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來了,他來了,網際網路“雲爹”他來了。

眾所周知,我們的小孩子特別脆弱,鬥蛐蛐、打彈珠、盤珠子、遊戲、小說、蘿蔔刀都能毀掉他們的未來。
如果某個事沒有“寓教於樂”“開發智力”“強健體魄”的教育屬性,在我們這裡要統統被掃進“玩物喪志”的垃圾堆。
按理說,有這樣的教育環境,培養出十個八個黃仁勳、馬斯克手拿把掐,行行遙遙領先。
至於現實,在座的各位也都看到了,未來已來的80、90後,誰還玩破玻璃彈珠,早上睜開眼全是毀掉自己的貸款、彩禮、打卡和中午吃啥。
人一旦成年,就沒什麼人關心你的未來了,只期望你無論遇到多少糟心事,能做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畢竟,對成年人指手畫腳當爹的門檻,太高。
還是小孩子的生活容易點評,安全,門檻低。
當下,禍害小孩子的大毒草,落在了煙卡頭上。

煙卡是啥?不需過多解釋了吧。
小孩圈流行的遊戲,剪下的煙盒蓋,折成卡片的樣子,擱在地上用手扇,扇過來就歸自己。

看著眼熟就對了。
哥小時候玩的同類遊戲是西遊、聖鬥士卡片,一買一大張,一輸一大把。

這事之所以被批毀未來,無非是在海量群體的兒童裡,出了幾個瘋仔。
為幾張煙卡,永遠有瘋狂小孩。
湊在一起圍觀別人打煙卡,趁人不備搶了就跑。

是的,小孩子不用承擔刑責,一步到位,偷多麻煩,直接開搶。
類似的新聞並非個例,他們充分利用了未成年人的違法優勢。


有孤狼行動,也有團伙作案。
你看,藍衣男孩跳上車的身姿,有沒有當年飛車黨的風範?

搶劫者興奮得張牙舞爪。
被搶者一臉懵圈。
最驚險的一幕是一名小同學的煙卡被飛車黨搶走,他扒在車尾被拖行,險些遭到反方向車輛的碾壓。

幾毛錢的煙卡,硬生生催發出一片少年江湖。
本來,關於煙卡,成年人只是圍觀孩子的一場自發社交。
畢竟煙卡不是新鮮事,只是一代代兒童遊戲的重複。
當年玩過火柴卡的舉手。

火柴不流行了,但香菸依舊流行。
哥能理解小孩子在其中體驗的樂趣。
煙卡有手工DIY的樂趣,一個煙盒自己剪自己折,參與感拉滿。
小孩子喜歡,成年人也願意參與,自己拼著老命抽菸,竟然能給孩子提供玩具,致命的菸草還算什麼?


雖然造煙盒的材料需要自己籌備,但不難,滿大街遍地的稅收貢獻者,煙盒隨處可見。
孩子宅,被罵。
玩手機,被禁。
玩煙卡,家長樂滋滋。
還有什麼能讓孩子主動走出家門更有意義,他們開始社交,開動腦袋瓜,組團壓馬路,一天一萬步。
就為了在大排檔裡跟叔叔要幾個煙盒。

很多家長不是喜歡讓孩子吃苦嗎?
就怕孩子吃苦不夠,成天憋壞招給孩子找苦吃。
現在,家長請放心。
垃圾桶已經成了孩子的藏寶洞。


沒有一個煙盒能完整逃脫小孩哥的目光。
收集癖是人類的本性之一,你成年人收集鳥籠、公仔,小孩子收集煙卡,哪裡過分了。

甚至有的家長也願意插一腳,跟著秀曬炫,你家孩子翻垃圾,我孩子就比不上,只能在家裡拆他爸的中華、南京。


單說攀比心理這一塊,一個小煙卡穿透了使用者心智、提升了未來使用者(菸民)粘性,實現了破圈效果,創造了全民話題。
不火才怪。
再說,集郵只能用來展示,煙卡可以用來競技。
現在煙卡圈都有了專業術語,單手拍叫側炮,雙手拍又分蝴蝶炮、雞爪炮。


完美的遊戲閉環,滿足每一個人的情感需求。
而在這個閉環裡,具有流通性的物品,在自然流通中形成市場,進而出現兌換機制,一個原始的貿易雛形從萌芽中出現。

媽耶,哥看到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貿易史在小孩哥們的手中誕生。
孩子們本可以從中體會到更多。
在自由交換的世界裡,如果沒有秩序規則,形成契約以及保障執行契約的力量,就有人違背規則,而不守契約如果能獲得最大收益,省去自己翻垃圾桶的時間,免掉手工摺紙的費時費力,甚至不需要自己一次次手疼拍地板,就能拿到炫耀的資本……
人性就經不起考驗。

本來,成年人可以在煙卡遊戲裡告訴小孩,交易是什麼?市場是什麼?契約對每個人的好處,破壞契約而不受懲罰的社會有多可怕。
甚至再進一步,告訴孩子不必痴迷搜尋煙卡,畢竟香菸從來不是稀缺品,因為我們不僅是捲菸生產大國,還是受菸草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捲菸消費量佔全球的43%以上。
順帶告訴孩子,別看那些吞雲吐霧的人能買得起煙,他們的肺已經黑了。
雖然有這些好處,但不是我們的慣常行為方式。
這個影響學習,禁。
那個讓孩子學壞,禁。

從來不思考沒了煙卡,那些公然搶劫的小孩子,就能成為乖乖仔?
要知道,搶煙卡,只是他們成長經歷導致出來的行為結果,而不是原因。

至於動不動就用“沉迷”取代愛好,將小孩的樂趣貶得一無是處的成年人,更沒心思關心小孩該玩啥。
被禁讀小說的一代人,將網咖視為毒草。
被禁讀小說+被禁上網咖的兩代人,組團將ABC視為毒草。
各有各的不順眼,各有各的成長缺陷,不斷將下一代的愛好打壓下去。
代際迴圈經驗歸零,惟有一禁了之。
一個輪迴下來,煙殼又成了毀未來的東西。
明明咱們80後,已經在煙殼上過完癮了。

講真,我們缺少青少年文化,哥從小就讀各種少年宮裡的故事,卻沒進過一次少年宮。
什麼是少年宮,位列哥的童年十大未解之謎首位。
本來在最該玩耍的年紀,能夠玩的東西反而最少。
需要耗費成年人精力和時間的活動,不行。
分散孩子學習時間的聯賽,也不行。
讓孩子自己參加特長培訓班,都不便宜。
煙卡遊戲成了自然選擇的結果。
只不過,它現在成了在網路世界裡不討喜的遊戲。
論調,還是那些陳詞濫調。
要說這款遊戲裡,真正毀孩子未來的,在哥看來,明明是煙。
煙殼毀不毀孩子難說。
煙毀人,是定論。
2022年,銷量約為26500億支,四年連漲,3億人抽菸。
小孩子可不是其中的主體人群。



來呀 一起搞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