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aint Paul
來源:他山之石觀投資(ID:weibijiben)
100年前,美國作家海明威,創作了《太陽照常升起》。在著作中,面對“你究竟是怎樣破產的”這個問題,主角邁克·坎貝爾(Mike Campbell)說出了那句簡短的名言:
逐漸地,然後是突然崩塌
Gradually, and then suddenly
這句話很好的描述了過去兩週,DeepSeek是如何衝擊人工智慧主導下的市場的。1月27日(週一),英偉達大跌17%,市值下跌了5890億美元,創下了歷史上公司市值最大單日下跌記錄;而到了第二天,英偉達又漲回2600億美元,創下歷史上第二大單日市值增長紀錄。市場隨著DeepSeek的不斷討論和研究的深入,劇烈震盪,延續至今。

然而,DeepSeek並不是這兩週剛剛出現的故事。早在2024年5月,模型在效能上比肩ChatGPT-4的DeepSeek V2版本就釋出了,並且訓練成本極低。2024年12月,Deepseek釋出了速度更快的V3模型。在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典禮日,DeepSeek釋出了專為複雜推理任務設計的R1模型。
而在這個時候,全球資本市場市場的聚焦點都集中在兩個方面:
(1)圍繞著特朗普上任後究竟要幹什麼的猜測和分析;
(2)人工智慧主導的美股七巨頭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正如歷史不斷向我們展示的那樣,對市場原有舊秩序的破壞總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誰也想不到,在短短時間帶來市場巨大波動,打破原有市場信仰的力量,來自萬里之外,位於杭州的一家創業公司。
“崩塌“的確非常突然,到1月24日,有關新模型的明顯功效和低開發成本的報道才出現在彭博社的交易員的螢幕上。然後在那個週末,DeepSeek的顛覆性潛力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直到這個時候,市場才意識到DeepSeek已經達到了與行業領先的美國人工智慧公司相似的效能水平。並且,DeepSeek以極低的成本和有限的先進半導體晶片實現的這些成就這些成果。
於是,在我們歡慶春節的那一週,美股開始了大幅波動。
現在,DeepSeek塵囂已經逐漸落下,市場的衝動慢慢消散。英偉達又回到了3萬億美元市值,似乎與過去一樣,“太陽照常升起”。我們也可以擺脫對於市場大幅波動本身的關注,去看看DeepSeek對於過去兩年人工智慧主導的市場,到底產生什麼影響。對於投資而言,如何從過去思考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一如既往的,我們以投資者的目光來觀察DeepSeek帶來的真正影響。
DeepSeek在資本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全球投資者都在震撼中重新思考市場。富達基金說,DeepSeek的出現,打破了美股市場的三個敘事:
英偉達人工智慧晶片的壟斷地位;
人工智慧的競爭獲勝需要大量資本投入;
閉源大模型是人工智慧的未來。
1. 英偉達的壟斷動搖
人工智慧熱潮以來,所有的科技企業都在搶購英偉達晶片。而幾乎所有投資者都相信英偉達建造了牢不可破的護城河。英偉達GPU晶片的計算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中繼續保持準壟斷地位。
但是,儘管美國對硬體實施了出口限制,中國科技公司仍然能夠進行創新,尤其是在軟體方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在24年11月份釋出了一份報告《晶片打擊:以硬體為中心的出口管制是徒勞的》。報告中詳細描述了中國大型人工智慧企業如何透過軟體和建模技術來尋找創新途徑。中美人工智慧發展的效能差距正在縮小,而且可能比之前預期的要快得多
當然,晶片依然非常重要。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峰在接受採訪時說,公司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無法獲得先進的晶片。這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只不過,英偉達持續保持晶片壟斷地位的神話,會不會像網際網路泡沫時代的思科 “所有網際網路都需要路由器“一樣,當時看起來正確,但事後發現並不盡然?而且,美國的人工智慧軟體突破也似乎已經停滯不前,因為模型的資料量已達到峰值。OpenAI和微軟的高管都承認,下一步可能需要一種基於推理而非原始資料的新模型。馬斯克也有類似的表示。景順投資認為,如果以這種發展趨勢,未來的AI模型可能會更多地需要特定應用的專用晶片(ASIC),而非目前使用的GPU。
2. AI大量資本投入是否值得?
在過去兩年,OpenAI、微軟、谷歌、Meta等幾乎所有人工智慧巨頭,都投入大量資本開支在人工智慧上。例如,Meta2025年指導資本支出為650億美元,和微軟為800億美元。特朗普上任後也宣佈開啟人工智慧專案星際之門,承諾在四年內投入5000億美元的資本。
似乎只有花費鉅額資金,公司才能在人工智慧領域競爭。當然,這有助於證明“美股七巨頭”的超高估值是合理的。因為這些公司是唯一有能力支撐這些支出的企業。
不過,投資者關於人工智慧資本支出是否值得的爭論正在加劇。因為已經花費掉的數千億美元尚未有效貨幣化。
尤其是,DeepSeek部署的技術似乎代表了模型訓練效率的跳躍式提高,大大降低了成本。並且DeepSeek這顆啟明星僅僅是一個開頭。現在大量資源都在奔向低成本。昨天的新聞,李飛飛等斯坦福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以不到50美元的雲計算費用,成功訓練出了名為s1的人工智慧推理模型。該模型以谷歌模型中提煉出來的1000個樣本,以阿里通義千問(Qwen)模型為基座模型調試出來。
這當然也是一個簡單的模型。但是,人工智慧的低成本化在DeepSeek後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單純靠巨大的資本開支進行投入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短期內,已經形成慣性的大規模資本支出依然非常明確。
但是,長期來看,至少從增速上,人工智慧的資本投入會受到質疑並且可能會放緩。這可能會限制未來的人工智慧燒錢式投資。
另一方面,由於成本下降所帶來對於應用的需求,反而可以加速。過去兩年投資者一直期盼的在實際應用場景的使用,可能會越來越普遍。也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3. 人工智慧民主化
曾經,人工智慧的開源和閉源之爭,在OpenAI的帶領下似乎佔據了上風。Meta的Llama的開源模型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由於成本無法降下來,並沒有推動大規模的實際應用。
DeepSeek的低成本、開源的人工智慧模型的出現,給開源模型帶來了曙光。低成本,開源的方式可以讓全球經濟使用人工智慧。安盛資產認為,曾經的人工智慧全部集中在矽谷的巨頭手中,但是Deepseek很好的提醒了投資者,主導公司不會永遠保持其優勢。新的競爭總會出現,取代它們。
美國例外論
不僅如此,如果我們將視野放的更大一些。過去這些年的全球股市,一直由美國股市尤其是科技股主導。美股在大盤科技股的帶領下遠遠跑贏其他市場。“美國例外論“的質疑者不斷被打臉,現在也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信仰。唐納德·特朗普連任以來,美股的持續上漲讓”美國例外論“變得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從估值角度已經接近歷史高位也不動搖。
聯博資產的吉姆·蒂爾尼認為:“人們曾經有一種美國例外論的感覺——只有美國才有(人工智慧)這種技術,也只有美國人才有錢這樣做。但這些模型的商品化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
當完全不考慮硬幣的另一面時,投資者會遇到巨大的風險。最近市場的波動說明了高估值的危險。當定價為完美或接近完美時,股票更容易受到影響,即使是幾乎沒有細節的新聞也會讓市場劇烈震盪。而從另一方面,在暴跌後的迅速反彈,也說明投資者很難放棄熟悉而令人放心的市場敘事。
現在華爾街上還有很多的 “顯而易見”的交易潮流:強勢美元、長期保持高利率、中國不可投資。順著潮流進行決策可能很容易。但瞬息萬變的市場高速我們,潮流似乎並不總是正確。
不斷變化的動態,和不斷進化的投資者,才是市場的“太陽照常升起”。
中國
以中國為例。在遭受嚴厲的晶片制裁,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在人工智慧與美國差距越拉越大的情況下,DeepSeek的出現讓這種局勢扭轉過來。谷歌的前CEO施密特說:“(DeepSeek的)演算法創新提醒我們,中國和美國並駕齊驅,我們的技術優勢並不穩固,這促使我們的行業繼續提高人工智慧的效率。“
中美人工智慧發展的效能差距正在縮小,而且可能比之前預期的要快得多。如果未來的人工智慧趨勢確實朝著之前提到的推理方向發展,需要更多的專用晶片(ASIC)而不是GPU,那麼中國的人工智慧公司就能在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目前美國對向中國出口ASICs沒有施加重大限制。而且,與GPU相比,推理晶片成本更低、製造難度更小,因此許多中國公司,都有可能成為強大的參與者。
景順投資認為,中國股市,特別是中國科技公司的股價,相比其美國同類科技企業存在大幅折價,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差距的縮小,估值差距也應當縮小。
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書可以說是海明威“冰山創作“的開山之作。
冰山創作原則的核心要素包括:豐富的情感、鮮明的形象、簡潔的文字,以及深刻的思想。
前面三項,看起來很像人工智慧應該有的樣子。這兩星期全球投資者都在反省,未來大量的投資機會,並不一定圍繞著複雜的引數、演算法和大量資本投入。對使用者簡單、便宜、好用才是最好的智慧工具。
而“深刻的思想“,則是我們人類區別於AI,以及在投資中需要具備的能力。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