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後終於見識到了煙卡,一場有預謀的飛車搶奪讓人背後發涼….

姐妹們,原諒我開頭囉裡八嗦,主要是最近就這一個大事兒,不叨叨怕你錯過了掐大腿。
下週三(8月21日)又可以和你們雲見面了,我把“世界廚具之父”德國WMF搬進了直播間!
在德國留學時候經常帶朋友買WMF揹回國,現在咱們不用出國背鍋了,在直播間就可以好價買到德國進口鍋具、德國精工廚房刀,還有咖啡機和價效比廚房小電器,承包品質廚房該有的一切。
這場直播攢了三個多月的進口庫存,只有週三晚上這一場,下播就不能買了,千萬別忘了預約。
如果沒法一直蹲直播,可以新增黛西小夥伴,群裡到時候也會即時轉播的。

預約直播後找小夥伴,還可以參與抽獎哦🎁

文|黛西
上週在濟南火車站,過安檢口時候,餅餅發現地上有一張花花綠綠的小卡片。
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煙卡。
之前經常聽人說起這東西,我最近還收到了一個姐妹兒的求助,看得人後背發涼。
她說孩子被三個同學搶劫了。
有人找目標,有人搶,有人騎電動車接應。
一場有預謀的打劫,就為了煙卡。
▼ 事發後調的監控
這些年,我好多次在新聞上看到關於小學生玩煙卡的討論。
有人提議禁止。
因為擔心煙卡會讓孩子過早接觸香菸,覺得這是個稀缺的東西,想得到,想嘗試。
有人說不要那麼敏感!
這不就是咱們80後小時候玩的摔板嗎?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有專屬於他們一代的童年回憶。
也有父母表示,我不反對孩子玩煙卡,但現在煙卡已經不是簡單的卡片了。
孩子為了集煙卡,用零花錢買菸,翻垃圾桶找煙殼,還有私信裡提到的搶劫煙卡,看上去不是個例。
今天就來聊5毛錢的個人看法吧。
第一個問題,這不就是咱們80後小時候玩的摔板嗎?
一樣,也不一樣。
80後的摔板,10後的煙卡,都是孩子自己創造的社交遊戲,孩子交流感情的方式。
我們不理解,不代表這種方式是錯的。
但它們明顯又很不一樣。
現在資訊太發達了一樣東西一旦流行起來,很快就會變成一門生意。
網上隨便一搜,大量商家在銷售販賣煙卡,學校附近的商家也在用營銷手段兜售煙卡,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

某品牌煙盒製作成的煙卡,被小學生視為“王者版”,200張售價高達1121元。

煙卡銷售氾濫,說明這不再單純是一個兒童自創遊戲的工具了。
這個情況在三十年前是不存在的。
一旦有生意的利益驅動,商家就會對煙卡遊戲反向推波助瀾,讓孩子們被過度誘導,視之為“硬通貨”
第二個問題,是這屆父母太敏感了嗎?
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小學生還流行過一陣子盤串兒,當時也上過熱搜。
也有人反對,覺得串兒分三六九等,會引起孩子之間的攀比心理。
但絕大多數父母還是很放鬆支援的,作為孩子的一種解壓方式,挺好!
所以這屆父母並不是見不得孩子高興,玩什麼就禁什麼。
但是,煙卡和盤串兒有一點不同。
小學生盤串兒的珠子,是一個”中立“的物品,你可以盡情瞭解接觸,不會對孩子身心產生任何隱患。
煙卡是香菸的一部分,而且等級是根據香菸品牌和價格劃分的,這就會讓孩子對菸草產品產生好奇和嚮往。
有些玩煙卡的10歲孩子,甚至比大人還了解各種菸草品牌的行情。
天王老子來了,這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不要說什麼煙卡是煙卡,煙是煙。
法律也會告訴你,煙卡作為煙包裝的一部分,兜售給未成年人是違法的。
第三個問題,作為學校和家庭如何管理,應該禁止小學生煙卡嗎?
先說結論,我認為禁止不是好辦法。
嗯?那這不是和前兩個問題的立場自相矛盾嗎?
並不是。
禁止意味著一刀地切管理行為,繞過了孩子的心理訴求。
盤串為什麼會在小學生裡流行?
因為解壓啊,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太大了!
煙卡又為什麼流行?代表了孩子什麼樣的情感訴求?我們有沒有嘗試理解過?
或者反過來說,孩子們不玩煙卡,他們還有什麼其他可以玩的活動嗎?
他們課間被允許在操場上瘋跑攀爬嗎?

他們放學有機會在大自然裡玩耍嗎?

被壓縮的課間10分鐘,孩子們被要求待在教室裡,不玩這個,有什麼別的可玩嗎?

一個遊戲可以在孩子中間流行起來,一定有它的理由。

禁止是一個很簡單有效的方法,但人被忽略的情感訴求,總需要一個出口,未來一定會透過其他形式表現出來。
難道出一個,禁一個嗎?
很多人是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碰。
但想想我們自己,誰都知道手機玩多了不好,短影片看多了不好,不一樣還是欲罷不能麼!
這時候如果跳出來一個人說,手機沒收,禁看短影片,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會是什麼樣的情緒?

所以怎麼辦呢?
首先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別站到他們的對立面。
我不反對你玩煙卡,尊重你的愛好活動。
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看到你和同學都喜歡玩,肯定有你們的理由。
然後設立界限。
界限分黃線和紅線。
黃線是你不建議孩子做的。
比如不要去垃圾桶裡翻,因為實在很不衛生,有健康隱患。
比如不要過度攀比,用煙卡給同學分三六九等。
紅線是堅決不能接受的。
比如去搶劫煙卡,為了得到煙卡,霸凌孤立別人。
紅線並不是針對煙卡說的,而是價值觀引導,任何目的都不是搶劫霸凌孤立的理由。
至於強調禁止吸菸,這事兒我覺得有一點風險。
孩子已經在煙卡的“誘導”下,對菸草產生了好奇,你越是禁止,他們越覺得刺激嚮往,越想偷偷嘗試。
如果我是班主任,或者我可以給班主任提建議,我會建議老師做主題班會。
讓孩子自己查閱瞭解菸草產品的危害,在班會上討論交流,讓孩子們主動選擇不願碰菸草。
最後說句題外話,如果我能向有關部門提點兒啥建議,我想建議學一下歐洲的“恐怖煙盒”。
國內香菸的精美高檔包裝,真的很難讓人聯想到“吸菸有害健康”。
這是德國的煙盒設計,滿口爛牙,燻黑的肺,腐爛的牙。
包裝上的提醒語通常也不是一句不疼不癢的“吸菸有害健康”,而是更直接的“吸菸可能致死”。
從2016年開始,歐盟強制使用這種“恐怖包裝”,菸草銷量明顯減少。
圖片越噁心,越難賣掉。
在這種“恐怖煙盒”的渲染下,即便沒有給孩子強調過吸菸的危害,6歲多的餅餅也會告訴我,吸菸太可怕了,不要吸菸。
黛西
📍📖 你可能還喜歡讀
📍📹 你可能還喜歡看
來影片號圍觀真人黛西
謝謝你們點的小紅心❤️
📍🛒 西好物推薦

不開打賞,喜歡請轉發+在看+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