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郭瑞嬋
編輯 | 李雨晨
雷峰網《新智駕》獨家獲悉,廣汽正在整合其內部的智駕自研團隊。今日,涉及廣汽研究院旗下X Lab的調整終於落地,92名X Lab員工將劃轉至廣汽研究院內的智駕技術部,下週一到崗。
據接近X Lab的知情人士透露,劃轉員工大部分原在X Lab承擔量產工作,經歷此次調整,X Lab仍保留核心研發人員,團隊規模大約為110人。
廣汽的智駕自研體系由廣汽研究院智駕技術部與X Lab兩大團隊組成,前者主要承擔量產以及部分自研工作,後者則專攻純視覺路線的自動駕駛全棧自研。
X Lab成立於2022年初,由原滴滴高管、原愛馳汽車首席人工智慧官陳學文帶領。今年4月,廣汽正式釋出了由X Lab自研的無圖純視覺智慧駕駛技術,並立下2026年量產搭載的計劃。
“X Lab做的東西還是比較前沿,新技術都跟上了。”一位X Lab前員工數月前曾向新智駕評價。但同時,這位員工也提到,X Lab的高層大多沒有經歷過量產,對量產難度的預期不夠,團隊規模也不大,很難實現2026年的目標。
X Lab負責人陳學文是學者出身,在加入滴滴與愛馳前曾先後在美國堪薩斯大學、韋恩州立大學計算機系任教,並獲終身教授。
在員工看來,X Lab還需要一位統領技術開發、能做拍板決策的CTO,目前各個模組目標無法對齊、互相推諉,開發進度需要依靠由下至上來推動。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出現了新熱潮,端到端大模型成為主流趨勢,車企們紛紛上馬端到端大模型。廣汽研究院也於今年6月引入前Waymo技術人才,發力自動駕駛端到端的研發。
據悉,該Waymo技術人才加入廣汽研究院後,廣汽曾討論過技術路線的問題,並最終選擇了端到端大模型。近期,X Lab被傳出將獨立孵化的訊息,但截至今日,仍未有明確的決策出爐。
隨著競爭愈發激烈,車企越來越難同時支撐一個以上智駕自研團隊的生存,收縮、整合已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