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黨群服務中心的時髦度已經nextlevel了

在據說“潮人云集”的大都市上海,
留給普通素人的生存空間已經不多了?
要擊碎這種刻板印象,
只需要看看街邊四處都有的指示牌
——“黨群服務中心”。
很多年輕人看到它就避而遠之,
覺得這是老年人專屬的文化活動中心。
——不要怕,大膽往裡進!
你會發現,
這些本以為是“黨”員專屬的紅色基地,
其實都是為“群”眾準備的天堂。
誰說鬆弛感只能花錢買?
上海的黨群服務中心,
足夠讓你不花錢也過一個充實的週末。
“郊區參觀工廠、製造業體驗遊”
被北京打工人列為
寶藏免費週末遊玩專案時,
“後浪研究所”來到
時髦度遙遙領先的上海,
體驗了4家最低調奢華有內涵
黨群打卡點。
在上海黨群服務中心,
年輕人成功洗去了班味兒,
解除了精神貧困。
請認準:
陸家嘴街道社群黨群服務中心
不要走到“陸家嘴金融街”服務中心,
那家是僅對內部人員開放的。
在走錯了一個路口後,
我拐到昌邑路帶有“街道”標識的
黨群服務中心,
進門登記,事由寫下“自習”
就被引向了2樓的圖書借閱館。
<滑動檢視圖片>
這裡人少且安靜,
只有零星幾個自習人,
以及窗邊翻閱圖書的老爺爺老奶奶。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圖書存貨,
絕對是十級文藝青年的書櫃
沒有充斥雞湯文學、
偽科學的劣質網紅暢銷書,
一眼望去都是偏門小眾
又不乏趣味性的專業書,
屬實讓人閱讀熱情大漲,
老師,我太想進步了。
個人感覺這裡圖書分類不是特別清晰,
更像館長隨意的收藏。
另外窗邊放了很多全綵的厚本藏書
平時也不會買這麼貴的書,值得一看。
義大利麵的做法、
100種頂級香水的百科,
或者欣賞一下梵高的作品……
對於陷入“知識羊尾”的年輕人來說,
這裡是個相當愜意的精神療養院。
如果有閒情逸致,
還可以下樓報名群眾文化活動,
看起來各種文藝表演匯展相當豐富。
因為沒有親自體驗過,就不詳述了。
據說靜安寺黨群服務中心
首先是以食堂出名的,
非常適合在飯點準時抵達。
有不少老年人和帶娃家長出入這裡,
跟著群眾,絕不會走錯。
社群食堂有不少上海本幫菜,
很有特色,省去在家自制的功夫。
槽點是社群食堂價格也是滬幣匯率啊!
沒有老年卡的話,點大菜就很貴了,
一個肉菜20,素菜10幾,冷盤8塊。
如圖所見菜品定量的,無法自行控制,
隔壁一對老頭老太太倆人,
點一份菜才正好吃完。
2樓有文藝活動室,
一上樓就能聽見唱戲的。
3樓是社群圖書館,看看書消食。
但這裡的圖書畫風就完全不一樣了……
接下來直奔健身房。
健身房已經被學生佔領——
旁邊的理療室也是免費的,
問了門口的大爺,這沒有年齡限制,
只要在8:30到17:00間過來
就能免費體驗,
包括這個全身按摩椅。
(*^▽^*)
66梧桐苑的黨群服務中心
已經變成citywalk的一部分了,
在烏魯木齊南路,
這條遍佈老文人舊居故里的街道上,
幾棟紅瓦磚牆小洋樓相當顯眼。
黨群服務中心也有了
“天平鄰里匯”的別名,
院內有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這邊食堂的價格更加親民,
每日都有特價菜,
靠近馬路的一側還有專門的外帶視窗,
聚集了不少買飯的外賣小哥。
隔壁文化活動館完全成了旅客歇腳地,
每一層都是一個微型歷史文化展廳,
三樓的電影放映室
和圖書館固定時間開放,
在這裡能見到純正的紅色年代回憶。
這是氣質最獨特的一個黨群服務中心,
隱藏在美術館背後,
建築造型相當前衛。
<滑動檢視圖片>
徐匯濱江作為市民鍛鍊的天然運動場,
對面即是廣場和沿河跑道,
這一天的天氣非常好,
竟然見到了太陽。
(對於連下幾天雨的上海來說
太陽的含金量都懂)
江邊老老少少、追逐打鬧,
還有不少年輕人在野餐,
打牌玩桌遊的、純粹曬太陽的,
愜意得很。
徐匯濱江的黨群服務中心
就是這麼恰到好處地佇立在這裡。
黨群服務中心也隨之變身,
提供運動配套設施
這裡能為跑者提供
登記即可使用的公共浴室
內部配備智慧藥櫃和1分鐘診所
據工作人員說能和三甲醫院醫生
快速連線,面對面診療。
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
這裡就是一個便民歇腳站。
規避了人流攢動的網紅街區,走在上海街頭風格各異的黨群服務中心裡,我反而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安寧。這裡沒有喧囂的人群、執著於打卡出片的遊客,只有在舒適的角落裡靜靜發呆的中老年人,享受著慢悠悠的生活節奏。對朝九晚十的打工牛馬來說,這種閒暇是非常奢侈的,但對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來說,這是他們習慣的日常。
走進這些街區,我也會不由自主地融入這種氛圍——比起硬凹的唯美自在感,黨群服務中心帶來的鬆弛是油然而生的,它不是某種“生活方式奇觀造景”,它服務的是生活本身。
探訪黨群服務中心的過程中,聽著社團排練室傳出的唱戲聲、看牆上掛出的老年活動中心藝術繪畫展獲獎作品,很多外來遊客都在羨慕著老年人的精神狀態,“等我老了要是能過成這樣就太幸福了。”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說來也簡單——有錢有閒,自然就能慢下腳步,享受生活本身的樂趣。但對於行步匆匆的年輕人來說,要做到第一點還是太難了。
至少在週末還可以來一場短逃離。偶爾來黨群服務中心沾沾銀髮族的精氣神,也是一次不錯的“精神馬殺雞”。
策劃:許嘉婧
視覺:曲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