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谷小歌的人物史記
每天20:20和你遇見
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有一個老師能火成羅翔這樣。
幾檔綜藝之後,連有的同臺藝人都已經偃旗息鼓,只有羅翔還在隔三差五地上熱搜。
甚至有粉絲喊出:“想嫁羅翔。”
可惜羅翔也是“英年早婚”,孩子都上高中了。

是什麼能讓這麼多年輕人如此熱愛羅翔?
我想,大概只有一個原因:羅翔曾真實地帶過我、你、所有困惑中的人跳出侷限。
比如生命的意義、讀書的價值、婚姻的必要性、工作中圓滑與隨性的平衡,以及幾乎所有人都關心的關於“內卷”的討論。
羅翔在談論這些時,確實有讓人豁然開朗的魔力。
真真應了那句: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也難怪誰見了他,也要叫一聲:“老師好。”
就像b站無數青年一樣。

不過,羅翔的“魔力”可不是天生的。
他的通透,也是生活裡的塵埃幾經打磨才化作生命的鑽石。
*本文為「谷小歌」原創內容,點選卡片即可關注
01
正道之光
羅翔的語錄,乍一聽,很雞湯。
再一聽,有點道理。
細細咂摸之後,你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讓你如夢初醒,還是以前從沒有過的思考。
於是,一些以前或許已經意識到,卻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隔著螢幕,瞬間潰散。
比如今年最熱的話題:「內卷」。
羅翔是這麼解釋的:

“如果我們相信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內卷是不可避免的。”

“但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動物世界的規則,以此來要求人類世界,這不是對人的一種侮辱和褻瀆嗎?”

“我們是人,我們不是單純的動物。”

“人最重要,是和自己比。”

“因為一旦你把別人當作你的競爭對手,你就一定會把別人物化,會把別人當作工具人。 而你一旦把別人當作工具人,你也一定會把自己當作工具人。”

“當你瞧不起別人,你其實就瞧不起自己。 於是你就會加入這種內卷的殘酷競爭……我們內心的幽暗和獸性就會被激發出來。”
“我們就會忘記,我們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尊嚴。”
沒錯,競爭是無止盡的,但現在的競爭環境實在太不合理。
這樣的不合理環境設定下,你永遠無法停下來,永遠會有一個“別人”在你前面。
我們都想追上他,踢開他,可追不上,就焦慮,追上了,又擔驚受怕,不敢停,怕被別人超越。
可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時,還能做的就是把目標聚焦在自己身上,就會獲得解脫。
專注於打好自己手裡的牌,是羅翔給年輕人緩解焦慮的一劑藥。

還有人問他:“我工作壓力太大,時常焦慮得睡不著覺,您是怎麼處理壓力的?”
羅翔回答:
“其實每個人都有壓力,我們總是活在他人的眼光、評價、注視中, 但我始終覺得,人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要學會跟自己比較,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

一個29歲的女教師問:“我再怎麼努力,也在這座城市買不起房,不想奮鬥了,人為什麼一定要有理想呢?”
羅老師知道這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他微微一笑回答:
“什麼叫做理想?理想是共性的還是個體化的,是不是好的生活,就意味著能夠買房。”

至於“什麼是好的生活”,他也早就說過了。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關於好的標準了,Good,如果加個s,就變成了Goods,那就成了商品,你要去尋找什麼叫good,然後你才可以去過good的一生。”
羅翔和其他老師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知道每個人向他提問的人的焦慮,都是真實的,他從不質疑,只負責疏導。

去年羅翔在b站上發了一個影片,標題叫做《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播放量達到936.4萬,收藏量也是他所有影片中,最多的一條。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如此多偉大的靈魂,我們要與他們去兌換。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這麼多偉大的靈魂,他們的一生並不是平平順順的,他們會遭遇挫折、他們會遭遇苦難,如果他們會遭遇苦難,那麼為什麼,你就不能與自己的苦難和解呢?” “您準備好了嗎,跟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用他的利斧劈開你那冰冷、傲慢、自戀、自憐的內心。”

再比如,哪個年輕人不曾為情所困。
羅翔講起感情問題也頭頭是道:

關於愛與責任,他說:

還比如:如何過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他說:
“就算你閱讀一噸關於真理的書籍,你能不能夠走出那麼一步? 要動起來。如果你覺得虛無,如果在大學中你覺得每天玩遊戲、玩手機毫無意義,那你能不能週末走出去,去臨終病房,去孤兒院,去照顧殘障人士。”
圓滑算成熟嗎?怎麼看待成熟與天真的關係?

“人需不需要有稜角?需要。需不需要有圓潤?需要。 看似都需要,看似有矛盾。但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自己的堅守。 在堅守的前提下,尊重。 人對他人的尊重,一定是一種同理心。這種同理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某些剛硬的東西,需要學會去磨的稍微圓潤一些,但是同時,我們的內心依然要有我們的堅持,依然有我們的堅守。 察言觀色,好像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它又可能把這種貶義予以中性化,意思就是你對他人的尊重。”
讓羅翔真正火出圈兒的,不是因為他是個講刑法的老師,不是因為他的“法外狂徒張三”,而是他說的話年輕人愛聽。
沒有“爹味兒”,還能啟蒙。
我一直很好奇,一個履歷乾淨,似乎從未曾脫離過校園,踏進社會的人,是如何穩準狠地踩中當代年輕人痛點上的?
他的這些思考和感悟,到底從何而來?
02
“法內狂徒”羅翔
嚴格來說,羅翔是個小鎮青年。
家在湖南最南邊的一個三四線小城鎮,條件不算好,但基本的溫飽不成問題。
小時候,常有乞丐在窗臺外用一種滄桑、企盼與祈求的聲音喊:“有人嗎,能給點吃的嗎?”
媽媽和奶奶便快速從櫥櫃裡拿出幾個煎餅或饅頭,遞到他們手上。
這樣的良善和同理心,從小耳濡目染地紮根在他心中。

但小時候的羅翔並不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孩子,各種出格的事都幹過。
拿釘子橫放在火車鐵軌上,火車一壓過,釘子被壓扁,就收穫一把劍,才不管會不會危害公共交通。
還偷喝酒、甚至偷東西。
有一次,差點因為喝醉酒,從六樓跳下去。

父母一看這可不行,於是對他嚴加管束,羅翔才逐漸回到正軌,成了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他回憶這段往事時,得出了一個結論:人,是需要管教的,也是需要道德進行約束的。
80年代,羅翔正值青春期,長成了一個瘦高小夥,一看就根正苗紅。

在那個小地方,可供年輕人選擇的道路,並不多。
北上北京,求學。
南下廣東,打工。
再或者,社會廝混。
有天,他去找一個學習很好的同學,對方爸媽卻說他病了,開學了都沒去上課。
後來他才知道,不是病了,被抓了。
有小混混去搶劫,讓這個同學望風,他去了,就被抓進局子裡了,當時只有14歲。
“如果叫上了我呢?我會不會去?”他做出了這樣的假設,但他並沒有答案。
這讓他深感命運的無常:“也許你眼前的這些,你原本不配擁有。”
和很多孩子一樣,選擇學什麼專業,背後都有父母做推手。
羅翔也不例外,17歲時,他收拾行囊,北上,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習法律。
對於這段求學經歷,他用了一個詞形容:“狂妄”。
小鎮青年,成績優異,一朝擺脫家裡的管束,來到首都大城市,成為最高學府裡的天之驕子。
羅翔當然有資格驕傲。
於是,他“放浪形骸,率性而為。”

怎麼個放浪形骸呢?
他愛喝酒、愛參加聚會、經常操著不標準的湖南口音高談闊論、大聲用蹩腳的粵語唱《海闊天空》、騎著腳踏車繞著北京城轉悠,一直騎到天安門廣場……
內心的優越感快要滿得溢位來。
讀完本科,他又上了研究生,最後到北大讀博士,博士畢業就在中國政法大學當老師。
當了老師羅翔也沒改自己的狂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經常妄顧對方的感受,指出對方的錯誤,並覺得這是名士之風。”
“自大”貫穿了他33年的人生,直到外公去世。
那是他進入學校執教的第五年。

青年教師是最苦的,對於向來狂妄的羅翔也不例外。
可經歷過學校裡評職稱,他志在必得的心被揉了個稀碎,連續兩次,都沒有評上。
再加上學校還發起了一個評比,叫做“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教師”。
然而,因為普通話不標準,幾乎沒有學生選他的課,有次因為選課學生太少,他開的一門課還被取消了。
這個評比,讓他的自大像個笑話。
“我當年像今天的年輕人一樣,面臨著像阿克頓勳爵說的四大挑戰:對極度權力的渴望,對貧富不均的憎惡,對人間天堂烏托邦的嚮往,以及將自由和放縱混為一談。”

羅翔很不快樂,內心難以自洽,覺得自己很虛偽,還深深地瞧不起自己。
他的外公就是這時候去世的,去世前留下了一封遺書。上面第一句話就寫著:“你當自卑視己,切勿狂妄自大。”
羅翔看到這句話,如遭雷擊。
他的失敗似乎有了歸因,羅翔開始改變,他還找到了一種“介乎隔絕與迎合之間的中間狀態,一種有分寸的合乎中道。”
然而,就在他幾乎沒有欲求的時候,機會卻紛紛向他砸來。
03
段子背後的黑色無奈
拋卻功利的念頭,羅翔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瞭如何講好課上。
法律法條素來枯燥,“如果能夠幽默一點,也許大家會感到暫時的愉快。”
他試著用通俗的語言,講解一些“奇葩”的真實案件。有些啼笑皆非的案例甚至純粹是靈光一閃,就脫口而出了。
他發現,“越是這種例子,學生越能記住知識點。”
他的講課風格逐漸形成,愛聽的學生越來越多。
選他的課堪比演唱會搶門票,一個200座的大教室,起碼400人在系統裡掐點搶座。

搶不到的也不是全然沒有機會,再去樓管處搶蹭課小板凳。
後來發展到,只要是羅翔的課,滿教室擠滿了人,連講臺上、走廊裡、視窗,都有學生駐紮,要來一睹名師風采。
順便聽聽法外狂徒張三的故事。
因為長相高大,又謙遜幽默,羅翔還被學生賜名“刑法小王子”,好幾年都被評為“法大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大老師”。
2017年,一家法考培訓機構的老闆找到他,想邀請他去講課,內心早就“沒有那種世俗慾望”的羅翔拒絕了。
“我就想作為法大老師,好好影響我教的本科生。”
但最終,他還是被說服了,就因為老闆的一句話:
“你一年大概給多少學生上課?” “幾百人吧。” “我們這有幾十萬學生,如果你真的想影響,這個舞臺更大。”
羅翔出現在了厚大法考網課上。

招了這麼個寶貝,厚大可一點沒放過羅翔,盡情營銷。
順著厚大的營銷套路,羅翔講課時金句頻出的片段,也就被學生髮到了b站上。
很快,播放量破百萬。
2020年,b站又邀請羅翔本人入駐。
還是很快,羅翔在b站漲粉破百萬,成為鼎鼎大名的“最速百萬粉“傳說。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羅翔的大量段子被人津津樂道。
“法外狂徒張三”正式出圈,不過這只是開始。
著名的糞坑案:

你把自己代入一下! 如果你是這個女的,你跺幾腳? 我踩他四腳,老子還要拿塊磚往他頭上砸!

到自己強姦自己案。

到張三用冥幣嫖娼案。

再到被熊貓咬死案。

羅翔已經不再是一個老師,他更像一個網紅。
他的影片裡,幾乎被其他跟法學無關的專業的年輕人,擠滿了彈幕。

對於自己的火爆,羅翔感到很意外。
但他也很快接受了其他學生,因為每個人心裡都可能住著一個“張三”。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張三,罪惡的事情我們可能不會做,但我們會不會想呢?可能只是心動而沒有行動。 那麼於是,這些案件就會讓你去反思你自己的內心。”
但羅翔也很緊張,他一直說對自己得到的讚譽,要保持著高度警惕。
“我其實誠惶誠恐,還是覺得它不屬於我。講課比我講得好的老師很多,比我思想深邃的老師更多。 只不過我暫時站在舞臺上,吸引了很多聚光燈。但是我知道我的本分。有時候我感到挺好玩的,但有時候也擔心。就是擔心這種泛娛樂化。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刑法的知識,也能夠正確認識幽默背後的黑色無奈。”

可羅翔確實是很多人的法治之光。
不過,當羅永浩問他:“你怎麼看別人叫你”法治之光“?”
他說:“我能做一根蠟燭就很不錯了。”

羅翔一直都知道自己只是營銷工具,他得更加謹慎。
可就是工具,在網際網路上也逃不過被逼退網的命運。
04
等待燈光熄滅
2020年9月8日,羅翔跟往常一樣,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讀書筆記。
文中寫到:要珍惜德行,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

他想不到,一波黑粉正聞聲趕來,把他罵上了熱搜。
因為當天,正在舉行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其中,抗疫英雄鍾南山正在會上受勳。
有人覺得,他在影射醫務工作者,說他“諷刺英雄”。
隨後,更多羅翔此前的微博“黑料”被挖出來。

他的評論區裡,瞬間湧入數不清的辱罵:陰陽人、心裡有鬼、崇洋媚外、替M國說話、侮辱武漢bing毒研究所、公知、歪屁股……
羅翔選擇退出微博。
在後來的採訪裡,羅翔把自己對這件事的感悟,說給許知遠聽。
“別人對你那麼多讚譽,你覺得合適嗎?那肯定是愧不敢當。那麼既然這樣,那別人對你的批評為什麼你就深信不疑呢?”
羅翔不是藝人,但他確實有做藝人的素質。


比起那些拿著高薪酬,還動不動就抱怨的明星,觀眾自然用腳投票,紛紛選擇送羅翔“出道”。
現在,連羅翔老師的發言也有一種選秀出道的感覺:
“2020 年,我意外地拿到了一個聚光燈下的劇本,也感到了有一些沉重。只是一隻無形的大手把你託舉起來,至於這隻無形的大手會把你帶到何方,你也不知道。只是在被託舉的時候,你得做好該做的事情,並從容地接受未來將要下場的命運。 ”
甚至連退場宣言,他也準備好了:
“如果哪天從高處跌落,那就像《麥克白》裡面所說的,像伶人一樣登場片刻,便悄無聲息,充滿了喧囂,沒有任何意義。但如果這就是你的命運,接受它,從容對待就好了。”
但我想,被意外送出道的羅翔老師,即使走下這一波網際網路的浪潮之巔,也依然可以滿足地回到講堂,做那個熱忱、滿含激情、被學生喜愛的老師。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這裡,希望能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END-
2. 十三邀 《羅翔:成為曇花的第九個月》
3. 看客InSight 《專訪法考段子手羅翔:我私底下是個挺悶的人》
4. 厚大法考 《羅翔:隨和是我歷經內心抉擇的結果》
5. 澎湃新聞 《“封殺”羅翔第一步,先把他罵上熱搜》

今日互動:
關鍵詞
羅翔
老師
學生
時候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