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後的小城被柔和的靜謐籠罩,突然,一位老爺爺隔著門柵欄反覆呼喊著“chinta”。
突然的搭訕讓Missya提高了警惕,那個老人家看上去,實在像是討要錢財的流浪漢,Missya不禁加快了步子。
不料,老人家一遍又一遍地喊著“chinta”,Missya鼓起勇氣回頭,她擔心對方是否真的需要幫助。
老人依然雙手抓著欄杆在焦急地等待,模樣在暖黃色燈光的映照下變得清晰,他身形佝僂,滿頭白髮,高高隆起的大鼻子像極了匹諾曹,而那雙眼,寫滿了期盼與渴求。
見Missya回頭,老人竟有些不知所措,他手忙腳亂地一通比劃,讓姑娘等等他,說有東西要拿給她看,說著,便顫顫巍巍地走到櫃子旁翻找。
透過窗戶的柵欄可以瞥見,老人的住處可謂家徒四壁,一張簡單的床,一個老舊的衣櫃,地板的花式早已過時,門上油漆早已斑駁。
然而,當他翻開證書的那一剎那,Missya和遠在中國的萬千網友都震驚了:
他是一名獲得了無數勳章的高階飛行員,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航空學校飛行科學習。
眾生芸芸,你得經歷多少機緣巧合,才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與一位垂垂老矣的國際主義戰士不期而遇?
老人名叫“阿爾貝爾多·阿爾曼多·海索斯·阿隆索·桑煥”,簡單點,他喚自己為:
點選下方觀看影片
▽
1961,Dido在手心裡認真地寫著,這串數字對他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這是中國與古巴正式建交的第二年,同為社會主義的兄弟,古巴在革命勝利後,迫切需要提升國防實力,尤其是空軍力量。
而當時的中國,在航空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基於這樣的背景,古巴決定選派一批優秀青年前往中國學習先進的飛行和飛機維護技術。
● 古巴青年在華留學期間與中國師生的合影。圖片來源:人民空軍
經過層層選拔,223名綜合素質過硬的古巴青年脫穎而出,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卻已然肩負著祖國人民的希望。
他們先是抵達北京,隨後趕赴山西臨汾,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航空學校,正式開始了嚴苛的飛行訓練。
從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到驚心動魄的實際演練,通往天空的每一級階梯,考驗的都不止智力和體力,更需要鋼鐵般的意志。
而飛行員註定是屬於天空的,見過了真正的星辰大海,那壯闊的景象便會成為一生的魂牽夢縈。
在與Missya的交談中,Missya告訴他,自己正在學習滑翔,Dido老爺子的臉笑成了卡通模樣,那神情透著一股知己般的默契:
Hey, bro, you know that feeling~!(兄弟,你知道那種感覺!)
寒冷的冬夜,中國教員會給他們裹上衣服,生病時,也會給予悉心的照料。
這些教員有的只比他們大兩三歲,卻如同父母般與他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儲存了幾十年的筆記本早已泛黃,Dido一頁一頁地翻著,上面用西班牙語和中文寫著“你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走?”“你家裡好嗎?”“我們回去吧!”……
只剩4個月就能完成所有科目順利畢業了,可惜Dido來不及等到那一天。
就在前一年,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小小的古巴淪為了美蘇兩大強國博弈的戰場。
在祖國生死存亡的時刻,遠在中國的Dido和部分同學毅然決定,中斷學業,保家衛國!
● 老爺子只拿到了肄業證書。來源:@Missya在澳洲
年輕的戰士投入了戰場,他究竟經歷過多少戰爭我們無從知曉,只能從零星的鏡頭中略猜一二。
在Dido那簡陋的屋子裡,掛著一張寫著“為安哥拉人民的獨立和解放運動作出貢獻”的證書,落款是著名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
由此推測,Dido曾被派往非洲參與安哥拉的獨立和解放,妥妥的國際主義戰士!
● 老爺子參與安哥拉的獨立和解放運動獲得的證書。來源:@Missya在澳洲
他悉心收藏的徽章鋪了滿地,每一枚都是鮮血,都是勝利,都是與子彈擦肩而過的九死一生。
● 老爺子展示他獲得的勳章。來源:@Missya在澳洲
後來啊,他再也沒有了天真無邪的歲月,也再沒有機會回到中國,繼續那未完成的飛行夢想。
有博主被老爺子的故事打動,實地探訪了他的母校——十二航校。
歷經兩度合併,當年的十二飛行學院已經變成了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老校區在歲月的侵蝕下雜草叢生,破爛不堪。
“我一直看著表,三點了,你還沒有來,我以為你再也不會來了……”
再次見到Missya的那一刻,Dido既欣慰又心酸。
第一次的見面很倉促,還沒聊幾句時間就很晚了,Missya答應他第二天午後三點在他家準時見面。
次日,Dido早早就忙活開了,他把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鋪上了新的床單,換了身特精神的衣服,欣喜地等待著客人的到來。
然而,Missya迷路了,找了好半天才敲響了那扇破舊的門。
桌上的鐘表已經指向了4點半,在“失約”的一個半小時裡,Dido很失落吧,又或者,他已經習慣了。
戰爭結束了,年華老去了,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國家與和平,後人只道是尋常。
如今的他只能住在空蕩蕩的房子裡,與偶然路過的中國人搭搭話,相似的亞洲面孔上,或許能捕捉到故人的影子。
可想而知,在遇見Missya之前,老人已經隔著欄杆對路過的亞洲面孔呼喊了無數次,駐足者寥寥。
Missya說:“我明天就要走了,就要離開特立尼達了”,Dido一臉的不捨。
在與Missya分別時,老人紅著眼眶說,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當然,如今的Dido已經80多歲高齡,加上過去墜機時的舊傷,或許他比誰都明白,再次來到中國只怕是執念與幻想。
Dido絕對不敢想象,他的故事在中國牽動了多少力量。
有的網友自發追溯了他的歷史,並且確認了自己的爺爺竟然是Dido的老師!
有的網友找出了當年與Dido一同來中國學習的老同學的照片。
有飛行員朋友計劃開著自己的飛機前往古巴,帶著這位“雄鷹”再次翱翔於藍天。
有軍模玩家想要做一架當年的飛機模型,給老人家做個紀念。
有公關活動公司的從業者,想要為他們辦一場當年航空軍校的校友會。
無數無數的普通網友,想要為Dido的機票錢隨上一筆。
是誰說,一個佝僂的老頭講述當年的牛逼歲月,論誰都不想聽?
Dido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而我們,也有很多很多的耐心,和更多更多的好奇。
就在當地時間2月10日,中國駐古巴大使館邀請了十餘名曾赴中國留學的古巴退役飛行員及其家人,在大使館共慶元宵佳節!
老爺子穿上了最考究的衣服,披上了中國紅的圍巾,與老戰友們共唱中國軍歌《我是一個兵》。
一同參加的,還有退役飛行員——古巴航空公司前副總裁曼努埃爾·羅哈斯,回想起昔日種種,羅哈斯動情地說:“中國人不僅教我們技術,更教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當老英雄們歡聚一堂,你會發現歷史書上那些遙遠又宏大的詞彙,在那一刻活生生地具象化了。
我們無法得知此時的Dido究竟是怎樣的心情,但我想,這個特殊的日子應該能稍稍寬慰這些年失落的時光吧。
老人的侄子就住在隔壁,女兒也在不遠處有個大房子開著愛彼迎,他在生活上雖不富裕,但也不算貧窮。
之所以一個人住,是因為老爺子習慣獨居,當然,他也從不掩飾自己內心的孤獨和對關懷的渴望。
● 來源:@Missya在澳洲
活在逐漸失語的世界裡,怕是老年人共同的痛吧,英雄遲暮,亦是如此。
無論如何,衷心祝願Dido老爺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喜樂餘生。
當然,網際網路的流量是無情的,熱度之後,終歸趨於寂靜。
特立尼達的午後溫暖又慵懶,老人的皺紋很深很好看,這樣的畫面,值得一生銘記。
[2] 央視新聞|讓全網牽掛的古巴老人,有後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