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的雷軍,慌了!

作者丨燕無雙
這屆兩會,雷軍成了最矚目、最受歡迎的民營經濟的 “代言人”。
3月5日上午,兩會首場“代表通道”開啟。第一個踏上通道的,是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
雷軍一現身,氣氛高漲。媒體記者全部追著向雷軍遞話筒“雷總好!雷總好!”臺下觀眾也是熱情似火,一聲聲“好帥”“雷總好”此起彼伏。一時間,跟雷軍一同出現海爾總裁周雲傑都成了人肉背景板!
事實上,海爾企業的重量級絲毫不亞於小米。從最初的瀕臨倒閉,到如今成為全球知名品牌,背後有無數傳奇。只是,海爾的“家風”一向內斂低調,注重實幹不炒作。而雷軍,則太受這屆網友喜歡了!
理由有很多,除了他身上乾淨清爽沒有酒色財氣,不油膩不爹味永遠保持一股少年氣的特質。
內在而言,他沒有亂七八糟的緋聞,不移民不換國籍。外在而言,他不端架子,不像某曾經的地產大佬喜歡前呼後擁,他從不擺譜,謙遜接地氣之外竟然還能捕捉到一種難得的羞澀感。
就像這次在兩會通道上面對記者採訪時,雷軍就表示有點小緊張。
這句話讓雷軍瞬間衝上熱搜,評論區秒變認親現場。有人留言:這不就是我在週報彙報時的臉嗎?還有人把他緊張搓手的動圖配上文字:當老闆突然讓我總結專案經驗……點贊瞬間過萬。
有人說,雷軍的“小緊張”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這個時代的集體焦慮:在演算法與流量的裹挾下,我們不必偽裝完美才能生存!
過去企業家形象常被塑造成“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而如今公眾更青睞真實感。雷軍的緊張,讓年輕人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既要面對職場壓力,又渴望保留普通人的笨拙真誠。
“如果連雷軍都可以坦然展示脆弱,我們是否也該允許自己擁有“不夠體面”的成長瞬間?”
“不完美”的雷軍,成了這代人的“完美”偶像。國人對首富、君子、才子以及對中年男人所有優點的完美幻想,在雷軍身上都得到了分毫不差的映照和體驗。
在中國商業歷史的長河裡,雷軍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雷軍生於1969年,1987年考上武大。剛進大學的那一年,雷軍偶然在讀書館讀到一本書《矽谷之火》,這本書裡記載了喬布斯、比爾·蓋茨等人在矽谷發起的一場技術革命,帶來了整個電腦技術的變革。
書裡那些風雲歲月與創業故事,如一粒火種,點燃了雷軍的創業夢想。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喬幫主”那樣,創辦一家世界一流的科技企業。
跟很多理科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同,雷軍還喜歡下圍棋,曾獲得過學校圍棋冠軍,也喜歡文學,對古詩詞尤為鍾愛,唐後主李煜是他最喜歡的詞人。這大概就是他身上一直有一種“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氣質的由來吧!
大學四年,雷軍優秀得“人神共憤”:成績常年第一,四年席捲了武漢大學所有能拿的獎學金。還未畢業,雷軍就已經是名震武大的明星學生、武漢電子一條街上的技術專家,程式設計圈裡的知名“大神”。
後來,連湖北省公安廳都慕名而來請他講反病毒技術,但那時的雷軍就不善言辭,據說為了一個兩小時的講座他準備了好幾頁紙的講稿,但上臺15 分鐘,他就唸完了,剩餘時間不知該講什麼,於是他將稿子又唸了一遍。
1991年,剛畢業的雷軍,遇到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貴人,金山總裁,中國第一程式設計師求伯君。那時的求伯君,已經是名滿天下的“WPS之父”,少年英雄,春風得意,所到之處,萬眾矚目。
一個月後,在北京大學南門的長征飯店,求伯君請雷軍吃飯,正式邀請雷軍加盟金山。懷揣著“成為第二個求伯君”的願望,雷軍加入了金山。
從小到大,他一直是那種人人喜歡的“好孩子”!加入金山後,無論在公司內部還是網際網路界,他“勞模”與“老好人”的名聲人盡皆知。
29歲,雷軍升任金山總經理,從此沒有人再能阻擋這個商業奇才的騰飛。
2007年,金山成為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陸網際網路公司。然而,實現財富自由的雷軍,此時卻萌生退意,原因是“身心俱疲”!
兩個月後,他離開金山,一句“我的青春、我的金山”道進無限惆悵。
從金山出來,遊山玩水一段時間後,“一無所有,只有錢”的雷軍又開始迷茫。於是他開始到處投資:拉卡拉、YY、UC瀏覽器、凡客誠品……這些專案,無一不成為行業內數一數二的企業。
他的財富又呈裂變級增長了,此時已四十出頭的雷軍,完全可以選擇躺平。但有些人,無論貧窮或者富有,成功或者失敗,註定不會選擇平庸。
2009年,喬布斯在美國發布了第一代的iPhone,隨即風靡全球。
當時的雷軍成為了徹頭徹尾的果粉,手機發燒友。天天對著老美生產的手機,某一日雷軍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為什麼不能自己做一款手機?
心念一動,心魔即至!2010年4月6日,北京銀谷大廈807室,七八個人湊在一起開始搞手機研發。當時合夥人之一的黎萬強,帶來了父親做的一鍋小米粥,雷軍和眾人喝過小米粥,福至心靈,從此小米公司誕生。
從成立到釋出手機,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萬眾期待與一片非議之中,小米第一部定價1999元的手機,銷量到達了一個驚人的數字——352萬臺。
那一年,小米以“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為口號,將動輒數千元的智慧手機,帶入了價效比時代。
輝煌十年,雷軍又一次到達人生巔峰。
一個人一生將一件事做到極致,已是成功。然而2021年,坐擁千億身家,眾人皆以為要功成身退的52歲雷軍,卻決定再次踏入創業的起點,披掛上陣,步履堅定,無怨無悔的追趕新能源汽車的腳步。
當時雷軍這一決策,再度引發市場爭議。被人們評價為:一個廚子突然要轉行做裁縫,匪夷所思。
雷軍為什麼要造車?在採訪中他表示:沒有那麼多宏大敘事,我有龐大的研發團隊需要養活。智慧手機已經不再是風口,未來最強的高科技產物一定是電動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大時代,被逼和國產諸戰神們,一起造車!
這就是雷軍,永遠務實不浮誇又接地氣!
他從未像喬布斯那些大神一樣,發豪言壯語“要改變世界”,但他骨子裡卻流淌著“顛覆”和“”自我超越”的血液。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超越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需要更多像雷軍這樣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做為民營經濟的“名片”人物,雷軍也代表了無數在民營經濟領域拼搏奮鬥的企業家。同時,他身上,也承載著國家對民營經濟創新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
所以,讓雷軍第一個走上代表通道的安排,既有對民營企業奮鬥者的肯定和讚許,更暗含著國家戰略的深層佈局。
當代表通道的聚光燈亮起,不僅映照出雷軍與小米的前行身影,更折射出整個民營經濟生態的蓬勃生機。
些日夜攻關的科技工程師們、揮灑汗水的工匠們、商海遨遊的企業家們……
他們正組成浩蕩的艦隊,向著祖國科技創新、國富民強的星辰大海破浪前行!

位卑未敢忘憂國!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2023-20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