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丨柴狗夫斯基©️
作者丨小柴肆號 編丨譚松
想必,中美兩國人,一定會記住2025年1月14日這個日子,有人說,這是中美人民有史以來最友好的一天;也有人說,是漢語和英語同臺競技的一天……

小柴也是長這麼大第一次見,一款純中文的應用,竟然硬生生被整成了英文版。
還有人說,請記住這個沉痛的日子,八國聯軍佔領了小紅書……有人附和,還我搞笑影片、還我電影解說……

事件的起因大家都知道了,由於美國使用者對TikTok禁令的擔憂日益擴大,疊加大量的TikTok為了無聲的反擊這一舉措,拋棄本土其他社交平臺,轉投了中國社交種草應用小紅書。
一時間,潑天的流量輪到小紅書了,其應用快速被幹到App Store美區的免費排行榜第一。

你看看,在一串英文應用中,小紅書三個漢字,就這麼明晃晃的站在了第一的位置。
小紅書一下子也給整不會了:「這就……出海成功了?可是我還連名字都沒來得及翻譯成英文,能等等我嗎,給外國網友最佳化下體驗……」
那是真等不了一點,小柴昨天一早開啟小紅書找素材,整屏整屏的刷,一大半都是英文加洋麵孔,大吼一句:「請還我小紅書」。

很多人和小柴一樣,也是突然懵了!「我是誰?我在哪兒?三步一個歪果仁」,被迫重啟生鏽的英文閱讀理解能力。

資料顯示,本週小紅書在美國的下載量同比增長超過 200%,比前一週增長 194%。
另據一位接近該公司的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僅兩天時間,小紅書就吸引了超過 70 萬名新使用者。
自然,中國網民也是長見識了,頭一次這麼近距離、大規模的接觸所謂燈塔國的人民,那好奇心就像頭頂長了戳天的犄角,有人請教學英語,有人把孩子的英語作業叫給他們解答。

自然,也有人將自己在網上聽來的關於美國的一切都一一展開一對一的諮詢對比,看看是不是美國真如媒體渲染的那樣美好。
比如下面這一個,有人雙語提問,美國人要做兩份工作才能活下去,這是真的嗎?

結果,評論區清一色的Yes。也有網友感慨,這是兩邊網友開始對賬了。顯然,這何止是一個八國聯軍佔領小紅書紀念日,還是一個世界人民對賬日。
自然,這一舉動,將這些年被一些雜誌、專傢什麼的溫水煮青蛙式澆灌出的如水泥一般的認知,也開始從凝固狀態變得模糊、甚至稀碎。
無數國內網友表示,這怎麼和我認知中的美國不一樣?也有網友表示:再對下去,要看100本意林才能緩過來,也有網友表示,還得多加80本讀者。

自然,聊東聊西的內容非常多,兩國網友,互相對比教育、醫療、工作這是民生問題的文字,看上去很好笑,但也很沉重,和雙方互相認知的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結果就是「美國不是多數中國網友心中的那個美國,中國也不是大多數美國網友心中的那個中國」,別有用心的人,長期、深入的誤導,將這兩個地方都塗上了本不該屬於他們的顏色。

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話筒從來沒在普通人的手上,拿著話筒的人,不僅不願意讓出來讓普通人也說上兩句,而普通人疲於為生計奔波,沒時間精力去搶過話筒。
也有網友,破天荒的問到了一個關於美國真實收入情況的問題,無數美國網友也熱情的現身說法。

讓很多中國網友看到了關於美國的另一個切面:原來美國的普通人,和我們的普通人一樣,生活同樣艱難,都同樣為餬口起早貪黑的奔波。
該帖評論區,有數萬條評論,小柴從上至下,翻了一遍,並按順序展示出來給大家看看。
有美國網友表示:我和丈夫每月靠 3000 美元生活。我們的房租是每月 1100 美元,其他賬單各不相同。由於天氣寒冷,這個月我們僅電費就支付了 350 美元。

雖然看收入資料,比我們高,但他們的生活成本更高,除去日常開支,日子也過得緊巴巴。
「每月5000美元,租金1400美元。擁有幾個高階學位。」

「我每月收入約 10,000 美元,但扣除稅款、健康保險、退休儲蓄等後,我只能拿到 5,400 美元 (40,000 yuan)。我是一家醫院的護士。我的伴侶每月收入約 3,400 美元 (25,000 yuan)。他是一名建築師」

「我從凌晨4點到晚上8點做兩份不同的工作。每月賺4500美元將是一個夢想」

「我和未婚夫每月的收入加起來大約是7000美元,但我們的租金是1500美元,汽車是1000美元,保險是700美元,所以我們的工資很不錯,但生活成本很高」

「和我的妻子每個月賺大約 6000 美元,但這確實取決於你在哪裡工作和做什麼」「稅前是5000美元,稅後是4800美元。我的房租是1800美元,我的車貸800美元」

「我在辦公室工作,每月收入約 2000 美元。扣除賬單後,我大約有 300 美元可以維持整個月的生活。」

「我在一所公立學校全職工作,每月1400美元,這是非常少的……」

「我駕駛商用牽引拖車。我每週的工資在 1300美元 到 900 美元之間,具體取決於貨運市場和我行駛的里程數。我曾經是一名消防員,月薪2000美元。」

「我每月稅後賺 2700 美元(19,796 元),並支付 1800 美元(13197 元)的房租、水電費」

「我是一名美國郵遞員,我的基本工資約為 2500/月。我加班加點可以拿到3600左右。我妻子也工作並讀研究生,我們的房租是1320/月。我比大多數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掙得更多,但這只是因為我們有工會。」

「我一個月掙2200美元,房租是1350美元。食物成本也很高,所以我沒有積蓄」

「我每月收入6000美元,稅前收入。我是一名科學家。」

「我一個月掙5300美元。稅後$4,400。我的月租是1500美元」「平均月收入為 5,000 美元。稅後是3509美元。但美國的物價非常昂貴。您將其中一半用於租金,有時甚至更多。你還需要一輛車。美國城市沒有公共交通。」

「我是一名保險代理人,我每月賺大約4000美元。我的一居室一衛的租金是1,175美元。我還在用我的車和信用卡付款。這是可控的!」

「我一個月賺2640美元。這是稅前的總和,我的健康保險付款從我的工資中扣除。 我的房租是每月880美元。我們的就業市場現在相當困難,所以我很高興有一份工作哈哈」

「每月4000美元=1800美元🏠 +$480🚗 + $450汽車保險+250美元⚡所有其他賬單500美元,剩下的是食品和天然氣⛽️, 我們沒有醫療保險、假期、儲蓄,沒有住房、食物、水、汽車(一家四口)」

「我每個月大約賺1500到2000美元,照顧有殘疾的人。我的租金大約是1700美元,不包括額外的賬單,所以我和我的伴侶分攤。」

「我一個月掙2700美元左右,在我所有的賬單和雜貨之後,如果幸運的話,我絕對沒有錢花在娛樂上,我可能有100美元可以玩或存起來。通常到月底我什麼都沒有。」

「我稅前每月收入 4200 美元,稅後每月收入 3200 美元。我與他人分攤房租,因此每月支付 1500 美元。每月食品雜貨費用在 400-600 美元之間。然後我們還有水電費、電話費、wifi 費、汽車保險/票據、汽車汽油費等等。我們大多數人需要兩份工作才能生存。我兼職烤蛋糕/零食作為補充收入。」

「我一個月掙1900美元左右。租金大約是這個的一半。這是一個小預算,但我讓它為我們工作。」

「不管誰告訴你這都是騙人的,大多數二十多歲的人每月能賺到 1800 美元——如果幸運的話,可以賺到 2200 美元」

小柴從上到下翻了這條帖子下大部分的留言,這裡面,有保險推銷員、有消防員、有護士、工程師、快遞員……他們的日常幾乎和我們沒有出入。
我們也不難看出,美國的普通人,生活狀態和我們普通人,好像是沒有區別的。
他們也面臨著各種貸、上有老、下有小,也有人為了工作,幾乎沒有娛樂性支援,也有人為了餬口,起早貪黑;也同樣,光居住問題,很多美國普通人,就要佔掉一半的收入。
他們也需要合租、也需要和另一半分攤開支、也可能到月底啥也沒有,月光族這個詞,看來具有全球適用性,有些甚至還可能和我們一樣負債。
或許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心態較好,沒有那麼焦慮,也不做長遠的打算,掙一天的錢花一天的錢。
有不少國內網友看了後,直呼找到平衡了。也有網友表示,看來,沒錢到哪裡都一樣……
「世界人民大對賬這下無論是老內的意林還是老外的宣傳全部作廢,人民開始相互接觸,瞭解彼此真實的生活情況……不過還是會不得不感慨中國果然是發展中國家,薪資水平確實比美國低了一大截,儘管生活成本也不高,但人均確實比不上。希望未來越來越好。」

還有網友說,紐約很好,但那是對有錢人來說,沒錢,永遠都在繁華的邊緣,只能遠遠窺探。
然後剩下的全是為了各種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雞毛蒜皮和辛酸……


您可能還錯過了這些文章:
👉【熱門文章】
孩子生在美國請設好生前信託Living Trust和遺囑
內捲風吹到了美國的今天,該跟美國父母學些什麼?
抵制販賣焦慮!華裔家長最該學習怎麼玩
凍卵真實經歷分享(上)& (下)
有娃家庭的選車方案丨史上最全7座車
小黑屋變豪宅 | 翻房裝修心得 – 一步步經驗總結
一個純文科生是如何在矽谷頂尖公司立足的
👉【矽谷公私校盤點】
矽谷私立學校盤點
矽谷公立好學區盤點:
南灣 | 中半島 | 東灣 | 三谷地區
👉【育兒相關】
美國Common Core 掃盲
親測 | 解放老母親的4款學習類APP
Insider View: 如何給孩子選美術興趣班
Insider View: 舞屆大咖談兒童舞蹈教育
中產家庭怎麼教育出精英孩子?
矽谷幼升小如何考察學校
矽谷私立小學入學考試面經
我帶幾周大的寶寶進了整形科 | 真實經歷分享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
孩子被霸凌,家長該教孩子怎麼做?
用這6招有效對付2,3歲叛逆期的娃們
孩子到底多大送幼兒園好?讀後不再糾結
斯坦福教授的最新發現,普通孩子和學霸的真正差距
細數2年來慶幸自己買過的育兒神器 | 走心推薦
👉【矽谷本地生活】
灣區最值得去的35個博物館/科技館/植物園
灣區趕超LA的主題公園盤點
收藏 |強烈推薦的灣區親子遛娃好去處
灣區婦產科OB和兒科醫生推薦
美國護照,中國旅行證/簽證/護照換髮等|攻略
注意,如何找好月嫂或阿姨的經驗分享
矽谷阿姨參考標準和老司機們的吐血總結
收藏~灣區兒童牙醫推薦
注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同名小紅書賬號 <養娃在矽谷>
免得錯過精彩的不同內容和線下活動哦!
注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同名小紅書賬號 <養娃在矽谷>
免得錯過精彩的不同內容和線下活動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