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6月21日,法國一名年僅11歲的女孩埃娃艾爾(Evaëlle)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場變故讓原本平靜無波的家庭生活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痛徹心扉的悲痛和揮之不去的遺憾。
這起悲劇的背後,隱藏著長期的校園霸凌,而令人震驚的是,這場霸凌的“主角”不僅是同學,還有一名教師。
六年後,曾經教過埃娃艾爾的法語教師帕斯卡爾·B(Pascale B.)終於站上了法庭,因涉嫌對多名學生實施霸凌而接受審判。

那麼,當初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事發的那一天。
那一天,埃娃艾爾的父親在下班回家時,發現女兒躺在自己的臥室裡,一動不動,身上還纏著一條圍巾。
她的房間內散落著她的日記、筆記、平板電腦和一些撕毀的紙張,她的書桌上有一部當代戲劇,這是一本十九頁的書,主題是自殺。
這個11歲的女孩在她的筆記本中寫下了對父母的愛的宣言,創造了一個想象中的朋友,並列出了在學校裡欺負她的人,她說她受到了霸凌。
這些零散的資訊,拼湊出了一幅女孩內心痛苦掙扎的畫面。

埃娃艾爾的噩夢始於2018年秋季。
2018年秋季,埃娃艾爾帶著醫生建議的特殊安排回到了課堂。由於去年她摔斷了腳踝,被醫生要求儘量減輕書包重量。為此,她的父母特意為她購買了一個多科目活頁夾,以此代替繁重的課本和筆記本。
但這個本該減輕她負擔的活頁夾,卻成為她噩夢的開始。
從開學之初,她的法語教師帕斯卡爾·B就對這個活頁夾頗有微詞。她頻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嘲笑埃娃艾爾的活頁夾,稱其為“愚蠢的主意”,甚至在同學面前說她“愚蠢”、“沒用”,甚至直言她是“瘋子”。
帕斯卡爾·B堅持認為使用活頁夾“與學校規定不符”,並當眾質問女孩。更讓人痛心的是,這種羞辱變成了一種“示範效應”,很快,班上的一些學生開始效仿教師的行為,也跟著取笑她,欺負她。

2019年2月,在持續霸凌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帕斯卡爾·B組織了一次“班級生活課”,名義上是探討如何防範校園霸凌,實際上卻變成了一場對埃娃艾爾的“公審大會”。
在這場課堂上,帕斯卡爾·B當著全班的面,要求同學們逐一列舉對埃娃艾爾的不滿,並要求女孩當場回應每一條指責。
在同學們的譏諷聲中,年僅11歲的女孩當場崩潰痛哭。然而,帕斯卡爾·B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冷酷地命令她“別哭了,繼續回答問題”。
在場學生後來回憶,“她哭得越厲害,老師越發惱火,不斷命令她停止哭泣。”
也正是這場“羞辱大會”徹底擊垮了女孩,最終將她推向崩潰邊緣。

面對女兒的痛苦,埃娃艾爾的父母無比焦慮。他們曾多次找學校交涉,希望得到校方干預;也曾懇求帕斯卡爾·B停止針對女孩的行為,卻遭到冷漠回應;他們甚至向教育管理部門反映過情況,但遲遲未得到妥善處理。
最終,走投無路的他們選擇了讓女兒轉學。
儘管新學校的氛圍稍顯寬鬆,但一場微不足道的爭執卻再次將女孩推向崩潰邊緣。
在轉學後不久,一次普通的口角中,一名男同學將埃娃艾爾的書包從乒乓球桌上推下,令她情緒失控。回家後,女孩告訴母親自己“再也受不了了”,並在洗澡後選擇了自殺。

事發之後,這起悲劇瞬間震驚了法國教育界。
然而,在被警方拘留期間,帕斯卡爾·B卻始終否認自己存在任何不當行為。
她堅稱,自己並未刻意孤立或羞辱埃娃艾爾,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學方式來管理課堂,並表示自己可能在教學中過於嚴厲或直接,但否認存在侮辱或惡意攻擊。
她的律師也辯稱:“她是一名有著多年經驗的嚴厲而善意的教師,並非有意傷害學生。”
然而,埃娃艾爾並不是唯一一個抱怨這位老師的學生。還有多名學生的證詞表明,帕斯卡爾·B的確喜歡在課堂上區別對待學生,尤其是針對那些較弱的孩子。
一名學生回憶道,“她總是說我提的問題很愚蠢。”

事發6年後,帕斯卡爾·B終於因校園霸凌罪在法國蓬圖瓦茲刑事法院出庭受審。
她被控在2018年至2019年間,透過羞辱、貶低、孤立和刻意製造針對性話題等方式,嚴重損害了包括埃娃艾爾在內的三名學生的心理健康。
法院指出,“她的持續性言行對女孩的心理狀態造成了嚴重傷害,直接導致她變得孤僻、敏感,最終走向自殺。”
帕斯卡爾·B目前面臨最高兩年監禁及3萬歐元罰款的指控。
雖然教師霸凌在法國校園中屬於少數個例,但這類事件的影響卻十分惡劣。
根據法國教育部資料,2023年,共有457名教師因暴力或侮辱學生而被處分,而法國教育工作者總數超過100萬人,這意味著,受處分的教師僅佔極小比例。
然而,許多教育工作者擔心,一旦對“問題教師”現象展開討論,可能會給整個教師群體蒙上陰影。

法國國家公立學校家長聯合會(Peep)發言人洛朗·扎梅奇科夫斯基(Laurent Zameczkowski)就此談了談教師行為失控的現象,並將這一現象歸因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和教師職業壓力的增加。
具體來說就是,法國近年來教師短缺,部分教師長期承受高壓,情緒易失控,做出不當行為。
此外,教育機構在處理此類事件時的拖延與失職,也加劇了問題。
法國“權利維護人”(Le Défenseur des droits)組織曾對多起校園霸凌案件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教育管理部門在部分案件中的處理存在明顯失職。
該組織指出,行政機構在處理教師行為不當的問題上反應遲緩,缺乏有效的應對機制;校方有時選擇“淡化”甚至刻意隱瞞某些事件;某些行政調查僅聽取涉事教師和校長的證詞,未充分展開深入調查。

總之,埃娃艾爾的悲劇,讓法國社會對教師霸凌這一長期被忽視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儘管此類案件屬於極少數,但每一起事件背後,都隱藏著教育管理中的漏洞、社會壓力的積聚,以及對孩子內心世界的忽視。
或許,真正的改變,不僅要靠懲治“問題教師”,更要靠建立更透明、更高效的預警機制,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溫暖、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END-
Ref:
https://www.francetvinfo.fr/societe/education/harcelement-a-l-ecole/suicide-d-evaelle-pourquoi-son-ancienne-professeure-de-francais-est-jugee-pour-harcelement-pres-de-six-ans-apres-la-mort-de-la-collegienne_682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