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有人問,想了解近代史,應該看哪些書?今天,我就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大家推薦一些書目,看完這幾本,對近代史的瞭解,也就八九不離十了。對近代時間劃分有很多種方式,我這裡採用的是在國內被普遍接受的時間,就是從1840年到1927年。影片時間可能會比較長,請耐心看完。同時,這份書單也得到了我的朋友,著名青年學者羽戈老師的指點,感謝他。
第一本,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要全面瞭解近代史的脈絡,這本書是入門必讀書籍。一部只有五萬字的小書,卻能條分縷析,將百年的時事寫得深入淺出,充滿真知灼見,成為一個時代的學術精品,堪稱奇蹟。此外,徐中約老師的《中國的奮鬥》和郭廷以老師的《中國近代史綱》可以作為進階來閱讀。
第二本,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這是一本瞭解兩次鴉片戰爭的必讀之書。茅老師是史學大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敘事通俗,但立意深刻,尤其是茅老師對傳統的歷史評價體系“忠奸理論”進行了無情的批駁,發人深省,此外對林則徐、琦善等人的獨到點評也非常精彩。
第三本,裴士鋒的《天國之秋》,拋開了意識形態,階級論,以及正統論,從國際視角對太平天國的興衰進行分析,運用了許多的新材料,尤為難得的是,作者秉持了較為客觀的立場,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整體苦難抱以了同情。
第四本,樊百川的《清季的洋務新政》,一本現很少人關注到的論述洋務運動的佳作,這本書傾注了作者頗多心血,材料豐富,議論縱橫,鋒芒畢露,考據紮實,可讀性強,一口氣讀完,老輩風範躍然紙上,真是一本不可多得好書。
第五本,戚其章的《甲午戰爭史》。這本書對戰爭的背景、過程和影響進行了全面展示,其中揭示的諸多細節和重要結論都成為該領域廣為接受的公論,是甲午戰爭研究領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第六本,黃彰健的《戊戌變法史研究》,黃老師的這本書史識之高,史料運用之精,對戊戌變法的分析高屋建瓴,絕對是大師之。
第七本,周錫瑞的《義和團運動的起源》,一部非常標準的國外學術性的研究作品。作者並非從組織源流上著手,而是轉向發源地的自然、文化習俗、社會結構、政治形勢等探討義和團的起源及比較分析。也對其中諸如義和團與白蓮教大刀會的異同、義和團的反對物件、組織結構、毓賢等官員政策態度作出了有說服力的解讀。
第八本,侯宜傑《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此書從戊戌變法說起,講述了從光緒、慈禧到載灃最後到武昌起義期間立憲派人士們為了中國富強與民主而奮鬥的歷史,也是在教科書上從未提到過的九年預備立憲之後到武昌起義之前的中國人自己所探尋奮鬥的民主之路,值得細讀。
第九本,張朋園的《立憲派與辛亥革命》。作者用政黨原理去分析立憲派的背景、信仰、組織,用群眾運動的眼光去剖視他們的群眾基礎和活動的方法,及其所發生的影響,用群眾心理推測他們的心理變異。對於他們捲入革命之後的活動,則以個案研究方式,探討他們對革命反應的型別。
第十本,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北洋軍閥史話》是丁中江先生積累多年心血的力作,資料翔實,記述完整,丁老以新聞分析手法處理大量歷史資料,條理井然,眼光獨到,書中附有大量珍貴資料和圖片,是一部既能增長知識又可閱讀欣賞、宛如文學作品的歷史讀物。對中國近代史、尤其是北洋軍閥史的研究很有參考價值。如果找不到,陳志讓的《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也不錯。
第十一本,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後浪汗青堂最近剛推出了新版本,我覺得至今為止,在五四運動史領域,還沒有其他書能超出其左右。周先生眼界開闊,雖然論述五四,但又絕不限於五四,而是考慮了中國的整個的文化和方方面面,讀完頗有啟發。
第十二本,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這本書從國民黨史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國共兩黨的關係,全面地論述了1921年我黨成立起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兩黨關係的發生和發展。細節不說了,容易限流,但我覺得這本書是目前版的有關兩黨關係的經典之作,無出其右。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朋友可以找來張玉法的《中華民國史稿》看看。
第十三本,李玉貞老師的《國民黨與共產國際》。這本書也是一本被嚴重忽視的好書,利用了國內外已經公開的和俄羅斯尚未公開的檔案,梳理了1927年前國民黨與共產國際的關係,從中窺探到國民黨在組織建設、軍事建設和幹部培養方面的很多細節,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史料紮實,尺度大。
好了,這次就介紹到這裡了,因為才疏學淺,書單未必完整,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需要說明的是,這份書單都是國內公開出版且目前能買到的,至於那些在海外出版的,或者已經消失的書,我不在此列。
關注我,我是西木,一個誠心誠意推薦好書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