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曉博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文章已獲授權
今天一大早,美國對中國再加徵10%關稅的訊息落地了。對此,中方有如下表態:

這意味著:
第一,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水平,將達到“19.3%+10%+10%”。
其中19.3%,是特朗普第二次上臺前的水平,也是第一輪貿易戰的遺產。兩個10%,是他第二次上臺之後,分兩次加徵的。
第二,中方將宣佈反制措施。
看到這裡會有讀者問:你之前不是預判,中美這一輪談判進展會比較快,能較快達成協議嗎?怎麼又加稅了?
如果中方反制,美方會不會繼續提高關稅,讓中美貿易處於更加動盪、不確定之中?會影響中國的股市、樓市和經濟復甦嗎?
我仍然維持之前的看法,中美會比第一輪(2018年4月-2019年12月)更快達成協議。
再次加徵10%關稅,是談判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局面。未來不排除還有一個10%。
最近澤連斯基在白宮的遭遇,讓全世界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特朗普+萬斯團隊,已經拋棄了國際交往中的基本禮儀,也拋棄了美國上百年來精心維持的理念和人設,重回叢林法則。
就像李宗盛“凡人歌”寫的那樣: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今天早上傳來新訊息,美國副總統萬斯喊話說:如果澤連斯基想要安全保障,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烏克蘭的未來中給美國帶來經濟利益。
特朗普+萬斯對澤連斯基的霸凌,讓很多人的“美國夢”有了幻滅感,也深深地意識到:弱國無外交;跟美國談判,適度的強硬、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否則,你分分鐘被老特割韭菜。
美國從3月4日開始的這一輪加徵關稅,選單上不僅有中國,還有加拿大和墨西哥。
加拿大已經宣佈了反制措施,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墨西哥還沒有出手,但也表示了反制的可能性。從強硬程度、反應速度看,加拿大第一,中國第二,墨西哥第三。
大家心裡都明白:太早讓步跟老特達成協議,不僅國內輿論很難接受,老特也會看輕你,弄不好很快就反悔。
加拿大和墨西哥跟美國是有特殊關係的,早早就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老特第一次上臺,對這個協定不滿,要求修訂,加拿大、墨西哥基本沒有抵抗,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到了第二次上臺,老特還是反悔了,要求加拿大、墨西哥再次讓步,修訂條款。還想合併加拿大,修改了墨西哥灣的地名為“美國灣”。
鑑於這種情況,中方在跟美國談判的時候“持重”一些,是必須的。否則,只能讓老特生出更多想法,提出更多要求。
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中美會比較快達成協議,至少不需要像第一輪那樣耗時20個月。
能不能半年內解決問題,還說不好。談判中,你越急,對方要價越高。
有那麼幾個月的僵持、對耗,是必須經歷的過程。
但這會有一些代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出口會受到影響,並拖累GDP增速和就業;第二,資產價格會波動,尤其是股市和匯率。
其實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昨夜今晨已有所表示了:

今天上午亞洲股市也有所反應,跟美國貿易聯絡多的國家(地區),股市都跌了,包括A股、港股,日本股市跌幅更大一些。

主要原因是,此前印度、日本股市漲幅比較顯著,回撥壓力更大。
如果沒有科技股的支撐,特朗普這種鈍刀子割肉式的加徵關稅,一定會讓大A和H大幅回撤。
目前看起來,A和H還比較抗跌。
今年的兩會,今天下午開幕。會有什麼利好嗎?肯定會有,但想要有讓市場驚豔,難度極大。市場的胃口越來越大了,很難滿足。
政府工作報告裡的關鍵數量,大家也都猜的七七八八了,無論是GDP增速、赤字率、增發國債地方債的規模等,應該都在預料之內,差異不大。
未來3到6個月都可能是中美僵持期。中間會有談判、高峰會,但9月之前簽署協議估計有難度。
如果美國退出北約和聯合國,絕對是二戰以來最大的變局,未來世界將面臨更多的變數。它可能倒逼歐洲進一步團結,誕生歐洲軍,形成我之前說的G2+2的全球新格局。所謂G2,就是中美,後面的+2,是歐洲和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