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東宗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擁有超過 19億 穆斯林,雖然在某些基本原則和意識形態上高度一致,但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與其他宗教一樣也存在很多差異和分歧。自公元632後,穆斯林社群因政治、神學和法學分歧逐漸分化,形成兩大主要宗派——遜尼派(Sunni) 和 什葉派(Shia)。這兩大派別不僅在信仰實踐上有所不同,更在歷史、政治和文化上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穆斯林世界”,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派生的其他小分支宗派。
核心分歧:繼承權之爭
伊斯蘭教的分裂始於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後的繼承問題:
-
遜尼派(佔穆斯林85%-90%) 認為,哈里發(宗教首領)應由社群選舉產生,前四位正統哈里發(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都是合法的。遜尼派國家主要有埃及、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達、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阿富汗、索馬利亞等國家。
-
什葉派(佔10%-13%) 則認為,領導權應屬於先知的血脈,尤其是他的堂弟兼女婿阿里(Ali ibn Abi Talib) 及其後裔(伊瑪目)。什葉派國家主要是伊朗和伊拉克、葉門(部分地區)。
教義與教法差異:兩派宗教實踐
1,宗教與信仰
方面 | 遜尼派 | 什葉派 |
---|---|---|
領袖 |
|
|
馬赫迪(救世主) |
|
|
聖訓來源 |
|
|
2,宗教實踐
-
禮拜方式:遜尼派通常雙手交叉於胸前,什葉派則雙手自然下垂。
-
臨時婚姻(Mut'ah):什葉派允許,遜尼派禁止。
-
塔基亞(Taqiyya,信仰隱藏):什葉派更強調在危急情況時隱藏信仰。

沙特政府官員做禮拜

伊朗政府官員做禮拜
3,教法派別
-
遜尼派四大法學派:哈乃斐、馬立克、沙斐儀、罕百里。
-
什葉派主流法學:賈法裡學派(Jafari)。
歷史衝突與政治化
1. 早期衝突:卡爾巴拉慘案(680年)
-
什葉派第三伊瑪目 侯賽因(Husayn ibn Ali)在卡爾巴拉被倭馬亞王朝軍隊殺害,成為什葉派悲情記憶的核心。
2. 薩法維王朝 vs. 奧斯曼帝國(16-18世紀)
-
波斯(今伊朗)的薩法維王朝 強制推行什葉派,與遜尼派主導的 奧斯曼帝國 爆發長期戰爭。
3. 現代地緣政治:伊朗 vs. 沙烏地阿拉伯
-
伊朗(什葉派主導) 和 沙特(遜尼派瓦哈比主義)及其代理人的對抗影響了整個中東,如:
-
葉門戰爭(沙特為首的阿拉伯聯軍VS伊朗支援的胡塞武裝)
-
敘利亞戰爭(伊朗支援已倒臺的阿薩德政權,沙特支援現掌權的反對派)
-
伊拉克(薩達姆倒臺後什葉派趁虛而入掌權,引發遜尼派不滿)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政權(以最高領袖為核心)持續推行“革命輸出”政策,即向周邊國家傳播伊斯蘭什葉派神權政治體系。這與遜尼派極端組織不同,伊朗以“國家”為主導,推動教派擴張,並以反美、反以色列為核心意識形態。
伊朗支援和控制恐怖主義代理網路
伊朗被多國(包括美國、以色列、英國、德國、巴林、阿根廷及一些阿拉伯國家)長期認定為“世界頭號恐怖主義國家贊助者”,其透過訓練、資助和武裝多個什葉派民兵組織以實施恐怖活動。
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
-
伊朗最成功的代理組織,被稱為“伊朗的海外武裝部隊”。
-
涉及襲擊以色列目標、反對敘利亞反對派、參與葉門和伊拉克衝突、海外情報與暗殺活動。
-
被美、歐盟、海灣國家等列為恐怖組織。
伊拉克什葉派民兵
-
包括“人民動員組織”(PMU)、“巴德爾旅”、“真主旅”、“薩耶德烈士旅”等,參與襲擊、挑起伊拉克內部教派衝突。
-
在伊朗指揮下襲擊美以目標、騷擾海灣地區。
胡塞武裝(葉門)
-
伊朗提供導彈、無人機和訓練支援。
-
發射導彈襲擊沙特、阿聯酋,並威脅紅海航運。
敘利亞阿拉維派政權支援
-
伊朗出兵支援巴沙爾政權,參與內戰,鎮壓反政府力量,並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哈馬斯
-
雖然哈馬斯屬於遜尼派,但因為與伊朗有著共同的反以目標,因此長期受到伊朗的支援。哈馬斯也是穆斯林兄弟會的派生產物,穆兄會早已被埃及、沙特、阿聯酋、巴林、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列為恐怖組織,卡達是穆兄會的主要支持者,這也是2017年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與卡達斷交的主要原因,作為雙方共同的盟友,美國參與了他們雙方的調停,由特朗普的猶太女婿庫什納親自參與斡旋,近年來雙方已經實現關係正常化。披著世俗主義外衣的埃爾多安統治下的土耳其近年來實際上強化了宗教色彩,土耳其也是穆兄會的主要支持者,同時也是哈馬斯最堅定的支持者,現已與以色列斷交。
“伊斯蘭國”(ISIS) ,一個曾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薩拉菲聖戰主義組織,奉行極端保守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瓦哈比派,屬遜尼宗,但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派空軍轟炸了伊斯蘭國。
而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正在逐步走出宗教極端主義和保守主義,發展更為包容的現代化社會,沙特擁有所有穆斯林嚮往的麥加聖地,所以在現代化的步伐上相對較慢,但隨著新領導人逐步走向舞臺,沙特進入了走出宗教保守主義的快車道。
沙特原本極有可能在2023年10月與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但就在這時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恐怖襲擊,加沙戰爭持續到現在,沙以建交不得不一再推遲。
2023年,在中國斡旋下,沙特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緩和緊張局勢。但實際上雙方的矛盾無法透過政治安排化解,除非雙方都徹底放棄宗教極端主義。
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穆斯林以遜尼派溫和派為主,派系鬥爭較為淡化。
所有內容可免費轉載:開白請文尾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