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特朗普的野心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開啟迄今已經一個月了。此次迴歸後,懂王不出意料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效率部”、“美國灣”、北美關稅戰、對俄談判等等。但在對華關係上,卻並未如其第一任時咄咄逼人。
有不少人覺得這似乎意味著特朗普對華態度的轉變,甚至對這一任期的中美關係表現出一種盲目的樂觀情緒。但實際上,懂王的真實想法很可能截然相反,目前的種種動作極有可能只是鋪墊而已。
懂王的改革其實也是迫於形勢。最近十年來,美國政府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逐漸衰退。依靠美式自由民主價值觀來領導全球的“燈塔式”手段也已式微。建制派對此選擇視而不見,抑或是無力改變。因此,作為“華盛頓局外人”的懂王才扛過了改革的大旗。
而他的改革邏輯非常簡單粗暴、直接從底層價值觀開始:全面拋棄建制派那一整套價值體系,採用更為原始、直接的利益導向和權力壓迫。
“攘外必先安內”
懂王上任以來,國內的聚光燈似乎更多彙集在了馬斯克身上。之前,不少人認為,讓馬斯克擔任所謂“政府效率部”負責人,是懂王對這位億萬富翁在競選時給予支援的一種回報和獎賞,更多是一種榮譽稱號,不見得會有實權。但現在再看,懂王授予馬斯克的可絕不僅僅是一個虛銜。
成立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政府效率部卻以極快的速度做了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他們裁撤了多個部門,要求數以萬計的聯邦僱員離職。同時,他們取消了許多他們看來不必要甚至是浪費聯邦財政資金的專案和合同。此外,他們還深度介入到幾個政府核心部門——國防部、教育部、財政部、國稅局等——的財務審查工作中,試圖揪出美國行政體系內的大蛀蟲。
不消說,這些工作遭遇了很多阻力,但懂王始終表現出全力支援的態度,多次公開讚揚馬斯克,並聲稱,這些工作的目標是幫助美國政府節省財政開支,提高行政效率。
這一說法聽上去冠冕堂皇,但一些官員、學者卻並不買賬。在他們看來,這個漂亮的說辭只是一個幌子,懂王的真實意圖並非這麼簡單。
著名的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就提出,懂王此次透過“政府效率部”對行政體系開展的改革,其目標並非如馬斯克所說的最佳化效率,而是以政治忠誠取代專業判斷,破壞專業性與制衡機制——試圖將美國的現代官僚體系退化為總統親信掌控的私人機構,即意在打造一支對懂王個人忠誠、能夠高效地實施懂王政令的行政隊伍。
按福山的說法,“行政效率提升”確實會是內政改革一個客觀結果,但其本質目標卻是讓懂王極大地擴張自己手中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用行政令來取代法律,用“人治”替代“法治”。
究其根本,這麼做還是因為美國總統的影響力日漸減弱,懂王不得不透過強權——威脅僱員的工作機會——來換取行政隊伍的忠誠。而政府效率部,則在整件事中扮演了“鞭子“的角色。
那麼,加強集權,是為了幹什麼呢?自然是為了辦大事!
遠交近攻
這件大事就是重塑美國領導下的世界秩序。
美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不斷減弱。就拿美國最看重的美歐關係來說,就遠不如先前那麼緊密。明面上是盟友,但歐洲在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想法與美國不同,表現出來就多少有點離心離德。
之前的美國總統都是依靠所謂的西方共同價值觀再加上地緣政治來維繫美國對盟友的控制。但現在這個方法漸漸不奏效了。於是,懂王大手一揮,既然蘿蔔不行了,那就上大棒!先前美國人的大棒一般只針對敵對國家,如今,也開始調轉槍口對準盟友了。
這些事從懂王的第一個任期就已經開過頭了。而從本次任期的舉措來看,他的籌劃要比上一次更加嚴密。上一任期,懂王是看誰不安分就打誰;而這一任期,懂王是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意圖用“大棒”一步一步地把全世界都敲打一遍。
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的兩大陸上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方法很簡單,就是關稅。這兩個國家由於天然坐落在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旁邊,因此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性很強。美國對加墨二國提高關稅,雖然對自己也有損傷,但對加墨的國內經濟卻會是致命性的打擊。所以,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任何迴轉餘地,只能臣服在懂王的大棒之下。
危機當頭,西方政客也不會管什麼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觀,都是追著利益跑。加拿大政界對此的反應就非常堅決、迅速,派出了由10省、3地區領導人組成的訪美團,試圖透過遊說示好來免除美國的懲罰性關稅。這些政客不僅對美卑躬屈膝,還猛打“中國牌”,將中國描繪成美加“共同的經濟敵人”,以此來博取懂王的好感。
按這樣的節奏,懂王整治北美的目標很快就能完滿實現了。就算加拿大最終沒有被納入美國版圖,也勢必淪為懂王手中的傀儡。
比北美稍遠一些的歐洲,同樣也面臨著懂王大棒的威懾。上週五,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講中,猛烈抨擊了歐洲各國政府,並明確提出,他最擔心的不是俄羅斯,不是中國,也不是任何其他外部因素,而是“來自內部的威脅”。這一講話在歐洲政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歐洲領導人公開表示無法接受。
而讓他們更無法接受的事還在後面。2月18日,美俄代表團在沙特會晤,就解決兩國間“棘手問題”和結束俄烏衝突等達成四點共識。關於俄烏衝突,美俄同意成立一個特別小組來進行深入徹底的討論。這一機制的設立意味著歐洲被剝奪了在談判中的發言權。有人直言,歐洲在這次對話中被趕到了“小孩那桌“。
如果說,對付北美鄰國的大棒是關稅,那麼施壓歐洲的大棒就是安全。在目前的微妙形勢下,歐洲的防務安全還是非常依賴美國的軍事力量——而且這種依賴在短期內是無法被扭轉的。
同加拿大一樣,除了臣服,歐洲也別無選擇。
而縱觀懂王一個月來的外交舉動,似乎最友善的物件就是俄羅斯了。他一改前任對於俄羅斯的竭力打壓,反其道而行之,將俄羅斯重新拉回到了談判桌上,並給予他們很高的地位。
這種手法頗有點像中國歷史上的“遠交近攻”,先把近的擺平,安撫好遠的,從而實現分步擊破的目的。
對中國的啟示
那麼,對中國呢?懂王這一任期又會做出何種姿態和行動?
由於過去的一個月中,懂王並沒有針對中國祭出大招,因而有不少人對此表現出了樂觀態度。然而,極有可能的事,中國才是懂王這一任期的終極目標,而現在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這一終極目標做鋪墊。
懂王多次重申,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而在他的認知中,中美競爭恐怕是阻礙MAGA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他絕不可能在第二次任期中如此輕易地“放過”中國。
整頓國內,讓行政體系的官員都忠於自己,提升執行效率,是第一步。
打壓盟國,用手中“大棒”讓這些盟國乖乖聽自己的話,是第二步。
而與俄羅斯恢復正常交往,則是第三步。
拉攏俄羅斯,在表面上,是懂王在兌現競選時許下的解決俄烏衝突的諾言,但實際上,有分析認為,除了停戰,懂王還希望透過這種手段將俄羅斯從與中國的親密關係中拉出來。
俄烏衝突,導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而俄羅斯經濟在此期間沒有崩潰,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沒有斷絕與其的正常交往。因此,在歷時數年的俄烏衝突過程中,中俄關系持續升溫——這一大半要歸因於俄羅斯的窘境。
顯然,在懂王看來,要分化中俄的親密關係,與俄羅斯恢復正常的交往,是一個必要條件。
先把自己的隊伍都整頓好了,最後再來解決最大的問題,這很可能是懂王心中的盤算。屆時,北美、歐洲等傳統盟友鐵板一塊,站在對立面的俄羅斯逐漸退回到中立位置,等這些準備工作都結束後,再集中火力與中國正面對抗,自然能佔得先機。
恐怕到時,中國面臨的壓力將遠超懂王第一任期。
因此,我們更應未雨綢繆。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最新話題:停車場機器人
歡迎關注“首席商業評論”影片號留言討論!
投稿及內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