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被以色列炸死,這是繼哈馬斯的哈尼亞之後,又一位中東地區重要武裝組織的領導人被以色列打死。
自去年10月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後,以色列似乎鐵了心要剪除伊朗的左膀右臂,內塔尼亞胡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

而伊朗,似乎顯出了某種疲態。
要知道,哈尼亞可是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其新總統就職典禮期間被炸死,這屬實已經屬於騎臉輸出了。作為第三方,我都覺得士可忍孰不可忍。
但伊朗好像真的就忍了。我原本以為是因為那時她忙著處理總理萊希死亡和新總統選舉事務,無暇他顧。可如今,新總統已上任多時,德黑蘭除了狠話,依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報復措施。

伊朗在中東各國扶持代理人,打造什葉派抵抗之弧,說實話,其實挺成功的。
真主黨在黎巴嫩林立的派系中殺出重圍,成為黎巴嫩最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
葉門胡塞武裝,以一己之力,力挫統治葉門數十年的強人薩利赫,並擊敗了沙特領導的阿拉伯多國聯軍,時至今日,仍然佔據著包括首都薩那在內的大片領土;
伊拉克什葉派武裝,也在與遜尼派武裝的鬥爭中佔據上風,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伊朗的強力支援、各有關國家政局動盪、中央政府孱弱、國內派系林立、什葉派政教合一對民眾的凝聚力等等,都為這些什葉派武裝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是,這些在中東阿拉伯國家實力雄厚的什葉派武裝,在面對以色列時,幾乎是完全被碾壓的角色,似乎只有捱打的份兒。
原因其實並不複雜,不論是胡塞武裝也好,真主黨也罷,抑或是哈馬斯、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說白了,他們都是本國的地方武裝力量,不是正規軍。他們在各國國內面對的也基本上是其他派系武裝。這些武裝在面對以色列這樣的國家行為體,正規的軍事力量面前,就顯得力不從心。以色列對他們,無論是武器裝備、情報蒐集能力還是作戰理念等各方面是代際的碾壓。
從去年本輪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爆發以來,面對以色利這樣的強勁對手,伊朗似乎也找不到解決問題之道。內塔尼亞胡本來就想把伊朗拉進這場亂鬥,徹底消除她對本國的威脅,而一旦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動攻擊,這尺度就非常難以拿捏,掌握不好,就會真的會捲入其中,這是伊朗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她清楚地知道,以色列背後站著的是美國。

代理人的領導人被打死,自己又不敢輕易下場,那能不能在以色列複製代理人模式,從內部擊破?答案顯然是不能。
伊朗能在阿拉伯各國扶持代理人,是因為這些國家都大量什葉派民眾,而以色列卻是另一種文明、另一種國家。雖然它的境內也有阿拉伯人,也有部分什葉派,但強勢的以色列中央政府,絕不可能容忍國內出現派系武裝,以色列國內也沒有派系武裝存在的土壤,這樣的武裝也得不到以色列內部的支援。
所以,伊朗這種在他國扶持代理人的模式,在同為伊斯蘭教的周邊阿拉伯國家很成功,但在面對以色列這樣一個“他者”國家時,這一招已經完全不靈了。
經過這幾個月以色列不管不顧地挑釁,代理人的最高領導人先後被炸死,伊朗依舊隱而不發,她在這些代理人心中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形象,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畢竟,想當大哥,得有擔當。沒有兩把刷子,那是萬萬不能服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