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匯源果汁資本運作失敗後,從此一蹶不振。如今,類似的劇情似乎又一次上演。
國中水務最近釋出公告稱,鑑於標的公司股權存在司法凍結導致轉讓條件未達成,經多輪盡職調查、風險評估及審慎研判後,決定終止對匯源果汁的收購交易。

曾經,匯源果汁憑藉一句“有匯源才叫過年吶”的廣告語,成為幾代人心中的“國民果汁”。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時風光無限,開盤首日市值高達313億港元。但2008年可口可樂收購案的失敗,讓匯源元氣大傷,此後債臺高築、市場份額被蠶食、業績承壓,最終黯然退市,面臨重整命運。
國中水務,一度被視為匯源走出泥潭的救命稻草。
作為汙水處理和環保技術服務的領先企業,國中水務近年來也面臨著營收與盈利的雙重壓力,迫切需要透過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匯源果汁的品牌價值與潛在市場,為國中水務帶來了轉型的希望。同時,國中水務的資金與資源支援,也為匯源擺脫困境帶來希望。
雙方一拍即合,去年國中水務更官宣要成為匯源的控股股東。但這美好的“聯姻”,最終卻因股權凍結等問題,在推進過程中走向終止。
賣身失敗後,匯源依舊深陷債務泥潭,這個“國民品牌”似乎很難再等來救世主。

失敗的聯姻
商業世界裡,聯姻失敗的戲碼總讓人唏噓。國中水務與匯源果汁的故事,就是這樣一段充滿波折、最終以失敗告終的“婚姻”。
這場故事要從2022年說起。
當年,國中水務出手,間接持有北京匯源股權。到了2024年三季度,國中水務已經持有諸暨文盛匯36.486%股權,相當於間接持有北京匯源21.8916%股權。諸暨文盛匯是文盛資產參與匯源果汁重整設立的持股平臺公司。
說到國中水務,它主要幹汙水處理和環保技術服務的活兒,但這幾年日子不太好過,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都承壓,正處在轉型的陣痛期。2022-2023年,國中水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8億和2.26億,同比分別下滑25.2%和21.92%;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6億元和0.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扭虧背後,匯源的貢獻功不可沒。透過間接持有北京匯源相關股權,國中水務在2023年獲得了接近8300萬元的投資收益。
這也難怪到了2024年,國中水務加大了對匯源的持股力度。
當年7月,國中水務釋出了一項重大資產重組公告,計劃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上海邕睿收購其持有的諸暨文盛匯股份。國中水務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後,該公司將累計持有諸暨文盛匯註冊資本不低於8.16億元,佔標的公司註冊資本的比例不低於51%,從而成為標的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匯源果汁的控股股東。
這訊息一齣,不少人都覺得這是一場雙贏的好買賣,國中水務能借此轉型,匯源也能迎來重生。
可誰能想到,踏入2025年,劇情急轉直下。
1月份,國中水務釋出《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暨延期公告》,稱因交易標的被凍結且未能及時完成相關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工作,因此計劃延期三個月披露本次交易相關的預案或報告書(草案),其間用於完成盡職調查、審計評估、核心交易條款談判事宜。
國中水務稱,上述事項的完成存在不確定性,若該公司在規定時間內無法披露本次交易相關的預案或報告書(草案),為切實維護公司和廣大投資者利益,公司將終止本次交易事項。
當時的公告核心就一個,這事兒存在不確定性,要是到期搞不定,就只能終止交易。這其實已經給這場“聯姻”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果然,到了3月21日,國中水務再次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公司與交易對方及有關各方仍在對交易方案核心問題進行溝通、磋商和審慎論證,目前尚未簽署正式協議。”
公開資訊顯示,交易延期的主要因素有二:
其一,2024年8月,由於上海邕睿被提起訴前保全,國中水務此次擬收購其持有的諸暨文盛匯股權已被法院凍結,因此目前尚無法完成股權轉讓。股權都被凍結了,這股權轉讓自然沒法完成,就像要買的房子被法院查封了,這交易肯定得卡住。
其二,本次重組交易標的的核心資產為匯源果汁。截至目前,北京匯源的股東諸暨文盛匯及天津文盛匯對其尚有部分出資款未到位,導致各方無法就標的估值作價達成一致,對商務談判形成實質影響,或交易各方無法就交易方案其他條件達成一致。存在無法在延期期限內與交易對方簽署交易協議並披露本次交易相關的預案或報告書(草案),導致本次交易終止的風險。
這就好比合夥做生意,有人承諾的錢沒給夠,大家對這個生意到底值多少錢都談不攏,根本無法就標的估值作價達成一致,談判自然就陷入僵局。
最終,在投資者漫長的等待中,國中水務和匯源的這場“聯姻”,還是在近日宣告“終止”。
這對於剛剛從債務風波中看到曙光的匯源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賣不掉的“國民果汁”
“有匯源才叫過年吶”,這句曾響徹大江南北的廣告詞,不僅讓匯源果汁家喻戶曉,更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誰能想到,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國民品牌,如今卻在困境中艱難求生,與國中水務的聯姻也一波三折,且失敗告終,背後的故事令人唏噓。
1994年,匯源果汁橫空出世,極具感染力的廣告語就像一把鑰匙,迅速打開了市場大門,匯源由此踏上了快速發展的征程。2007年,匯源果汁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當年港交所最大的IPO,開盤首日市值高達313億港元,風頭一時無兩。
上市後的第二年,匯源更是火力全開,在全國建起32座工廠,買下20座種植園,營銷網路如同毛細血管般深入到縣級市場。2008年,匯源果汁年銷售額達到24億元,市場佔有率高達42%,成為當之無愧的“果汁之王”。
同樣是2008年,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向匯源果汁丟擲了橄欖枝。當年9月,可口可樂全資子公司大西洋工業公司開出了12.2港元/股、總額179.2億港元的收購價,當時匯源的股價約4港元出頭。
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對可口可樂的收購表現得尤為積極,在他看來,如果匯源果汁能夠進入可口可樂的銷售渠道,銷量將大幅提升,甚至有望實現品牌的國際化。
此外,據公開報道,在與可口可樂談收購時,北京匯源為提高資產評估價值,一方面大舉擴產,進軍上游供應鏈;另一方面大舉裁撤營銷渠道、減少成本。
公開報道顯示,2008年下半年,北京匯源創始人朱新禮在湖北、安徽、河北、寧夏等多個省區重金投資建設果園供應鏈,僅兩個月就耗費20億元,收購前後曾預估的計劃投資額達150億元。與此同時,從2007年底到2008年底,匯源的員工數量從9722人銳減至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減少到僅剩1160人,全國21個銷售大區的21名省級經理基本離職。
可惜,天不遂人願。由於《反壟斷法》,2009年,這筆備受矚目的收購案最終被商務部叫停。收購失敗的訊息猶如晴天霹靂,匯源果汁的股價連續三天暴跌,更糟糕的是,這場風波成為了匯源命運的轉折點。
資本運作失敗後,匯源元氣大傷,遲遲未能恢復往日的戰鬥力,而上游過重的閒置產能則像一個巨大的包袱,壓得匯源債臺高築。
2009年到2017年,匯源果汁營收規模從28.33億元上升到53.82億元,但同期負債合計卻從22.64億元擴大至114.03億元,資產負債率也從32.01%增加至51.77%。
2018年4月,匯源果汁更是因一筆超40億的違規貸款停牌,並在三年後的2021年1月被取消上市地位,退市時市值僅為54億港幣。2022年6月,匯源果汁被法院裁定進入重整程式,同年獲批重整。
直至國中水務介入前,匯源始終難以看見走出困境的盼頭。

悲劇重演?
退市多年的匯源,依然麻煩不斷,前路佈滿荊棘。
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匯源新增4條被執行人資訊,執行標的合計13億餘元,涉及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部分案件被執行人還包括江蘇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匯源生態產業鍾祥發展有限公司等,執行法院為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此前在北京匯源名下,僅是2024年就有27條被執行資訊,被執行總額超34.8億元。還有2條股權凍結資訊,凍結金額約1.4億元。此外,北京匯源目前還有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及終本案件資訊,其中失信被執行人資訊4條,限制消費令51條。
此外,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北京匯源所欠債務多為北京匯源及其關聯公司向銀行、民間等各種借貸,但後續無力償還。為償還債務,北京匯源甚至曾多次出售此前佈局的部分工廠。
債臺高築同時,匯源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被蠶食。
尼爾森資料顯示,2016年匯源果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53.4%,2020年已降至15%左右。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2022年1月,匯源在國內果汁飲料行業中市場份額跌至11%,排在可口可樂(中國)和味全食品之後。
有媒體報道稱,匯源2023年實現營收24億,行業市佔率約12%,而果汁市場的龍頭是農夫山泉,市佔率約32%。
顯然,曾經的果汁王者,在市場競爭中被擠下了牌桌。
就在匯源困難接踵而來之時,國中水務的出現,讓匯源看到了一線生機。有分析認為,對國中水務來說,北京匯源有望大幅提升其盈利水平;而對匯源而言,這或許能簡化它再次上市的難度,重回資本市場,徹底擺脫困境。
而匯源方面也積極行動起來,嘗試重拾雄心。
2022年,文盛資產曾發文透露,匯源欠債共約80億,文盛資產將投入約16億為其償還小額債務,但90%資金將用在重整匯源過程中的生產經營升級和強化,並計劃在3-5年內推動匯源再度上市。
此外,匯源開啟了業務聚焦,將原有的385個SKU縮減至78個,在去年決定聚焦高濃度果汁賽道,甚至大手筆投建產能。
據報道,北京匯源集團(四川)果蔬加工智慧冷鏈產業園專案已經在四川內江經開區開工,專案總投資約50億元,包含果汁榨取、灌裝生產線14條,年產值將超過40億元,帶上智慧冷庫和水果、鮮花倉儲物流配送交易中心等,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年交易額150億元。
然而,債務壓力龐大的匯源,要“一邊欠債、一邊擴產”,核心關鍵還是要得到國中水務的支援,甚至能重回資本市場找到融資渠道。不過,如今夢醒了,與國中水務聯姻無果,一切希望的泡沫化為烏有。
回顧上一個輪迴,匯源正是因為資本運作失敗,加上擴產後商業前景不如意,最終導致了退市、重整的命運。
如今,歷史彷彿又走到了相似的節點,匯源再次陷入資本運作困局與產能擴張風險的危局。
這個承載國民味覺記憶的果汁品牌,還能否打破命運的魔咒,似乎只能等待老天的安排。
參考資料:
經濟觀察報《歷時八個月,國中水務收購匯源果汁終止股價跌停!》
介面新聞《匯源果汁邊欠債邊擴產》
觀察者網《匯源果汁“賣身”失敗》
網路糖酒會《從國貨之光到退市破產,這個老牌果汁被誰搞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