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車戰略背後,被“超級工廠”改變的關中平原

2025.04.07
本文字數:5166,閱讀時長大約8分鐘

導讀與汽車大廠深深繫結的西安,背後有何故事?
作者 | 第一財經 孫夢凡 黃琳
“當世界上的新型城市愈來愈變成一堆水泥,我該怎樣來敘說西安這座城呢……時至今日,氣派不倒的、風範依存的、在全世界範圍內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賈平凹在《西安這座城》中寫道。
提起西安,千年古城、歷史底蘊是其固有的標籤,但是經過時間沉澱與考驗後,如今西安的氣質早已不僅是“古”,憑藉汽車製造、電子資訊、新材料等產業,西安“新”的氣質正越發濃厚,其中尤以新能源汽車最受外界關注,去年西安汽車產業總產值已突破2500億。
超兩千億產值背後,目前西安已形成兩大主要的汽車產業叢集,包括以高新區、鄠邑區為依託,以比亞迪、法士特為支撐的高新區汽車產業叢集;以及以經開區、西鹹新區、高陵區為依託,並以陝汽、吉利為支撐的渭北汽車產業叢集。其中,比亞迪是西安汽車產業背後難以忽視的存在。自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正式邁入整車製造行業以來,比亞迪在這片土地上逐漸紮根,在西安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年產能突破100萬輛。
從產業到城市,與汽車大廠深深繫結的西安,背後有何故事?

企業與政府“雙向奔赴”

“假的、真的,二道販子,什麼都有”,2002年,時任秦川汽車總經理的劉振宇,曾如此形容當時眾多上門談收購的人。
那時的秦川汽車,是西安為數不多的整車製造廠,最突出的市場表現是根據奧拓改良設計的福萊爾車型,單車型年銷1.7萬輛,位居國內微型轎車細分市場第6位。但是,當年秦川汽車年度淨利潤僅72.6萬元,再往前一年的2001年,秦川汽車年度虧損達到996萬元。
也正是在2002年,懷揣著“汽車夢”的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第一次駐足秦川汽車工廠。從電池製造領域跨行而來的比亞迪,在經過數次調研考察後,最終以2.69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秦川汽車77%股權,正式踏上了自己的造車之路。
然而,收購秦川汽車後,比亞迪一度遭到質疑,1日內股價由18港元跌至14.45港元,2日內市值蒸發近27億港元。一名基金經理曾回憶稱:“當時外界不理解、也看不懂比亞迪進入汽車市場的原因,明明已有穩定增長的電池業務,也沒有造車經驗,為什麼要收購一家利潤不高的車企。”
不過,比亞迪透過一系列行動,證明了造車不是“拍腦袋”,而是下定決心:將汽車研發放在人才聚集的上海,將汽車製造選址在已有產線的西安,銷售和決策定在深圳總部。
2005年,比亞迪第一款車型F3在西安下線,比亞迪位於西安的高新工業園一期工程也正式建成,年產量10萬輛。新工廠、新車型,比亞迪西安基地陸續生產出F3、e6、K6等轎車、純電動SUV和純電客車,帶動西安計程車市場發展以及“村村通”建設。在乘用車市場,比亞迪憑藉F3開啟市場,也規劃出F、M、S三大系列,3、6、9三個檔次,F3、M3、M6、S6等多款車型的“三縱三橫”整體規劃方案。
二十多年來,比亞迪在西安逐步紮根,建立起了高新工業園區、草堂工業園區、龐關工業園區和集賢工業園區共4個園區,以及全球化的研發中心。
西安地處大西北,德系車企、日系車企等外資車企選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時,往往會忽略這一“古城”。而扶持陝汽集團等當地自主品牌、引進比亞迪等自主品牌,成為當地振興汽車工業的一大途徑。
某民營公司負責人透露,彼時,為了支援比亞迪在高新工業園的徵地需求,當地領導頂住高壓力和未知風險,挨個與原業主協商騰挪,最終為比亞迪新工廠爭取到1500畝建廠用地。同時,當地還為比亞迪草堂工業園提供修建鐵路貨運專線等支援,助力比亞迪拓展海內外市場。
與此同時,西安出臺了諸多支援性檔案,比如《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西安市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西安市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提升方案》,對車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部分,最高給予千萬元獎勵,鼓勵其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積極為車企“走出去”牽線搭橋。
在企業與政府的“雙向奔赴”下,比亞迪西安基地所在的高新區,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自2018年至2023年,高新區汽車產業六年間產值平均增速33.43%。2024年,比亞迪繼續加大對高新工業園、集賢工業園投入,西安基地4條總裝線同時生產,每天產量達到4000輛到4400輛。

人才聚集及產業配套圈

“這幾年大規模招工的企業不多,比亞迪就是其中一個。”比亞迪西安草堂工業園技工李威告訴記者,2024年,比亞迪在西安招聘了萬名操作工和技工,自己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李威月綜合收入超過8000元,在西安地區工資收入屬於中上水平。
第一財經獲悉,比亞迪每年會為應屆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資料顯示,近3年其已招聘超5萬名應屆大學生。人才與就業只是一方面,比亞迪這類公司的進駐,給城市帶來的影響可謂方方面面,最顯而易見的,便是對汽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聚集作用。
資料顯示,自2018年至2023年,比亞迪西安基地所在的高新區,汽車產業鏈集聚企業數量已增至約8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家,相關配套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西安的汽車生態圈日漸成熟,除了大型公司的吸附作用,還離不開教育對產業的輸出與支援。
西安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表示:“西安科教資源豐富,西安交大、長安大學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大量先進技術,西工大、西電等在電子、感測器等方面優勢明顯。西安透過佈局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招引了一批國內外先進企業入駐,在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已均有佈局。”
從汽車生態圈向外圍輻射,比亞迪等大型公司的存在,對周邊商辦市場同樣有一定拉動。
李森(化名)在西安一家運營公司任職,是一名普通職員,該公司專門做寫字樓的運營工作,圍繞著商業辦公資產,可以提供前期策劃、銷售租賃代理、資產管理、金融服務、交易服務、品牌輸出、合作經營等服務,目前在大公司聚集的高新區,已經有四個寫字樓運營專案的案例。
李森表示,公司去年開始運營的一個資產包,位於高新區一甲級寫字樓內,總面積1500平方米、可分割最小面積200平方米,樓棟附近就是比亞迪高新區工廠、以及法士特汽車傳動公司等。因距離比亞迪僅一路之隔,所以來合作的企業不少是產業相關,另一大類便是科技公司。
從寫字樓市場現狀看,高新區的表現也相對較好。戴德梁行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西安寫字樓平均租金為90.66元/平方米/月,整體空置率約21.27%;相較於城北、城南、曲江,高新區平均租金最高,大約95.20元/平方米/月;空置率約19.31%,相較於城北、城南的21.33%、31.53%也稍低。
商業零售市場也有類似特徵。截至2024年三季度,西安零售市場的平均租金為237.01元/平方米/月,空置率大約15.9%;在西安的鐘樓商圈、高新商圈、經開商圈、曲江商圈中,高新商圈的整體空置率最低,大約為13.1%,其餘三個商圈的空置率分別為17.7%、22.4%、15.1%。

產業“紅利”外溢至樓市

當一座城市產業發展、人口流入,樓市也會受到“輻射性”影響。
近年來的樓市中,西安是較為特殊的存在。去年,西安商品住宅成交規模位居第二,僅次於成都;房價表現也較為平穩,在樓市深度調整期,西安是少數新房價格未大幅下跌的城市之一,2024年新房均價為18344元/平方米,同比微漲1%,新房月度價格還一度領漲全國。
在業內機構解釋中,西安房價上漲,主要是因為當地改善型樓盤供應多、佔比提高,帶動了當地房價結構性上漲。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座城市在人口流入、產業發展、經濟基本面等多個角度,都較北方很多城市更有活力,因此吸引了地產商大筆投資、開建“豪宅”。
克而瑞陝西資料顯示,去年西安涉宅用地成交建面1522萬平方米,成交金額824億元,整體金額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杭州。其中,國際港務區、高新區、滻灞生態區的土地成交,佔主城區份額的46%,多個板塊出現溢價賣地,樓面均價最高的為高新區10087元/平方米。
當地新房銷售規模也較為可觀,去年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榜中,西安成交規模位居第二,僅次於成都,全年大西安新房商品住宅供應986萬平方米,成交874萬平方米,均價18344元/平方米。在樓市調整階段,高新區、曲江新城等部分住宅專案,還出現了漲價現象。
在比亞迪高新區工廠周邊,聚集環繞著一大批地產商所建專案,涉及中建、新希望、越秀、綠城、華宇、龍湖、招商等諸多企業,其中有的在售新房價格近30000元/平方米,在當地是實打實的高階盤。
對地產商來說,在西安尤其是高新等區域投資,比亞迪這類大廠的存在是重要考慮因素。龍湖高新雲河頌專案方面告訴記者,比亞迪在高新區的作用不僅限於企業自身發展,更在於透過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周邊房產也會受影響產生一定溢價空間。
“比如,比亞迪在西安高新區設立的研發中心,將引進萬餘名研發人員,高科技人才將直接提升區域的消費能力,對高質量住房的需求也將上升,將促進區域房地產市場良好發展。”專案方面認為。
受此影響,房企在附近開發新盤時,也會偏向打造高階改善類產品。據云河頌方面透露,專案在規劃之初,考慮到的潛在客戶主要有幾類:高收入家庭、改善型客戶、看中區域地段的投資者、豪宅愛好者。因此在產品設計上,最小建面戶型也達到182平方米,以匹配當地購買力。
資料顯示,2024年該盤單盤銷售額超20億元,系西安高新區中央創新區‌單盤TOP1。“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底層邏輯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只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高品質社群,才能受到市場和購房者青睞。”專案表示,區域附近大公司的高管人群,也有在此置業的案例。
上述現象並非孤例,當前西安的新房市場,正在產業等因素的作用下,成為一座“改善之城”。克而瑞陝西表示,近一年,西安2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成交佔比接近10%,同能級城市中僅次於長沙、成都;近五年時間以來,西安2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成交,已經翻倍上漲。
當前樓市正興盛的“第四代住宅”,在西安也較為普遍。2024年以來,大西安第四代住宅成交佔比中,國際港務區為36%、高新區為34%,整體開盤去化率高於非四代住宅。在當地,第四代住宅已從“野蠻生長”上升至主導地位,新房“得房率”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隱憂”之下如何應變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西安的樓市、還是汽車產業發展,並非全無“隱憂”。
受樓市大行情影響,加上此前對高階購買力的消化,近幾個月西安新房價格出現下滑。
統計局資料顯示,2025年1月份,西安新房價格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1%;到2月,西安新房價格環比降0.5%,同比降1.7%;至此,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下降6個月,降幅也略有擴大。
汽車產業方面,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各地對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爭奪正日漸白熱化。2024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約112.45萬輛‌,增速14.3%,但在全國的排名已從2022年的榜首,滑落至第4位。有觀點認為,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比亞迪的依賴性過高。
比如在過去的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同比增長277.7%,佔全國總量的14%,超越第二名上海的99萬輛,一度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而在這百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中,比亞迪生產量達99.5萬輛,佔比高達98%,兩者可謂深深繫結。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馮雷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比亞迪對暢銷車型進行了產線分流,隨著常州、撫州和合肥新工廠的投產、達產,西安基地部分暢銷車型的產能被分流。2024年,比亞迪換代車型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合肥及鄭州工廠,西安比亞迪基地的換代車型並不多。
在各地競爭與市場分流之下,比亞迪在西安加大了上層研發的佈局。2024年春節前,比亞迪在高新區建起1棟近200米高的建築研發辦公樓,配套10幢住宅樓,總投資約18億元。比亞迪陝西總經理劉振宇表示,此舉是為讓1萬~1.5萬名研發人員在西安扎根。除了加大對上層研發的投入,比亞迪在西安與咸陽交界的西鹹新區,正在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專案,總投資超百億元。
西安政府也在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援,根據規劃,當地將於2026年建成新能源汽車應用示範標杆城市,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進行電動化替代,全市公交車中新能源車佔比達到93%以上,計程車(含網約車)新能源車佔比達到90%,而比亞迪、吉利等企業將助力西安達成目標。
過去一年,西安市地區生產總值13317.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貢獻陝西37.5%的GDP規模;但從增速看,4.6%的數值跑輸全國大盤0.4個百分點。手捧“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西安能否在穩住汽車“主力軍”的同時,開拓更多支撐性增長極,還需要時間淬鍊與檢驗。
微信編輯 | 雨林
推薦閱讀

京東宣佈:達達員工逐步升級至20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