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這個釋出會,是賭上美股牛熊,也是賭上美國國運的AI大決戰,勝負在此一舉。
是駕著祥雲的齊天大聖,還是發光的“變種蟑螂”,馬斯克會創造奇蹟嗎?

終於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AI的風頭已經封印不住了。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兩位做AI演算法的大佬獲獎,以表彰他們在“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做出了重大貢獻。以前嘲笑Physics畢業沒工作,只能轉行CS計算機的PhysiCS梗,沒想到變成了現實。

物理學被鳩佔鵲巢,當然引發了物理學家們的憤怒。兩位獲獎AI大佬,成了物理學“兩朵烏雲”。但是憤怒又能怎麼樣,AI現在就是政治正確,就是先進生產力,借你個獎算什麼?


沒想到,這邊廂物理學被偷家還沒多久,那邊化學獎也被AI偷了家。這三位獲獎者,一位是編了個用AI軟體可以用來設計蛋白質,另兩位是谷歌deepmind軟體專案帶頭人,他們編了個AI軟體AlphaFold2,可以用來預測蛋白質構型。物理化學果然不分家,物理學被AI奪舍,化學獎也得讓程式設計的人拿走

照這個架勢,我看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應該頒給ChatGPT,畢竟這老兄的文字產量和影響深度和廣度,可比什麼村上春樹遠的多了。

玩笑歸玩笑,這次諾獎其實也是西方的一個趨勢轉變。AI是世紀最大創新的政治正確之下,他們從AI的生產力無需贅述,終於迴歸到了AI到底能創造什麼價值這條實踐路線了。
這倒不是他們頓悟了,實在是現實比人強。人工智慧生產力的旗手,OpenAI,最近公佈了新財務資料,2024年預計營收37億美元,但支出高達87億,所以今年淨虧50億,這個虧損還會不斷擴大,到2026年虧損額將翻三倍,達到140億美元。2023到2028年,OpenAI將造成440億美元的虧損,直到2029年公司才會實現盈利,而如果將股權激勵成本算進去,2029年即使以非常樂觀的1000億美元營收的假設下,OpenAI仍然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佔據人工智慧半壁江山的OpenAI,在業界最強微軟的加持下,在空想了各種神奇產品的加持下,大餅吹到了七個茅臺的營收,相當於25倍增長的假設之下,五年之後仍然不能賺錢,這生意可真的太“誘人”了。
AI要是靠ChatGPT形成生產力革命,那這新生產力可有點太拉胯了。
美國人也明白,AI故事講下去,AI必須得能賺到錢,諾貝爾物理學獎給AI,化學獎也給AI,就是想說AI是真的生產力,真的能賺到錢。

OpenAI的聊天機器人靠不上,能靠上的,就只剩“鋼鐵俠”馬斯克的自動駕駛了。
明天(10月11日)10點,特斯拉“WE,ROBOT”釋出會將釋出備受矚目的“機器人計程車”Robotaxi。這場釋出會不但被視為特斯拉的“分水嶺時刻”,也是整個西方世界AI故事的“大決戰”。

馬斯克說,自動駕駛和Robotaxi是特斯拉最重要的產品,創造的價值以數萬億美元計,可不是ChatGPT那種千億美元的“小東西”。他的機器人計程車,是AI在短期能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唯一”產品,所以這次釋出會是“將載入史冊”的時刻,是“特斯拉歷史上最大的活動”。

這個被寄予整個AI造富故事重任的Robotaxi是一款全自動駕駛汽車,無需人類駕駛員在場,是一款“蝴蝶羽翼式”的雙門雙座車,車門像蝴蝶翅膀一樣向上開啟,還可能沒有方向盤和踏板,外觀上帶有類似於Cybertruck一樣,稜角分明的邊緣和不鏽鋼飾面。
汽車自動駕駛五個級別,分別為L1輔助駕駛(比如追尾報警、自動巡航等初步功能)、L2部分自動駕駛(現在大多數車廠的輔助駕駛就是這個級別)、L3有條件的自動駕駛(目前商用的最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L4高度自動駕駛(幾乎無需人類干預的自動駕駛)、L5完全自動駕駛。馬斯克的Robotaxi將達到L4級別幾乎全程無干預的自動駕駛能力,所以乾脆省去了方向盤和踏板。而特斯拉也將會在釋出會上,展示特斯拉版的“滴滴打車app”,準備跟Uber和LYFT一決高下。APP名稱為“車隊管理解決方案”,功能包含“召喚”汽車和預估等待時間,車主還可以新增或刪除私家車,似乎真的可以讓自己的車“自動賺錢”去。

特斯拉最大擁躉,木頭姐的研究顯示,自動駕駛會帶來3.8萬億美元的營收,1.9萬億美元的利潤,以及28萬億美元的市值(比美國一年GDP還多,相當於十個英偉達)

如果馬斯克的Robotaxi真的達到如此的能力,那的確是AI生產力的重大創新,直接把交通運輸整個行業給AI化,無人化了。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測算,即使考慮到高額的研發攤銷,相較於有人駕駛的網約車,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能夠節約41%的成本。如果大規模生產,成本攤銷下降,成本優勢將更加驚人,可以直接將交通運輸業的大量生產力解放出來(失業下去?)。以美國為例,可以解放出約660萬人的就業人口,那真是萬億級別的大生意了。

不誇張的,明天這個釋出會,那是賭上美股牛熊,也是賭上美國國運的AI大決戰,勝負在此一舉。
馬斯克會創造奇蹟嗎?筆者比較悲觀。
首先,馬斯克這街溜子般油滑的人,似乎決戰之前就給自己留好了後路。在一些媒體吹風當中,他暗示到:自家工程師反對不裝方向盤的方案,但他自己堅持要有一個全新設計的自動駕駛設計的車,最終由於該設計選擇不符合美國聯邦汽車安全標準,特斯拉可能會遇到監管問題。這樣,一旦Robotaxi市場化碰到問題,馬斯克就可以把鍋甩給監管,把推向市場延遲的原因歸咎於聯邦政府的“腐朽”。

馬斯克all-in特朗普,就是為了Robotaxi的佈局?
其次,Robotaxi會使用攝像頭和計算能力相結合來實現導航功能,而不像國內車企主流路線,附帶毫米波雷射雷達。純視覺方案當然比較廉價,但缺少了能夠更好抵抗雨雪大霧天氣的毫米波雷達,純視覺方案的可靠性更差,評價自動駕駛能力的兩次人工干預之間的里程數上表現更不穩定,應對複雜路況(人車混流)的能力更低,這對於L3級別還不算硬傷,L4級別可能是非常難以克服的問題。

再次,馬斯克本人目前有點信用破產。根據馬斯克的計劃,SpaceX去年就該把人類送到火星,特斯拉的Optimus擎天柱機器人今年就該在灶臺前翻漢堡,而FSD前年就該實現通勤全程無需干預。可現實卻每個都打了臉。樂觀估計,Robotaxi可能要25-26年才能真正商業化,而本次釋出會只會釋出Robotaxi在封閉線路上的自動駕駛演示。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Robotaxi可有點太露怯了。畢竟國內車企那邊,車子自動在地下停車場找車位、停車,再自動返回接人的功能演示,都已經在實際場景半實用了,這個時候特斯拉再搞個封閉線路演示,實在沒法“遙遙領先”……



畢竟,如果市場期望是駕著祥雲的齊天大聖,結果變成了發光的“變種蟑螂”,這場面可就不太好看了。

這賭上國運的AI大決戰,不論勝負,都會是最精彩的大戲。
風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說的,可以點選下邊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號聊一聊,也可關注筆者微博賬號 @摸魚學教授美第奇
筆者的新書上市啦,錯愛筆者閒扯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邊的 閱讀原文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