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單身女性買房圖鑑:“既有自帶豪門的能力,又有嫁給愛情的運氣”

近日,大城市女性買房猛增”話題上了熱搜。

據《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顯示:2018年女性購房者比例整體達到了7年來最高值——46.7%,與男性購房者的比例已經非常接近。
而這個數字,在2012年只有10%。
2018年,已購房的女性中,約45%需要父母資助,29%能完全憑一己之力買房。
一線城市買房的單身大齡女青年(30-50歲)中,有31.5%選擇全款。在二線城市這個比例高達35.7%。其中,28-30歲女性購房比例最高
在此之前女性在職場成長曆練,隨著事業攀升和經濟實力的積累,她們會迅速決策買房。
看新聞,大家都在感嘆中國的女性日趨獨立,房子比男人靠得住。
實際上,那些買房的姑娘不一定就是單身;而那些單身的姑娘買房子時,其實不一定在想著婚姻。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ici,一個步履不停的拖延症創作者。

“剛需,給爸媽和自己一個家”
小A:投資經理,27歲時買房。
購房方式:首付70%爸媽資助+30%親朋好友借款,貸款30年獨自償還。
“我家裡一直有一套公租房,但是個老破小,爸媽和我都不在那裡住,所以租了很多年房子。對於一套溫馨小房子的渴求,在我心裡很多年。
我剛工作時去看過房子,爸媽覺得太貴就沒再理這個茬兒。那兩年房價瘋漲,10個月後,我再看我想買的房子,從250萬漲到350萬。
我覺得必須出手了——即使爸媽強烈反對,我也異常堅決,好像誰都不能阻礙我的決定。
最終150萬的首付,爸媽資助了70%,找親朋好友湊了30%,剩下房貸自己還。

最開始兩年又要還房貸又要還跟朋友們借的錢,有點吃力。當時幾乎掙的錢都拿去還貸了,賴在家裡跟爸媽蹭吃蹭喝,也努力嘗試兼職。
好在當初把賬都算清楚了,兩年後工資漲上去就很輕鬆了。
很多時候,我們全家都感嘆,買房子是我超級正確的一個選擇。看到爸媽的幸福感蹭蹭上升,我心裡甭提多高興。
買房子時還是單身,房子是我要給爸媽的。現在有男朋友了,我們正在一起努力,希望過幾年有機會再買我們自己的那一套。”

“買房是我留在這座城市的條件”

小B:資深律師,29歲買房。
購房方式:首付50%爸媽資助+50%積蓄,貸款30年獨自償還。
“我18歲上大學後就一直留在北京。工作後很幸運單位有名額,我拿到了北京戶口。
可是後來我才明白,什麼叫做集體戶口——就是你必須在這個集體才能保留的戶口。
如果我想要留著北京戶口,又想脫離集體,就必須給我的戶口找一個落腳的地方。當時實在受不了我前老闆的脾氣了,為了跳槽,我就只能買套房子。
買完房子很開心,因為感覺自己終於在北京有個窩,爸媽來看我也不用再住酒店或者一起擠在出租屋裡。不過發現有了房貸後,我更是不敢輕易跳槽。
從買完房到現在又兩年過去了,我還沒有遇到另一半。我不會要求另一半一定有房,如果他將來不介意住進來,我也不會介意。
但其實我沒有那麼著急,畢竟我的工作那麼忙,以及我有那麼多單身的女老闆。”

“沒有男朋友,也等不了男朋友”

小C:公司高管,35歲買房。
購房方式:全款自付
“我從22歲就一直認真地談戀愛,出國讀書工作很多年,後來又回國。戀愛談得很精彩,就是一直沒有遇到適合結婚的人。
如果說最後悔的事,就是年輕時沒有好好找個愛的人,踏踏實實結婚。別人都看我是一個女王,其實是被迫的,我心裡是個小公主。
我一直覺得,女生就該好好嫁人,就該適婚年齡結婚,就該找個有能力的男生,最好男生有能力買個婚房。可惜我少了些運氣。
後來我年薪百萬了,有足夠的錢,家裡人就商量說買套房吧。

有時候看看身邊有一群朋友,家裡天天雞飛狗跳,上演出軌小三、婆媳大戰的狗血劇時,我會暗自慶幸一個人省了多少麻煩,也不會有人惦記我的財產。
只是夜晚或者生病時,我還會被單身所困惑,會懷疑自己是否還能遇到很好的人,會焦慮沒有體己的另一半照顧,也會經常害怕自己會孤獨終老。
每當回到家,看到我特別漂亮的兩居室,就覺得——還好,至少老孃有錢。”

“一個投資行為而已”

小D:某書博主,24歲買房。
購房方式:首付100%爸媽支付+10年房貸獨自償還。
“我還是個研究生,目前兼職在做博主,一年時間雖然談不上紅,但也有粉絲十幾萬,接到過一些廣告。
家裡中產階級,男朋友比我大一些,也算小有成就的中產。我沒有生活壓力,但也絕對沒有讓我坐吃山空的背景。
雖然當博主的成本不少,我也還沒有形成什麼穩定的團隊,但對那些包包奢侈品我真的沒有那麼高需求,所以其實不會花費那麼多。
當我開始有一些收入之後,我要怎麼理財?我本身是學金融的,男朋友也是做這行的,所以我們有很多討論。
我有想過去創業,但我覺得自己其實更適合做員工,沒有創業者的潛質。這時候,我就想要不投資房產吧。

男朋友在國外有房子,也有能力在國內一線城市再買房子,但我們倆似乎從沒覺得這些和我要買個房子有什麼直接關係。
我從做功課到籤合同一共就用了兩個月,房子選在一個二線城市,現在漲了一些,但我會長期持有,已經租出去了。爸爸媽媽和男友都很支援我的決定。”

房子和婚姻的二三事

如果只看上面的故事,似乎這些女性決定買房和她們是否單身沒有關聯。
但實際上,我身邊確實又有些姑娘,因為房子影響了她們的婚姻。
@小E:
小E是我的好朋友,三年前她心心念念買房子。還沒看完房子,就遇到了男朋友,相處得很開心,一年就談婚論嫁,而她也準備結婚前把房子的事情搞定。
男朋友起初很支援,但男朋友的爸媽聽到後卻不幹了,原因是要留出這套房子的首付,小E家就沒有錢再裝修男方家準備的婚房了。
更何況自己的兒子一結婚還要一起背女方名下的房貸,他們心裡不太舒服。
一來二去,一拍兩散。雖然失去了男朋友,但小E勸慰自己早點看清是好事;真正讓她難過的是,她失去了買房的好時機。
@小F:
小F是因為當年諮詢我買房的事情,我才瞭解她家裡還有個弟弟。她覺得自己既然有能力,就把爸媽的房子留給弟弟。
並且,她爸媽並不重男輕女,她和弟弟也感情很好,但她總覺得既然早晚要獨立,那就爭取早日從家裡搬出去。
結果在買房子期間認識了後來的男朋友,一年半後就結婚搬進了老公的房子裡。她很想得開——既然有一個很好的地方住,錢就留著幹別的吧。

@小G:
小G買了個單身小公寓之後,爸媽一直擔心貸款和買房資格會影響她未來的擇偶。
小G之後的半年頻繁相親,當遇到打算進一步交往的男生時,她會不經意提起房子的事情,發現男生們的反映真是大相徑庭。
她記得,第二次和男朋友吃飯時,當時還是普通朋友的他得知她買房的不易後,表達出由衷的欣賞和佩服。
兩年後他們要結婚,因為男生沒有購房名額,又不想耗太久,他們只能在婚後買房,並且還需要承擔高額首付。
未婚夫笑著說,不就是要多掙點錢嘛,你不介意暫時租房結婚就好。小G感恩,房子幫自己選了對的人。
寫在最後
這時再回頭看所謂的房子和幸福,何去何從?
中國單身女性喜提購房主力。媒體們熱議:獨立、理性、不諂媚,是職場女性最美的模樣。
越來越多的姑娘、甚至姑娘的爸媽都不再覺得房子一定要男生買,也不擔心女生買了房子會影響未來尋找另一半。
無論如何,這是個大大的進步。
房子和婚姻沒有直接關係,很多女性買房只是她們真的需要買房,“單身主義”、“經濟獨立”、“大女主”,都是別人給她們的人設和標籤。
房子確實能給人安全感,另一半也能給人安全感,可這兩者似乎不能相互代替。
願所有女性都有自帶豪門的能力,且有嫁給愛情的運氣。

2019科技創新者大會(TIC2019)於5月31日在北京硬核來襲,準備好跟隨與科學家、創新者們一起,感受技術帶來的衝擊波了麼?
識別海報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限時免費搶票通道開啟中!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ici,一個步履不停的拖延症創作者。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絡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資訊。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