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政策與稅收改革


移民與外國買家禁令

-
對外國投資者和臨時居民購買澳大利亞現有住房實行為期兩年的禁令。而這一禁令也勢必造成澳洲房價進一步下跌。 -
將永久移民計劃削減25%,在兩年內從每年185,000個名額減少到140,000個名額。 “在第三年和第四年,我們將恢復到每年150,000到160,000個可持續的名額。”


醫療保健與家庭醫生承諾
在醫療保健方面,達頓承諾將Medicare補貼的心理治療次數從10次恢復到20次。他還計劃透過為初級醫生提供激勵措施,增加郊區和偏遠地區的全科醫生人數。
能源與環境政策
在能源政策方面,達頓提議加大天然氣生產,並積極探索核能的潛力。同時,他承諾削減對環境捍衛辦公室(Environmental Defenders Office)的資金支援,這是一家為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提供法律援助的非政府組織。
達頓的政策涵蓋了廣泛領域,試圖透過經濟改革、能源開發、住房市場調控和醫療改善等措施吸引選民的支援。
自12月中旬釋出成本估算以來,聯盟黨的核能計劃受到了廣泛審視。
獨立機構Frontier Economics釋出的成本報告聲稱,反對黨的政策比工黨的可再生能源計劃節省了2630億澳元。
不過,財政部認為,聯盟黨的戰略假設了較慢的經濟增長情景,即到2050年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1.89%。相比之下,工黨“逐步變革”情景下的GDP年均增長率為2.12%。
工黨辯稱,核能戰略可能到2050年使國家經濟損失高達4萬億澳元,但這一數字被反對黨駁回。

技能與培訓部長布倫丹·奧康納(Brendan O’Connor)對這一提案提出質疑,強調建築等行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以實現住房建設目標。“達頓提出的削減移民25%的計劃缺乏細節,特別是在如何解決建築等關鍵行業勞動力需求方面,”奧康納評論道。
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為工黨的住房政策辯護,提及“澳大利亞住房未來基金”(Housing Australia Future Fund)和“助力購房計劃”(Help to Buy Scheme)等舉措。他重申了政府在五年內建造120萬套住房的目標,同時承認實現這些目標面臨的挑戰。
隨著住房可負擔性和移民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達頓的提議進一步激化了本已炙手可熱的辯論。隨著選舉日的臨近,選民將面臨選擇,是支援截然不同的政策方向,還是推動國家未來的發展藍圖。
當然,彼得·達頓的競選主張引發了華人社群和中國留學生的廣泛關注。然而,他的一系列政策提議卻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擔憂。達頓提出的削減永久移民數量、限制國際學生數量以及對外國購房者實施禁令的政策,雖然旨在緩解住房壓力和經濟負擔,但對華人社群和中國留學生群體將造成直接的嚴重影響。

尤其是針對國際學生的嚴格限制,不僅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加緊張,也可能對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產業帶來衝擊。作為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留學生和其他國際學生的流失,將不僅影響到教育行業,也可能削弱澳大利亞在全球教育市場的競爭力。
此外,達頓在移民和住房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也讓一些華人移民感到不安。他的政策很可能導致華人社群在就業、住房和社會福利等方面面臨更多挑戰。你怎麼看待以上?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