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墊底!網紅城市,為何救不了經濟

文|凱風
網紅城市,能不能撐起經濟?

01

近期,各地一季度經濟報連續釋出,網紅城市究竟表現如何?
2024年至今,全國已誕生了兩個現象級網紅城市,一個是黑龍江哈爾濱,一個是甘肅天水。
先看哈爾濱,冰雪經濟雖然帶來潑天的流量,但GDP增速卻未能跑贏大盤。
今年一季度,哈爾濱經濟總量1173.1億元,同比增長3.7%,在“東北F4”中再次墊底。(參閱《最新30強城市,誰在領跑,誰掉隊了》)

作為新晉網紅城市,哈爾濱的流量是貨真價實的,拉動了整個黑龍江省的文旅市場。
無論遊客人次還是旅遊收入,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黑龍江共接待遊客高達7372.9萬人次,同比增長113.3%,實現旅遊收入1048億元,同比增長303.2%。
既然文旅如此強勁,為何從省到市,經濟增速都不及預期,問題顯然出在別處。
再看甘肅天水,旅遊同樣十分火熱,但經濟卻未能跑贏全省平均水平。
根據官方資料,一季度天水GDP為190.1億元,同比增長4.3%,低於全國(5.3%),更跑輸甘肅全省(5.9%),增速在全省14個市州中位列倒數第四。
這一成績,也並非來自網紅經濟直接關聯的第三產業的貢獻,而主要來源於工業。
資料顯示,天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其中積體電路產量增長57.2%,而服務業僅增長3.3%。
其實,在麻辣燙帶動的滔天流量拉動之下,天水的旅遊市場表現也不錯。
3月至“五一”假期結束,天水市累計接待遊客1338.17萬人次,遊客旅遊花費達76.9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69%、36.52%。
文旅經濟走高,第三產業卻不及預期,而經濟增長也未能跑贏同能級城市。
這是網紅城市共同面臨的最大尷尬。
02
潑天的流量,為何沒能最終提振經濟?
網紅經濟是典型的流量經濟,來得快去得也快,再“潑天”也只是短期流量。
一座城市,從火速出圈到陷入沉寂,從突然爆紅到進入“冰河世紀”,長則不過三五月,短則只有幾周。
越是充斥著人為營銷因素,越是缺乏本地文旅生態的支撐,網紅經濟就越是曇花一現。
山東淄博、黑龍江哈爾濱、甘肅天水,堪稱三大現象級網紅城市,其從爆紅到沉寂之路,恰好體現了這一點。
從微信搜尋指數來看,淄博至少持續了幾個月,哈爾濱火了接近一個季度,而天水只維持了一個多月,甚至沒能撐到五一長假。
從流量高峰來看,網紅城市更是一蟹不如一蟹,週期越來越短。
天水搜尋流量的高峰,與山東淄博、黑龍江哈爾濱相距甚遠,即使最頂點的流量,也不及成都、西安等地的日常。
至於一些中小城市更是曇花一現,連一兩個星期都無法維續,自然難以形成對經濟的長遠支撐。
更何況,某些網紅城市的出現,並非水到渠成的自然現象,而是“製造”出來的。
社交平臺、地方政府與流量大V的合謀,固然能掀起流量的滔天巨浪,卻撐不起真正的文旅大市。
這樣的網紅城市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真正吸引更多關注,答案顯而易見。
03
網紅經濟哪怕能夠一直火,對經濟的刺激效應也有限。
原因在於,網紅經濟背後的文旅產業,只是錦上添花,難以形成真正的經濟支柱。
網紅經濟,最容易拉動的是旅遊業,帶動的是消費,但旅遊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並不高。
要知道,即使是在疫情之前,旅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也不到5%,這還是加總旅遊出行、餐飲住宿、購物、娛樂之後的結果。
即使一些旅遊大市,文旅相關產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也不到10%,明顯低於製造業,甚至不及房地產和建築業。
某種程度上說,文旅產業對於許多城市只是錦上添花的補充,不是雪中送炭的新增長極。
更何況,許多所謂的網紅城市,本身並沒有一流的文旅資源稟賦,靠著某種美食或活動而強行出圈,拉動效應自然極其有限。
無論是燒烤還是麻辣燙,產業鏈條都很短,而冰雪經濟的鏈條相對較長,但又受制於季節影響。
其實,真正的文旅大市,如成都、重慶、長沙、西安,靠的不是一次兩次的出圈,而是文化、旅遊、餐飲、演藝、會展、體育等全方位的融合。
將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結合而來,才能最大發揮其經濟價值,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些地方之所以能夠一直出圈,與其說是城市營銷,不如說是良好的文旅資源稟賦、多元的文旅產業生態與豐富的城市生活共同作用的結果。
事實上,這些文旅強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多數都是製造業,文旅只是產業矩陣中的一環。
城市發展沒有捷徑。
網紅經濟,頂多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更非救命稻草。
04
網紅城市意義幾何,難以一概而論。
任何城市,只要能夠出圈,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潛在利好。
哪怕只是知名度的提升,都能帶動城市形象的重塑,刺激消費的反彈。
怕的是那些跟風炒作、人為製造的網紅城市,更怕的是那些為某個網紅場景不吝投入巨資的功利之舉。
面對不同城市,網紅經濟帶來的效應截然不同。
對於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本身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匱乏,成為網紅城市本身就是成功,如創造了村BA、村超神話的貴州榕江、臺江。
對於一些本身就不乏文旅底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城市來說,網紅城市也有著事半功倍的帶動效應,東北很多地方就是如此。
但對於絕大多數城市來說,沒有文旅資源,沒有一流的城市底蘊,沒有獨特的風情,靠炒作或重金打造出的網紅城市,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然而,不是每個城市都有成為網紅城市的潛質,也不是每一個網紅城市都能拉動經濟增長,而網紅城市更不是城市轉型的救命稻草。
網紅之外,一切仍要回到產業,只有產業強才是真的強,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是如此。
-END-
國民經略創始人 凱風

 最新城市力作


大國大城,40座城市前景分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