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最關心的問題:眼前這波大牛市,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點選

關注毯叔,看更多金融乾貨

來源 | 大碗樓市(ID:Superbowl77)
推薦人:毯叔
已獲得轉載授權
今年的十一黃金週,我估摸著得有兩件事兒,不夠全國人民忙活的:
一手喜笑顏開撒開了買買買,一手潛心研究大A節後何去何從,那真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咱們也不閒著,今天這條稿子——
不分析技術面,不掰扯K線圖,就給沒炒股的講講為什麼股價會出現大漲,再給炒了股的說說究竟能漲多久……
昨天忙裡偷閒,我去了家網紅咖啡店發呆:
一邊讀著溫鐵軍老師寫的《八次危機》,一邊喝著加濃的熱美式,從裡往外那個味兒直接到位了。
這時候,忽然聽到鄰桌兩個小姐姐聊起了逆天的大A,討論完節後要買哪隻票,又暢想年底去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看極光。
一瞅這情況,我悄咪咪地把溫鐵軍老師的書裝到包裡,打開了某券商軟體,心想著:
放假前見好就收,終究還是太保守了!
回憶了一下九月份的最後幾個交易日,絕對是新蓋的茅房蹲第一坑——史無前例!
上證指數從2770點原地起飛到3358點,有報道說短短5個交易日里,股民人均賺了4萬7。
到了9月30日這天,更是一口氣破了好幾個記錄,把老股民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創業板指數單日上漲15.36%,五日上漲42.12%;
科創50指數單日上漲17.88%,五日上漲35.66%;
深成指單日上漲10.67%,五

日上漲30.26%;
滬深成交額突破2.59萬億創歷史新高,開盤35分鐘破萬億,刷新歷史最快萬億紀錄;

國慶節前一週,大A總市值從74.98萬億直接猛漲到84.86萬億…
恕我直言,能把指數漲成妖股的,不說前無古人,最起碼也是開天闢地!
以前我也說過:五根大陽線,足以改變所有人的信心和預期。
但那時候信的人沒幾個,犟嘴的倒是不少…
這回可好,有券商日開戶量環比上月均值暴增近10倍、有券商5天開戶量接近前9個月的30%、還有的券商迎來了法師前來開戶…
這要不給大A來一把做大做強、再創輝煌?佛祖那兒都交代不過去!
前幾天咱們發30馬赫東風快遞的時候,西方媒體一片寂靜,再後來大A漲出逆天行情,西方媒體和投資機構原地化身“友軍”——
彭博社說:“滬深300創下2008年11月以來的最佳單週表現,歸功於一連串的貨幣刺激措施和擴大財政支出”;
《金融時報》說:“中國正著力支援國內資本市場,穩定房地產行業並提振國內消費”;
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一個認為這種反彈會持續下去,另一個認為還有10%的上漲空間;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英國、日本以及阿聯酋的風險投資和對沖基金紛紛表示“正在研究中國股票”或“將有選擇性地買入中國股票”
就連之前從中國資本市場碰了一鼻子灰的貝萊德最近也高調發聲:“看多中國股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句話果然比全球通還通全球!
只是眼巴前兒這種“才出ICU,就去KTV”的既視感,別說老外看了懵圈,老中自己看了也懵圈。
我可以負責任地講:本輪牛市與過去所有古今中外的牛市可能都不一樣!
而且這次與我們慣常邏輯理解的基本面推動價值投資半毛錢關係沒有,但它又關乎我們以後幾十年的國運。
以下,我們可以從操作與意圖兩個層面來理解這次的大牛市——
首先,得整明白咱們家當下面臨的幾大難題:
就業壓力
居民消費
資產價格
債務餘額
咱誰都不是昨天剛從猴兒變過來的,都有這個生活體驗:
就業好消費自然好,消費好就業就會好,就業好資產價格漲,資產價格漲債務就不是問題…
換句話說,任何一項有所改善都有可能對其它幾項帶來正向傳導。
然而,無論你要改善哪一個,都得掏出真金白銀才行,尤其是在居民端和企業端財務難以擴張的時候,國家隊的財政擴張必須得跟上。
縱觀就業、消費、資產價格以及債務化解這幾項,國家隊最有可能掌握主動權的就是資產價格,資產價格上漲最先盤活的是消費。
正因如此,央媽、金管局和證監會才成了本輪牛市的吹哨人,為了達成目標,這老姐兒仨還聯合研製了兩大利器——
第一個利器是5000億規模的金融互換工具,用來執行互換便利操作。
所謂互換便利操作就是券商、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可以把自己手中的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作為抵押;
從央行換入國債、票據這樣的高流動性資產,然後再把這些國債抵押給商業銀行,獲得資金來增持股票。
簡單理解就是央媽鼓勵券商、基金、保險等透過加槓桿把資本市場搞出水平、搞出風格、搞出人氣。
以後要是股票還咔咔往下跌,虧錢虧的就是央媽的錢,國家隊自然不能放任這種情況持續。
此舉不僅為股票市場注入了流動性,更表達了央行既有能力又有意願做多市場,基本屬於一舉兩得。
看到這一齣,我估計大洋那頭兒的鷹醬得邊唱《北京歡迎你》邊直呼“還得是東大內行…”
可是,這裡面有個邏輯bug,大A總市值80萬億上下,金融互換工具單次規模5000億,三回一共1.5萬億。
指望1.5萬億的國家隊定向放水去拉動80萬億的盤子,這現實嗎?
別急!第二個利器更厲害: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
也就是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提供貸款,以換取股東增持自家股票。
美聯儲降息之後,我們的降息空間也越來越大,目前上市公司從銀行融資的專項貸款成本大約為1.75-2.25%,而平均分紅率則是3.39-4%,這樣一來套利空間就出現了。
也就是我之前說過的,做好企業分紅遠比違規減持或違規套現更加有利可圖,從根兒上杜絕了“崽賣爺田不心疼”的隱患。
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這個利器一出來,市場上立馬多了好些機構投資者大舉買入。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
小散們一看接連幾天大陽線不帶停的,自然而然就跟著下場兒了。
別看大夥兒一天到晚抱怨這、抱怨那,只要信心有了,子彈可老鼻子充足了——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我們的廣義貨幣M2大約為300萬億,而居民存款則高達145萬億,較八年前增長一倍還多。
合著地球上每兩塊人民幣裡就有一塊在銀行裡以存款的形式趴活兒。
這樣一來,我們的銀行體系裡就形成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堰塞湖。
這些年幹啥啥不行,跌啥啥沒夠,從技術層面上看全拜這堰塞湖所賜。
逆向思維一下就是,只要有辦法把這堰塞湖拆除,讓大水真正漫灌下去,下游的就業、產能、資產價格乃至債務壓力便有可能迎刃而解。
站在高層的視角來看,過去這些年一直在努力引導水往樓市去,但結果大夥兒都看到了…
高層轉念又一尋思:既然老少爺們兒不給樓市捧場,那就往股市使使勁吧?
更何況,樓市的門檻並不低,總價100萬的房子最低首付也得15萬,後面30年還得承擔85萬的長期債務壓力,算上財務成本,30年後你那個100萬買來的房子是個啥情況真不好說。
總結一下就是:投資門檻高、債務曲線長、預期什麼樣還不知道。
反觀股市,千八百、萬八千都能入市,在確定性到來之前,老百姓還不必承擔當前比較厭惡的中長期債務壓力,且資產流動性還大大強於房地產,只要風口來了,收益馬上就能看得見。
和房地產相比,很明顯股市更有當普惠型金融產品的潛質。
當一國股市進入長牛,老百姓熱忱參與其中,大家便會看到兩重景象——
其一,到手的真金白銀越來越多;
其二,賬頭的紙面財富與日俱增。
對於刺激消費這件事來說,後者很可能比前者更加管用。
回想那些年房價漲得最猛的時候,何嘗不是買買買的消費主義最盛行的年月?
從實操的角度來說,讓紙面財富上漲大機率比按人頭撒鈔票更省錢,被套過的都懂…
對於沒投資股票的人來說,他們的消費拉動邊際效益大機率趕不上投資股票的那群人。
此時此刻的股市,真堪比抗戰年間貴州黔西南的“二十四道拐”,靠著這套有生通道把錢撒給更多人,進而形成一套——
“發錢帶動消費,消費帶動產能,產能刺激就業,就業激發創業,創業拉動信貸,信貸擴張資產,然後央媽繼續印錢…”的全新迴圈體系。
當前,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是高達80%,不可謂不關鍵。
要讓消費持續長紅,除了就業端加速回暖之外,資本市場的長牛同樣必不可少——
除了剛才所說的做多紙面財富刺激消費以外,資本市場的長牛還對化解債務與鞏固財政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股市賺錢,本質上是增加市場主體與居民財產性收入,而這無疑會強化老百姓在財務上的主動性。
大夥兒既可以拿著這筆錢去償還自家債務,也可以拿著這筆錢去擴大自家消費。
修復企業或居民資產負債表,還是為80%的經濟增長動能做貢獻,反正得根據具體情況非得摘一個。
當市場主體與居民端的債務得到出清,消費動能得到釋放,資產價格大機率會得到系統性修復,而地方債務壓力也將被稀釋。
另一方面,這次大牛市也很可能是財政模式換軌的一次有效嘗試。
自98房改以來,我們玩了20多年的地方土地財政,靠著這筆收益迴圈,我們不僅壯大了國庫、搞活了就業、刺激了創業還順便把自己修煉成了基建狂魔。
然而,就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來看,想要再靠這套土地財政模式玩下去已然不太現實。
2023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5.8萬億,同比下降13.2%;賣地收入佔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約80%,較2022年佔比有所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全國賣地收入1.5263萬億,這個數即便翻一番,照2023年全年表現相比仍然是斷崖式下滑。
事實再清晰不過,單靠賣地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撐龐大的財政開支,我們必須藉助強有力的資本市場發力——從過去的土地財政模式切換到如今的股權財政模式。
這是資本市場維持長牛的最重要政治基礎。
想清楚這一切之後,咱說吃就端,用最快的速度將大A原地拽起來,跑都來不及了,必須得哐哐一頓起飛——
絕不能讓天量海外資本吃到那麼便宜的籌碼,一定得趕在它們醒過味兒之前把人民幣資產價格拉上去,提高它們的入局成本,保持優勢在我。
最後,做多人民幣計價資本市場也是長期推動科技創新的需要。
這一點,鷹醬家的納斯達克指數非常值得借鑑學習——
作為一個以科技股為主的股票市場指數,納斯達克成份股涵蓋了資訊科技、消費服務、生物科技、醫療保健和金融等眾多前沿行業。
納斯達克之所以能被廣泛認為是美國乃至全球科技產業的晴雨表,就是因為它長期以來遵循著嚴謹的價值投資邏輯。
在其執行過程中,兩項特色制度功不可沒:
一個是做市商制度,確保每隻股票至少有兩個做市商進行報價,增強了市場流動性和穩定性;
另一個是自律監管體系,由美國證監會(SEC)、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和納斯達克自身管理機構共同監管,確保了市場的公正透明。
當然,納斯達克給予上市公司和投資人的反饋也是相當給力的——
目前,這已是全世界市盈率最高的市場之一,其高科技股長期保持著30-40倍的市盈率;
而美股市場給予上市公司的融資便利對高科技公司的科創研發也起到了大大的推動作用。
不說別的,僅微軟、蘋果和英偉達三支股票當前的市值就已經幹到了9.47萬億美元,趕上大A市值的78%…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道理也是一樣——
以長牛的資本市場作為媒介,推動科創企業擴大合理融資無疑是推動整個社會產業升級的重要環節。
不少老鐵天天喊著“漲工資”、“漲工資”、“工資不漲你刺激我我也不消費”、“工資不漲你鼓勵我我也不買房”…
要實現“漲工資”,我們必須得先解決產業升級與附加值的問題,透過長牛的資本市場推動為科創主體合理融資,就是當下的必經之路。
這一次的大牛市來得十分兇猛,大機率是蓄力已久。
至於能持續多長時間,我建議大夥兒重點參考這麼幾項核心指標——
消費有沒有持續改善?
就業有沒有持續修復?
居民存款堰塞湖有沒有科學拆解?
人們對於未來的收入與資產價格預期有沒有改觀?
至於股市的大牛行情究竟何時才能系統性地傳導至樓市,目前來看很難說出一個確切的時間線;
但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對人民幣計價資產保持信心,房地產估值整體性修復大機率只是時間問題。
畢竟,我們歷次拆解困局都是走的“先股後房”的路子。
畢竟,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已是全國上下的一致共識。
【毯叔說】
最近這幾個月,投資市場註定十分熱鬧,擁有資訊差和認知差,將決定你在投資市場的結果。
在我的【毯叔年度陪伴群】裡,365天都會分享經過我篩選和判斷,也多方驗證過的靠譜資訊。
比如,早在假期前,我就基於最新zc動向和反應做出了好幾波精準預測,有群友直接送我外號“馬前炮”,哈哈~
除了投資,我還會分享關於金融、財富、IP、AI、風口專案等方面的思考、資訊和資源,“含金量”極高。
歡迎點選👇加入,享受有質量的資訊差。購買後新增我微信(uncletan2019),拉你入群
點選

關注毯叔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