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如何為當下全球競爭“獻策”?

點選上圖▲立即瞭解
7月23日,“孫子兵法”的智慧與謀略領教營將正式開課。參與方式(2選1):
1.加入超級會員,免費學習2024年十期大師營。【點選瞭解,立即加入】
2.1280元購買單期大師營。【點選瞭解,購買單期】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德魯克說的一句話
“組織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
做出不平凡的事”
如何讓不平凡的事能有所見效
我們可以繼續丟擲更細緻的問題:
如何讓彼此愉快溝通、高效地做成事?
如何構建雙向奔赴、和諧的上下級關係?
如何塑造富有創新、有活力的職場環境?
儘管有諸多問題湧來
管理學的根本魅力在於
無論你丟擲什麼問題
它都可以定製一個貼切的答案
在這方面,西方人求道德魯克
東方人卻有一個更高層次的途徑
那便是直接研讀《孫子兵法》
而它又被德魯克盛讚為
中國的“管理學瑰寶”
早在2500年前
《孫子兵法》率先丟擲石子
描繪“以人為本”“職能健全”組織模式
闡述何為合格的組織領導者
影響了一眾東西方的現代管理學者
因此
如果僅從兵書的角度解讀《孫子兵法》
其實有些單薄
它的智慧和謀略
恰是引領組織中的每一個人
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今天
如何用管理學視角
讀對、讀通《孫子兵法》呢?

“你想成為管理人才嗎?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
曾直言《孫子兵法》中的謀略
完全可以指導現代商戰
書中有二計為
“上兵伐謀”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既是戰爭的主要目標和理想境界
也同樣適用於商戰
“上兵伐謀”的實踐方式有二:
其一,伐掉敵方心頭的念想
讓他自己不想打了
這種謀略又叫“攻心”
這是一種和平形式的“伐謀”
在商業競爭中同樣奏效
品牌不能一味地降價迷惑消費者
而是利用廣告效應
為產品製造一種聲勢
賦予商品一種超出商業範疇的意義
使商品在不知不覺中
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同時使競爭對手逐漸處於劣勢
其二,伐掉敵方的主謀
讓其丟掉主心骨
這種謀略又叫“斬首”
作為中國汽車業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案之一
2010年3月,吉利與沃爾沃
便上演了一場“上兵伐謀”的好戲
在價格與品牌態勢上看
吉利汽車一直給人以“草根”的印象
2007年初,企業提出戰略轉型:
不打價格戰,將核心競爭力
從成本優勢重新定位為技術優勢和品質服務
戰略既定,誰是能改寫吉利未來的“利器”?
吉利選中了福特旗下的沃爾沃
原因有二:
其一,作為國際化品牌
沃爾沃的智慧財產權和先進技術
正好可以補上吉利的空缺
誰收購了沃爾沃
誰就會獲得一大筆技術財富
其二,福特急於尋求一個買家
收購沃爾沃後
該品牌已經連續5年處於虧損狀態
每年虧損額均超10億美元
且彼時的福特已不需要沃爾沃的技術加持
身處險境的福特
自然急於丟掉這個“燙手山芋”
吉利管理層的高明之處
在於“知己知彼”
既承認自身弱勢所在
深刻了解對手的經營現狀
避開雙方惡意競爭的下下策
又塑造尊重智慧財產權
和善於學習的企業文化形象
最終吉利以18億美元
獲得沃爾沃100%的股權
其中也包括智慧財產權等
在內的相關資產
由此
上演了一齣中國車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戲
締造了一個雙贏的收購傳奇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這樣評價這次收購:
“如同一個農村來的窮小子
追求一個世界頂級的明星
這是一場盛大的跨海婚禮”
在今天,深挖全球企業案例
或是管理經營大師的思想
其中有不少是《孫子兵法》謀略的
再升級、再應用
《孫子兵法》中有言: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而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寫道:
“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
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
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即管理者必先“修己”再“安人”
此外,管理者的致命缺陷
在於“責任心”的薄弱甚至缺失
權力慾望是“責任心”的最大敵人
權力慾望升溫,“責任心”肯定降溫
這會滋生很多管理難題
因此管理者有職權但沒有權力
只可調動職權來完成自身責任
除此之外,絕不能再多“貪”一點
我們無法洞悉德魯克曾如何借鑑《孫子兵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
走進西方的《孫子兵法》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管理學者
西方管理學者將書中智慧
與應用類寫作相融合
出版了許多通俗性書籍:
《經理人的六項戰略修煉:
孫子兵法與競爭的學問》
《思維的戰爭遊戲:從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
……
西方戰略家則喜歡引用《孫子兵法》的觀點
比如李德·哈特的《戰略論:間接路線》
約翰·柯林斯的《大戰略》
布熱津斯基的《運籌帷幄》
其中都有《孫子兵法》的影子
在《管理思想史》一書中
美國管理學家喬治更是直截了當地呼籲:
“你想成為管理人才嗎?
必須去讀《孫子兵法》”

讓強者更強,弱者有逆襲之可能

《孫子兵法》誕生於春秋初期
諸侯國之間
雖是紛爭不斷但尊崇“禮節至上”
置禮節於不顧的個人與諸侯國
定會受到他者的鄙夷
彼時,但凡參與紛爭者
都有些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之意
公元前638年
宋楚兩國爆發泓水之戰
宋襄公率軍攻打楚國
雙方僵持於河岸
趁著楚國軍隊渡河之際
宋國大司馬建議立刻發起進攻
半渡而擊之,必獲全勝
宋襄公駁斥道:
“對方正在忙著渡河,
這時候攻打,勝之不武”
這既不合乎貴族的精神
也不合乎禮儀規範
隨後,等楚軍全部渡河
宋國大司馬再次建議:
趁楚軍立足未穩
應即刻發起進攻
宋襄公仍舊反對:
“對方還沒整理好隊伍
這時候進攻,即使勝了也不光彩”
一直等到敵方隊伍列陣完畢
宋襄公終於下令進攻
結局是遭遇慘敗
在春秋初期
宋襄公雖敗北但因其遵守禮節
仍能為世人尊重
到了春秋末期
這是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時期
諸侯將領若再像宋襄公一般行事
便會成為笑柄
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
是一場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
其關鍵人物分別是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楚莊王和秦穆公
兩個小霸主緊隨其後
分別是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越來越頻繁
戰爭的目的越來越功利
戰爭的手段越來越殘酷
越來越不受道德和禮法的約束
於亂世,國家與人民該如何存活?
諸侯國紛紛求賢
尋找專業的軍事將領指揮打仗
尋找能出謀劃策的軍師或謀士
培育正規的參戰部隊
打造精良的武器
正如馬克思所言
理論傳播的程度
取決於社會需要的程度
時代孕育了“天下第一兵書”
33歲的孫武,在伍子胥的力薦下
憑一部兵書,投效吳王闔閭
全書十三篇,六千餘字
從十三個方面詳細講述
行軍打仗的要訣與智謀
《孫子兵法》一經面世
即扭轉了世人對於戰爭的定義
《孫子兵法》強調:
“君不能怒而興兵
將不能慍而致戰”
“合於利而戰
不合於利而止”
戰爭不是為了榮譽
不是為了面子
更不能因為情緒
戰爭應該是極其理性的事
凡有利益可獲
均可發動一場戰爭
《孫子兵法》強調:
“兵者,詭道也”
“兵以詐立”
戰爭必須使用各種謀略和詐術
甚至使用間諜誘騙敵方
無須講戰場規則
無須講戰場道德
更何談勝之不武
專挑弱的打、專選軟的攻
在這個背景下
人與國家之間
形成了強弱對峙之態勢
強者,手握資源、佔盡天時地利
弱者,資源匱乏、組織混亂、群龍無首
《孫子兵法》卻未曾忽略任何一方
其中智謀,足以令強者更強
弱者有逆襲之可能
書中的“謀攻篇”
分析制勝之道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唯有熟練掌握五點才能成為勝者:
1.知道是否可戰之人,是勝者
2.知道如何有效運用士兵之人,是勝者
3.能令軍中上下級同心協力之人,是勝者
4.提前精心準備作戰策略之人,是勝者
5.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人,是勝者
書中的“勢篇”
分析任勢擇人
善於用兵和戰鬥的將領
從不會責怪士兵的過錯
而是善於根據不同的形勢和人
確定具體的作戰策略
由此,自春秋末期始
《孫子兵法》儼然成了歷代帝王的“作戰寶典”
一代梟雄曹操有言: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亦讚譽道:
“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在一定程度上
《孫子兵法》影響了歷史的程序
21世紀,尚武的國家
仍重視汲取《孫子兵法》中的軍事理念
日本尊其為兵經
日本歷代軍人對《孫子兵法》奉若圭臬
無不悉心研究與運用

當下如何學習《孫子兵法》?

第一,將其視作具備承上啟下功能的史書
從公元前1496年至公元1861年
有3100多年都在打仗
僅有227年是和平的
“二戰”以後爆發了800多場區域性戰爭
世界範圍內無任何戰爭的日子
僅為26天
戰爭不斷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因素在作祟?
人類為何總在歷史中重蹈覆轍?
我們似乎從未真正走出戰爭的陰霾
因此當下拜讀《孫子兵法》
仍舊有其現實意義
以書中謀略為引
梳理歷朝歷代的戰爭
這將會是一個全新世界觀的塑造過程
第二,將其視作管理學的“鼻祖”
現代管理學中有一個“SWOT”的概念
即“強、弱、機遇和風險”
曾有美國學者約翰·阿利
將此與《孫子兵法·虛實篇》建立聯絡
《孫子兵法》提倡以實擊虛
與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轍
分析敵我雙方的強弱領域
預判機會與風險
探尋取勝之道
此外,研讀一句句富有
中國語境特色的“兵家之術”
似乎更能激發我們對於競爭、管理的領悟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
市場是變幻莫測的
經營者應當依據市場變化
靈活地採取應對策略
所謂“夫兵形象水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這是很多企業戰略的真實寫照:
避開競爭的主戰場
開闢無人涉足的市場
從而達到避實擊虛的效果
像這樣,從兵家之道中
領悟出現代管理學之術
便是《孫子兵法》
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重要意義
7月23日,邀你一起趣讀《孫子兵法》
結合古今中外歷史
重新拆解書中的一招一式
探討這本“奇書”的現實意義

大師營學習資訊

孫子兵法的智慧與謀略領教營》將於7月23日正式開課,由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傅小凡擔任課程導師。
作為央視《崇禎那些年》《大明疑案》《走近朱熹》《中國史話》等多檔節目主講人,傅老師將以深厚的學識,結合企業案例,別開生面地帶你探索《孫子兵法》的深層價值。
14天的課程,傅小凡老師將:
1.釐清現代人對“古代第一兵書”的誤讀,以正反兩面講透孫子兵法的根本戰略思想。
2.從2500年前的中國兵法智慧出發,構建現代人的商業、職場、人生戰略通則。
3.串聯古今中外歷史,結合現代商業案例,解讀其中的商戰智慧與謀略。
參與方式(2選1):
【1】1280元購買單期大師營門票。【點選此處,購買單期】
【2】加入超級會員,免費學習2024年十期大師營。
點選瞭解▼立即加入

*除特別備註外,配圖由midjourney生成


本篇作者 巴九靈 | 配圖|趙婕
責任編輯 |徐濤|主編|何夢飛
7月23日正式開課
邀你一起深度學習《孫子兵法》
結合現代人的職場需求
解讀“古代第一兵書”中的智慧與謀略
點選下圖▼立即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