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暴走中東,阿拉伯國家為啥集體裝睡?

前幾天在頭條上隨便寫了一篇,後來反響很好,加上很多人洗稿,於是我就擴寫了三千多字,做了大量資訊補充,重新發公號上來,大家可以隨便看看。
大概在兩年前,那時候“第六次中東戰爭”的說法就甚囂塵上。當時還是有分歧的,很多人覺得以色列激起眾怒,會不會被群毆?也有不少人看出來不太可能。到現在基本上沒分歧了,因為現實是明擺著的,再糊塗的人也看清楚了。
那問題來了,為啥周邊國家安靜如雞,看著自己的同教兄弟捱打,卻不出手呢?
其實也不復雜。咱們外人很容易把穆斯林看做是同一個群體,其實他們內部教派分立,互相看彼此不順眼,而且利益上根本就合不來。
比如咱們熟知的沙特、阿聯酋等海灣遜尼派國家,就將伊朗視為首要威脅,警惕伊朗擴張遠甚於敵視以色列。
那為啥這麼敵視伊朗呢?
簡單來講,沙特是遜尼派頭目,伊朗是什葉派核心。他倆擺在明面上的矛盾是關於宗教領袖的選擇問題,遜尼派支援“選賢”,什葉派支援“血統”。這種分歧導致了雙方分裂成了兩派,然後鬥爭了上千年,薩達姆在位的時候屠殺什葉派,前段時間敘利亞又在屠殺阿拉維派(就是阿薩德的那個教派,也屬於什葉派的一支)。
更深層次的矛盾是,他倆屬於一個生態位,互相競爭信眾,自然也就看彼此不順眼。天主教和新教之前也互相看不順眼,爆發過殘酷的“三十年戰爭”。到現在依舊說不到一起,不過歐洲政教分離了,說不到一起也只能是私下罵幾句,沒法影響國家決策了,更沒法打起來了。其實現在類似中亞南洋也有派系差異,但這些地區政教分離了,也就互相不敵對了。
可見問題的核心不是教義之爭,單純就是有沒有政教分離。
這裡就有個問題,遜尼派內部如果有人捱打,其他人會出手不?
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時候,薩達姆往以色列扔了一堆飛毛腿,指望以色列來打他。
這個操作匪夷所思,但很好理解,如果以色列打他,就會惹怒其他遜尼派兄弟,說不定可以發展一場聖戰。當時美國國務卿常駐以色列調停,防止以色列瘋了真去打伊拉克。那為啥美國打薩達姆沒人管呢?因為美國是沙特叫來的,屬於沙特叫了外援來清理門戶。
也能看出來,遜尼派內部其實還是有一些凝聚力的,儘管也不太多,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那是真沒啥感情。
整個中東都心懷鬼胎,咱們可以挨個分析。中東看著亂,其實扳著手指也能說清楚,今天我跟大家聊聊:
1、
首先自然是埃及,它挨著以色列。
埃及是整個中東最大的國家,人口過億,前幾次中東戰爭,都是埃及牽頭揍以色列。後來發現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真打不過,當初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這種情況下都沒拿下以色列。
而且自己的這幫同教兄弟,是真不行,慢慢也就心灰意冷,1979年埃及簽署《埃以和約》,成了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
當時大家都說埃及背叛了其他國家,可埃及確實是不想再折騰了。
現在的埃及,基本上是以色列在中東最大的“準盟友”(他倆是戰略合作伙伴)。經濟上跟以色列有大量的合作,並且向以出口天然氣(年供量佔以需求7%)。
不僅如此,每年獲13億美元美國軍援,這個軍援是有合同繫結的,如果違約和以色列開戰,軍援也沒了;而且埃及國內有ISIS分支,自己又搞不定,依賴以軍情報支援清剿,更不可能鬧翻了。
於是選擇與哈馬斯敵對,默許以軍封鎖加沙。而且它自己也封鎖加沙,其實加沙跟埃及是有隔離牆的埃及在加沙邊境修建20米高混凝土牆+地下鋼屏障(比以色列隔離牆更高),並定期灌海水淹沒地道,防止哈馬斯把地道挖到自己這邊來
到了這幾年,埃及經濟並不好,通脹和失業率高企,更不想摻和中東亂局了。
當初埃及承認了以色列,跟以色列合不來的阿拉法特及其追隨者就去了約旦,然後差點把約旦給搞崩。
2、
接下來就是約旦,看圖就知道,約旦是以色列另一個鄰居。咱們經常聽說,伊朗發射到以色列的導彈和無人機被約旦給攔了。
那為啥它這麼賤幫以色列呢?
也沒辦法,約旦處在沙漠裡,經濟極度脆弱,又缺水又缺油。如果這種情況下再跟鄰居開戰,日子別過了。
之前約旦也跟以色列過不去,積極參加“反以聯盟”,埃及退出團戰之後,約旦收留了“巴解組織”。但後來被這些盟友背刺了一下,從那以後徹底消停了,再也不想鬧了,只想安心過日子。
此外約旦是很窮的,國防力量很差,周圍國家又虎視眈眈,於是請來美國幫他看場子,境內駐有3000美軍,無形中就跟以色列一樣,成了美國的小弟。
現在約旦還有個大危機,就是水資源隨時要出大問題。眾所周知,約旦河幾乎就是個瀕死之河,不僅它自己快要完了,約旦河下游的死海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完了。
這種情況下,河兩岸的兩個國家,以色列和約旦就得想辦法,大家知道吧。以色列有全世界最誇張的海水淡化技術,屬於獨門絕技(主要別人也不太用得著),現在約旦也極度依賴以色列的這個技術,約旦國內55%淡水、40%天然氣來自以色列,將來只會更依賴。
這種情況下,大家就懂了為啥他要替以色列攔截伊朗的導彈和無人機了吧,它現在和以色列幾乎綁定了,如果以色列真沒了,約旦也別想好過。
3、
接下來是沙特。
沙特和以色列關係不是很好,美國一直想撮合著倆,這些年有明顯緩和跡象。
有種廣泛的說法,說的是之前的阿克薩洪水,主要也是因為以色列和沙特要和好了,伊朗擔心今後被孤立。於是就讓小弟哈馬斯去搞了一下以色列,以色列肯定還擊,到時候會犯了中東的眾怒,這倆就沒法關係正常化了。
事實也是這樣,去年以色列開始進攻加沙之後,沙特也跟著譴責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程序也就擱淺了,但影響不了大趨勢,大趨勢就是他倆慢慢徹底正常化。
那為啥沙特不去搞以色列呢?
因為這些年沙特也一頭包,境內有恐怖組織,還有個刺頭,也就是葉門胡塞,搞得他心很累,根本沒精力再去對付以色列。再說了,沙特也是美國的小弟,不可能跟美國另一個小弟鬧得太過分。
此外沙特現在也有伊朗一樣的問題。我在上文《為啥伊朗這些年給人的感覺是越來越弱了?》裡提到,伊朗現在面臨的絕大部分問題,本質都是為了自強,培養了一堆理工人才,這些人才質疑一切,慢慢把神權框架給解構了。
現在沙特也面臨這個問題,想在中東混下去,維持現在的地位,就得發展科技,問題是現代教育是科技的前置條件。
可現代教育會否定神權,於是也面臨科學和宗教的衝突,這些年沙特內部搖擺不定,想走科教強國路線,可是沙特的指導思想又是最保守的瓦哈比。所以現在的沙特極度擰巴,想搞現代化降低國內的內耗,也想解放女性,但是又受到國內保守派的反制,他們的學校從小就加入了大量的宗教課程,老師們也都是一群保守腦袋。
整體來說進展還湊合,但沙特很擔心自己步了伊朗和大清的後塵,被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和寬鬆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把皇室給掀了,經常走三步退一步。
而且沙特對伊朗的敵意要比對以色列大的多,五次中東戰爭,它一次都沒參加,站在邊上看自己的兄弟們被以色列暴打。
和伊朗關係一度不錯,但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雙方關係一落千丈,兩伊戰爭的時候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去打伊朗。一般認為,如果沒有沙特幫忙,伊拉克大機率要被伊朗給推掉了。
後來雙方又搞了很多年的代理人戰爭,比如咱們熟知的葉門胡塞武裝,就是伊朗資助折騰沙特的,沙特打胡賽花了無數的錢,啥也沒搞定。這兩年在中國的斡旋下,雙方稍微消停了一些。
4、
接下來講幾個小國,先說阿聯酋和巴林。
如果說整個中東誰最愛和平最討厭戰爭,那無疑就是阿聯酋,比如咱們熟知的迪拜,就是阿聯酋人口最多、最發達、最重要的城市,它嚴重依賴西方金融和旅遊業,捲入戰爭基本等於經濟自殺,根本不想摻和。此外阿聯酋還跟伊朗存在島嶼爭端,需要以色列幫忙制衡。
他倆在2020年簽署《亞伯拉罕協議》和以色列建交;增加了軍事合作,以色列還把自己的“鐵穹”部署到了阿聯酋,一起搞無人機工廠,更關鍵的是,他們之間貿易額激增。
黎巴嫩也不說了,太小了,跟駐馬店人口差不多,而且窮的都不行了,經濟也處在崩潰邊緣,被以色列炸了幾次,基本上消停了。
敘利亞沒啥可說的,剛變天。不過需要提一句,之前以色列打伊朗,路過的是約旦和伊拉克,敘利亞邊境上的雷達站是偶爾可以看到以色列戰機的,多多少少可以給伊朗提供點預警。
現在敘利亞已經沒了,以色列兵分好幾路,其中幾路就是從敘利亞上空飛過去。有人說是以色列在敘利亞上空給戰機加油,我查了下,沒查到確切訊息,不過確實有在伊拉克上空加油。
可能有小夥伴不知道,現在美國在伊拉克還是有軍事基地的,而且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極度親美,所以以色列的戰機可以從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上空過境去打伊朗。
看地圖也能看出來,伊拉克北方是跟伊朗接壤的,戰機進入伊朗前加一次,出來的時候再加一次,在敘利亞加油有點太早了。
必須提一句卡達。
卡達是很小的,得把地圖放大才能看到:
在整個中東,和伊朗關係最好的,應該就是卡達。倒也不是因為他倆信的宗教相同,一個遜尼派,一個什葉派,他倆混一起,主要還是因為利益。
看地圖就能看出來,卡達和伊朗其實是接壤的,海上接壤,海底有天然氣田,所以必須合作,不然誰也別想開採。
宗教沒做成的事,利益做成了。
卡達是哈馬斯最重要的金主和政治庇護者(哈馬斯政治辦公室設在多哈),但同時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空軍基地(烏代德基地)所在地。一般有個潛規則,如果哈馬斯的人跑到卡達,以色列就不會繼續追殺了。以色列為啥這麼講道理呢?因為卡達也是美國最親密的小弟,以色列不太好惹卡達。
卡達儘管對伊朗不錯,但體量太小了,又是美國的鐵桿盟友,自然左右不了格局。
5、
接下來重點講講土耳其。土耳其是未來中東最大的玩家。
但是土耳其自己一堆爛事,主要也是因為在埃爾多安的指導下,經濟一塌糊塗,貨幣幾乎被自己的老百姓給拋棄了,忙得焦頭爛額。
大家記得不,前幾年有句話,“埃爾多安和經濟學總得死一個”,現實是誰都沒死,不過埃爾多安快被經濟學給搞瘋了。他之前的魔幻操作導致土耳其通脹和失業率飛漲。
剛查了下,土耳其現在的利率46%,通脹率55%,稍微有點經濟學常識,就知道土耳其處在崩潰的邊緣。
而且土耳其這兩年國內也有爛攤子,就是境內的庫爾德人想建國,土耳其的埃爾多安更關注打擊庫工黨(PKK),現在這個工人黨已經解散了,但問題一點都沒解決。
土耳其根本不想惹以色列。更關鍵的是,它是北約成員國,某種意義上講他和以色列是一夥的。
當然了,他倆的關係也好不到哪,最關鍵的是,以色列和庫爾德人關係很好,尤其跟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關係很好,剛才也說了,以色列戰機就在庫爾德人上空加油。所以埃爾多安高調批評過幾次以色列,然後就沒然後了。
6、
最後就是伊朗。
剛開始伊朗支援哈馬斯這事大家都知道,但以色列剛開始並不想跟伊朗大規模動手,面對一億人口的大國,他也虛。
當時還是拜登政府,拜登想遏制伊朗,但也不想以色列和伊朗鬧大,一直在攔著以色列。
但轉機來自特朗普,特朗普是個猶太復國主義的堅定支持者,而且他在美國的支持者又是基督教的福音派,一群反智玩意,跟猶太教沆瀣一氣,一直在鼓動以色列趕緊上。於是以色列受到了鼓舞,竟然真去炸伊朗了。
我也不理解全網為啥去年川普上臺前,都在說“拜登依賴猶太人,特朗普討厭猶太人”。其實是明擺著的,特朗普自己都快成猶太人了,他那張嘴誰都噴過,唯獨沒說過猶太人,而且他的大金主也是猶太財團為主。耶路撒冷被以色列搶走後,美國曆屆領導都不承認那個地方是以色列的,直到川普上臺。
當然主要也是伊朗現在太虛了,經濟一塌糊塗,失業率高達30%,通脹率也在40%左右,國內經濟岌岌可危。很多人納悶為啥去年敘利亞出事的時候伊朗不出手,其實它是真沒錢了,而且國內也亂七八糟的,少量資源得優先防著國內。
有些人說我們建國敢打朝鮮戰爭,為啥伊朗不敢?這就是搞笑,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沒幾個組織敢像我黨一樣做那樣的逆天操作,伊朗何德何能,它也配?就跟職業車手敢時速百公里過彎,業餘貨色那樣開就開溝裡去了。伊朗很清楚自己啥水平。
以色列一次次試探,伊朗一直採用躲閃,政策,每次以色列搞它一下,它也回搞一下,但是無比虛弱。慢慢被以色列試探出來了底線,底線就是伊朗是真不敢鬧大,於是有了這一波的大規模針對高層的暗殺和對核設施的轟炸。
更搞笑的是,5月14日,伊朗與印度達成戰略合作伙伴,我現在挺希望印度出手制止下以色列。哦,印度在國際上沒排面,沒人聽它的,而且剛被揍完,那伊朗你找印度合作個毛啊?
這兩天有個新聞,說是巴基斯坦警告以色列,如果它太過分,就用核彈炸以色列。
我反正仔細查了下,沒查到出處,想想可能性不太大。因為巴基也是遜尼派的,跟伊朗沒攢下交情。而且去年一月份這倆還大打出手(他倆是接壤的),竟然直接交火。要不是我國從中調停,說不定現在還在鬧。
更關鍵的是,現在伊朗和印度搞上了,有了伊朗這個小夥伴,印度可以倒賣石油賺錢,有錢後會針對誰,大家也都想得到。
不過確實有個21國宣告,也就是21箇中東國家,都譴責了以色列,不過譴責完該幹啥繼續幹啥。這21個國家竟然還有約旦埃及,可見他們也不想鬧,只是惹不起以色列。
尾聲:
說到這裡,就差不多了。
可以搞個“敵人優先順序”排序:
沙特/阿聯酋:伊朗威脅(100%)> 以色列威脅(30%);
埃及/約旦:國內穩定(120%)> 巴勒斯坦問題(20%);
政權生存(1000%)> 維護‘抵抗之弧’及地區影響力(核心利益)> 消滅以色列(遠期象徵性目標,沒想真去消滅以色列)。
可以看出來,中東那些國家這些年面對現代化的衝擊,內部問題都一大堆,都在操心自己的內務。
此外還有美國這個最大的壓艙石,中東絕大多數國家(埃及、約旦、沙特、阿聯酋、巴林、卡達、科威特、伊拉克庫區)都有美國駐軍。挑戰以色列,幾乎等同於挑戰美國在中東的秩序主導權,這是它們無法承受的風險。 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安理會否決權、無條件軍援)是“以色列暴走”的最根本底氣。
背後更深刻的原因,也跟整個中東老百姓的心態都趨於過日子有關,不想再打仗鬧騰了。現在大家普遍面臨失業率高企和通脹壓力,根本不想介入其他國家的紛爭。
以色列就是看準了大家這種心態,肆無忌憚到處出擊,事實上也沒人哪怕經濟制裁一下以色列,更別說軍事上動手了。
短時間看,以色列也面臨經濟的衰退。長遠來看,以色列真正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人口結構的變化(阿拉伯裔和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口比例持續上升),哪怕在以色列國內,阿拉伯人的佔比越來越高,現在已經超過了20%,這可能會對其社會結構和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在全球範圍內也是這樣,現在伊斯蘭教的出生比例越來越高。
不過寫完這篇,我感觸最深的還不是“那邊真亂”,而是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通脹超過30%以上,真水聲火熱。一抬頭看看窗外,鳥語花香,頓時覺得待在這邊真好。
全文完,如果覺得不錯,請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