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特朗普宣佈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849
繼參議院以最微弱優勢透過“大而美”法案之後,該法案正處於眾議院最終投票前的關鍵關口,並面臨黨內強烈分歧和白宮全力施壓。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僅能容忍少數共和黨議員倒戈,目前白宮正由特朗普親自出面召集持反對立場的議員密集會談。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再度施壓,稱該法案關乎國家“增長”與“勝利”,並警告共和黨人不要被民主黨牽制。
儘管部分溫和派表示總統“說服力強”,但包括自由核心小組在內的強硬派仍在抵制。該小組主席哈里斯缺席白宮會議,併發布三頁備忘錄指責參議院版本削弱財政紀律,赤字規模“難以接受”。眾議員馬西則稱自己已組織10人反對票塊。一名共和黨議員直言,若有四人倒戈,“可能就會引發20人的大逃亡”。白宮現階段重點轉向與自由派議員磋商,試圖以行政令與後續立法承諾換取支援,但能否達成足夠票數仍未明朗。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今早宣佈美國與越南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將對越南出口至美的商品徵收20%的關稅,並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徵收40%的關稅。這一稅率雖低於特朗普此前威脅的“對等關稅”標準,但仍高於此前三個月暫停期內的水平。作為交換,越南同意放寬對多類美國產品的市場準入限制。協議草案指出,雙方將在未來數週內敲定最終協議,併力求實現“實質性減稅”。這項協議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就原定7月9日啟動的對等關稅體系達成暫緩執行的安排。儘管如此,白宮方面已暗示,針對其他國家的關稅談判可能仍會延長期限。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與特朗普關係破裂後,馬斯克近日暗示可能建立名為“美國黨”的第三黨,引發政界關注。自由意志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內凱拉隨即表態反對新黨設立,稱自由意志黨本就代表“異議與顛覆”的空間,更適合作為馬斯克的平臺。同時,中間派組織“No Labels”也在積極爭取與馬斯克合作。不過,華盛頓多數人士對馬斯克的政黨設想持懷疑態度。《華盛頓郵報》援引特朗普陣營民調專家的話稱,這種舉動“更像是馬斯克磕藥後的胡話”,暗指有關其藥物濫用的報道,儘管馬斯克本人對此予以否認。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務院宣佈啟動“美國優先”重塑形象計劃,將原本分散於大使館、各局與國際開發署(USAID)等專案的多種標識整合為統一的美國國旗圖樣。代理公共外交副國務卿比蒂表示,此舉旨在“重新錨定美國對外行動的視覺識別”,確保美國援助能在全球清晰體現其來源與形象。該舉措被視為冷戰以來國務院最大規模重組的一部分,計劃10月1日全面實施。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新標識推出正值美國國際開發署正式解散、其餘職能併入國務院之際。魯比奧主導的改革還包括裁撤絕大多數USAID僱員,並重構區域事務權力架構,聲稱此舉將簡政賦能、提升外交效率。有官員指出,過去美國援助因品牌分散反而讓他國獲益於“名譽錯配”,因此重塑統一形象是“國家聲譽利益”的戰略組成。
自魯比奧接任國家安全顧問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人手大幅縮減,跨機構協調機制失靈,令關鍵外交與安全政策陷入混亂。以五角大樓單方面啟動AUKUS三邊安全協議審查為例,此舉由柯吉伯主導,事前未與白宮、國務院或盟國充分溝通,突顯政策流程缺乏協調。知情人士指出,NSC現僅剩不足百人,關鍵會議頻繁缺席,職業官員常被排除在外,多個部門試圖填補權力真空,政策制定日益“宮鬥化”。魯比奧的改革削弱了傳統“跨機構程式”,強調由上而下推進特朗普“美國優先”議程,並有意排除被視為洩密風險的資深官僚。一名白宮官員辯稱,此舉提升了總統對NSC運作的掌控力。但多位外交與安全人士警告,當前結構可能導致小規模危機因缺乏預警迅速失控,關鍵議題如烏克蘭事務的協調也日益邊緣化。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著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快速崛起、拓展全球市場,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正受到實質性挑戰。多家跨國銀行與高校開始採用中國初創企業DeepSeek和阿里巴巴等開發的大語言模型作為美國產品的更高性價比替代方案。包括沙特阿美、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在內的全球使用者已部署或測試DeepSeek模型,甚至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也在向客戶提供該服務,儘管美政府出於資料安全顧慮限制其在部分裝置上的使用。
儘管OpenAI的ChatGPT下載量遠超DeepSeek,且美國在算力晶片、前沿研究和資本上仍具優勢,但研究顯示中國在資料與人才兩大關鍵環節具備競爭力,使其AI發展迅速逼近美國水準。目前全球AI系統正趨於“美中二元對峙”,在Chatbot Arena最新榜單中,中國DeepSeek R1模型已並列全球第三。
圖片來源於《華爾街日報》
在美方收緊對華AI晶片、技術與融資之際,中國正加速打造自主AI供應鏈。中美軍方亦在積極探索AI軍事應用,國會近期更提出禁止聯邦機構使用中國開發的AI系統。專家警告,若兩國持續脫鉤,不僅全球AI使用者將面臨“資訊孤島”與認知操控風險,未來在AI安全治理上的合作斷裂也可能嚴重削弱應對全球性技術威脅的能力。
魯比奧7月1日主持印太“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並宣佈與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共同啟動“關鍵礦產倡議”,旨在加強供應鏈多元化與經濟安全,以對沖中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四國外長在聯合宣告中稱,該合作將“雄心勃勃地擴充套件夥伴關係”,以增強集體韌性。儘管四國在戰略上共同警惕中國崛起,但近年來美國發起的全球關稅攻勢已對成員間經貿關係構成壓力。魯比奧在會上強調“是時候將承諾轉化為行動”,並透露當天有三四十家來自四國的企業在國務院討論關鍵礦產合作。此次會議也被視為美國在伊以衝突等事務分散注意力後,重新聚焦印太地區戰略的訊號。魯比奧並分別與三國外長舉行雙邊會談,為今年稍晚在印度舉行的領導人峰會預作鋪墊。
圖片來源於網路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簽署法令,正式中止與聯合國原子能機構(IAEA)的合作,意味著國際核查人員將被排除在伊朗核設施之外。此舉加劇了伊朗與IAEA本已因美以空襲而緊張的關係,並引發外界對其或將重啟核武研發的警告。儘管伊朗堅持其核計劃用於民用目的,IAEA資料顯示其已儲備約882磅高濃鈾,足以製造10枚核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譴責伊朗決定“不可接受”,並重申“伊朗不能、也不會擁有核武”。分析指出,伊朗此舉可能意在為與特朗普政府重啟核協議談判爭取籌碼。IAEA總幹事格羅西表示,儘管尚無明確跡象顯示伊朗已恢復核武計劃,但技術上可在數月內恢復濃縮作業。外界目前正等待伊朗政府的正式通報。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暫停向烏克蘭交付部分防空武器與彈藥的決定引發國會共和黨人強烈反彈,稱此舉削弱了對俄威懾力,並與特朗普本人在北約峰會上所作的支援承諾相矛盾。眾議員布萊恩·菲茨帕特里克表示將“積極調查”此事,並已要求白宮與五角大樓提供緊急簡報。眾議員麥考爾則警告,暫停軍援將削弱特朗普以軍力與制裁促使普京重返談判桌的籌碼。
民主黨人則藉此抨擊特朗普政府政策前後不一,但多位議員將責任指向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與政策主管柯吉伯,後者長期主張將資源從烏克蘭轉向臺灣地區。參議員沙欣稱該決定破壞特朗普對烏承諾,並呼籲同時兼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國務卿魯比奧介入,確保對烏政策執行統一戰略方針。分析人士指出,軍援暫停暴露出行政體系內部協調失效,也可能動搖盟友對美長期承諾的信心。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