需求才能獲得具象化的表達,不同群體之間的區隔也才能得到彌合。

上海閔行區有兩百七十多座戶外公廁,都就近配齊了保潔員休息室
其實,每個人都活得不那麼容易。
活在“996”“007”“效率至上”的口號下的年輕人不容易;
一把年紀,還需要去做保潔、保安的老年人也不容易。
乘坐地鐵上班的打工人不容易;
揹著揹簍去賣菜的小商販也不容易。
而當我們打破了彼此之間身份上的區隔,或許就能回溯到人的本質,尊重並支援彼此對休息、出行和閱讀的渴望。
這既是煙火日常,也是真切的城市溫度和社會關懷。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疼惜他人,也是疼惜自己。
謹以此文,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

作者:納豆,我在彈指間環遊地球。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特殊標註除外),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