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程序中的小米

1992年1月25日,總設計師到珠海參觀一家做核電站模擬機的公司。總設計師看著公司裡忙碌工作的年輕工程師們,轉頭問董事長遊景玉博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論斷,你認為站得住腳嗎?
遊博士當年其實還不是博士,自動化和電力背景的她,80年代赴美學習模擬技術後歸國。1992年,她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經濟學博士。
面對總設計師的提問,她說以實踐來回答,我認為這個論斷完全站得住腳。
總設計師是鉗工出身,喜歡同志間有力的握手。和公司員工合影時,他看到後排有一些年輕人,合影後他繞了過來,和年輕人逐一握手後說,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讓我們的國家發達起來:

中國窮了幾千年了,現在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時候了。

在離開實驗室上車之前,總設計師又握住遊景玉的手,說站得住腳就要堅持做下去。你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要堅持,要夾著尾巴做人,紮紮實實把事情做好。
那時節,遊景玉的武大“學長”雷軍在珠海的金山軟體研發部實習。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32年後,身高一米八的雷總身價千億,滿頭濃密黑髮還不近視,大家說他隨手翻看網路爽文會發出這也不爽啊的感嘆。
雷軍在很多場合表達自己很反感大家叫他爽文男主角,前段時間的年度演講裡,他說人生從來都不是爽文。
年輕的朋友喜歡把小米甚至中國科技的發展抽象化、短影片化,他們還小,還不知道一家企業和一個民族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可以逆天改命,衝出重圍。
1
2017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聯想CEO楊元慶發了條微博:

馬化騰最能喝酒也最能勸酒。

大佬們私下裡都有個愛好,據說小馬哥除了喝酒,煙一天也能抽上兩包。烏鎮飯局大家沒有喊馬老師一起,媒體們還炒作了一番,蠔腩看有人解釋說因為馬老師不喝酒。
這誤會就大了,馬老師有個“國酒茅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頭銜你們都不知道嗎?
蠔腩記得當年的飯局合影裡,只有雷軍一個人是做硬體的,其它的大佬要麼是搞投資的,要麼是做模式創新的。別人面前都是一杯掛杯的白酒,只有雷軍,面前是一杯棕色液體。
小米SU7的釋出會上,雷軍說我開過有些帶冰箱的電動車,如果裡面只放一瓶可樂,他就在裡面晃啊,所以小米的冰箱帶防滾墊。
年輕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奇怪,說車就說車,扯什麼可樂。大家可能不知道,雷總酷愛可樂,以至於他的一些朋友都要在辦公室備個小冰箱,以防雷總問有沒有冰可樂。
我一個愛做訪談的朋友李翔最近跟雷軍做了4個小時的訪談,談話裡雷軍說自己仍然保持著超負荷的工作,並且一次又一次重塑自己。
所以喝可樂大概是他除了工作外為數不多的愛好。
從2020年開始,每到夏天雷軍都會搞個年度演講。2020年那場蠔腩去了,雷軍在臺上把“技術為本、價效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定義為“小米三大鐵律”。蠔腩有個愛攤煎餅的朋友給起了個簡稱:

綱本最酷。

一代工程師有一代工程師的歷史程序,我不知道當時的雷軍想要把公司從模式創新扭向技術創新,是不是因為華為被美國製裁後的唇亡齒寒。
今年雷軍的年度演講主題是“勇氣”。他講了小米為什麼要造車,2021年1月15日早上7點多,雷軍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被告知小米受到了美國的制裁。
那時的小米情況其實並不好,產品高階化轉型有一些市場牴觸情緒,利潤增長腰斬,周受資被中關村最會挖角的張一鳴送去了美國,公司內對於是不是要造車猶疑不決……
董事會問他:

假如手機不能造了,你們三四萬員工該怎麼辦?

這種問題一看就不是工程師問的,一個真正的工程師從來不會問怎麼辦。
2
雷軍在年度演講中解釋小米這幾年發生了什麼時,說到做手機時先做整合和軟體是個教訓,2016年後一直在補課。
那是中國網際網路最烈火烹油的一年,AlphaGo打敗了李世石,直播賽道上擠滿了獨角獸,每個人都在談論比特幣和區塊鏈。
那一年,不單搭載曉龍810的小米Note口碑撲街,核心供應商三星拒絕向小米繼續供應AMOLED螢幕,雷軍先後4次親自飛到韓國三星總部道歉,有一次,他連喝了5瓶紅酒。
這大概是每個人都不喜歡的酒局,黃公紹一千年前就總結過: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總設計師1992年在南方的時候,遇到年輕人就要說搞技術,越高越好,越新越好,否則就要受欺負。
這些話,聽懂的人多,能去做的人少。
2016年的小米研發投入21億元,營收684億元。
消費品公司和科技公司有一條很清晰的分割線——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華為、中興、大疆,這個數字都是15%左右,百度接近20%,而聯想、TCL、小米大概都是3%到5%。
印象裡,雷軍很少為了一件事反覆辯駁,只有在外界批評小米技術不行時,他會反覆解釋。
雷軍說要補課,確實是真的在補,研發投入從2016年的21億元,已經暴漲到了2023年的191億元,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已經提高到了7%。如果拿研發投入和淨利潤比就更嚇人了——109%。
幾年前,雷軍講小米要對標蘋果的時候,臺下總是笑,這幾年笑聲變小了,因為蘋果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是6%。
距離小米SU7釋出還剩下一個月的時候,蘋果宣佈自己不造車了。
雷軍說他很震驚,中國做手機的都是喬布斯的粉絲,更別說當年看著《矽谷之火》夜不能寐的雷軍了。
蘋果造車的起點是十幾年前喬布斯還在的那會兒,他和汽車界的人聊完後發現不能搞傳統汽車,要搞純電。
可惜的是,2011年10月5日,喬布斯去世,庫克接手了蘋果。
此後幾年,蘋果像沒頭蒼蠅一樣在造車行業亂撞。2013年他們想用每股240美元的價格收購特斯拉;2014年,蘋果成立“泰坦”專案部,還搞了個秘密基地,拉起了幾百人的隊伍。
此後的10年是無可爭議的垃圾時間,硬體優先了兩年,軟體優先了三年,不硬不軟又搞了4年,一共花了幾十億美元。
有個矽谷朋友跟我說,蘋果對造車的供應鏈考察了很久,發現他們無法造出在硬體方面遙遙領先同行,讓所有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像蘋果這樣有歷史神話光環的大廠,不怕產品沒做出來,怕的是做出來之後大家覺得不過如此。
換句話說:

神不能流血。

雷軍不認為自己和小米是神,他要先上牌桌,電機、壓鑄、自動駕駛啥的都要自研。他多次說,未來5年,小米的研發投入要1000億。
我翻了翻友商的財報,覺得雷總真傻。同行們大都把研發費用和行政費用啥的合計,只有小米分開算。
還有大家都說自己重視研發,但研發人員佔員工比例大多隻有20%左右,小米去年直接幹到了53%,已經非常接近華為的54.8%了。
白花花的銀子花在工程師們身上,是真正的價值投資,也是要做時間的朋友的。SU7釋出會一開場,雷軍就說,沒想到蘋果這麼大的企業都幹不動了的時候,表情十分微妙。蘋果13年都沒造出的車,他和他的工程師們,3年就造好了。
他不是沒有猶豫過,小米的所有高管裡,他對是否要造車最為謹慎,今年春節的一條影片裡,談到造車的問題,他會緊張地一直摳手。
小米大概是造車領域最後一個入局的民營企業了,不是因為造車有多難,而是因為像庫克一樣“聰明”的CEO越來越多了。
3
除了雷軍,巴菲特也是可樂愛好者,他每天可以喝5罐。
說到巴菲特,最近他在減持比亞迪的股票,自從2008年上車後,股神拿著比亞迪14年直到2022年開始減持,兩年間持股比例從接近20%下降到不足5%。
蠔腩大概算了下,股神賺了200多億,還不算分紅。
媒體們從財務和產業角度解讀了很多,唯獨漏掉了老先生今年股東大會上的一句話。他說如果伯克希爾堅持在美國國內投資,就不太可能犯重大錯誤。
翻譯成大白話,股神開始賭國運了,他不相信我們能在他祖國的各種卡脖子小連招中活下來。
再狡猾的美國人也不會明白,中國人對“落後就要捱打”有著怎樣的執念。
美國國會此前發過一個報告,說本世紀初中國超過1000噸的軍艦隻有37艘,現在至少有350艘,這還是在他們建造了全世界接近三分之二的民用船隻的情況下,初步估計中國現在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

230倍。

他們分析了很多原因,但漏了很重要的一條。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科學技術到底是不是第一生產力,科研人員到底是不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大家是有爭議的。
那時候有9.6億人口的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衛生技術人員和教學人員全部加起來只有537萬。
當年春天的全國科技大會上,總設計師一錘定音消除了一切雜音。到了今天,中國每年光是工程師人才,就能培養160萬,佔全球四分之一,相當於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的總和。
王傳福是工程師,任正非是工程師,雷軍還是工程師,這些人以自己的工程師身份為榮,把公司裡的技術人才都當成寶貝疙瘩。
今年年初,雷軍給“一體化大壓鑄技術”和“小米澎湃OS”兩個團隊分別頒發了百萬美金技術大獎。這個獎雷軍發了五年了,獎勵10人以內的工程師團隊,獎金為價值100萬美元的股票RSU。
我看了一眼現場照片,雷軍站在最邊緣。
雷軍說以前覺得做手機很苦,造車以後發現做手機挺幸福的。因為工廠都在鳥不拉屎的遠郊,收入也不高,汽車行業的很多人都是靠熱愛和驕傲在堅持,自己準備和他們一起踏踏實實練15年羅漢拳。
雖然不知道他們在驕傲什麼,但看到還有這麼多人喜歡穿著運動鞋和皺皺巴巴的牛仔褲擰螺絲、敲鋼板,心裡覺得莫名踏實。
想和獸爺聊聊嗎?
加個微信吧:shouye1008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