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棄財學醫歸來的董小姐,遇上了不肯招留學生的董大姐

作者:碧樹西風
來源:記憶承載
文章已獲授權
我一直想聊董大姐揚言不招留學生,被很多大V要求道歉的這件事。
但苦於找不到時機。
因為我的觀點不那麼政治正確,我需要一個契機,正巧,某名醫婚內出軌的瓜,送上門來了。
他的瓜裡面牽涉的這個小四,董小姐,正好是一個留學哥大旗下女校學經濟,走4+4通道回國從醫的案例。
這個案例讓國內又一次掀起了對留學的討論。
首先我們看董大姐的那番話,這個不用講,明擺著就是她不對,你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何況當初董大姐所謂的技術洩密事件,這事兒也怪不到留學生頭上。你僱傭一個沒有過留學經歷的員工,也可能出現企業之間的這種資訊的傳遞。
但我想講的並不是這個,因為講了也沒意義。這些話,早在董大姐那麼說之前,她就預料到了。
她不在乎,也不想聽。
實際上作為一家制造業的集團,尤其是我們處於先進領域裡的企業,她是不在乎招不招留學生的。
她表示的僅僅是,她不招,不等於強迫別人也不能招。
她為啥什麼說呢?
說到底,實際上是因為在海龜與土鱉兩個群體之間,矛盾存在很久了。
這裡的海龜指的是純海龜,就是未經高考直接留學。也就是說,沒有參加過高考的,和參加過高考的這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她只是選擇性地站隊。
對於董大姐來說,都不用想,她的那類企業裡面,未參加過高考的純海龜的佔比極低,她完全可以不假思索的討好另一頭。
我為啥要講這個矛盾,就是因為多年以來,一直有家長問我,關於留學的事情。
留學這件事是分階段的,30年前的留學,和最近10年的留學,並不是一回事。
30年前的留學其實是以土鱉轉海龜為主,也就是透過國內高考,讀研期間留學為主。
而最近10年的留學,很多是無法透過高考的人,在想辦法直接讀海外本科。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將來要回國工作,你都是要先考慮工作環境與人事鬥爭的,這一點很重要。
直接留學讀本科有一個好處是明擺著的,那就是繞過硬槓桿。
比如某些要求QS100,你在國內可能墊底的那幾個C9,都不夠格。
但你花個幾百萬,把孩子送去美國讀兩年社群大學,再轉學,別說QS100,QS前十都可以操作。
前提是你能畢業,進,總有辦法的,出,對孩子還是有要求的。千萬別今天聽我這麼一說,都去操作了,回頭你畢不了業,別怪我。
這個是好處,當然,前提是你目標明確,你畢業了之後,進某些地方,其他方面你要搞定。
人家QS前100只是標書裡的一個要求,不是全部要求,你仔細品。
有些人,不瞭解遊戲,誤以為只要QS前100就可以大殺四方,那你想多了。
那麼既然有了這種好處,就必然有連帶的壞處。
壞處是什麼?
壞處是你會發現這樣做的人多了之後,相關的單位裡面,明顯的出現了兩撥人。
一撥是高考考出來的,另一波是沒有透過高考的。
這種分歧,古已有之。所謂我是兩榜進士,你是其他途徑。
那麼慢慢的,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兩榜進士,開始抱團,而其他途徑,也開始抱團。
所以我說,壞處是非常明顯的,就是你身上的標籤從一開始,就敲定了。
那麼你孩子將來要被安排去的那個地方,到底誰拿大,是很重要的。
有的是分庭抗禮,有的是兩榜拿大,有的是其他拿大。
如果是高考生群體拿大,你孩子進去,上來就得被排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種爭鬥,一直存在。
所以想要走這條路的家長們,自己要想一想,綜合起來,全面地想一想。
如果你的牌面真的很大,很多時候你犯不著這樣。
你完全可以無視學歷,我管你什麼兩榜進士,其他途徑,我上來就以黃帶子的資格,以資方的實力,跟你們講話。
雙方都會拉攏你。
因為在他們看來,你屬於那種沒有標籤又自帶資源的。
於是他們就會覺得誰拉攏了你,你就是誰的陣營,沒學歷反而是你的優勢。
或者你乾脆真的優秀,國內高考的佼佼者,讀個名校本科,再去海外留學。這種你完全可以橫跨雙方的資源,誰都得賣你的賬。
如果你的牌面不夠大,你孩子不夠優秀,與此同時,你能夠找到一點小關係,能夠出一點小錢,比如幾百萬。
那麼去海外讀社群大學再轉名校本科這個渠道是適合你的,好處是可以繞開門檻,壞處是你終身都會被打上其它途徑的標籤。
一旦打了這個標籤之後,兩榜進士那一派,就會預設你是對方的人,那麼你的資源也就被視作其他途徑派系的資源了。
長期看,這裡面有很多問題。
因為平心而論,缺乏高考經歷的純海龜這個群體,在人事鬥爭上,實難擊敗那些有過高考經歷的,無論是純土鱉還是土鱉讀研時留學。
咱們的讀者有一個算一個,只要你取得過一定的成功,無論是經商,是投資,還是人事鬥爭,你應該都清楚我下面這句話:
人跟人拼到最後,拼的並不是什麼天賦,技巧,學識,拼的實際上是誰更殘忍。
到我這歲數,你讓我回憶高考它到底有啥用?
沒啥用的,我全忘光了,即便高三的時候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全省前五十,最後考砸了也有一百多。
還是記不住那些知識。
因為就沒啥用處嘛,怎麼可能記住呢。
但有一樣東西你能記住,那就是你內心的變化。
我至今記得大一的時候,新生情感健康課上,老師讓每個同學吐露心聲。
大家都在作秀,只有一個打小少年班的,就是小學四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14歲上大學的同學。
他哭了,講述了學霸的世界是多麼的不堪與冷漠,他遭遇過多少勾心鬥角。
結果老師很尷尬,大家也很尷尬,趕緊讓這個安徒生童話裡面指出沒穿衣服的,說真話的孩子,下去。
所以,你們問我高考有啥用,就這點用。如果你承受不了,它就是噩夢,如果承受得了,它就是磨刀石。
它是你心性的磨刀石。
你看金庸小說裡,張無忌武功這麼高,現實中鬥不過他的下屬朱元璋的。
人與人的遊戲,拼到最後,其實就是在比拼,誰更殘忍。
當朱元璋給他的孫子朱允炆把藤條上的刺兒拔光的時候,也就註定,搞不過他那個能夠裝瘋賣傻,隱忍實力的四叔了。
你離了爺爺連根刺兒都拔不掉,用什麼拔你四叔呢?
這未嘗不是另一種我們昨天第二個話題裡提到的平衡。
一個靈活的人,實難自律,一個自律的人,容易固執。
可真的想要往前走,需要這個人既靈活,又自律。
看似矛盾的東西,必須要同時存在於同一個人身上,就像你走獨木橋,兩隻胳膊伸開,就更平衡,砍掉一隻臂膀,另一隻胳膊伸得越長,你越容易掉下去。
在高考這件事上,亦是如此。
它有很多壞處,比如死板,比如很多東西其實日後你會發現,根本用不上。
但缺了這個環節,一個孩子,很難變得心性這麼狠。
狠與善,同樣是平衡的兩端。
夠狠的人,往往缺乏魅力,缺乏感召力。
夠善的人,往往容易被忽悠,被利用,被對手找到弱點一蹶不振。
夠狠的同時又夠善,就達成平衡了。
就像胖東來的商業案例是如此的成功,東哥早年在校門口開飯店同樣的做法,卻被出納夥同廚師長騙得一空。
為什麼?
因為人家東來哥並不是只有善。
他願意給你分享利潤的同時,是他連你昨晚跟朋友打麻將的時候,丟掉的是哪張牌,他都知道。
不聽話的,後果是明擺著的,聽話的,好處也是明擺著的。
你自己選。
你被徹底玩服了,服氣的趴在地上連大氣兒都不敢喘的時候,你才會真的和老闆一心,你才會真的變成戰鬥力。
而不是什麼簡單的重賞之下,就一定會有勇夫。
這就是為啥很多人常常感慨,自己懂了那麼多道理,卻混得那麼背。
因為你過去懂的那些,都沒用。
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是昨天第二個話題裡引用的平衡,是矛盾中的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