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必要把“反賊”都揪出來呢?內心裡的“反賊”,無所謂。言語上的“反賊”,和他辯。行動上的“反賊”,就留給法律去處理吧。
1
“資訊繭房”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熱門詞,每個人都希望看到聽到和自己觀點一致的言論。在微博和公眾號上,人們關注自己喜歡的博主,加入志同道合的微信群。而推薦引擎,也會把你喜歡看的內容推送給你。
誰都不喜歡天天看到添堵的言論。反對派,建制派都不例外。由於資訊繭房的影響,無論哪一邊,都認為大多數人站在自己一邊,反對自己的人是少數。
最近十幾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加強,以及西方國家包裝出來的燈塔形象逐漸破滅,反當前體制,希望推牆的激進反對派比較鬱悶。一部分反對派走出了資訊繭房,痛苦的意識到,站在他們一邊的人是少數。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三十年啟蒙失敗”。另一部分還沉浸在資訊繭房中不能自拔,要麼認為大多數群眾支援他們,要麼認為不支援他們的群眾都是被洗腦的“愚昧之人”。
不過,資訊繭房在建制派中也同樣存在。一部分建制派覺得,反對派是極少數,一小撮,把這些反對派揪出來,批倒批臭就行了。發現一個,揪出一個,打倒一個。把反對派都打倒,網路輿論場就風輕雲淨了。
比如,上篇文章提到的《黑神話悟空》的主美十年前的“不當言論”,有些建制派朋友就認為,楊奇必須為自己十年前的言論公開道歉。不道歉就不可接受,必須揪住不放。
我認為,現在的中國14億人中,大多數人覺得目前的日子還過得去,和其他國家的政府比起來,中國政府也不算差。今天的中國,確實建制派是多數。反對派是少數,但反對派也沒這麼少,揪是揪不過來的,也沒必要“揪鬥反對派”。
2
我自己公眾號的讀者群,算是建制派鍵政群。群友比較正能量,愛國,和諧,對體制基本滿意,也認為今天50%以上的政策是正確的。主流群友對楊奇十年前的言論是很不滿的。所以,上篇文章《怎麼看《黑神話悟空》主美的“不當言論”?》,有些群友也覺得我是在和稀泥,提出了批評。
但我自己也在其他的鍵政微信群中,很多群的風格就截然不同。
我自己的工作經歷是體制、外企、金融、網際網路和創業,也加入了幾個自媒體群。金融圈的群、外企的群,自媒體的這些群,主流是自由派反對派,反體制濃度很高。校友圈相對中立一點。這些群裡能看到各種不爽、抱怨、牢騷,也經常因為政治觀點吵起來,吵得“友盡”就退群。
還有更激進的群,裡面的風格是:體制過街,人人喊打,體制做的都是錯的。中國有成就,就冷嘲熱諷,中國出點負面,就如獲至寶,奔走相告。
中國有14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差別太大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觀點,美國也一樣。不同觀點的人吵來吵去,鬥來鬥去。
建制派現在是主流,總覺得反對派是一小撮。但中國有14億人,就算只有5%的反對派,也有7000萬人,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何況反對派的程度不同,極端的,逢中必反的是少數。大部分人是對政策不滿,發發牢騷吐吐槽,陰陽怪氣一下。他們也並不希望中國完蛋。雖然有些人天天高呼“榮耀屬於烏克蘭”,但實際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也不希望中國走蘇聯解體的路,真的變成今天的烏克蘭。
如果用楊奇十年前的言論作為標尺,把2012年到現在,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過類似言論的人都揪出來,那人數不會少。如果把2012年到現在,內心中曾經產生過和楊奇類似的念頭的人都揪出來,大機率是數以千萬計的天文數字。
我信奉“真理越辯越明”。所以,人民群眾揪鬥“反對派”,也是人民群眾的言論自由,要吵架就吵吧。但第一我反對體制介入,讓群眾自由辯論就足夠了。第二我覺得揪鬥“反對派”沒啥用,就算搞揪鬥,也要點到即止,讓大家知道,把反對態度表達出來就行了。不依不饒,非要“反對派”低頭道歉,反而會有反效果。
“反賊”是揪不完的。言語上的“反賊”都揪不完,更不要提內心中的“反賊”了。想把“反賊”都揪完,至少得再來一次文革。其實我認為,再來十次文革都揪不完“反賊”。
文革期間搞批鬥,就是必須批的心服口服,不服,就再開一個會接著鬥。但實際結果呢?就算口頭服了,心裡也不服。文革一結束,口頭就也不服了。靠揪鬥,是不可能讓人心服的。根治“反賊”問題,得發明《三體》裡的思想鋼印,但還要小心別打錯了。
何必要把“反賊”都揪出來批鬥呢?內心中的“反賊”,無所謂,由他去。言語上的“反賊”,可以辯駁可以討論。行動上的“反賊”,就留給法律去處理吧,畢竟還有個顛覆國家政權罪兜底。
3
2019年,我剛開始寫公眾號的時候,寫了一篇《新時代的論持久戰》

問: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
答: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三個條件,首先是中國內部的團結和統一。教員認為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要團結絕大多數人。
今天的中國,雖然不像抗戰時的中國在亡國邊緣,但也有類似之處。當年的中國想統一、和平、獨立,必須過日本這一關。今天有不少民國粉吹1927-1937黃金十年。那十年沒啥“黃金”的,但確實1928年東北易幟後,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中國人民也似乎看到了一點希望。
然而,這點希望很快被1931年的九一八和1937年的七七事變打得粉碎。當年,中國想統一、和平、獨立,必須過日本這一關。
今天的中國,人均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也必須過美國這一關。簡單的數學就知道,中國人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經濟總量必然遠超美國。美國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而啥都不做的。
過美國這一關,同樣需要中國人民的大聯合,需要最大程度的統一戰線。雖然我認為目前在14億人中,建制派是大多數。但也不可否認,在某些特定的群體中(比如XX行業和XX行業),反對派的比例相當高,甚至有可能是多數。如果企圖把所有的反對派都揪出來打倒,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並不小,中國崛起也會因此需要更長時間。
當年國共之間有血海深仇。西安事變,面對報仇的良機,為了搞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能放下仇恨。攜手抗日。抗戰期間,共產黨很善於放下仇恨,搞統一戰線,和不少國民黨的將領處的不錯,比如衛立煌。抗戰爆發後,衛幾次會晤周恩來、朱德,私自赴延安見毛澤東,揹著國民黨中央發給八路軍不少物資。但當年,衛立煌可是雙手沾滿了共產黨人的鮮血,蔣介石為了表彰他在剿共時立下的功勳,把安徽的一個縣命名為“立煌縣”。
今天的建制派和反對派,有國共當年的仇恨這麼深嗎?應該沒有吧。
今日中國人的最大公約數是什麼?是希望中國變好。希望中國能變好的人,都應該是統一戰線的一部分。
分歧肯定是存在的。今天建制派和大多數反對派的分歧是:怎麼才能變好?變成什麼才算真的好?對這些問題可以打嘴仗,可以辯論,現在有了網際網路,也不需要搞什麼大字報了。在線上吵吵架、洗洗澡、出出汗,都挺好的。
4
反對派如果是黨員,需要用黨紀來約束,黨紀裡面有政治紀律。體育總局袁主任這樣的黨員,在微博公開發表有嚴重問題的言論,違反黨紀,要受到處罰。
對普通的人民群眾,黨紀管不著,只有國法。國法裡面有顛覆國家政權罪,但沒有政治紀律。發發牢騷,陰陽怪氣一下,不算違反國法。對這些反對派,可以批評,可以討論,但應該到此為止,儘可能侷限在線上,不要牽扯現實世界。不僅僅是線下不要亂管,線上的封號禁言這些手段,也要儘可能少用慎用。
封號禁言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嗎?根本不能。堵嘴只會讓人更加憤怒不滿。我之前有個關注的自媒體大號,本來是個比較溫和的號,當然有時也有些牢騷。後來因為影響力太大,發文不太注意被封了,改用小號。小號雖然公開說話比較謹慎,但他私下裡在微信群的言論,比之前偏激很多。
有些建制派的朋友,希望把“反對派”的微博微訊號都封了,眼不見為淨。殊不知堵嘴也許能減少網路上的“不當言論”,但無法改變寫作者的思想。改變思想非常難,靠堵嘴沒用。這張嘴堵住了,負面情緒在其他地方也能漏出來。
不過,絕大多數建制派的朋友,再不爽,最多也就是呼籲呼籲“封號禁言”。反而是“反對派”中一些以自由主義者自居的人,天天呼籲把反對他們意見的人抓起來。我看到不止一個“反對派”公開講,“要想經濟好,先抓司馬南。”



所以,這些反對派還是不要上臺得好,他們上了臺才真的是“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