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把接力棒從美國手中奪去嗎?

這種討論對今天的中國大有裨益,因為它將強迫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座標系中。我們總是太習慣於和自己的過去作比,驚歎於我們取得的成就。但人們理應清楚,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主要取決於和其他國家的比較。
來源/中信出版集團授權釋出
大國的興衰(上)(下)
[英]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 著
譯者:王儲存 王章輝 餘昌楷
《大國的興衰(上)》  ISBN:9787508637792 定價:59元
《大國的興衰(下)》  ISBN:9787508637808 定價:59元
內容簡介
《大國的興衰》全書共分上下兩冊,對公元1500年以後各國的軍事和經濟地位作了綜合比較,內容涉及了軍事與國力、經濟發展週期等諸多理論問題,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綜合分析諸大國國力此消彼長的著作,為那些渴望瞭解各大國經濟、軍事等國力對比不斷變化趨勢的當代讀者,提供了大量翔實的資料。
《大國的興衰》的重點仍未脫離傳統史學的領域——經濟史和軍事史,但其內涵卻有了質的變化。正如作者保羅·肯尼迪所言,《大國的興衰》並非一部軍事史,也不是一部經濟史。他透過追述公元1500年後世界經濟力量的變化,描繪了國際體系中的一流強國在勵精圖治、富國強兵過程中,經濟和軍事戰略的相互影響。
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不光將軍事衝突同經濟變革聯絡起來加以考察,而且在論述國際權力體系與全球經濟秩序的關係時,能對公元1500年以來的世界經濟、政治、軍事、思想、社會、地理、外交等方面綜合研究,勾勒出這一歷史時段的總貌。這種寫法獨樹一幟,打破了陳陳相因的傳統,使《大國的興衰》具備了全球性的寬廣視野、引人思索的新穎觀點,旁徵博引翔實的歷史資料並富含邏輯嚴密的有力論證,因此《大國的興衰》在1988年出版後引起了美國學術界、政界與讀書界的震動,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者簡介
[英]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英國曆史學家,曾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任皇家歷史學會會長。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重點研究和講授當代戰略和國際關係,是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的客座研究員和客座教授,出版有多部有關海軍史、帝國主義、英德關係、戰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在世界史學界享有頗高聲譽。
目錄
《大國的興衰(上)》
推薦序 興衰的秘密/許知遠
前 言
第一篇
前工業社會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
明代中國
伊斯蘭世界
兩個特例:日本和俄國
“歐洲的奇蹟”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爭霸(1519~1659)
角逐的目標與紀年
實力與弱點
國際較量
戰爭、金錢和民族國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戰爭(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緣政治
贏得戰爭(1660~1763)
贏得戰爭(1763~1815)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四章 工業化與力量對比(1815~1885)
歐洲之外
英國充當霸主?
“中等強國”
克里米亞戰爭和俄國的衰落
內戰與美國
德國的統一
結論
第五章 “中等強國”的危機(1885~1918)
世界均勢的變動
大國的地位(1885~1914)
聯盟與戰爭趨勢(1890~1914)
總體戰(1914~1918)
《大國的興衰(下)》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六章 兩極世界的來臨(1919~1942)
戰後國際秩序
戰爭策源地
法國與英國
幕後超級大國
無法避免的危機(1931~1942)
第三篇
當代和未來
第七章 兩極世界的穩定與變革(1943~1980)
“超級力量的正確使用”
新的戰略態勢
“冷戰”與第三世界
兩極世界的解體
變化中的經濟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對21世紀
歷史回顧與思考
平衡發展的中國
進退維谷的日本
得失並存的西歐
矛盾重重的蘇聯
相對衰落的美國
後記
END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