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唐探”系列最好的一部

上映6天,《唐探1900》票房就突破20億。“唐探”這個10年“春節檔老字號”招牌依然閃亮。
對於觀眾來說,《唐探1900》絕對夠驚喜,還是一樣的配方,卻做出了不同的味道。 
故事一杆子捅到一百多年前的舊金山,這是“唐探”故事的一次回溯,為“唐探宇宙”增加了時間的座標。
這一次,故事裡不僅有喜劇懸疑和異國風情,還有了更具厚度的東西——家國情懷。

當秦風變成唐仁
YIQIYINGCHUANG

“唐探”系列的老粉可能已經習慣了唐仁魔性的笑聲,但是這一次有了變化。在《唐探1900》裡,導演給兩位主人公來了一次性格互換。
玩世不恭的油膩大叔唐仁,搖身一變成了死難華工後代、部落首領養子、正直勇敢好青年阿鬼(唐貴)
而誠實可靠小郎君秦風,這次變成了碎嘴的“機會主義者”秦福。遇到困難就躲,沒好處的事兒不幹。
性格和身份變了,能力自然也變了。中醫世家出身的秦福把“望聞問切”用到了破案中,你別說還真貼切。
相比於主要提供情緒價值的唐仁,阿鬼這次強的不是一星半點。不僅“佈雷斯塔警長”靈魂附體,還因為常年解刨動物而成為故事裡的“法醫”擔當。
所以這一次,阿鬼成了故事的主要推動者,他渴望報仇的決心和保護華人的勇氣,推動著自己和秦福向前走,然後兩個人在不斷的冒險與歷練中,完成人格與能力的蛻變。
當秦福在舊金山市政廳門前撕掉“綠卡”的那一刻,真正的“唐人街神探”誕生了。
影片中不止秦福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人物弧光,而導演陳思誠想要表達的,正是大時代的背景下,個人的命運與選擇。

來自小嶽嶽的驚喜
YIQIYINGCHUANG

在陳思誠的鏡頭下,岳雲鵬貢獻了“電影生涯”裡最好的一次表演。
他扮演的“朝廷鷹犬”費洋古剛出場是個小丑般的人物,夜郎自大、色厲內荏。費洋古以自己八旗子弟的身份自傲,跟洋人做自我介紹時一長串的title堪比龍媽。
而當我以為這一次岳雲鵬只是再次重複自己的搞笑表演時,費洋古迎來了高光時刻。
當費洋古聽聞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燒殺搶掠、太后皇帝不知所蹤,頓時血灌瞳仁,以一種癲狂的姿態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是個先抑後揚的人物,前面有多搞笑,後面的爆發就有多激烈多悲壯。臨死前,費洋古留下遺言——“救中國”。
不是救老佛爺,不是救大清,而是救中國。他終於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他那點兒八旗子弟的驕傲在國破家亡面前不堪一擊。
與費洋古異曲同工的是張新成扮演的白振邦。他從未踏足過祖國,但祖國的羸弱卻深深影響著他。
整個故事因他而起,他悲劇一生都源於華人身份。正是因為他與參議員的女兒戀愛,才引發了後來這一連串的慘案。
這也是為什麼他不遺餘力資助革命的原因:不改變自己祖國的現狀,華人在異國他鄉便不可能贏得真正的尊重與公平。
這並非電影虛構,真實的歷史也是如此。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抗日戰爭,背後都有海外華人慷慨解囊、毀家紓難。因為他們深知祖國與自己榮辱與共的道理。
除了白振邦,還有鄭仕良和金陵福。他們來自三教九流,但中國人的身份讓他們走上了同一條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命出命。
讓白客和魏翔出演更是絕佳選擇,不是每個革命者看上去都那麼大義凜然,平凡人能夠克服恐懼挺身而出,這才是真的勇士。

移民往事
YIQIYINGCHUANG

很難想象誰能比周潤髮更勝任白軒齡這個角色:一個《英雄本色》小馬與《和平飯店》阿平的綜合體。
尤其結尾那段演講,流利的臺詞、強大的氣場、準確的情緒缺一不可,而周潤發的表演直接讓整部電影昇華。
白軒齡同樣是一個經歷蛻變的人,最初的他反對兒子參與革命:“你們的希望離我太遠,我唯一的希望是你沒事。”
然而他這唯一的希望最終也破滅了。當阿鬼和秦福在市政廳廣場為白振邦平反昭雪時,白軒齡獨自一人拾階而上,走進市政廳。那是屬於他的戰爭。
在那場振聾發聵的演講中,一百年前華工的血淚被和盤托出:“華人幹著最困難和最危險的工作,我們用高達百分之十的死亡率,換來了全美第一條鐵路百分之七十的路段,都說這條鐵路每一根枕木下都埋著一名華人,這不是誇張,這是事實。”
是的,這是事實。到太平洋鐵路完工的時候,有一萬多華工永遠長眠在了西部鐵路沿線。然而華人卻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
在電影裡,有一張鐵路竣工典禮的照片。阿鬼看到這張照片時淚流滿面。
起初我以為這張照片上有阿鬼的父母,後來我們知道,那張照片上沒有阿鬼的父母,甚至沒有任何一個華人的面孔。阿鬼是在哭父母死的不值得。
更加殘忍的是,由於害怕勤勞的華人對白人地位構成挑戰,美國竟通過了《排華法案》,進一步對華人群體進行壓迫。
電影裡,當地愛爾蘭幫派和工會都十分憎恨華人,就是因為華人是他們的競爭對手。華人吃苦耐勞,工資卻很低,這會降低白人勞工的工資水平。
而且華人還不加入工會,不是自己人那自然要除之而後快。因此美國工會長期站在排斥華人移民的前列,不遺餘力想把華裔居民趕出美國。
工會掌握選票,議員掌握權力,雙方上下勾結,讓美國在1882年推出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
美國黑人經濟學家索維爾在他的著作《美國種族簡史》裡評價說:華人移民曾經遭到美國曆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嚴重的歧視和暴力。
正是這血與淚,讓電影裡的每一位華人,無論是“朝廷鷹犬”費洋古,還是“唐人街話事人”白軒齡,無論是“ABC”白振邦,還是“戲法大師”金陵福,都選擇了同一條出路——救中國。
我想這也是陳思誠想拍《唐探1900》的動力——讓更多的人瞭解一百年前在美華人的斑斑血淚。為此,他甚至搭建了一座100年前的舊金山。

德州樂陵有個舊金山
YIQIYINGCHUANG

陳思誠說,他近幾年一直在為自己可能突然“一無所有”做心理建設,而他應對的方式就是面對每一次機會都“全力以赴”。
《唐探1900》也不例外。這一次,陳思誠和他的團隊花費9個月時間,動用6000餘人,打造出一個1:1還原的1900年代舊金山。
陳思誠不是第一次這樣幹,在拍《唐探3》的時候,為了完成王寶強和劉昊然在澀谷街頭“撒錢”的戲份,他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一個澀谷路口。
想要在澀谷街頭拍戲,你需要得到臨街所有店家的許可,至於說在十字路口“撒錢”,那絕對不可能。所以,再建一個澀谷十字路口,是陳思誠被逼出來的辦法。

這一次拍《唐探1900》,陳思誠放棄了出國的打算,反正現在的舊金山早已不是1900年的樣子,不如就把那座“過去”的城市複製出來。於是山東德州樂陵就出現了一座舊金山。
整個場景細緻入微,劇組在約300畝的地塊中劃分了三條主街道:舊金山大道、歐洲街和唐人街。三條主街道和相關街道又劃分出多個區域,包括愛爾蘭區、黑人區、繅絲廠廠房區、火車站、碼頭、議政大廳、中國大戲院、白家公館、協盛堂、格蘭特的別墅、報社、警局、愛爾蘭酒吧等,呈現出100年前的舊金山模樣。
整個城市大到外景建築群小到大戲院室內的機關設定,都是真實的,這讓實際拍攝變得非常流暢。用陳思誠的話說:這是我最自由和從容的一次拍攝。
陳思誠的全力以赴,從感性上講是對電影的熱愛,從理性上講是電影工業化思維的體現。
曾經親赴好萊塢學習的陳思誠深知,電影工業化對於電影產業的意義重大。
就像這座舊金山,既省去了出國取景和CG特效的的成本,又保證了電影的真實質感,還為當地留下了可持續盈利的景區,這便是工業化思維和市場化思維相結合的產物。

因為真實而動人
YIQIYINGCHUANG

在很多人眼裡,陳思誠就像是一個精算師,反覆鑽研觀眾的喜好。但陳思誠本人並不認可這一看法。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接片的標準仍然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在陳思誠看來,觀眾的喜好變化很快,而電影的拍攝週期很長,創作者不可能根據當下的觀眾喜好去構思未來上映的作品。萬一觀眾的喜好轉移了呢?
所以與其說陳思誠迎合了觀眾的喜好,不如說他創造了觀眾的喜好。比如他把爆笑喜劇和本格推理這兩項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唐人街探案》。
而這一回的《唐探1900》,不僅保留了喜劇和推理的元素,而且還把故事放進了歷史,讓觀眾回到唐人街在美國誕生的年代,去看看那個年代美國華人的困境與渴望。
這讓“唐探”故事從純粹的喜劇變成了喜劇外衣包裹下的悲壯故事,而從這個故事裡,又昇華出家國情懷。
如今的觀眾,很反感在喜劇的結尾強行上價值。其實問題就出在“強行”兩個字,沒有價值硬上價值,這如何不讓人反感?
可如果這價值是真情實感呢?如果這價值是自然流露呢?如果這價值正是故事的精神核心呢?相信觀眾只會感動。
《唐探1900》就是這樣的故事,在一百年前,在這片與那片土地上,真的有這樣和那樣的苦難與迷惘,卻也真的從苦難與迷惘中,誕生出扭轉家國命運的不滅動力和希望。

作者 | 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