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藝伎回憶錄》更真實,它早該獲獎了!

本文共2523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伎,是日本的一個特殊群體。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藝伎總是一臉粉黛,濃妝豔抹,她們的世界充滿神秘色彩。
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女孩小百合因為家境貧寒,才不得不到藝伎館謀生。
賣藝本就是個苦差事,更何況身處爭風吃醋的女人堆裡。
一邊苦學舞蹈,一邊被同行欺負,小百合吃盡了苦頭,但命運也給她帶來了貴人。自從遇見日本最紅的藝伎,小百合便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這部聚集了章子怡、鞏俐、楊紫瓊等電影翹楚的作品,一經上映就獲得眾多奧斯卡提名。
章子怡也是憑藉這部電影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
可是,再好的視效也無法掩蓋內容上的瑕疵。電影講的雖然是日本的藝伎,但卻來自美國導演的視角。所以它歸根結底講了個西方童話,對東方文化的體現只是皮毛。
想揭開藝伎的神秘面紗,來自本土的文學作品或許更可靠。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日本小說《宿命》,就是一個原汁原味,和藝伎有關的故事。

葉村省吾是個普通職員。最近,他被公司通知調往神戶。
雖然算升遷,但他並不想離開家。因為他的哥哥已生病多時,醫生說他很難活過今年了。
但哥哥卻極力勸他前往神戶,爭執之下,哥哥才曝出一個隱瞞多年的秘密:
他們的父親葉村鼎造,曾在神戶貪汙過一大筆錢,而那筆錢是中國革命黨人籌措的革命資金。
父親去世的時候,省吾才九歲,所以他並不瞭解父親是個怎樣的人。但他哥哥卻十分堅信,這事一定另有隱情。
原來,哥哥在一本名叫《邯鄲之夢》的古書上,發現了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
書上說,1910年,那筆資金本來要交給從上海來的吳練海先生,接頭地點就選在神戶。當時葉村鼎造正好住在神戶,於是大家把這件事託付給了他。
但吳練海抵達神戶後,等了一個月也沒收到錢。當組織派人前去追查時,葉村鼎造早已捲款潛逃,不知去向。
最蹊蹺的是接下來的事:吳練海雖然沒完成任務,卻與神戶花隈街的一名花魁結了婚。
要知道,花隈街在神戶可是一流的妓院街,光是玩玩就要花很多錢,更別說給花魁贖身了。那吳練海的錢是哪裡來的?
因此,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要找到與吳練海相關的人。哥哥再三拜託省吾,要去神戶查詢真相,替父親洗脫罪名。
在神戶分公司,省吾認識了一個美女同事,名叫三繪子。在公司的迎新酒會上,有同事偷偷告訴省吾,三繪子是公司社長的私生女,而她的母親,就曾是花隈街的一個藝伎。
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和三繪子熟絡之後,省吾便把自己的“重任”告訴了三繪子,對方很快便答應幫他打聽,看起來很是積極。
但調查還沒正式開始,省吾身上就接連發生了一些怪事。
先是放在公寓的那本《邯鄲之夢》,有被人動過的痕跡;
後來在上班途中,一根鋼管突然從天而降,差點砸中他;
最驚險的是,他邀請三繪子到家裡作客時,三繪子拿起桌上的一瓶水喂貓,貓卻中毒而死……
很明顯,有人想要害死省吾。但他不明白,自己初來乍到,並未得罪任何人,兇手滅口的目的是什麼?
好在調查初見成效,透過三繪子介紹,一個知情人告訴省吾,吳練海娶的花魁名叫諏訪子。雖然吳練海早已去世,但諏訪子現在還在日本。
與此同時,一本淫書也幫了大忙。在一個收藏典籍的華僑家中,省吾發現一本小冊子,封面上寫著《當世花隈女氣質》。
雖然這是本黃書,但當他仔細閱讀,發現裡面講的故事竟是以葉村鼎造為原型:
一個日本花魁愛上了一箇中國革命黨人,但男人沒有錢贖她。這時,花魁同父異母的哥哥想了個辦法,他讓男人拿著革命資金贖走妹妹,貪汙的罵名由他來背。
後來,妹妹犧牲了哥哥,和那位革命黨人喜結連理,過上了大好的生活……
這下破案了。父親當年幫助吳練海貪汙,是為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是說,那個諏訪子,是省吾的姑姑。
但這本書畢竟不是正史,也無法替父親作證。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到諏訪子。
透過父親當年的一位同事,省吾找到了諏訪子的住處。沒想到姑姑現在雖然年邁,卻坐擁億萬家財,有上千平米的高牆大院,還有專門的司機、管家。
見到省吾後,諏訪子十分激動。念在當年哥哥對自己有恩,膝下無子的她,把省吾收做了兒子。
莫名其妙地,省吾就成了億萬家財的唯一繼承人。他的哥嫂得知此事後,顯得異常高興。但還沒來得及見姑姑,哥哥就病逝了。
於是,省吾應姑姑的要求,帶她去京都弔唁葉村一郎。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途中留宿的酒店裡,姑姑竟遭人暗殺!
諏訪子有睡前喝酒的習慣,她叫服務員送來一瓶酒,才喝了一杯便倒地不起。有人在酒裡下了毒!
然而案發當時,省吾並不在酒店。
因為繼承人的身份,省吾遭到了警察的懷疑。雖然他有著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很刻意,像是在故意掩人耳目。
而另一邊,省吾也十分納悶。自從答應哥哥來到神戶,他就好像被誰塞了一個男主劇本,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
聯想到此前發生在身上的種種怪事,省吾突然感到後背發涼……
《宿命》發表於1966年,是第56屆直木獎的候選作品。在此之前,陳舜臣已經憑《枯草之根》獲得了第七屆江戶川亂步獎。
三年後,他又獲得第80屆直木文學獎和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因此成為日本文學史上的首位“三冠王”。
陳舜臣雖然以寫推理小說出身,但他卻是日本當代最重要的歷史小說家之一,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
作為華裔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中國歷史為背景。很多日本人正是透過他的作品,才逐漸對中國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和認知。
可以說,陳舜臣的作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即使在推理小說中,陳舜臣也會加入很多跟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內容,他曾說過,歷史小說廣義上也是一種推理小說。
在《宿命》一書中,他就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作為小說的歷史背景,側面展現了中國革命黨人在日本的活動圖景。
這本書的日文名,直譯過來是“焚畫於火”,或者“焚畫於炎”,是原作結局的重要情節。
但翻譯成《宿命》,看似普通,卻是這本書情感核心的寫照:原來每個人的命運都難以自控。
這也和陳舜臣本人的經歷有所呼應。 
他的祖籍是中國福建,卻生於日本神戶,自動取得日本國籍。二戰結束後,他又將國籍改為中國。直至1990年,為了在居住地更自由地創作,他又恢復了日本國籍。
但每當有人問他:“你在何時才感到自己是中國人?”陳舜臣總是回答:“任何時候都是。”
也正是因為身份的特殊性,才使得他能夠擺脫很多侷限性,讓大家看到一個更立體,更清晰的中國。
相信在《宿命》一書中,你就能感受到他客觀面對歷史,以人為本的情懷。

 一分鐘推理

【第353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