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黛西讀者專屬抽獎 🎁
下單後來留言板隨便說幾句
或在【黛西讀者大本營】曬單
截團後共揪出20個姐妹
免單全套或送《伊索寓言》
具體怎麼參與在文末細說


文 | 黛西
去年推薦了一套寶藏識字分級繪本《三個小小人》。
這是我找了整整四年,目前市面上唯一滿意的識字書。

像餅餅這種“識字老大難”,現在第二級已經學完了一半,在閱讀中無痛認識了好多字,這是之前用上千塊識字app都沒有達到的效果,掃盲里程碑式的進步!
▼ 書裡滿滿都是努力過的痕跡😂

她不是個例,第一次團5000套現貨很快售罄,後臺2000+條留言,好評溢位了螢幕!

大本營裡的曬單也是一屏接著一屏,翻都翻不到底,這可能是反饋最熱鬧的一場開團了。
▼ 只截了其中一小部分


這套識字書這麼受歡迎,我一點兒也不意外。
之前我寫過文章說,開啟小學課本,就能理解為啥國內朋友們都在提前教認字。

很多小學生媽媽也跟我說,低年級語文兩大坎兒,識字和拼音,上學後才後悔沒有早點兒教。


當然也有省心的孩子,看動畫順便就學會了拼音,街上看廣告牌悄麼聲學會了小一千漢字。
比不了一點兒。
所以壓根兒不要跟人比。
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教餅餅識字,市面上的識字app幾乎都用過,熱銷的識字書、中文分級讀物,一箱箱往德國搬。
搜了下,最早的購買記錄居然可以追到2020年,整整四年了!

而這些書為我提供的最大價值,就是在出二手的時候,別人要啥,我有啥。

不是說這些書一定沒用,我知道很多孩子就是用它們學的漢字。
但確實不適合對字形沒那麼敏感的孩子,也確實達不到我對一本書的期待。
老讀者應該知道,我對書的內容和畫風都比較挑剔。
哪怕一本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識字,我也希望孩子翻開它,不止是為了識字而讀,而是可以感受到語言的美、活力、有趣。

有了舒適的閱讀體驗,才能讓閱讀變成享受,而不是任務。

但大多數的中文分級閱讀和識字書,插畫一言難盡就算了,內容也只是言之無物的“散裝故事”。
為了把要教的字塞進文章,生編硬湊出來一些空洞的、完全稱不上故事的故事。
▼ 其他識字書上看到的“故事”

我讀著都尷尬,難怪娃不喜歡讀,不往腦子裡進。
《三個小小人》完全不同。

作為“識字書”,居然能把餅餅看得樂出聲,看完一本還要一本,讀完一遍還想再來一遍。

看多了,字自然就記住了。
內容編寫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情境應用中認字,高頻漢字先行。
漢字學習的本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套書就是最好的詮釋。


之前開團有姐妹問,餅餅在國外,這書會不會是那種給外國人學漢字用的,不適合國內孩子?
放心,不會的。
《三個小小人》是根據部編版語文課標編寫的,而且特別巧,小夥伴前幾天去開一年級新生家長會,語文老師點名推薦了《三個小小人》。

小夥伴的孩子在海淀一所很好的小學,語文老師14年教齡,負責過海淀區語文教學的研究課題。
所以這套書不止是黛西推薦,也是資深一線教師推薦。
《三個小小人》全五級,從2020年創作編寫到全套完結,前後花了四年。

全套五級,每級10冊,一共50冊,書裡還附贈了配套貼紙、字卡、字表以及音訊,閱讀難度適合3-8歲的孩子。

把這五級讀明白了,可以掌握1054個核心漢字,閱讀文字量近萬。

全套(50冊)原價890元,黛西讀者團價285元,3折多的價格到手,比平臺各種活動價還便宜大幾十塊。
這出品,這價格,我都有點兒心疼出版社了。
這套書具體適合哪些娃,已經有x百識字量了怎麼買,已經在用識字APP還需不需要買,這些最後一節再答疑。
已經瞭解過的老姐妹可以直接入,新姐妹們繼續往後看,就知道我為什麼說《三個小小人》是我心中最理想的一套識字分級繪本。

目錄
1.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2. 在笑聲和思考中識字
3. 高頻漢字先行
4. 連插圖和排版也在助力識字
5. 小碎步識字,信心大於速度
6. 黛西讀者開團福利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老說這12個字,到底啥意思呢?
就是識字不是孤立的過程,而是應該跟閱讀同步進行。

很多人對繪本故事的內容要求很高,但對識字書內容很“能忍”,就是因為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了,覺得這些書只是用來識字的,那些書才是給孩子閱讀的。
好的識字書,不應該是滿滿的工具書味兒,它應該讓孩子有好的閱讀體驗。


對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閱讀體驗?
有趣的故事。


大多數的識字書的故事,甭說有趣了,在我看來連“故事”都算不上。
為了把生字塞進句子,很努力了。

看上去也是字在篇裡,但核心仍然是以“字”為單位,拿字去“湊篇”。
字和篇章的關係是割裂的,所以故事充滿了塑膠感,讀起來味同嚼蠟。

換位思考下,你也不會喜歡讀這種散裝故事,孩子沒興趣很正常。
《三個小小人》寫的是真正的故事,完整,有趣,有情節,字在故事裡。

在閱讀中識字,而不是為了識字而識字。

這麼說可能不直觀,舉個例子吧。
我之前拿到測評的一套中文分級,五官相關的漢字是這麼教的:
用彩泥捏一張臉,旁邊寫“臉”,捏好眼睛放上去,旁邊寫“眼”,然後依次出現“口”、“鼻”、“耳”。
娃就算眼睛在字上,心思早不知道去哪了。
《三個小小人》怎麼教這些簡單的字呢?
先是一本巨大的書,旁邊小人的疑惑表情,一定會引起娃的好奇,注意力全在書上。

小人用力翻開書,什麼?一隻巨大的眼睛?!認識了“目”。

再翻一頁,一口大白“牙”!上一頁的眼睛還好奇地探過來看。

後面一頁是一顆“心”,前面的“目”和“牙”也都來湊熱鬧。
接著兩頁是“手”和“足”,居然都從書里長了出來!就在這時候,小人好像發現哪裡不對!

原來是一隻大怪物!

它追來啦!

幸虧大個子國王及時出現,啪地合上書,“怪物不見了”。

這麼天馬行空的情節,很難想象出自一本“識字書”,娃根本不會走神。
在短短幾頁裡,字形複雜的“怪物”兩個字,反覆出現了三次。
同時複習了前面分冊裡的“大個子國王”幾個漢字。

“目、牙、心、手、足”這些描述身體部位和器官的漢字,在後面的分冊裡也會反覆再出現。

這樣的識字書,娃怎麼會不愛看!
點這裡收下:

在笑聲和思考中識字
把《三個小小人》從頭到尾看一遍,我的感受是作者太懂孩子了。
小人國、大個子國王、女巫、屎尿屁…… 都是娃喜聞樂見的設定。

故事的主角是相對穩定的,一家五口、小小人和大個子國王、丁丁和靜靜、趙錢孫、女巫。
故事圍繞這些角色展開,孩子一開啟書,就見到了老朋友。

對孩子來說,好的閱讀體驗是情緒上的共鳴。
比如在大人眼裡不正經的“屎尿屁”,很少有分級閱讀敢涉及,好像必須一本正經才能顯得更“專業”。
完全沒必要!
娃開始識字的時候,正好是對屎尿屁感興趣的時候,這些內容能把孩子的情緒調動出來,興趣視窗打開了,大腦才能吸收東西。

比如第四級有一冊就叫《國王的屁》,這封面就夠讓娃笑一陣子了。

巫婆闖進了城堡,要吃掉小小人。

大個子國王挺身而出,用屁吹走了巫婆,娃笑得歪倒在床上。

節奏、重複、笑點,讓娃反覆讀了好幾遍。
讀多了,字自然就認識了。
而這冊裡引出的巫婆、屎尿屁“武器“,都是後面的重要人物和道具,相關的漢字也會在故事中一遍遍重複。

有的故事負責讓娃大笑,有的故事讓娃引發思考。
比如《大個子國王畫畫》,畫紙總被弄上各種計劃外的東西。
飛來的盤子,掉下的木頭,還有不知道從哪爬過來的蛇。

但國王沒有崩潰,既來之則畫之。

“不好了!壞了!又來了!”,一次次在情節中重複漢字。

每次出現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漢字,都有兩遍重複。

還埋了個小彩蛋,這條蛇是之前出現過的老演員。

讀完故事,記住了表示顏色和形狀的漢字,也讓娃看到,有時不用那麼糾結“犯錯”,很多東西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點這裡收下:

高頻漢字先行
這兩年測評過很多識字書和app,發現了一個常見的誤區,喜歡把筆畫少、長得像的字放在一起學。

字和字之間互不相干,放在一起不僅毫無意義,還更容易混淆。
其實對於剛接觸漢字的娃,漢字就像畫一樣,筆畫多幾個少幾個,沒那麼重要。
什麼才重要?
見到這個字的頻率、次數。
娃最快能記住的,永遠是經常見面的字,也就是高頻漢字。


其實小學語文課本就是這樣的設計邏輯,一年級上冊沒幾課,就教了筆畫很多的漢字,因為不是按筆畫排序,而是“高頻漢字先行”。
《三個小小人》也是這樣的編寫思路。
第一級就出現了“蹦跳”“怪物”“啊”“啦”這種筆畫相對複雜的字。

因為這些詞娃每天都會聽到很多遍,在各種繪本上、動畫片裡經常見,絕對是孩子生活中的高頻漢字。

一開始記不住沒關係,這些高頻漢字會反覆在後面的故事中出現,完全不需要有心理壓力。
點這裡收下:

連插圖和排版也在助力識字
很多人覺得,既然是識字書,就應該大字突出文字,圖不重要。
真的不是這樣。
孩子是天生的讀圖高手,精彩有趣的插圖能讓娃沉浸到閱讀中去,更好理解故事情節,集中注意力,甚至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識字書的插圖和文字一樣重要,圖和文應該是1+1>2的關係。

大多數識字書和中文分級書,插圖都很划水,比如認識“一”就畫一個橘子。
《三個小小人》的插圖,達到了圖文互為釋義的效果,圖是文字的延伸。

和大部分的識字書和中文分級書不同,《三個小小人》的文字排版戲特別足。

在翻開下一頁之前,永遠不知道後面的文字以什麼樣的姿勢出現。
當怪物追來的時候,文字都活起來了,成了劇情的一部分。

這樣的衝擊力,不只讓娃記住了字,也讓他們感受到,文字一點也不枯燥,文字充滿了表達力,文字是活潑的。
再比如《呀!土豆》這冊,當小人掉下來的時候,字也掉下來了!

娃在讀這句話的時候,自然地大聲讀出來,土豆片掉下來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孩子氣的排版,給娃視覺上的衝擊,讓娃不只認了字,還直觀地感受到了字。
孩子們也許不能理解“文字的張力”這麼抽象的話,但他們一定能感受到文字的活力。
點這裡收下:

小碎步識字,信心大於速度
識字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信心比速度重要。
《三個小小人》給娃的心理門檻低,任何一冊都沒有“超綱字”。
也就是說,所有分冊裡出現的文字,要麼是之前學過的,要麼是本冊要學的。
別小看這點,我測評了這麼多中文分級書,大多都做不到這一點。
《三個小小人》的閱讀感很純粹,沒有超綱字干擾,讀得更流暢,也給了娃們更多信心。

按照咱們大腦的工作習慣,只要不是“為了活著必須記住”的東西,就都可以忘記,所以娃一下子記不住字,是很正常的。
怎麼讓大腦覺得這玩意兒重要呢?
不停重複,並在不同的情景下重複。
《三個小小人》的每個生字在不同故事中,還會反覆出現,所以不必擔心一頁翻過去了而沒記住所有字。

從第一級預備閱讀開始,認識128個生字,用細節豐富的插圖,配合文字講故事,讓娃儘快熟悉文字,對文字有感覺。

最簡單的第一冊只有9個字,配上全是細節的插圖,初次見面,又簡單又好玩。

第二級開始從單句過渡到複句,第一級的字還會重現,同時開始學習高頻漢字。

比如在第一級裡出現過“生日快樂”,在第二級裡,就出現了“父親節快樂”;

第一級裡學過了“森林”,第二級就有了“森林音樂會”的故事。

第三級的句式更復雜,高頻漢字繼續復現,同時出現新的漢字。

比如上學、畫畫、月亮、杯子這些娃在生活中常用的字。

跨級之間,漢字也會不斷復現,比如第一級《大個子國王》書名中的五個核心字,在第四級的情節裡出現了。

整套書都是這樣的邏輯,每級都會對前面的級有一定覆蓋、呼應,溫故而知新。
到第五級已經進階到短篇故事,“熟字”在閱讀中的佔比逐漸擴大,就這樣小碎步走向流暢閱讀。

點這裡收下:

黛西讀者開團福利
前面寫了這麼多,只是《三個小小人》的主體故事部分。
作為一個成體系的分級識字讀物,當然不止是故事,還有大量輔助識字的環節。
每冊的結構基本上分四大部分:預習、故事、指讀、複習。

尤其是複習部分的練習,充分利用起來,可以讓娃更高效地在閱讀中識字。

練習題不會變成娃的負擔,因為形式特別好玩,就是為了儘可能地打破模式化學習,讓娃對識字閱讀保持興趣。

另外,每一級裡還附贈了識字工具,比如字卡、生字表,這些也都是幫助鞏固練習用的。

怎麼利用這套書,我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參考下:《我這嘴跟開了光似的,說它必須火,它真的就火了》
再捋一遍重要資訊。
《三個小小人》五級,每一級10冊,一共50冊。
閱讀難度適合3-8歲的孩子。

把這五級讀明白了,可以掌握1054個核心漢字,閱讀文字量近萬。

全套(50冊)原價890元,黛西讀者團價285元,下單還附贈配套的貼紙、字卡、字表以及音訊。

如果家裡還沒有這套書,無論識字量100還是300或是500,我都強烈建議入全套。
因為每個娃認識的100個字,都是不同的100個字,幾乎不可能剛巧就是第一級的那100個字,所以不建議越過入門級。
即便第一二級大部分字都認識,你也不會覺得白買了,因為拋開識字,這套書本身也是一套非常好的故事繪本。

故事中那些透過漢字的方向、大小、排列變化表現出來的活力,相信也能讓娃對文字更有感受力。

如果三歲小娃對識字還不感興趣,對字形不敏感,完全可以拿這套書親子共讀,都是很有趣的故事,大一點再用來識字,一書兩用。
已經在用識字APP的姐妹們,放心入,分級讀物和識字APP不會衝突,線上學習和紙質閱讀永遠是互補的關係,紙質閱讀無法被替代。
最後還有喜聞樂見的抽獎福利,一共20份。
🍪 福利一:大本營曬單
確認收貨後來咱們【黛西姐妹大本營】曬單,截團後揪出15個姐妹,每人送出一本價值59.8元的《給孩子的伊索寓言》。

先掃碼新增小夥伴進【大本營】,黛西小夥伴回頭會在群裡說曬單活動和細則,之前已經進過任意一個大本營就不用重複進啦。

🍪 福利二:留言抽獎
下單後來留言板隨便說幾句,截團後揪出5個姐妹,每人免單一份《三個小小人》大全套。
微信的精選留言數量有限,無論你的留言是否被精選,都有機會中獎的。
中獎名單會在5月份公佈,請姐妹們星標公號,這樣才能不錯過推送,不要中獎了沒來領,那就太可惜啦。

希望《三個小小人》能讓孩子們在笑聲中識字,享受閱讀。
黛西
這裡是購買入口:
開團時間:3月31日20點-4月10日24點
本文包含推廣內容和購買連結(俗稱團文)
請姐妹們理性消費,維護家庭和諧
雖然我和公眾號主體均非銷售方,但我非常關心你的跟團體驗,收到團品後有任何問題,請一定要聯絡黛西客服,千萬不要忍,更不要怕麻煩我。
任何售後問題,我們都會認真瞭解情況,幫姐妹們反饋給銷售方及責任方,盡我們最大能力協助大家與其溝通和解決問題。
有事別一個人扛,答應我做彼此的天使,比心❤️
找黛西客服最方便的通道是在服務號「黛你一起buy」

*關注服務號後,可以自動收取客服訊息、發貨通知、物流資訊,超級好用
開團必是用心精選,希望你和孩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