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空運上萬噸貨,貨機要不夠中國賣家用了|焦點分析

航空運力仍在追趕。
胡依婷
編輯袁斯來
來源|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來源IC photo
中國跨境電商的戰火已經燒到天空。
根據行業分析公司Xeneta近期釋出資料顯示,SHEIN,Temu席捲全球之時,帶動北美運價提升:6月底從華南地區空運貨物到美國的平均現貨價格已達5.27美元/公斤,是2019年的2倍以上。
而今年5月,中東、中亞至歐洲航線的現貨運價同比出現110%的漲幅,達到每公斤3.21美元;中國至歐洲的現貨運價重新整理了歷史紀錄,漲幅為34%,每公斤高達4.14美元。
出貨在即,紅海危機的餘波仍未平緩,飆升的海運價格加劇了空運需求,歐線運力日趨吃緊。
新興平臺已打破航空貨運市場平衡,渴望佔據更多運力資源;憂於免稅政策取消的賣家們也急於出貨,龐大體量的貨物擁擠在廣、深、滬等地的機場,不斷推高運價。
Temu、SHEIN等平臺在全球範圍內爭奪使用者。尚在恢復的航運顯然無法滿足它們急速膨脹的貨量,有限的飛機艙位成為緊俏資源。當跨境電商對增長的渴求越來越狂熱,過去潛在水下的物流行業或許會成為勝負的左右者之一。
需求增長
2023年,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出現了較大波動。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運力增長11.3%,需求卻下降1.9%,呈現供過於求;但下半年由於海外電商市場進入補庫存週期,12月全球貨運的國際需求增長了11.5%,運力變得緊張、包機費用上漲。
同時,IATA理事長威利·沃爾什曾表示,因紅海海上航運中斷,促使一些託運人轉向航空貨運,需求增加導致相關貿易航線的航空貨運收益飆升。
直至今年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和亞馬遜(Amazon)公佈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庫存水平分別下降了3%、7%和9%,去庫存週期或已逐漸結束。
補庫存是常規需求,而對關稅政策實施的焦慮也推動著賣家們儘快將貨物配送至海外。
2016年美國國會修訂法律,針對價值不超過800美金的跨境小包採取免稅政策,賣家與平臺共同享受政策紅利。
而今年已有參議員再次提出終止這一免徵政策,引起跨境電商行業的關注。
若該政策被取消,以國內直髮為主的獨立站賣家、第三方平臺賣家以及以跨境小包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的成本和價格優勢都將受到直接影響。
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一季度的國際貨運量出現大幅增長。民航局資料披露,全行業一季度國際航線完成77.5萬噸,較2019年同期增長43.6%。
出口量大增,SHEIN和Temu等平臺憑藉跨境直郵的模式,成為撐起運力的新生力量。
波音民用飛機集團貨運市場總監托馬斯·洪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曾表示,SHEIN,Temu等平臺每天空運的貨物能達到3000噸和2500噸。出貨旺季12月份,SHEIN單月每天的出貨量將達到5000噸,加上Temu、阿里巴巴、抖音,四大平臺加起來每天的空運貨物約為10800噸。
其中,SHEIN為提升航空運力,2022年已與南航物流開展合作;Temu在航空幹線段主要透過合作方去採購UPS、FedEx、DHL等航司的飛機。
深圳百運科技為Temu的第三方貨運代理,為其組織運力,每日出貨數十噸商品。公司產品總監向啟勝告訴硬氪:“3、4月份,Temu大量出貨,國際航司UPS給他們提供固定位置,導致市面上其他國際貿易B2B客戶的艙位緊張,價格上漲。”
此外,向啟勝認為,整體運力不足還與貨物組織能力有關,已出現地區性差異。
近些年,廣西、雲南等地都推出國際貨運航線補貼,以刺激當地商品出口或中轉。但從地區分佈來看,我國商品出口多以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機場為始發,轉運至其他機場或存在時效不足等問題,出現地區性運力與需求不匹配。
運力追及
空運量激增,供不應求的問題也隨之浮出。
今年6月舉辦的亞洲物流雙年展上,波音民用飛機集團指出,短期內航空貨運市場面臨著運力不足的挑戰,尤其是大型寬體貨機供應不足。其中,已有120多架大型貨機的機齡超過30年,將逐步退役,且目前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可選貨機。
運力不足,價格隨之增長。根據波音的統計,航空貨運收益率在今年4月份已回升到2.43美元/千克,比疫情前的均值高出32%。
而目前在營貨機主要由全球三大物流巨頭FedEx、UPS、DHL保有,前兩者的全貨機(專門用於裝載貨物的寬體飛機)數量分別為710架和586架;國內目前擁有全貨機數量最多的順豐只有80架。這意味著國內賣家對國際物流企業的依賴性極強。
如此情形下,巨頭們開始減量提價。
UPS於今年4月的財報簡會表示為控制成本、提升毛利,將進一步減少在我國的國際航線的定期航班。2023年末,UPS與FedEx已宣佈2024年所有空運、地面和國際服務的綜合費率提高5.9%。
整體運力有待提升的同時,受地緣政治影響的歐線和去往新興市場的航線更為緊張。
自去年11月起,紅海危機遲遲未能結束。今年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顯示,歐洲海運運價已連續12週上漲,近日大漲12.5%,衝破5000美元/TEU(以長度為20英尺的集裝箱為國際計量單位)。
當海運價格激增時,自印度、孟加拉國和迪拜的海空聯運已成為商家們減少繞行、抵達歐洲的又一選擇。
以迪拜為例,WorldACD資料表明,迪拜機場至歐洲航線的貨運量3月上半月出現大增228%的極端水平,出口增長達97%。
歐美已成為傳統的主流航線,而當中國賣家們將目光投向拉美時,運力開始追趕。
國內多地航班增加的同時,Xeneta顯示,五月份的空運即期運價達到2019年同月的兩倍多;從中國到巴西的運價比從中國到美國的運價高出每公斤1.60美元,是疫情前差距的3倍。
隨著跨境電商體量增大,賣家們希望在更多的市場開展更大的生意,國際空運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向啟勝看來,今年年底國際航班或有可能恢復到2019年水平,運力緊張有所減緩。
但顯然,在此之前,對運力的爭奪將更加白熱化。畢竟,跨境電商市場會極速變化。對SHEIN、Temu來說,每一個月的增長都至關重要。

36氪旗下硬核技術報道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關注 👇🏻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
航空運力仍在追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