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一
先說好話。飯後消食,看了《九龍城寨之圍城》。看完的感覺是能值票價的。我買的票價是20元一張,和同事一起共40元,不虧。如果問能不能看,答案是能看,趁著排片還不少,不妨都去看看。
但有句講句,它的噱頭是“港片”,其實骨子裡完全不港片,而像是一個“好學生片”,是那種應試教育下的好學生拍出來的黑幫片。
換句話說,這部片的所有優點,都是“好學生”的優點;這部片的所有毛病,都是“好學生”的毛病。
二
首先,必須承認,它是一群好人拍的電影,像好學生一樣,踏踏實實。
他們踏踏實實找了一部小說,踏踏實實地改編,踏踏實實編了個故事,還提煉了一個挺積極向上的主題,然後找了一群踏踏實實的新老演員,古天樂任賢齊洪金寶等等,踏踏實實、愛港敬業地演完了。
他們的心眼很實在,實在到讓我有點驚訝。在這年頭,它居然都沒怎麼故意撩撥、迎合任何社會情緒,連一個什麼“打工人”的梗都沒有。
當然,暗戳戳的個別迎合、暗喻是有的,此處無法細說,但撩撥社會大眾情緒是沒有的。
其實你哪怕搞一點點呢,隨便在城寨裡搞個黑心老闆,剝削一下打工人,再安排兩句整頓職場狠削老闆的臺詞,宣發的時候好歹也多個梗啊,切幾個片也好放抖音啊,沒有,不放,堅持熱血路線,不撩撥。
好的說完了,接下來說毛病了。
三
主創給人的感覺,像是寫多了優秀中考高考作文,有點被應試化了。
每一個段落,都不忘提煉中心思想,跟好學生答卷的時候踩得分點一樣。
上來第一段,主角字正腔圓說:“我絕不加入黑社會的!”這是第一次點明段落中心思想:“好青年有原則”。
我瞬間忍不住回想了那些最經典的打鬥片形象,周星馳會怎麼說不加入黑社會,方世玉會怎麼說不加入黑社會,陳浩南會怎麼說不加入黑社會,他們說的時候,不管是吊兒郎當,還是擲地有聲,都絕不會給你一種在提煉段落中心思想的感覺。

但是偏偏《九龍城寨》就有。好奇怪啊。
接下來,一次次點題,均勻、規律地出現,從不讓人失望:
點題“愛,籠罩著城寨”:主角被打傷,居民關心慰問,阿姐送來熱飯,小朋友送來汽水,不問你是哪裡人,來了就是城寨人。
點題“與民同樂好幫派”:正面大佬龍捲風扶老攜幼,和民眾打成一片,阿媽準備了一些嘮叨,阿伯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和龍哥說說,工作的事情和龍哥談談。
沒有任何抹煞電影優點的意思,但這些地方會讓你感到,它更像是一篇優秀的、功利的應試作文,總是著急想踩得分點。
劇中,兄弟們蒙面打壞人,本來應該很好玩才對。但你卻瞬間知道主題是“熱血兄弟心有愛”。
兄弟們打麻將賭點小錢,本來也應該很好玩,可你瞬間知道主題是“戰友情在升溫”。
就連主角睡個覺,你都瞬間明白主題是“回家感覺真好,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到了影片最後,幾兄弟坐在廢墟上看太陽,說到香港要變了,城寨要變了,我當時就心想不會來一句“有些東西是不變的吧”?結果演員立刻來了一句:“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變的。”
撞鬼了麼不是。
之前為什麼說它骨子裡不是港片?
好港片有個特點,所有的對白,都是生活裡能找得到的對白。任何的荒誕,都是生活裡找得到的荒誕。
換句話說,港片裡的對話,像是導演找了一百個最癲的香港佬,一人說一句,然後選出來最夠味的話。
一部好港片再癲狂、再無厘頭,也像是從真實生活裡扒拉出來的。
而《九龍城寨》恕我直言,我知道它是有原著的,但它裡面的話仍然像是好學生自己在家憋出來的,只不過恰好選址給選到了香港,教給了一幫香港演員去說。
四
“好學生”往往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會玩。
需要玩的地方,總是差了那麼一點,玩不起來。
影片是一種幾不靠的雜糅,你看過就會知道,一會兒像是古惑仔,一會兒是熱血漫畫,一會兒是輕玄幻,一會兒又是武俠。
它在《古惑仔》和周星馳《功夫》之間迷離遊走,兩個都想學,但又都學不對,就類似好學生為了泡妞,很想學壞,但總是學不像。
就說打鬥,這是各家影評都很賣力推薦的,拍得確實也是用心費力。幾位老叔古天樂洪金寶任賢齊,到男主林峰等,都認真地在打。
但恰恰是這個打鬥沒搞好,我感到主創很迷茫,沒想清楚。
迷茫之一:到底是高武世界還是低武世界?沒想好,不知道。
所以你一會兒會看到古惑仔式的長街團戰,揮刀亂砍,生死由命,一會兒又會看見硬派熱血格鬥式的,拳拳到肉。
打著打著,你又發現不對了,高手功力通玄,發人丈外,龍捲風活像《功夫》裡的包租公,反派大boss甚至刀槍不入,風範直逼火雲邪神。
可是團戰一開,大boss第一反應卻又是跑去拿來兩支衝鋒槍亂掃。
這讓人大跌眼鏡。既然這樣,為什麼主角團隊只背了幾柄釘錘就來決戰了?為啥不搞幾把衝鋒槍來?
迷茫之二:到底是想像《功夫》那樣用格鬥推動情節,還是黑幫片那樣用詭計人心推動情節?迷茫,沒想好。
既然是黑幫片的底子,按理說應該是爾虞我詐的江湖,暗流湧動的交易,易碎的兄弟情,故事主要應該生長在這個上面。
一開始電影也確實是這樣佈局的。
可是越到後來,整個影片就越坍塌,變成全靠個人武力推動。
阿秋哥來尋仇,單挑;大老闆入侵城寨,單挑;龍捲風作戰,單挑;王九跳反,單挑;主角復仇,單挑。
這就導致一種錯愕:壞人辛辛苦苦,耍了那麼多陰謀詭計,權錢交易,明線暗線,前手後手,經濟的,政治的,鋪墊無數,可結果最後手段就是:兄弟們,給我衝!砍砍砍砍!搶城寨!
尤其是到了最後十幾分鍾,整個影片全面塌陷成團戰打怪,大家一起打一個護甲巨厚的大怪王九。
這種感覺就像,本來是一個格鬥片的底子,卻給拉扯成了黑幫片;黑幫片也罷了,又想要扣一下時代歷史,拍成史詩片。慾望每多一點,就顯得吃力一分。
五
最後講講人物。主角林峰本身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好,看得出在努力,文戲認真,打架也賣力。
只是人物沒有弧光,沒有掙扎、糾結、成長,從第一分鐘出場到最後一分鐘結束,他基本上還是那個他,四個字倔強小子,概括一切。
對比星仔、方世玉、陳浩南等等,不同年代、型別的“黑幫成員”,他們對黑幫的認知都有一個從幼稚到深刻的過程。
可惜《九龍城寨》主角沒有這個過程,來的時候像學生幹部,結束的時候還是像學生幹部,拒腐蝕永不沾,連他偷渡到港都給人感覺像是組織派來的。
電影裡說他像郭富城,我真心想說,哪裡像郭富城了,我為什麼總覺得像吳京,從一開始我就覺得像吳京,神態、語氣、長相、表情都像吳京。是不是郭富城抱錯了吳京的娃啊。
大家自己看這更像吳京還是更像郭富城:


電影票房不錯,作為一個武俠迷,當然是很樂意看到的。
臺前幕後,你也看得到他們的種種付出,也對得起幾個老戲骨們為此下場。
但是有一說一,它讓人分外想念周星馳。
想念那種鬆弛的感覺,那種從不帶著多餘任務上場的人物。
這就是為什麼周星馳《功夫》裡,根本不刻意去說豬籠城寨“很有愛,很溫暖”,你卻覺得很有人情味;壓根不去說包租公、包租婆“與民同樂”,你卻覺得他們就是鬧市隱俠,是活生生的平民守護神。

我覺得非常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好像正在丟失一種能力。
就是用單純的電影的語言,鬆弛地去塑造人物的能力。
拍電影,其實就和城寨裡過日子是一樣的。
本來都很難了,鬆弛一點,才過得下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