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爺為“搶舞伴”打架,網友:這屆老年人玩得真“花”……

作者:桌子先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天津這個地方真是太“有活”了。
最近,一段天津廣場舞大爺“搶舞伴”的影片讓天津再一次在網上火了。
事情是這樣。
天津某廣場上,一群老年人正扎堆熱舞。
中間有個大媽,翩翩起舞的身姿極為出挑,讓不少大爺都“望眼欲穿”。
勇敢的大爺先享受大媽,一個個大爺“摩拳擦掌”地邀請大媽跳舞。
但舞沒有跳完,只見一個黑衣大爺,上去就要把這個大媽直接拉走。
這下可把原本正跟大媽跳舞的白衣大爺給激怒了。
“情敵”都打上門來了,哪有拱手相讓的道理?
他趕緊追上前去,試圖把大媽“搶回來”。
兩人一人扯著大媽的一條胳膊,誰也不肯讓著誰。
大媽被兩面拉扯,左右為“男”。
經過漫長拉鋸戰後,兩個大爺的暴脾氣也上來了。
從相互“拔河”轉為了“爆粗口”,開始各種“口吐芬芳”。
罵了一下不過癮,大爺情緒也愈發上了頭,從罵罵咧咧變成了“動手動腳”。
黑衣大爺一個掃堂腿,妄圖讓白衣大爺吃上一虧。
可敵方下盤出奇地穩,他不僅沒得逞,反而被對方給推搡了兩把。
幾個回合下來,黑衣大爺稍遜一籌,只能甘拜下風,落荒而逃。
抱得“大媽歸”的大爺氣宇軒昂,像只鬥勝的公雞,他炫耀一般地拉著大媽進舞池又洋洋得意跳了兩圈。
然而,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操作來了。
大爺美滋滋地跳完舞之後,怕別人覬覦大媽,竟然一把將大媽強行塞進了自己的老頭樂裡面,不準別的大爺染指,好一齣“老頭樂藏嬌”。
這是什麼霸道老頭強制愛啊!
黑衣大爺估計腸子都悔青了:關鍵時候,還是有個車好使啊!
真是好一齣兩男爭一女的大戲。
知道的是在跳廣場舞,不知道的還以為三個人在這演上霸總短劇了呢。
男人至死是少年。
這爭得哪是舞伴,這爭得是男人的尊嚴。
插句題外話。
不得不說,大媽這一身緊身打底加短褲,黃色頭髮鴨舌帽。
別說大爺了,年輕人看了都得犯迷糊啊!
這個事情上了熱門之後,許多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現在的老年人,玩得比我們“花”多了。
我們想象中的老年人,健康養生,修身養性,保溫杯里加枸杞。
實際上的老年人,大膽求愛,風花雪月,浪漫至死。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無慾無求,但大爺大媽整的全是愛恨情仇。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對老年人來說,一個小小的廣場舞圈子藏著全是老年人的愛恨情仇。
不光是大爺搶大媽,兩女爭一男的戲碼也很常見。
某地兩個大媽為爭男舞伴互扯頭花,讓圍觀的大爺們直接看傻眼了。
為了爭到自己心儀的舞伴,大爺大媽可以說是使盡渾身解數。
不僅穿得要優雅惹眼,有時候還要付出點實際行動。
比如在有的廣場舞群裡,大爺往往會透過包月奶茶,代繳水電費的方式來固定舞伴。
沒有追不上的大媽,只有不努力的大爺。
為了搶一個舞伴,鬥舞是最常規的操作。
其次,才是忠誠度的考察。
有的舞隊甚至還有不成文的規定:

“你要離開現在的舞伴,我不攔著,但你要是在別人那裡待的不開心了,回來我不會再要你。”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簡直比某些都市情感大戲都更加精彩。
天津大爺搶舞伴上了熱門後,還有很多網友現身說法:
“大爺為搶大媽都打進派出所了。”

“為了搶舞伴送大媽大金鐲子。”

還有為了舞伴,行兇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北京的一個大爺。
陳老太和高大爺本是一對廣場舞搭子。
結果某天,何大爺也邀請陳老太做他的舞伴。
這下高大爺就不幹了,在他眼裡陳老太就是自己的私人舞伴。
為了報復何大爺,高大爺跟陳老太跳舞的時候會故意做一些親密的動作,之後還要跟何大爺炫耀。
或許是一時上頭,一次高大爺竟然情緒激動,親了陳老太一口。
陳老太產生應激反應,當場扇了高大爺一個耳光後離開。
高大爺想要追上去解釋,但因情緒激動心臟病發,竟直接離開了人世。
看到以上大爺們的種種行為,很多人可能不解:
不就是跳個舞,至於這麼較真嗎?
可這些看似荒唐的行為背後,其實都有他們的理由。
有個深度調研專家說得好:小小的廣場舞,就是被慾望與孤獨撕扯的銀髮情感江湖。
根據北師大老年心理實驗室研究,65%的獨居老人存在中度以上孤獨感。
當退休生活剝離了職場社交,廣場舞憑藉“零門檻、強互動”的特性,迅速成為老年人重建社交網路的核心載體。
這載體中,既有對陪伴的渴望,也有情感需求的集體釋放。
“老伴去世後,我在廣場舞找到了年輕時的激情”——這是某婚戀節目上62歲男嘉賓的告白。
他們爭得不是舞伴,而是自己的存在感。
他們搶的也不光是c位,還有被人看見的滿足。
紀錄片《廣場上的舞蹈》,曾深挖過那些愛跳廣場舞的老人。
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他的不得已。
有人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不知怎麼發洩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就選擇去跳了廣場舞。
透過不斷更換舞伴來疏解自己的心情。
有人是因為家庭破裂,只能透過跳舞的方式來排解自己的孤獨。
他們一輩子都沒被看見過,想要一個釋放魅力的舞臺。
他們身份各異,但目標一致:
為了證明活著。
只要一直在舞蹈,就能一直感受到活著的滋味。
有的空巢老人,用曼妙的舞姿換取護工大媽的日常陪伴和照料。
有的喪偶大媽,透過持續三個月的“專屬舞伴”服務,成功找到自己的藍顏知己。
甚至有自帶音響裝置的“舞會發起人”,在300人舞團中收穫眾星捧月般的存在感。
廣場舞上那些情感糾葛的背後,本質上是他們親密關係的代償。
某社群調研顯示,87%的廣場舞參與者承認“跳舞后孤獨感明顯減輕”。
孩子一旦長大離開家,他們的世界就空了。
廣場就成了他們為數不多可以去的地方。
其實不是老年人玩得花,而是老年人也需要人際交往,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價值。
對年輕人而言,很多老年人彷彿就像是一個扁平的符號。
不是帶娃的輔助,就是待割的韭菜。
但實際上,他們也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他們也要想從生活中,尋求認可,尋求共鳴。
娛樂宣洩也好,一時激情也罷。
對兒女來說,只要不涉及原則和道德問題,父母心裡舒坦比什麼都好。
不必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
到了老年還能找到一件自己愛乾的事,還能有體力去釋放自己,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本文為桌子的生活觀原創,轉載請聯絡原創授權|
關於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8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致親愛的家人們,有讀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頭圖。
因為平臺規則調整了,在這裡提醒大家

設為星標

”。

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圖指示,莫錯過!

贊同觀點戳在看】,喜歡本文就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