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美國博主對進口中國機械和美國機械的對比

導語
為什麼會購買中國製造的機械產品
來源:寧南山
最近在油管看的影片,是一個叫做Our Life In Trees的賬號在2月3日上傳的,因為美國特朗普政府從2月4日開始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徵了10%的關稅,他討論了為什麼會購買中國製造的機械產品。
這個影片非常火爆,油管上播放量竟然高達170多萬次,在美國人當中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在B站上也有翻譯的影片。
當然這個影片釋出後,特朗普政府又在3月4日再次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徵了10%關稅,也就是今年以來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水平上升20%了,這個是後話了。

1:中國3700美元 VS 美國38000美元
上圖右邊的中國製造紅色工程機械他花了3700美元,這是一個14馬力,2個液壓泵的基礎版產品,可以挖溝,挖土,鑽地什麼的,而根據他的瞭解,美國同類產品最便宜的也要38000美元!!
2:中國機械加徵25%關稅後也非常有競爭力,再加10%不影響
後面的綠色機械是Derette DRT 450滑移裝載機,是多功能工程機械,前面裝上不同的配件就可以幹不同的活,他花了8500美元購買,我查了下Derette是家中國山東的工程機械公司,官網居然沒有中文。
他以這臺機械為例,他支付的8500美元居然已經是包含了25%關稅的價格了,關稅前價格是6300美元(6300*1.25=大約8500美元)即使美國政府再徵10%的稅,他也就是多付630美元而已,9000多美元的價格仍然非常有競爭力,他還是會繼續買中國的機械。
3:中國機械15000美元 VS 美國機械40000美元以上。
而左邊的藍色機械(移動裝載機)也是中國Derette的的,花了他15000美元,和這臺機械同配置的Bobcat(美國工程機械品牌) MT100或者日本久保田的SCL 1000,而這些型號的價格都在4萬美元以上。
他也在ebay上看了下,最基本款的Ditch Witch(美國的挖掘機品牌)的SK900 也要44900美元,
他自己買了2000美元的Mulcher(割草配件)裝在這個中國的藍色機械的前面用來割草,而美國製造的光是這樣的割草頭配件得1萬美元,再加上4萬美元的美國機械,以及各種七七八八的稅之類,總共得6萬美元了,而且這在美國製造的機械中已經是很便宜的價格了。
這臺15000美元的中國製造藍色機械,其價格構成是:
本身的價格9300美元,再加上大約5000多美元的運費,總共約15000美元,因此即使再徵10%的關稅,也就是再多出930美元而已,就算1000美元好了,價格也就是一萬六千美元。
那麼他會選擇買這個1.6萬美元的中國機械,還是4萬美元且不含各種配件的美國機械呢,更何況這個價格買到的還是基本款的美國機械,所以答案是很明顯的。
這個美國人回應影片評論裡面有人說他是美國的叛徒,居然買中國製造的機械,他回應說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最終還是要賺錢,
比如有人請他用這些機械去清理樹林的枯樹枝,他是可以靠這個掙錢的。

他說我就是負擔不起美國製造的價格,我沒有辦法,即使我想買美國製造的機械也不行。
在這個頻道的其他影片,這個美國老哥還展示了中國機械的效能也不差,說very happy with it.
看完這個影片我還是感覺很震撼的,
沒想到加徵了25%的關稅之後,居然價格差異還是這麼大,是倍數的差異,
我想這個工程機械的價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裡面的工程機械是從山東出口美國的,可見我國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並非全部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
正是因為這麼大的競爭力差距,所以也難怪2018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是4784.2億美元,而即使美國加徵了25%的關稅,2024年我國對美國出口依然達到5246.56億美元,這還不算透過越南,墨西哥等地轉口的出口。

過去的幾年我國對越南,墨西哥的出口都是大增的。

以對墨西哥出口為例,2018年是440.1億美元,到2024年是902.32億美元。

以對越南出口為例,2018年是654.38億美元,到2024年竟然是1620億美元。


美國這些年通貨膨脹是比較高的,
2020年是1.2%還行,但是2021年達到了4.7%,到2022年更是達到了8.0%,2023年也有4.1%,即使是2024年也有2.9%。
下圖來自usinflationcalculator.com網站,也就是相比2019年,五年來美國物價上升了上漲了不少,合計上漲了20%多。
而大量從中國進口的製造業產品,除了降低美國普通人的生存成本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就是幫助美國的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降低了採購成本,賺到了錢,使得能夠生存下去,是的,幫助他們生存下去。
中國製造不僅僅是消費品,而且是生產力工具!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本土製造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短期內中國製造不可替代,加關稅是對美國中小和小微企業的巨大傷害。
就像上傳這個影片的博主,就幫別人去收費幹活,我們想一下如果他一年賺5萬美元,

那麼如果採購三臺美國製造的機械,考慮再加上買配件的價格,平均每臺比中國製造貴了三四萬美元,那麼光是放棄買中國製造,而是買三臺美國機械就會吃掉他10萬美元的利潤,那就是他兩年的收入了。


這幾天在延期之後,特朗普政府終於在3月4日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徵25%的關稅了,這會影響中國透過墨西哥等對美國的轉口出口,
但另一方面,又簡直就是變相增強了中國製造從中國本土直接出口的競爭力。
所以說,特朗普政府不管怎麼加徵關稅,
解決問題的最終核心是美國製造要具備競爭力,或者說美國製造的成本要下來,不然這些提高的成本會讓美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無法盈利。
你可以對進口商品加稅,但是如果你生產出來的生產工具成本讓你大量的本土中小或者小微企業賺不到錢,也起不到替代作用。
中國製造長期看的最大挑戰是啥?我覺得倒不是生產端的問題,而是需求端的本土市場能否做大。
如果有一個全球最大的,遠超歐美市場的本土市場是對中國製造最為有利的,本土市場越大,也就越不在意他們加不加關稅。
像2025年3月1日,廣東省進行了最低工資調整,其中廣州市從2300元調整為2500元/月,深圳市從2360元調整為2520元/月,分別上調了200元和160元。
我查了下廣州上次最低工資調整是在2021年12月1日,深圳上次調整是在2022年1月1日,都已經三年多沒有漲過了。
這就是一件大好事,目前廣深大把的工廠的普工仍然是拿最低工資作為底薪,然後靠加班費增加收入,每個月加班費和底薪能夠達到1:1的水平甚至更多。
由於底薪上漲後,加班工資也會隨之上漲,因此實際月工資上漲並不止200元和160元。
我們就算加班費和底薪1:1好了,一個工廠普工這次月實際工資上漲為400元和320元,一年就增加了三四千元人民幣的收入,可以買一部手機了。
但從長期看,本土市場擴大這一點在中長期(並不是很遠,一二十年後)受到嚴重挑戰,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了要出臺育兒補貼,這個背景就是,雖然現在我國14億人的總人口比五眼國家+歐盟的總和還多50%,
但是新生兒數量自2016年以來已經減少了一半(2016年出生1883萬人),預計在今年,也就是2025年我國新生兒數量就會降至與五眼國家+歐盟新生兒數量持平,但由於我國生育率遠遠低於西方,出生人口乃至總人口的萎縮速度料將遠快於西方。
去年(2024年)是龍年,由於龍年通常出生人口較多,但即使這樣去年出生人口也僅比前年小幅反彈增加了52萬人,全年人口總量仍舊下降了139萬人。
海外最大的西方市場,以及海外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印度市場都對我國不是那麼友好,因此未來要做成世界第一而且還能長期保持的本土市場對我國意義重大。
因此未來幾年我國預計降低育兒成本,以及加強勞動者福利(例如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增加假期,治理長時間加班,嚴格落實雙休等)這兩方面一定會持續發力。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今年中國就多了兩天假期,分別是春節和勞動節各增加了一天,這就是勞動者福利的增加,這個春節8天的假期我就很開心。
最後,我是覺得應該把提升生育率作為戰略工程來抓,在這方面投錢也是值得的,因為會獲得很好的回報,儘管我們清楚,根據西方和日韓臺的經驗,不管如何獎勵生育,都恢復不了2.1的正常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尤其日韓臺都大力獎勵生育,2023年其中最高的日本也就是1.20。
不過即使如此,趁著現在還有人口基數,越早獎勵,獎勵力度越早提升上去,還是對中國越有利的。
推薦閱讀:
1、2萬座加油站消失,中國正在悄悄拋棄石油?
2、破防!小學生人數,開始減少了!
3、最近好多五星級酒店都在倒閉
4、現在是租房最好的時候
5、對李嘉誠的收割開始了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