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去看B站這個影片!!

點選下方👇“阿貓讀書”關注公眾號
和29萬讀者一起讀書、寫作、思考、覺醒…
讓成長不再孤獨!

前陣子在B站發現了《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課程,大概看了一下,很不錯,很多都是書裡的內容。


🔗BV1mK4y1b761
這本書是我從開公眾號以來一直在安利的書籍,也影響了我之後的種種選擇,例如做公眾號、投資、合理負債、開公司..
所以這份書單我也一直在長期更:“財務自由”終極書單:從入門到終極
你可以把這個課程當作是老師對書本的講解,我相信會更容易理解一些。
由於介紹過太多這本書的內容,這裡就不多寫了。
貼一個曾經知乎的回答給大家,2.7萬贊,有幸是這個回答的排名第一。(感覺自己變成這本書的代言人)
1/《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有什麼價值
價值太大了,過去5年,我起碼看了5次,每年一定重溫一次,對於理財小白強烈推薦!對於投資老手就算了,都是“常識”。
看了一些其他的理財書籍,到頭來還是覺得《富爸爸窮爸爸》是最經典的,也許是我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畢竟是我的啟蒙理財書籍。
這本書是透過故事的方式向你傳達理財和投資的觀念,更加讓人深入人心。
故事還是真實的,就是作者親身父親是窮爸爸,而朋友的爸爸是富爸爸,因此他有機會得到對於財富截然不同的觀念。
我用了不到一小時快速地把這本書又翻閱了一遍,常看常新,依然經典。
2/最新看完後的感悟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談到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加資產」和「減少負債」
1)增加資產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這個概念理清後鬧記於心,在經濟條件方面都不會過得太差。
他在書中說了3個「增加資產」的典型方法:打工、創業、投資。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打工是普遍的道路,也是必須的道路,就算是創業者一開始也免不了打工,只不過是為自己打工而已。
一開始提升打工的能力,是「增加資產」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原始積累,提升打工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提升專業能力、人際關係、職業素養等等。
我個人的規劃是這樣的:
在25-30歲的階段,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打工的能力」,我現在是自由職業,也是屬於為自己打工的一種。
但還是少不了專業能力,我目前定位於專業能力是財務分析和自媒體的運營。
在業餘的時間就可以開發投資的能力把小部分精力放在了提升投資的能力,例如指數定投、理財技巧、資產配置等。
所以這個年齡階段,「增加資產」的主要方式一定是「打工的能力」,少部分的方式就是「投資的收益」。
接著,隨著年齡的增長,在30-35的階段,「打工的能力」已經逐漸成熟,資金和經驗也得到一定的累積。
我會把這部分的精力慢慢減少,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投資的收益」。
結果就是:我「增加資產」中透過「投資的收益」的比例會慢慢提升
總的來說,這個階段,我主要有兩種方式「增加資產」,那就是「打工」和「投資」。
接著到了35歲-40歲,我希望自己的「投資的收益」完全能夠覆蓋自己的「日常開支」,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財務自由的狀態。
終極狀態就是,「投資的收益」不僅僅超過「日常開支」,還能遠遠超過「打工的收益」。
(這個回答是幾年前寫的,有幸現在提早實現了35-40歲階段的計劃,目前正在追求終極狀態;
我希望能有2倍年開支的被動收入,當然,能力和投資水平不管什麼年齡,永遠都需要不斷提升)
以上就是「增加資產」簡單的一部分,有些人覺得投資有風險,不一定能實現。
2)減少負債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麼是負債,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定義中:
不能給你帶來現金流入的都是負債,例如你買了一套房子,你每個月都需要還房貸,那就是屬於負債。
當然不是說不能有負債,而是要「減少負債」,如果我有足夠多「增加資產」的方式,那我自然也可以「增加負債」。
那還有什麼典型的負債呢?
車子,對於大部分人在起步來說,很費錢,起碼是幾十萬起步,還不包括保險、停車費、養車等。
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對於金錢的損耗還是不對等的,況且現在還有地鐵、巴士、滴滴打車,生活出行已經足夠便利了。(這裡指一線城市)
所以,「減少負債」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不買車子」。
當然,如果你說用來談生意什麼的,能為你掙錢的,創造價值的,那是另外一回事,這個屬於投資範疇。
除了車子,還有生活中其他很多東西,例如奢侈品、昂貴的鞋子、米其林等,這些隨著你「增加資產」,你必定會忍不住剁手,同時開始「提升負債」。
很多人就會掉入這個陷阱中,一邊瘋狂「提升資產」,一邊瘋狂「提升負債」,永遠都達不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生活中有一種普遍人會認為是「負債」,但我認為是「資產」,例如我向親朋好友借了一部分他們不用的閒錢進行投資,我每年給予他們6%的利息回報。
而我過去5年自己穩定能夠獲得10%左右的投資回報,那我就能每年淨賺4%的利息回報。
這個看似是「負債」,對我來說其實是「資產」,因為每年給我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入。
「減少負債」不代表「沒有負債」,像我個人最近的負債就是投影儀、養三隻貓、喝好的咖啡。
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負債」,但一定是我承擔起的負債,佔我收入比重不多的負債。
最重要還是要理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進行合理的分配。
不要買了房子就以為是資產,也不要借錢就以為是負債,當然借錢投資失敗就是一種負債。
對於普通人來說,其實並不需要多麼精湛的投資技巧,或冒多大的風險創業。
只要理清生活中這些概念,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在職場道路上穩定發展,增加資產和減少負債都能過上不錯的小資生活。
最後,《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致富的核心技能有會計、投資、營銷、法律,說這本書沒用的人,先問問自己有沒掌握了這4項技能。
下面也補充總結一些知友的提問和更多的理解。
3/ 富爸爸有很多系列,看哪一本?
最經典的就是《富爸爸,窮爸爸》,其他基本雷同,個人認為看這一本就夠了,有時間當然也可以看看當作重溫。
4/ 買房就一定是負債嗎?
Robert Kiyosaki自己就是透過買房和創立企業財富自由的,所以他非常提倡買房,但前提是房價合理。
按照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估值太高了,以至於會現金流出,所以就是負債,不太值得。
另外,Robert Kiyosaki更多的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如果你模仿Robert直接去買房或不買房,那都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搞清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投資方向,例如股票、商品。
Robert還買了遊艇,一般人來看就是負債,但他的遊艇也是資產,因為他把閒置的遊艇也租了出去,每個月帶來現金流入。
我之前住民宿,發現民宿主人也是租的房子。
他租了一間大房子,有3個房間,自己住一間,把另外兩件裝飾一下租給別人,剛好抵掉自己的房租,這不就把負債變成了資產了嗎?
總之,方法很多,活學活用,不一定只有買房才是唯一的道路。
5/ 每個人將來都會變成負債
為什麼要累積資產?資產能夠在你沒有工作的時候還能給你帶來收入。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生病、意外,我們自己總有一天就會成為「負債」,因為看病就需要源源不斷地現金流出,這個時候我們總不能指望勉強再去工作。
我們必須要用資產帶來的現金流入維持我們生產,如果僅僅用存款,萬一花完了該怎麼辦呢?
年輕人看似是個體,但總有一天你會有家庭,有伴侶、孩子和父母,萬一有一天是他們生病了,你微弱的收入決定不能夠承擔。
提早累積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資產,你的人生才會有保障。
PS:想看阿貓更多的賺錢認知、財思路非常推薦【阿貓的百萬財富指南】小報童。
原價199元,早鳥價99元,一次訂閱,永久有效,限時送「理財能力大課PPT
專欄更新88篇,分享阿貓在上海有車有房,25歲賺到100萬的財富方法。
越早上車越划算,目前已有2200+訂閱,價格會隨訂閱增加而漲價,直到恢復199元原價。
推薦閱讀

下方微信掃碼,加入阿貓的付費社群【覺醒創富社】,可以優惠166元。
首次完成百日寫作打卡,每天寫100字,連續100天(可請假3次),全額退回門票錢
老同學限時5折續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