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時髦精 & 富一代們
張蘭和大S兩個家庭的紛爭發展至今,有個話題角度都被大家忽略了。
要知道,張蘭和大小S都是父權制社會中少見的有資本,有社會影響力的女系家族。
並且都是開局一手爛牌,卻靠自己在男權社會里撕開一片天地的勵志榜樣。
一位是中國為數不多能叫得出名字的女企業家之一。
在那個“青年下鄉”的時代,被全家寄予了改變命運的希望,敢於隻身前往加拿大打黑工、洗盤子、給客人們表演舞蛇完成原始積累。

又靠創立“餐飲界的LV”俏江南闖進《胡潤富豪榜》的逆襲傳奇,可以說她憑一己之力做到了白手起家的極限。

雖然在和資本過招的過程中,她一片狼藉,但一度成為公眾心目中“悲情女企業家”的代表。

海峽彼岸的S家族,則是先鋒公眾人物代表,她們的少女時代是一場東亞女性逃離原始家庭的敘事。

出生在滿是“招娣”、“希弟”(熙娣)的重男輕女之家,飽受父親的暴力之苦。

姐妹倆不得不在17歲、15歲的花季就強迫自己長大,去娛樂界爭搶,為自己謀求一席之地,星途也並不順遂。

但在擁有了獨立經濟能力的那一刻,她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媽媽逃離了荊棘叢生的家。
後來,大S演繹的《流星花園》杉菜,因為“燒不死的雜草精神”成了新時代偶像的符號。

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更是衝破女性羞恥,以前所未有的「敢說、敢做」成了許多人的“女性主義啟蒙”。

她們和媽媽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慰藉,以星火之力築起一座女系家庭的堡壘。
可以說,這兩個家庭都由具有勇敢堅毅品質的女性建立,她們因在各自領域中出類拔萃的成就,成了令公眾仰望的、光芒四射的存在。

本該可以是一場少數派女系家族彼此惺惺相惜、相互幫扶的美好故事。

怎麼就發展成了雙方對抗、撕扯、謾罵,落得極不體面、兩敗俱傷的結果呢?
甚至大S離世,張蘭還在消費前媳婦、吃人血饅頭,真是令人震驚!

如今這場發癲大戲的最新進度是:
臺灣媒體《鏡週刊》揭露“偽豪門”汪小菲至少還有2.5億新臺幣(約人民幣5555萬)的債務未清償,可能牽連大S家。

汪小菲高調宣佈要和母親張蘭割席。網友辣評:這下巨嬰變“單菲”。
母子倆抖音賬號被封,汪小菲隨後“激情單挑”tiktok CEO周受資,啊這


這期影片,我們試圖揭開浮於表面的狗血八卦,細細聊聊兩個女系家族的興與衰,討論下這場慘烈鬥爭究竟向我們傳達的了怎樣的性別文化現象及啟示。
▼
影片觀看 體驗更佳
《上集 | 兩大女系家族,為何互相傷害
》
《下集 | 女系家族慘劇:不能共贏,兩敗俱傷》
小紅書 / B站 / 抖音:摩爾家陳泰山
▼

▼

我們先來了解張蘭究竟是如何從底層一路摸爬滾打,實現階層躍升的。
她在自傳裡說,自己有“九條命”,今天的她在直播間裡販賣情緒、玩轉流量與輿論,這份草莽和生猛,在被她用作“正道”的那些年,是襯得上“戰蘭”名號的。

張蘭從小沒有父親,5歲那年,母親再婚。
她在自傳中回憶——
”從小繼父就對我實行“量化教育”,從起床到睡覺,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掐著秒錶執行。五歲起就讓我學打毛衣、描紅字、背小九九……““學習內容嚴格量化。每天臨摹三十個大字,練熟以後,增加到五十個,再練熟,增加到一百個。只要完成,就開始加量。”
繼父的嚴苛,使她成了遠近聞名的“神童”,一臺高效運轉的精密儀器。
“我有一張作息表,是繼父親自拿小竹尺打的表格,從起床到睡覺,時間安排具體到每一分鐘:早6:00起床;6:00-6:15擦車;6:15-6:30擦桌子……”
張蘭覺得——
“客觀上,這種方式卻對我的成長起到了某種正面的塑造作用。”“訓練出我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也培養出我做事專注的習慣,更磨礪了我的恆心。日後,當我選擇創辦自己的企業,這三點就成了支援我前行不可或缺的助力。”

關於童年,她的另一個印象是“餓”。
曾隨媽媽下放到湖北農村,作為長女,她不得不替風溼病嚴重的媽媽分擔農活。
“媽媽的風溼病很嚴重,我總想替她多分擔點兒農活,挑水、插秧、收割,樣樣拿得起來。”
那時弟弟年幼,
“弟弟小,需要營養,怎麼辦呢?我就去水田裡抓蛤蟆。”
絕望且艱苦的”下鄉“生活煉就了她狡黠圓滑的生存之道。

為了幫全家爭取回北京的名額,她使出渾身解數,向領導又是軟磨硬泡,又是梨花帶雨、“聲淚俱下”地哭聲媽媽的身體如何每況愈下,家境如何慘不忍睹,還懂得略施討好領導的小計,終於打動了對方。

從自傳中這一段經歷可以看出:
少女時代的張蘭,就學會利用性別優勢和感情攻勢,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我決定用紅燒肉“賄賂賄賂”(管回城指標的)閻司長。拎著姥姥做的一大飯盒紅燒肉滷蛋,外加一大飯盒獅子頭,我又到了他的辦公室裡:“閻叔叔,你嚐嚐!“嗯,好吃!”閻叔叔讚不絕口。“好吃我天天給您做。”回想起來我都佩服我自己,那小嘴甜得啊,好像抹了蜜。很明顯,在紅燒肉的攻勢下,閻叔叔的“防線”開始鬆動了。連續送了幾天紅燒肉,我感覺火候差不多了,又設計了一齣小把戲,讓閻叔叔的女兒友情出演,幫忙遊說:“明天早上,我還坐頭班車去你爸辦公室,你等到中午再去,咱倆一起坐地上哭!”我想,倆女孩兒坐他面前哭,由不得他不心軟。
她第二次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就是在30歲那年,決定去加拿大打工。

其實當時的張蘭有一份在體制裡穩定體面的工作,也結婚並有了兒子汪小菲。
但——
"將近十年的時間,上班下班,結婚生子,走在每個二十多歲的姑娘該走的正常軌道上,總覺得生活並不如願。首先,一家人的經濟狀況仍然不好,年邁的母親要看病,年幼的孩子要吃要穿,要上學,心頭總被一個“錢”字壓著。我也想為孩子謀個更好的未來。"
其次,骨子裡的不甘心讓她不想隨大流,總對外面的世界有種莫名的嚮往。
於是她懷揣親朋好友們湊出來的600美金,在家人的送別下,踏上了飛往加拿大的航班。

"姥姥、姥爺、父親、母親、繼父、公公、婆婆、大姑子、小姑子……(全家)老老少少都眼巴巴地望著我,盼著“有本事的小蘭”出去以後能改變全家人的生活。毫不誇張地說,那一刻,我一個人揹負了幾代人的希望。"
在國外打黑工要吃很多苦——
"最忙碌的時候,我一天要打六份工。"
在餐館後廚切土豆絲,一個人扛幾十斤的牛排,同時還是住地下室的住家保姆……張蘭在自傳中坦言——
"我日日夜夜心裡想的就是賺錢。為了獨立生存下去,什麼禮貌、面子、矜持都顧不得了。"
或許,這就是張蘭的底色。
早起貪黑的日子裡,想兒子了就看看他的照片。

張蘭覺得自己虧欠汪小菲,至於婚姻,她早就想明白了。
"我之所以在30歲出頭的年紀選擇獨自出國打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在婚姻中,難以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彼此的信任和依賴,早在一點一滴的日常瑣事中消磨殆盡。婚姻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所帶給我的影響,就是讓我不得不走向物質獨立、精神獨立的道路。靠男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在30歲以前已經看透了,無論從自己身上還是從父母身上——行不通!後半輩子我也不會作此打算。"

同時 她在國外親眼目睹了”階級滑落“,一位清華大學教授竟然在飯館裡賣燒賣!
所以她下定決心——
“只要存夠2萬美元,就立刻回國創業!”
▼

1991年的中國,遍地都是機遇。
張蘭決定開一家名叫“阿蘭酒家”的飯店——
(當年)北京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上去了,對“吃好”越來越關心,這使得創業開飯館的前景一片大好。我母親就是在那時決意開一家飯館的——主營川菜,名叫“阿蘭酒家”。——《汪小菲自傳》
張蘭的商業頭腦確實了得,她總結——
“必須做出差異化,才能贏得自己的市場。”
所以阿蘭酒家有三大「差異化」特色:

第一,菜系要做北京少有的川菜;
第二,餐廳24小時營業,開成了中餐界的夜店,京城頭一家!
第三,老闆娘會親自表演驚險刺激的「舞蛇」。
恰逢當年《北京人在紐約》熱播,張蘭長得神似女主角王姬,客人們喜歡看她表演:
“(當時飯店)養了一簍子蛇,花的,綠的,黑的,交織盤錯,有的有毒,有的沒毒。客人點了哪條,我就得親自上手,把哪條抓出來。先用一根小棍逗它,逗得它立起來後,眼疾手快,“啪”地一把攥住七寸,“唰”地將它拎出來,在空中一甩,像雜技表演似的。”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 張蘭
張蘭是如此勇猛,又如此深諳營銷之道——
“飯店業績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有4萬元流水。我初次品嚐到了創業的成就感。”

但也第一次經歷創業的腥風血雨,當年京城有一個犯罪團伙,專門瞄準外商、臺商、和私營企業主,曾犯下十幾起轟動的命案。
有一天,張蘭的弟弟替她看店,被前來搶劫的歹徒捅了十六刀,不治身亡。
這對張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無心經營,於是將名下的三家餐廳全部出售。
“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回淚如泉湧,多少次彷彿再也撐不住自己那顆要強的心,在人前脆弱失態……”
▼

然而我們對張蘭的瞭解始於大名鼎鼎的「俏江南」,看了她的自傳我才知道,原來是她靠炒股賺到了6000萬!成了她二次創業的資本。

天哪,真是《繁花》照進現實!
“賣股票賺的6000萬,外加後來轉讓了幾家店面,我湊了近1億元人民幣。”

WOW,2000年的1個億!
“這筆資金對剛剛走出喪親之痛的我,也是一種莫大的支撐,讓我有足夠的底氣重新出發。我又開始忙碌起來。”
這一次,她決定創立一個真正的中餐品牌,並瞄準高階市場,立志要當“餐飲界的LV” 那就是「俏江南」。

▲2000年,第一家“俏江南”開業 ,選址北京國貿,如同預期一炮而紅。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如果親朋好友能在俏江南宴請,確實是身份的象徵。
張蘭的事業巔峰期,汪小菲也學成歸國,又創立蘭會所。

▲“蘭會所”內景
她在自傳中回望昔日榮光——
“蘭會所”一開張,就名震京城,收穫了許多中外賓客的好評。那時,香港特首董建華和夫人都是蘭會所的常客。董建華曾對北京市長說:“北京有這麼好的一個會所,將來奧運會期間接待外賓,可是太提氣了!”
其他官員也讚不絕口 ——
程書記由衷地感嘆:“這個地方真好!將來我們的外貿外事談判,都可以在這裡搞。”

▲張蘭與李嘉誠、各國首腦合影
2008年的北京奧運更是將張蘭母子的事業推向更高峰——
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三天,各國首腦都匯聚在“蘭會所”。那天,我覺得自己簡直像一個“民間外交官”,要招呼、接待好每一位國家元首。忙碌之餘,內心也有莫大的榮幸。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對我說:“蘭會所是我去過的最好的一家會所!”奧運會後,郭金龍市長給我頒了一個“北京市優秀市民獎”。與我同時獲獎的還有北京中糧的老闆、中國中建的老闆等,都是國營企業家。民營企業家,唯獨我一個。

▲張蘭接待英國首相布萊爾
汪小菲也被媒體封為“京城四少”之一,但光鮮亮麗的背後,張蘭又要同餐飲業背後無數底層工作者打交道,處理各種焦頭爛額的雜事。
“我時常又感慨又自嘲:自從幹了這一行,我生生從一個大家閨秀變成一個大潑婦。服務於社會高層,真正打交道的卻多是底層,很多時候,不潑真不行啊!”

同時具有出類拔萃的商業天賦,商業膽識,但又兼具草莽、圓滑、”潑婦“ 於一身。
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張蘭複雜的性格底色。
▼

然而這位餐飲女王的輝煌轉瞬即逝,很快「反腐」的風吹向大江南北。
曾經門庭若市的奢華會所突然冷清,加上高階餐飲的競爭日益激烈,張蘭的餐飲王國盛極而衰,但她還是沒有放棄想要打造“餐飲界LV”的願景。
2008年,她決定引入資本,來解決俏江南面臨的現金流問題。

張蘭在自傳中這樣描述“走向國際”的夢想:
創業二十多年,白手起家,沒向銀行貸過一分錢的款。所有的收入都靠自己一盤菜一盤菜地炒出來。被旁人所讚譽的,往往是“俏江南”創造了一年二十幾億元的營收,納稅上億元,解決幾萬人的就業,實際上,這些都是皮毛。支撐我前進的是背後的追求:成為真正的行業領袖,讓中餐在世界餐飲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我們來看一下這場著名的俏江南商戰始末——張蘭是如何從功成名就的企業家淪落為被國際追債的老賴:
在俏江南投資關係裡,有三個主人公:鼎暉資本、張蘭、CVC資本,它們各自扮演不同身份,交換著彼此的目的。

由於俏江南經營不善,上市失敗。張蘭先是在和鼎暉的對賭協議中落敗,分分鐘就要連本帶利還錢。
鼎暉也怕張蘭沒錢,就給自己找了個“接盤俠”:CVC資本。

此時鼎暉想套現離場,CVC則想低價收購股權,同時也和張蘭簽下了空手套白狼的對賭協議:投資俏江南2.5億美金,但如果俏江南沒有完成業績目標,張蘭就要連錢帶股份一起還給CVC。

但是在收到CVC打來的投資款後,張蘭沒有用於經營,而是第一時間設立了一個以汪小菲為受益人的家族信託。

▲小科普:「家族信託」有資產隔離的作用,如果張蘭把錢存銀行裡,就沒有資產隔離作用。
精彩的來了,CVC在接手俏江南後則突然跳腳,要求交易取消,因為他們發現俏江南財務造假!(張蘭在自傳中否認造假)
直到2015年俏江南宣告破產,CVC收購的這玩意也徹底成了空殼。CVC怒斥,這是欺詐!
當時,中國貿仲委做出裁決,要求張蘭歸還CVC的1.42億美元投資款。

但由於信託的資產隔離作用,此時張蘭在明面上就是沒錢還債的窮鬼一枚

但滑稽的一幕發生了:張蘭為了在紐約購置房產等原因,竟然又給信託的監管銀行發郵件,聲稱自己才是實際受益人,等於變相證明這筆錢是自己的,於是她的家族信託也被擊穿


最終,張蘭因為對金融規則的蔑視和目中無法,成了被CVC全球追債近10億的老賴。
她還曾因為在香港拒絕透露財產,涉嫌“蔑視法庭”,被判一年監禁


一個燙知識:大家還記得大明湖畔那張汪小菲寫給大S的欠條嗎?
其中,“600萬用來週轉律師費”,就是因為張蘭這檔子事!

不知是否是這筆巨大的債務壓力,成了後來張蘭母子為營銷麻六記,不擇手段吸血大S的由頭。
總之,在這場和資本的遊戲裡,張蘭可以說滿盤皆輸。

她將自己營銷為一個資本受害者的身份,並在自傳中表示:
今天的我不得不承認,我是做實業的,不懂資本。 然後悉數資本的血腥:當時又顧及公司團隊和業務穩定,很長時間沒有外請專業團隊進入合同的細節談判,全靠公司內部人員去面對CXC聘請的那些“武裝到牙齒”的專業團隊。自己的團隊成員委曲求全,心無芥蒂地提供一切資料,讓CXC對公司全面徹底地瞭解。P事務所出具的報告也足以證明,無論多麼嚴苛的調查,“俏江南”的財務狀況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終總結:
天真、輕信、缺少專業團隊的支援,是我作為企業創始人與外來資本博弈時,犯下的嚴重錯誤。這也是我付出血的代價之後,一定要與當下致力於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家分享的教訓。
▼

▼

蔡康永曾說,大小S是臺灣的楚門。

電影裡的楚門是被迫困於凝視,S家的女人,卻是為了生存。
主動把生活的點滴都暴露在鏡頭下,來獲取逃離父權壓制的生機。
她們生於70年代臺北的一個山東祖籍家庭,父親是銀樓老闆的兒子,而母親是當飯店服務員的鄉下妹。

不對等的身份關係,加上徐家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讓連生3個女兒的S媽媽備受歧視,還常常被家暴。
父親還有賭博的嗜好:在欠下800萬鉅額債務後,他竟然選擇離家出走,把壓力丟給妻女。

大S 7歲那年的除夕夜,狂暴的父親毫無徵兆掀翻了團圓飯桌,滾燙的湯水灑向S媽媽,這種失控和恐懼,勾起了大S反抗的信念。
面對妥協的媽媽,無聲的姐姐,和哇哇哭的妹妹,大S暗自發誓,要憑自己的力量保護好她們。

獨立的賺錢能力是大S迫切需要的,這個16歲的普通中學生帶著14歲的妹妹小S到處試鏡,成功爭取到幾個廣告拍攝機會。

1993年,灣灣迎來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
當經紀公司登門造訪大S時,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外貌優勢、並立志當明星的大S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按照經紀公司的建議,她先說服妹妹和自己組成女子團體:因為當年灣灣成功打造出了小虎隊,紅遍兩岸三地,而女子偶像團體還是空缺。

小S當時才14歲,滿腦子都是玩鬧,從沒考慮過未來。
姐姐勸她:“你跟我一起當藝人吧?可以穿紙娃娃上面那種蓬蓬裙啊,不是很棒嗎?”小S卻不感興趣:“我不想穿那樣的衣服,很煩。”姐姐又勸道:“我們當明星的時候,可以娛樂觀眾,這不是很好嗎?”“……好吧,那我們當諧星。”
但徐媽媽卻堅決反對,姐妹倆從藝就得轉學去華岡藝校,需要監護人的同意。

大S不惜在高架橋上跳車,離家出走三天直到媽媽妥協。
小S對姐姐的“英勇行為”目瞪口呆:這不是成龍才能做到的事嗎?
不過姐妹倆組成的ASOS組合出師不利,她們的鬼馬形象與當時盛行的“玉女”審美格格不入。

一次籤售會,可容納上千人的場地裡,只有稀稀拉拉五十個粉絲到場。
這對她們的打擊太大了,信心徹底down到谷底。
但大S還是沒停止對經濟獨立的渴望,她又拉著小S去看店面。
“不紅就不紅,天無絕人之路,我們去賣衣服。”
幸運的是,她們的才華被灣灣娛樂教父王偉忠看到了。

在他的建議下,姐妹倆轉型主持人。沒過幾年大S又去演戲,她表示:
“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無論如何,我們當中要有一個能有成就能養家的。”
▼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長話短說。
大小S以熒幕上前所未有的先鋒形象成為綜藝頂流:
1998年,由她倆主持的《娛樂百分百》石破天驚,一改傳統正襟危坐的主持風格。

她們在節目中聊性少數議題,成為最早的青年亞文化符號。
她們首開女性議題——諸如“不婚主義”、凍卵、產後抑鬱等話題。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超前。

她們甚至用自己媽媽的經歷,科普女性生育損傷。
後來,大S轉向演戲,在臺偶時代演繹了諸多與時俱進的”大女主“角色。

聰明、勇敢、美麗是她傳遞給廣大觀眾的女性魅力。

她也是最初的“美容教主”,雖然如今大家對“白幼瘦”審美有了不一樣的審視,但從正面來說,大S把“嚴於律己”的職業態度傳遞給了廣大女性。
而小S則在綜藝《康熙來了》裡繼續深耕,她因去女性羞恥的主持風格、大膽的女性話題而備受歡迎,逐漸成長為一位顛覆傳統的綜藝女王。
她高頻聊到兩性關係、女性慾望等話題,在她之前,誰敢想一個女生也可以大膽開麥講顏色段子啊!

小S用“娛樂”的方式為女性去除「話題羞恥感」,她還用「競爭」劇本諷刺「雌競文化」,也挑戰著公眾對女性形象的刻板期待。
男性凝視女性的美腿和美胸,小S就要剪費翔胸毛,關心政治人物的內褲款式,把凝視反轉。

但在聊及女性身體時,她又把妊娠紋、小肚腩擺上檯面,明確告訴女生:這不是缺陷!

還邀請「跨性別名模」劉燻愛上節目,開啟LGBT話題。
還溫柔對她說:“歡迎加入女性世界!”

小夥伴們曾是《康熙來了》的觀眾嗎?還是曾被大小S「啟蒙」呢?
她們曾是娛樂外衣下的一場「性別革命」,但在前衛熒幕形象之外,她們又抱有傳統的婚育觀念,使她們同時擁有前衛先鋒的“光芒”與婚姻囚籠的“現實”。
▼

那個年代的灣灣女星普遍有“豪門崇拜”情結,為了追求豪門婚姻,不少女星“誤入歧途”,安以軒的富豪老公陳榮煉、吳佩慈的富豪男友紀曉波,都是靠澳門博彩業“疊碼仔”出身的富豪。

▲吳佩慈、紀曉波夫婦 / 陳榮煉、安以軒夫婦
此前安以軒老公被被控犯罪集團等83項罪,判刑13年、罰金18億港幣,導致女明星的形象也一落千丈。

同輩的大小S也追求豪門婚姻,似乎這是成就「完美人生」的一塊重要拼圖,但她們的婚姻狀態又都一片狼藉。
我們先來說說小S和他的先生許雅鈞。
許雅鈞的父親一度被稱為“臺灣巴菲特”,早年因為擅長投資,積攢了數十億身家


作為家中獨子的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以炒股為生,身邊常年鶯燕環繞。
但事業上最知名的成就,就是依託小S名氣開的麵包店了。

品牌以純天然無新增為賣點,後來卻被查到人工香精。還是小S親自上節目道歉,“豪門繼承人”就是一個美美隱身。

但要說他家真就是股神附體,在這件事被爆出之前,許雅鈞已經趁著股價大好高位套現了。
而小S在婚姻中的狀態,恰恰是她在節目裡最常談論的“傳統女性困境”。

臺媒曾爆料:自2004年結婚後,小S連續誕下三個女兒,曾到處求生子偏方,希望給許家生個兒子。

她還在節目上坦白,生下三胎後,老公已經有近10年時間沒碰過她了。
而另一邊,許雅鈞則頻繁被曝泡夜店,與其他女性有親密行為,甚至還有私生子和家暴的傳聞


在小S對家庭生活的描述中,也有不少令人窒息的細節:
比如她曾坦言,婚姻生活中,她最有成就感的事之一是她終於在丈夫Mike掌控的家庭空間設計中,為自己謀得了一張夢寐以求的木質餐桌。

他們的家由建築系畢業的先生負責設計,但夫妻倆的審美「實在是相差太多」,她第一次進屋就「傻眼了」。
因為實在太不是我喜歡的樣子了。 房間很華麗,非常華麗,電梯門一開啟,地板就是大理石,有那種類似葡萄藤的紋路,有水晶吊燈,沙發是馬毛的。我真的恨死了馬毛沙發。我最沒辦法接受的是,我們那邊有一個撞球檯,但沒有餐桌。 重點是那個他還裝了LED燈,然後一進去的時候他就現場操作給我看,他說Baby你看,有綠色、橘色、藍色、黃色,我當時真的嚇呆了。然後那麼大的客廳,只有公婆那邊才有一個真正的餐桌,是一個圓桌,是要轉的那種。可是那個玻璃非常的重,每次要轉那個桌子你知道,要靠指力,我都會在心裡火就會升上來。 我想算了算了算了,這是我老公,讓他發揮他的長才,就一直默默忍受。

我真的心已經斷了好幾次。到婚姻的中間我想說算了,我包容已經很夠了,我也要把自己的聲音大聲地講出來。

她才終於爭取到一張自己喜歡的木質餐桌,這張木桌成了姐妹和媽媽來家裡做客時,能夠圍坐在一起的溫馨一角,也成了《康熙來了》停播後,她人生「一個很大很大的安慰」。
WOW 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一位事業有成,聚光燈下閃閃發光,還要幫扶先生事業的女性,為何要如此委屈自己?

▲特別是對於注重隱私,長時間居家的明星,作為“避風港”的家不是自己喜歡,令自己舒適的樣子,那有多痛苦啊?
針對小S身上的矛盾感——先鋒與順從的雙重面具,有媒體銳評:舞臺上無所畏懼,現實中卻處處妥協。
▼

大S的婚姻就更腥風血雨了,我們先來算一下她嫁入豪門後的經濟賬。

無人在意的角落,大S一直在為汪小菲砸錢,為他的事業兜底。
從汪小菲的餐飲、地產、飲料業創業到位於臺北的S酒店,大S就是他“零元購”的形象推廣大使,無償提供影響力價值。

2020年,S酒店傳出經營危機,大S又緊急出售名下價值人民幣5000多萬的房產,被媒體評為“賣房救夫”。

而S媽媽早在酒店創立之初,就被拉來做擔保人,面對前女婿不靠譜的經營能力,她曾向媒體吐苦水:
「有時候房租延遲繳納就會寄存證信函來,我只是一個家庭主婦,一輩子都在照顧孩子,你知道我收到存證信函是什麼感覺嗎?真的是非常驚恐!很怕全家是不是都要去坐牢?我跟他(汪小菲)說你趕快把我名字除掉吧!他都只會敷衍說好啊好啊!想到隨時都可能有負債還是牢獄之災,都覺得相當害怕。」

大S和汪小菲在灣灣的第一套豪宅是女方購置的,後來這套房出售,房款放在夫妻共同賬戶,但在大S不知情的情況下,約有1800萬人民幣被汪小菲偷偷取走。

另一套信義豪宅則被大S抵押,借貸來的錢也是給汪小菲的,而這套豪宅按照倆人的離婚協議:汪小菲應該每月支付給大S包括房貸在內的各項費用(精神賠償金、撫養費、房貸)共300多萬新臺幣。
但自從2022年3月大S再婚後,汪小菲就一直拖欠沒給,大S曾曬出房貸還款記錄,宣告由自己在還房貸。

看來啊,當年王思聰對汪小菲的評論全都懟在了要害上!

讀了張蘭母子倆的自傳後我也才知道,原來麻六記算是汪小菲的創業品牌,張蘭只是為扶不起的兒子衝鋒陷陣的老媽。
而麻六記的紅火和業績增長,可以說是母子倆圍剿大S實現的。

我們來看下麻六記發展的時間線和營收增長曲線。
最初麻六記銷量平平,才10W出頭,到汪小菲發博控訴大S,攪動輿論風暴。
張蘭穩穩接住了兒子的每一次“發癲”,炒作“床墊、電費、滷蛋、綠茶”等話題。
三天後,直播間銷售額直衝 2500W-5000W”

一年內頻繁消費大S,實現商業戰績驚人的超高效“流量收割戰”。
而大S去世後,業績又隨新聞發酵漲高。

不知道是不是張蘭的營銷手段和演技在發揮作用,她輸出的悲情企業家形象自比劉曉慶的旺盛生命力,以及無限放大的婆媳矛盾,都有可能為她贏得不知全貌的忠實信徒。
此外,大S在婚姻中還承受著生育損傷帶來的隱形經濟損失。

雖然從她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非常愛孩子、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事無鉅細的媽媽。

但同時,她也自嘲道:每次經過鏡子,都會為生育後胖了三十幾公斤的身體打冷戰。
她一直期望復出,但一直無果。

檢視大S的社交媒體還是很唏噓的,昔日閃閃發光的偶像生前真的很狼狽。
她的ins開通於2017年,早期還有一些工作照片,中期都是和具俊曄登上《VOGUE》的報道。

後期全是焦頭爛額應對張蘭母子及臺灣媒體對她的惡意中傷和汙衊誹謗,連續釋出自證清白的證據和宣告。

如今汪小菲對著鏡頭表演深情人設 請求媒體多說大S的好話,實際上帶頭炒作大S負面新聞的就是他啊!
總之,近兩年一樁又一樁雞飛狗跳的豪門婚姻讓大眾對富豪群體狠狠祛魅,“時代的變數”也讓人們意識到:原來富豪也不堪一擊。

如果這些經濟方面的細節坐實,我會更加為大S不值。沒有汪小菲,她可以一生體面。

如果上述經濟方面的細節坐實,我會更加為大S不值。沒有汪小菲,她可以一生體面、 財富自由。
曾有媒體討論,為什麼汪小菲這個”偽豪門“像個吞金獸,大S卻不早早全身而退?

有觀點認為,大S作為一名成長於母系家庭的女性,她的家庭觀念其實很強,“共擔責任,共患難”的意識比一般女明星更重,可惜汪小菲不懂得珍惜。
大小S姐妹的事業成功與婚姻困境,像許多女性在現代社會的掙扎縮影——在觀念上,我們追求自由,但在現實裡,我們仍活在傳統桎梏中。
▼

在瞭解了兩個女系家族的崛起與紛爭後,我們回到影片開頭提出的問題:作為罕有的、在各自領域做到佼佼者成績,還擁有資本運作能力、社會影響力的女系家族。

本可以是女性之間惺惺相惜,相互幫扶的美好故事,為何發展至兩敗俱傷,落得雙雙不體面的結局呢?
我想重點討論的是張蘭——這個同時具有女權精神,但又靠傷害另一位女性獲取資本,無限放大“婆媳矛盾”,放大“厭女”文化的複雜人物。

她身上的女權精神在於:從底層殺出來,不依附男性,自主獨立,靠拼搏精神和商業嗅覺站上巔峰,打破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創造了自己的價值。輸給資本,又靠網際網路翻身,她的每一步都是戰鬥。
張蘭的麻六記直播帶貨模式,本質上是她“商戰思維”的延續——一生在市場裡拼殺,債臺高築後被迫改戰網際網路,最終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流量商人”。

她利用兒子兒媳的狗血婚變,將輿論戰變為商業變現的工具,又將自己包裝成“苦情婆婆+悲情企業家”的身份,構建了母子倆“被害者翻身”的劇本,讓觀眾相信她是個“被欺負的可憐女人”。

而她的直播間,就是她的“復仇戰場”,精準收割觀眾情緒,最終打造出一場“流量收割狂歡”的商業奇觀。
但她炒作的“婆媳大戰”,在前兒媳身上編制的“厭女”話題,是否是女性群體間的“自相殘殺”?強化了父權制社會中的“厭女”文化呢?
張蘭攻擊的大S也是一位和她一樣白手起家、力爭上游,帶領媽媽姐妹脫離父系家庭苦海的女性。

這不是女性主義的勝利,而是一場女性之間的內鬥。

短期來看,張蘭是贏家:成功翻身,賺得盆滿缽滿。
長期來看,她可能是輸家:用製造醜聞的方式取悅觀眾,用羞辱踐踏另一位女性的方式斂財,最終炮製出盛大的“狗血經濟”,這已經不是她曾代表的“女企業家奮鬥精神”了。
即便贏得了市場,但她真的贏得了尊重嗎?
也或許,張蘭只是一個深諳社會規則,懂得如何利用性別敘事來為自己謀利的精明商人。

她的一生,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女性企業家奮鬥史的縮影:在商業世界裡挑戰男權,在家庭和流量世界裡又迎合男權——煽動女性對立,女性互鬥,把婚姻失敗的責任全部推給女性,激發“厭女”情緒……
這種矛盾正是當下許多女性在事業與社會結構中不得不面對的掙扎。
張蘭和大小S兩個女系家庭,更像是“不完全覺醒”的女性主義。

但我想借用《隨機波動》的觀點來表達我的看法:
沒有一位女性是生兒覺醒的,都被婚戀模式為最高價值初始設定過,在嫁入豪門的神話中迷失過。 她們身上先鋒和傳統同時存在,做了很多掙脫歷史文化桎梏的實踐,也順應不少傳統呼喚。這是生活在同一個歷史文化語境和空氣中的我們,從一出生就被植入過的程式和觀念,這套系統其實對每個人起作用的。 沒必要以絕對正確的覺醒作為範本去衡量她們,她們已經做到了她們能夠的極致,在叢林總殺出一條血路,曾經掌握了至高話語權,她們的迷失是全體的迷失,她們的掙扎與無助我們也共享了。 ——公眾號《隨機波動》
最後我想說:女性生為社會的“第二性”,力爭上游本就不易,應該多互助、少內鬥。

做這期影片時我也在思考:
為什麼家庭中男性結盟的情況很常見,歷史上多得是老丈人幫扶女婿,女婿繼承其社會資源與資產的案例,而女性之間則是無休止的“婆媳矛盾”。

是不是因為千百年的傳統社會性別分工導致:男性家庭成員往往需要抱團,一致對外、爭取社會資源。女性則是家庭中“被分配資源”的角色,所以內鬥文化已久?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看法。
下期影片,我們結合汪小菲事件聊聊近兩年《中國豪門繼承人哪家慘》。
二代交接班的週期,真的是集體滑鐵盧。
新朋友記得關關,不見不散!
也歡迎「星標」設定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影片號
《純欲風鼻祖影后:原生家庭搖錢樹,父權家庭鐘點工》
《自成豪門的上位者有多爽》
歡迎關注全平臺
檢視更豐富內容

總策劃 / 責任編輯:陳泰山
運營總監:張昆
編輯主管:思益
編輯:慧鈺 / Deepeek / ChatDPT
後期:蓬乙
助理編輯:佳昕

更多牛逼閃閃女青年的故事丨名利場丨時尚圈深度解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