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汪小菲資本往事

在商業的大舞臺上,張蘭與汪小菲母子曾是眾人目光的焦點,他們的創業、投資、資本運作之路,猶如一部情節曲折的大戲,今天,就讓我們深入幕後,探尋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俏江南:輝煌起步與資本叩門
張蘭,憑藉著高學歷背景下磨礪出的睿智,以及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積累的經驗,一頭扎進餐飲行業,創立了聲名遠揚的俏江南。那時候,俏江南以其獨特的菜品、精緻的格調,迅速在餐飲界站穩腳跟,成為高階餐飲的代表之一。2008 年,金融嗅覺敏銳的鼎暉資本瞅準了俏江南的發展潛能,果斷出手,豪擲 2 億,換取了 10.53% 的股權。雙方白紙黑字約定,倘若俏江南在 2012 年之前無法實現上市大業,張蘭就得按照年化 20% 的收益率,回購鼎暉手中的股權。然而,現實給了他們沉重一擊,2011 年到 2012 年期間,俏江南無論是衝擊 A 股,還是劍指香港資本市場,均鎩羽而歸。此時,企業內部資金週轉陷入僵局,回購股權成了天方夜譚,一場更大規模、更為複雜的資本博弈,已然在黑暗中悄然醞釀。
CVC 強勢入局:鉅額交易後的暗流湧動
上市折戟帶來的資金重壓,讓鼎暉資本急於尋找新的接盤俠,歐洲資本巨頭 CVC 就在這個節點粉墨登場。一番激烈談判與周旋後,雙方敲定了一項震撼業界的交易:CVC 斥資 2.86 億美元,一舉拿下俏江南 82.7% 的控股權,其中高達 2.54 億美元,如流水般匯入了張蘭在瑞士嘉盛銀行香港分行開設的賬戶。換算成當時的人民幣,這可是一筆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張蘭在拿到這筆約 12 億的鉅額現金後,迅速施展資產隔離術,將大部分資金巧妙轉移至海外精心構建的家族信託之中,自己仍手握俏江南 13.8% 的股權,員工持股則穩定在 3.5%,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風平浪靜。
信任崩塌:財務造假引發的仲裁風暴
CVC 滿心歡喜接手後,本以為抱上了 “搖錢樹”,可沒多久,就驚覺俏江南的財務報表疑雲密佈。2015 年 3 月,CVC 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以張蘭存在嚴重財務造假行為,導致收購價格虛高為由,向素有威望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貿仲委)遞上了仲裁申請書。這一場仲裁大戰,一打就是漫長的 4 年。直至 2019 年 4 月 28 日,貿仲委一錘定音,認定張蘭確實存在虛假陳述,裁決其需向 CVC 賠償高達 1.42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 10.34 億),外加不菲的利息。張蘭當然不服,反訴、向最高法院申訴撤銷裁決,可無一例外,都被冰冷的法律駁回。要知道,貿仲委在業內那可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裁決結果極具公信力,不容置疑。
法律圍剿:香港法庭上的攻守較量與信託破滅
幾乎同一時間線,CVC 多管齊下,向香港法院(畢竟是收款地法院)申請禁令,要求張蘭不得隨意處置全球資產,並且必須如實披露超過 50 萬港幣的資產詳情。香港法院雷厲風行,2015 年 2 月 26 日便下達了強硬命令。可張蘭怎會輕易就範,各種周旋、抵抗招式頻出。但法律的威嚴豈容踐踏,4 年後的 2019 年 3 月 5 日,張蘭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因拒不配合、蔑視法庭,被香港法院判處 1 年監禁。這一判,直接讓她對香港望而卻步。再把目光投向張蘭精心佈局的新加坡家族信託,名義上受益人是汪小菲及其子女,看似萬無一失,實則暗藏玄機。張蘭在實際操作中,完全將信託的獨立性原則拋諸腦後,肆意掌控、隨意支取信託資金。如此行徑,終究逃不過法律的火眼金睛,信託被無情 “擊穿”,資產逐一被執行。就連她在美國的豪華宅邸,也在層層調查、證據確鑿下,被依法拍賣,成交價 720 萬美元。經精細核算,時至今日,張蘭依舊揹負著對 CVC 約 5.8 億人民幣(含利息)的鉅額債務,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麻六記:繁華背後的隱憂與無奈
如今的麻六記,在網路浪潮的助推下,人氣爆棚,看似一片繁榮昌盛。然而,當我們翻開工商登記檔案,卻發現驚人的真相:張蘭與汪小菲還深陷之前資本混戰的泥沼,並未直接持有股權。麻六記走的是網紅代工路線,母子二人看似臺前風光,實則只負責吆喝售賣。
張蘭與汪小菲多次在公眾面前哭訴,宣稱被資本算計,才痛失俏江南。可事實勝於雄辯,真正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張蘭自己,財務造假抬高身價賣股權,剩餘那點股權最後也因後續財務黑洞被他人接管。反觀 CVC,雖在資本逐利的道路上冷酷無情,但終歸是按規矩出牌的正規軍,遵循商業法則與法律底線。倒是張蘭,隱匿資產、公然挑釁法律權威,還妄圖打著愛國旗號,利用消費者的熱情為自己的商業版圖輸血。作為旁觀者,我們需理智,莫被虛假表象矇蔽雙眼。至於張蘭與汪小菲這場資本鬧劇後續如何收場,且讓我們靜候時間揭曉答案。
全文完,感謝耐心閱讀,順手點個"在看"吧
華爾街學堂會員年卡誠邀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